第五百七十回 大宁卫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妙医圣手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大楚最强姑爷东晋北府一丘八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哈哈哈……”
    崇祯忽然笑了起来。
    被笑声笼罩的洪承畴,依旧跪的笔直。
    “平身吧,朕就喜欢你这样的大臣。”
    崇祯笑着说道:“自杨嗣昌之后,朕有发现了你,可见大明有的是人才。”
    “臣谢陛下夸奖。”洪承畴站起身。
    “洪承畴啊,朕已委任曹文衡为蓟辽经略,杨承应为蓟辽武经略,有他们替朕镇守北方,暂时得到安宁。”
    崇祯说道:“朕现在要集结力量,专心对付陕西三边的流寇,你就是朕非常器重的人才。”
    听到委任杨承应蓟辽武经略,洪承畴眉头一皱,心道,这是唱的哪一出?
    等崇祯把话说完,洪承畴完全听懂了,陛下认可了他的方案。
    “臣一定竭尽全力,报效朝廷,不辜负陛下知遇之恩。”
    洪承畴跪下,慷慨陈词。
    他心里却在想,已投降的王左挂乃流寇出身,是可以逼反的对象。
    还有神一元和神一魁兄弟,杨鹤力主招抚。
    我要将这对兄弟的人杀了,逼他们造反。
    杨鹤啊杨鹤,别怪我心狠手辣,你不走,我怎么做三边总督。
    在这之前,我还要获得陛下的信任。
    想到这里时,洪承畴奏道:“臣还有一事不明,请问陛下,以杨驸马为蓟辽武经略的主意,是谁出的。”
    “这个嘛……有人上奏,朕准了。”
    崇祯踌躇:“此事有什么问题?还是说,你觉得武人不该当经略。”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想说,此事有很严重的后果。”
    “什么后果?”崇祯问。
    “陛下,您还记得大宁卫吗?”
    大宁卫,明朝初年设置,宁王在此就藩。管辖蓟镇以北,辽西以东大片土地,也就是朵颜三卫的驻地。
    洪武二十年,建大宁卫,洪武二十五年,宁王就藩。
    靖难之役,朱棣带走了宁王和宁王麾下的军队。
    到了永乐初年,宁王就藩江西,包括大宁卫在内,长城外二十二个卫悉数内迁。
    这片土地,随着仁宣之治的落幕,逐渐被喀喇沁部落占据。
    自洪熙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提出收复大宁卫。
    这事闹了这么久,天天看各类奇怪奏疏的崇祯都麻木了。
    猛然听到洪承畴提起,他还有点懵:“卿家,为何提起大宁卫?”
    “大宁卫归属于大宁都指挥使司,大宁内迁置保定,自此不设。”
    洪承畴答道:“蓟辽经略,名义上有经略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节制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的权力。
    臣十分担心,杨驸马会利用这个权力,恢复大宁卫。到那时,长城以北,广大区域渐渐都归了他。”
    “不会吧,大宁卫自洪熙年间提出至今,一直都没有收复,他能办到?”
    崇祯虽然不相信,却也紧张起来。
    洪承畴明智的选择沉默。
    话点到为止,只要让皇帝觉得自己的话有道理就行,至于后面的事就与他无关。
    和大宁卫一道废弃的,还有营州右屯卫、中屯卫、前后屯卫,都位于辽西走廊的东边。
    后代学者们,都把政治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废弃主要原因。也有人觉得是朱棣私心导致,毕竟北平再往北就是大宁,而大宁归宁王。
    几乎都把问题归咎于朱棣。
    可问题是,自朱棣去世后,明代有哪个帝王收复过大宁。
    也许,朱棣这位五征漠北的铁血帝王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子孙这么不堪用。
    接到朝廷的旨意,范文程等人半是欢喜半是忧。
    “哼!给个蓟辽经略,麾下却一大帮巡抚,枉担了虚名。”
    宁完我第一个表达不满:“分明是把大帅当成了不给草吃、却要耕地的牛,天下竟有这般便宜事。”
    “陛下很有心思,哎!这以后还得有事没事就去趟蓟镇救援。”
    祖大寿也感慨不已。
    杨承应却笑道:“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你们干嘛愁眉苦脸的。”
    说着,他把圣旨供起来,双手抱拳,拜了拜。
    众人面面相觑。
    “好事?这话从何说起?”鲍承先大为不解。
    “既然蓟辽归我管,哪怕是名义上的,也就意味着我可以插手其他地方事务。”
    杨承应解释道。
    “各地都有巡抚、总兵,又不是大帅直属,怎么管?”
    何可纲心有戚戚焉:“当初袁督师就是因为此事,兵力不断被分散,以至被误会是‘分兵御敌’,成了一大罪状。”
    “对,还有谢尚政!”
    左良玉接过话茬:“他带兵去蓟镇防守,却被王元雅赶了出来,说什么他只听刘策的话。”
    “说起此事,代刘策担任总务各地军务的,正是张凤翼。他别的本事没有,瞎掺和的本事一大堆。”
    曹文诏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盐铁会议召开在即,一众文武都来了广宁。
    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杨承应听了,笑道:“你们都想错了。我才不去插手那些地方事务,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大宁卫。”
    “大宁卫!”
    “大宁卫……”
    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其中也包括阿巴泰。
    他一直没说话,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抬头看向杨承应。
    “自永乐皇帝去世后,大宁卫就逐渐被蒙古人占据,现在是喀喇沁人的地盘。”
    祖大寿不敢相信:“大帅真要收复,可不容易啊,那会耗费大量的钱粮,还需要补充人丁,打造兵器等等。”
    “军国大事,岂是儿戏。”
    杨承应眼神一凛:“正因为大宁卫极度重要,自洪熙年间起,不断有人上书朝廷请求恢复。
    可后代既无永乐皇帝出塞之志,又没有于肃愍的本事。
    现在我有机会,当然要做。
    还有,既然是必须要做的事,千难万险也要做成。”
    众人起身:“我等愿意追随大帅,收复大宁卫。”
    收复大宁卫,直接在蓟镇外面挡住蒙古人和女真人,同时保卫辽西走廊,以确保从京师到辽西,再到辽南的商路通畅。
    再加上海运,整个辽东的商路算是盘活了。
    至于收复和收复后,由谁来镇守大宁及周边区域。
    在杨承应心目中,早已有了一位合适人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