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看-第一小说阅读网-免费小说阅读网-txt在线下载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78章 胡侍郎奇闻飨圣上 吕尚书卸责罪同僚(1)

第78章 胡侍郎奇闻飨圣上 吕尚书卸责罪同僚(1)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妙医圣手周玄机姜雪兽魂无双最强篮下霸王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陈元昭许瑾瑜垂钓之神末世超级农场极致辅助之命里有曦

    “微臣户科都给事中胡濙拜见圣上,请皇上恕臣多年不能侍奉左右之罪。”待杨荣、 金幼孜出去,胡濙晋见,眼噙泪水,行大礼,声音发颤,着实动情了。
    一别十余年,皇上苍老了许多,自己也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不知少师道衍和胡广离世的事,一门心思只诉离别,个中伤感,也应了皇上续延的哀伤之情。
    “源洁辛苦,快快起来,赐座。”奉旨颁书、十几年不见的人回来,永乐就有些激动, 目光平静而忧郁,缥缈中带着些许苍凉,“源洁似乎比旧日更精壮了,不像一个书生,倒像是一个江湖游医。”
    “那,臣就做个江湖游医,”胡濙在永乐左手的下方,拣个椅角坐定,已恢复情态, 打趣道,“皇上赏微臣一个官费游山玩水的好差事,还有一班随从照应,虽不免风吹日晒, 雨雪风霜,但这名山大川,天光地景,美不胜收!每日里心旷神怡,陶冶性情,着实让臣 心里敞快着,再有这差事,还应是非臣莫属啊!”
    胡濙虽说得轻松,但每日里身不离马,人不离鞍,夏战酷暑,冬迎寒风,又兼有数重重任, 岂是“辛苦”二字可以概全,但永乐就喜欢他这股乐呵劲,笑着点头道:“自然是跑不了。 你回之前,朕又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颁与两京、六部、国子监和天下府州县, 使天下文人溯本正源,皆通孔孟之学,以教化世人。给朕说说你的游历、感观见闻吧。”
    “皇上给臣的职责不是奉旨颁书天下吗,怎的就成了游历了?” 永乐也笑了:“张嘴闭嘴游山玩水,倒让朕把你的正差忽略了,那就说说颁书。不过,你这一来,倒把朕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了!回的好。” 说到阴霾,胡濙便知皇上心中有事,又不便多问,遂收了笑容,严肃起来。一去十几年,一走十数省,大河上下,峻岭群山,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沉寂了一阵,才慢慢说:“臣 由南京到安徽,由安徽入江西,再到湖广、贵州、云南、四川,进乌斯藏,由西宁、宁夏、 陕西、山西回北京,皇上关切的重要省份,御书则直颁到县,其他或至布政司,或至府一 级,全国十三布政司,臣走了大半,司马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臣是奉旨颁万卷书、 又认真读所赐御书,真真的不止行了万里路呢,正所谓一举三得,长了不少见识。”见皇上已陷入沉思,他不敢再扯笑话,话题随之也就沉重起来。
    “臣的第一道密旨是寻访仙人张三丰和建文,臣到了武当山。道观依山而建,巍峨险 峻,千年古刹,如仙境一般,虽有些破旧,观内香烟袅袅,弟子们个个敬业如笃,别有一 番仙山琼阁的味道。只是张仙人到外游历,久已不在观中,道长孙碧云很是友好,将仙人 的两部书赠与了微臣。”说罢便将张三丰的《金丹直指》《金丹秘旨》呈上。
    永乐仔细翻看着,不住点头:“朕虽没有去过武当,但知那里为上古真武神得道飞升 之地,故名。如此一座道观,颓败了实在可惜,朕早就有重修之意,已下旨驸马都尉沐昕 前去督修,湖广布政司配合,要以一个全新的道观迎接张仙人归来。”
    想到残垣断壁的五龙观、南岩宫、紫霄宫,胡濙的心中也不禁翻腾了一下,说来简单, 可那修缮又将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百姓的徭役实在太重。就是这么个 闲不住的皇帝,又能奈他何?
    一想到榔梅挂果,古树显灵,皇上要下大力修缮的举动就不足为怪了。 “臣一路走来,一直是一明一暗两手做着。在武当,一面明访,一面令几个弟兄装成游山的百姓暗查,张仙人确实不在。此外,数年来,也未见任何可疑僧人入住……” “僧人入住?”永乐疑惑了一下,只想着查访,倒忘了建文以什么身份在外云游了。 “不是传言建文当年剃度为僧,由鬼道遁出吗?为隐藏自己,以游方僧的名义住进道观、寺院也未可知,所以查访了新僧入住。” 永乐恍然大悟,点点头。 只听胡濙接着说,“我让宋塔潜入了道观的文书房,偷看了登记簿,的确未有任何疑僧入住的记录。流言建文在云、贵一带游历,皇上圣旨也意有所指,臣抵达二省,仍是明 暗两路,逐县寻访,连一些土司都去了,既去知名寺院,也访山野小庙,还是没有蛛丝马 迹。数月后由滇抵川,由川抵藏,就这么走了一圈,虽未能得到皇上想要的消息,但也未 必就是坏事啊!”
    胡濙不露声色,他太了解建文的为人了,哪怕是传言中的活着,他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当年,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举全国之力,竟对付不了区区一个燕府。今天,就是给他十万兵马他会指挥吗,他敢指挥吗?可十万兵马在今上的眼里也就是小菜一碟,多少兵马也就是个想象。既然如此,他就觉着这种查访毫无意义,他从心里希望这样漫无边际的寻 访早日结束,可又无法对皇帝说。所以,也就隐匿了武当山小草房的一段。
    “何以见得呢?”永乐不知胡濙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要刨根问底。 “臣估摸,音信皆无,说不定当年那具尸体就是建文;一些传言或许是暗中和皇上作对的人,故意放出风来搅扰视听呢。”
    永乐并不怀疑他的真诚,但无风不起浪,越来越多的传言和迹象表明,建文在和朝廷兜圈子,他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连那个谷庶人还要为建文伸冤呢!只要他在外一天,自己就不安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怜的竖子,你也把朕折腾得够苦的了!
    “说说其他吧。”永乐有自己的想法,人还是要找下去,无论是郑和还是胡濙,早晚要有个结果,一会儿他再安排。
    “臣的第二道密旨是代皇上问候诸王。臣之所至,率先拜见了各位王爷,臣说说臣的 感受。在南昌,见了宁王。宁王已没有了当年的英武之气,真像是故纸堆里一个地道的学 究了。他给臣看了这些年修的书,摞起来真有半人高了。臣察言观色,宁王醉心文史、潜心修书当为不假。”谷王事件中,宁王来京陛见,皇上已有同感!
    胡濙的内心里,既不愿看到当年的建文削藩,及因“削”而起的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 也不愿看到如谷王朱橞一样、无事生非的谋反,战端一起,于国于民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兄弟阋墙的事常有,一般人家翻不起大浪,而在握有兵权的皇族间就很难说了。所以,他的本旨就是尽可能调和皇上和诸王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南昌,因和宁王海阔天空,侃侃而谈,狡黠的宁王虽一再掩饰,甚至装得老态龙钟,说他韬光养晦也罢,只要今 上在位,宁王决不会再有一点点“不恭”的举动,一辈子踏踏实实当他的癯仙。
    “在武昌,见了楚王,正如陛下所知,楚王于世事都了无兴致,却在念叨,皇上给了 他一个管理宗室的宗正之职,宗室却又无事可管,一天天散漫,除偶尔出城围围猎,就是 在府中斗鸡走狗,和一群姬妾嬉戏了。在荆州,臣见了辽王,王府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辽王半躺半卧着见了臣,似是病的不轻,先是问了皇上安康,又说了荆州如何安逸,再没了当年广宁边塞的风沙苦寒,打内心里谢谢皇上等。”
    永乐头也不抬,他对这个十五弟一点兴致也没有。改封他到荆州,又嫌之于己久有二 心,遂削了三护卫,仅留军校、厨役三百人以备使令。辽王恨自己没眼光,没看好四皇兄, 如今也只有忍气吞声,在孤寂中打发时光,因而郁郁成疾。
    胡濙继续说,“谷王之事已败露,臣就不多说了,臣至长沙时,的确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因事涉亲王,无真凭实据,不敢贸然,也就没有上奏。在云南,臣见了岷王,虽念念不忘和黔国公的仇怨,但已收敛多了,十天半月不出王府一次。在成都臣见了蜀王,名副其实,真真一个儒雅之士,礼义教化遍及全蜀,连蛮夷土人杂居的地方也建了学府,有王若此,皇上夫复何忧?此外,臣知方孝孺曾为蜀王世子之师,蜀王于方孝孺只字不提, 臣故意提及建文,他也不屑一顾。察言观色,暗访王爷亲近之人,结果是一样的,从谷王败露之事也可看出蜀王的诚敬忠贞。”
    说了这么多,永乐方才点点头:“蜀王之举,朕自知之。西北几个亲王,就不用说了, 二哥秦王、三哥晋王已故,子嗣承位,虽屡有不法之事,朕北征归銮,已多面训。兰州肃王以不法,长史被逮,正在途中;宁夏庆王忠孝好学,朕甚喜之,无用多虑。”
    胡濙知道,剩下的几个王爷碌碌无为,皇上并不上心。中原各王,自己没到当然不说。 “臣的第三道密旨是于所到之处,见一见省、府、县官员。臣的感觉,虽不尽如山东模范知县史诚祖、贝秉彝辈,但绝大多数官员如皇上所期,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能够尽 职尽责,牧民一方。臣查访了一下,前者,御史们向皇上所举之地方循吏,如夏升、谢子襄、叶宗行辈,皆实有其过人之事,并无半点虚妄。而一小部分人已露贪鄙之象,侵占良田,盘剥百姓,坏茶盐之禁,饱一己之私,以武臣尤甚。尚书李庆历年所劾的,正是这些人。还有一点请陛下留意,各地正在滋长着的奢靡之风。官员间宴请相拜,迎来送往,席上佳肴已远非昔日可比,更有甚者,吃花酒,逛妓院,私纳良家妇,夜推暗娼门,臣深感世风日坏。莫非皇上多年奖励耕种之策,内外府库充盈,真个就饱暖思淫欲不成?”
    胡濙想着皇上会动怒,故把话题扯到了府库充盈上。的确,大明王朝建国五十多年来, 整体上轻徭薄赋,奖励农桑,官员大致勤廉,百姓生计尚可,朝廷本色税粮每年达三千余 万石,宝钞等二千余万锭,连屯田籽粒粮都在一千万石左右。地方府库确有存粮太久,至红腐而不可食之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