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地震
推荐阅读: 牧神记、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仙骨风流、 解咒战纪、 仙骨、 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 龙蛇之拳镇山河、 东晋北府一丘八、 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快穿:女配又跪了、
时间来到一九七五年的二月份,由于快过年的原因,家里人能从岛子上回来的基本上都回来了。
虽说现在不提倡过春节,也没有假期,但是这个传统节日在老百姓中间还是割舍不去的。
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代表团圆的节日,家里人能聚在一起,哪怕是吃顿家常便饭也是那么个意思。
四合院里,刚过完小年的第二天,长海家里人才吃完晚饭。
家里人都围在李老爷子房子的客厅里聊着天。
瑶瑶因为李老四舍不得她这么早就去当兵,所以一直待在家里,反正街道也不敢过来催他们家的孩子去上山下乡。
李老四本着能留在身边稀罕一天就稀罕一天的原则,没舍得送她走。
两对龙凤胎领着大庆,东平,二狗子,佑生趴在地上的熊皮上边,呜嗷乱叫扇烟盒玩。
妞妞坐在李老爷子怀里,扒拉着老头的胡子,一根一根的数,冷不丁的薅一根下来,惹的李老爷子哈哈大笑。
两个妈带着长娟他们几个媳妇儿在旁边挑豆子,这两天准备做两板豆腐,一部分给邻居送送,取一个好彩头“都福”的意思,再一个自己家留一部分做冻豆腐。
二货三人组和李老四聊着时下的社会形势跟时政新闻。
现如今二货三人组都已经三十四五岁的年纪,早已经褪去年轻时的张狂,冲动,更多的时候是稳重,冷静,多思。
突然间,人们就感觉头晕目眩,紧接着就是地动山摇,趴在地上的这群孩子叽里咕噜的在地上打滚。
女同志趴在挑豆子的桌子上强行稳住身子,长海反应最快,他第一时间扑向死死抱着妞妞的李老爷子。
老爷子坐在椅子上差点摔倒,孙小欠,援朝和李老四反应过来是地震,第一时间也是分开扑过去护住家里的女眷和地上的孩子。
晃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下来,长海从李老爷子手里接过妞妞,小丫头还不知道出了啥事儿,手里还捏着一撮李老头的胡子,长海扶着李老爷子往外走。
剩下的援朝,孙小欠还有李老四也护着女眷和孩子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去。
与此同时,胡同里也乱了套,邻居们纷纷都从家里冲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互相议论着刚才是不是地震发生。
别看李老爷子快八十岁的人,老头毕竟是是当过部队高级指挥员的,李老爷子喊李老四“老四,你赶紧骑长海的车,加满油去海防部队,尽量联系上岛子上的人,一是问清情况,二是让他们都搬到山上去,有地震就怕有海啸,让他们早做准备”
李老四赶紧往外跑,老爷子接着安排。
“长海,援朝,小欠你们赶紧找一些临时物资,在院子里搭棚子,回屋里尽量把被品这类生活用品还有粮食抢出来”
“娟子,你领着抗美她们把孩子看好,振山家的,还有大本事家的,你俩和我去胡同里看看邻居们都咋样,有没有受伤的,有啥需要咱们能帮尽量帮”
李老爷子一通安排,全家人全都行动起来。
长海骑着自行车就往食品厂跑,李老四在防空洞里存了不少的建筑材料,长海去开卡车拉回来,不光家里能用,胡同邻居也能用。
再一个,长海也得去食品厂看一看有没有啥损失情况。
李老爷子和两个妈来到胡同,老爷子冲着闹闹哄哄的邻居们高声喊着“大家伙都别慌,趁着现在还没有余震,赶紧去家里把日用品,粮食食物抢出来,今晚尽量别回家住,各家各户尽其所能,先搭个临时棚子将就一下,我家小海去拉材料了,有能力的尽量帮着周围邻居,咱们挺过今晚,政府会来人帮助咱们的”
有了李老爷子这个安排,人群慢慢的恢复了秩序,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开始忙活起来。
这个年代的人组织性纪律性还是挺高的,只要有人组织,并且建议能被大部分人采纳,认同,秩序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老爷子安排李大哥赶紧垒几个简易的灶台,让吕大爷多烧一些姜糖水,毕竟是十冬腊月,人们不敢回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保暖问题。
筒子楼有很多造纸厂的单身小年轻,他们成了干活的主力军,还别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人们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反倒不觉得冷,就连小孩子们也都加入进来,干点搬搬抬抬的简单活。
长海动作很快,他一个人在防空洞连开车带装车,满满的一车木材没用上两个小时就被他拉了回来,当然把他累的够呛。
夜里十二点前,江海胡同大大小小的简易地震棚搭建起来不少,暂时够胡同居民凑合的扛过去今晚。
李老爷子的预测很准,在这期间又有两次余震,只是震感不强,但是这也让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放弃了幻想,老老实实的开始搭棚子干活。
政府的行动很快,不到两点,街道和区里的工作人员就纷纷的下到各个社区,胡同这样的居民聚集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江海胡同是他们见到动作最快,也是最有秩序的胡同。
当一位区xxx副主任了解到是李老爷子组织起来的,激动的握着老爷子的手一个劲儿的说着“感谢老首长,关键时刻还得有您这样的定海神针呀!”
李老爷子不愿意听他们现在的干部放这些没用的彩虹屁,开口就撵他们赶紧去有需要的地方帮忙去得了,用不着在他这里拍马屁。
李老四是凌晨四点多回来的,神情很疲惫,但是却很高兴。
长海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岛子上应该没啥大问题,要是有事儿李老四也不能回来。
东沟县反应很快,早早的就发出海啸,地震预警,海防部队更是第一时间联系上各个外派的驻岛部队,尽量帮助老百姓,防灾,减灾。
李老爷子其实并不太担心岛子上的情况,现在岛子上不光有他们家和周老师,杨书记他们,还有不少周围的渔民,为了在海上打鱼方便,就住在这个无名岛上。
老爷子不担心的原因就是,杨书记和王尚友以前都是部队优秀的指挥员,转业后更是在领导岗位锻炼多年,遇到这种情况迅速做出反应是他们必备的素质。
虽说现在不提倡过春节,也没有假期,但是这个传统节日在老百姓中间还是割舍不去的。
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代表团圆的节日,家里人能聚在一起,哪怕是吃顿家常便饭也是那么个意思。
四合院里,刚过完小年的第二天,长海家里人才吃完晚饭。
家里人都围在李老爷子房子的客厅里聊着天。
瑶瑶因为李老四舍不得她这么早就去当兵,所以一直待在家里,反正街道也不敢过来催他们家的孩子去上山下乡。
李老四本着能留在身边稀罕一天就稀罕一天的原则,没舍得送她走。
两对龙凤胎领着大庆,东平,二狗子,佑生趴在地上的熊皮上边,呜嗷乱叫扇烟盒玩。
妞妞坐在李老爷子怀里,扒拉着老头的胡子,一根一根的数,冷不丁的薅一根下来,惹的李老爷子哈哈大笑。
两个妈带着长娟他们几个媳妇儿在旁边挑豆子,这两天准备做两板豆腐,一部分给邻居送送,取一个好彩头“都福”的意思,再一个自己家留一部分做冻豆腐。
二货三人组和李老四聊着时下的社会形势跟时政新闻。
现如今二货三人组都已经三十四五岁的年纪,早已经褪去年轻时的张狂,冲动,更多的时候是稳重,冷静,多思。
突然间,人们就感觉头晕目眩,紧接着就是地动山摇,趴在地上的这群孩子叽里咕噜的在地上打滚。
女同志趴在挑豆子的桌子上强行稳住身子,长海反应最快,他第一时间扑向死死抱着妞妞的李老爷子。
老爷子坐在椅子上差点摔倒,孙小欠,援朝和李老四反应过来是地震,第一时间也是分开扑过去护住家里的女眷和地上的孩子。
晃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下来,长海从李老爷子手里接过妞妞,小丫头还不知道出了啥事儿,手里还捏着一撮李老头的胡子,长海扶着李老爷子往外走。
剩下的援朝,孙小欠还有李老四也护着女眷和孩子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去。
与此同时,胡同里也乱了套,邻居们纷纷都从家里冲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互相议论着刚才是不是地震发生。
别看李老爷子快八十岁的人,老头毕竟是是当过部队高级指挥员的,李老爷子喊李老四“老四,你赶紧骑长海的车,加满油去海防部队,尽量联系上岛子上的人,一是问清情况,二是让他们都搬到山上去,有地震就怕有海啸,让他们早做准备”
李老四赶紧往外跑,老爷子接着安排。
“长海,援朝,小欠你们赶紧找一些临时物资,在院子里搭棚子,回屋里尽量把被品这类生活用品还有粮食抢出来”
“娟子,你领着抗美她们把孩子看好,振山家的,还有大本事家的,你俩和我去胡同里看看邻居们都咋样,有没有受伤的,有啥需要咱们能帮尽量帮”
李老爷子一通安排,全家人全都行动起来。
长海骑着自行车就往食品厂跑,李老四在防空洞里存了不少的建筑材料,长海去开卡车拉回来,不光家里能用,胡同邻居也能用。
再一个,长海也得去食品厂看一看有没有啥损失情况。
李老爷子和两个妈来到胡同,老爷子冲着闹闹哄哄的邻居们高声喊着“大家伙都别慌,趁着现在还没有余震,赶紧去家里把日用品,粮食食物抢出来,今晚尽量别回家住,各家各户尽其所能,先搭个临时棚子将就一下,我家小海去拉材料了,有能力的尽量帮着周围邻居,咱们挺过今晚,政府会来人帮助咱们的”
有了李老爷子这个安排,人群慢慢的恢复了秩序,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开始忙活起来。
这个年代的人组织性纪律性还是挺高的,只要有人组织,并且建议能被大部分人采纳,认同,秩序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老爷子安排李大哥赶紧垒几个简易的灶台,让吕大爷多烧一些姜糖水,毕竟是十冬腊月,人们不敢回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保暖问题。
筒子楼有很多造纸厂的单身小年轻,他们成了干活的主力军,还别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人们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反倒不觉得冷,就连小孩子们也都加入进来,干点搬搬抬抬的简单活。
长海动作很快,他一个人在防空洞连开车带装车,满满的一车木材没用上两个小时就被他拉了回来,当然把他累的够呛。
夜里十二点前,江海胡同大大小小的简易地震棚搭建起来不少,暂时够胡同居民凑合的扛过去今晚。
李老爷子的预测很准,在这期间又有两次余震,只是震感不强,但是这也让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放弃了幻想,老老实实的开始搭棚子干活。
政府的行动很快,不到两点,街道和区里的工作人员就纷纷的下到各个社区,胡同这样的居民聚集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江海胡同是他们见到动作最快,也是最有秩序的胡同。
当一位区xxx副主任了解到是李老爷子组织起来的,激动的握着老爷子的手一个劲儿的说着“感谢老首长,关键时刻还得有您这样的定海神针呀!”
李老爷子不愿意听他们现在的干部放这些没用的彩虹屁,开口就撵他们赶紧去有需要的地方帮忙去得了,用不着在他这里拍马屁。
李老四是凌晨四点多回来的,神情很疲惫,但是却很高兴。
长海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岛子上应该没啥大问题,要是有事儿李老四也不能回来。
东沟县反应很快,早早的就发出海啸,地震预警,海防部队更是第一时间联系上各个外派的驻岛部队,尽量帮助老百姓,防灾,减灾。
李老爷子其实并不太担心岛子上的情况,现在岛子上不光有他们家和周老师,杨书记他们,还有不少周围的渔民,为了在海上打鱼方便,就住在这个无名岛上。
老爷子不担心的原因就是,杨书记和王尚友以前都是部队优秀的指挥员,转业后更是在领导岗位锻炼多年,遇到这种情况迅速做出反应是他们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