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这不要脸的无耻之徒!!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 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 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 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 牧神记、 郡主是个乌鸦嘴、 星空古路姬紫月、 我真不是乌鸦嘴、 无限童年系统、
殿中不少人看着魏广荣时,眸色有些变了。
二皇子的事情实在太过凑巧,而且裴觎的话也歧义太重,如果二皇子知情不报,甚至有意隐瞒,那北地的事情恐怕和他脱不了干系。
魏广荣自然能感觉到他们变化,眼见着龙椅之上景帝脸色也阴沉下来,显然是将裴觎的话听进去了。
他心里怒骂裴觎无耻小贼,竟拿这种事情污蔑二皇子他们,面上却是急声说道:
“陛下,二皇子前往西北巡查,与之前受灾的汾州、隰州等地相隔甚远,且他早前就已经回京,途中耽搁也是因为五皇子突染恶疾,病的难以起身。”
“二皇子他们早就过了敦川等地,落脚之处离京不远,而且他们最迟这几日就能入城,又怎能知道北地受灾之事……”
裴觎没等魏广荣的话说完,就扬了扬唇:“哦,原来二皇子给魏元辅送了信,怪本侯,未曾听陛下提起此事,所以误以为二皇子还未归京。”
魏广荣闻言不仅没有松口气,反而脸色更黑。
这不要脸的无耻之徒!!
他心道一声不好,然还没来得及辩解,就听到景帝淡声说道:“别说是定远侯,就是朕也是不知道,五皇子身染恶疾,二皇子他们即将回京的事情,果然,他们二人与你们魏家这个母家更亲。”
“噗通!”
魏广荣脸色一白连忙就跪在地上,而一旁的魏戌也是反应过来不对劲,连忙跟着跪在一旁。
魏广荣急声道:“陛下恕罪,二皇子早前便已经送信回京,但五皇子怕自身病体惊扰了陛下,且前些时日朝中又因盐税之事闹的不可开交,五皇子不愿让您担忧,所以才央求了二皇子和老臣瞒着此事。”
“是老臣担忧二位殿下周全,所以派人前往照应,这才知道五皇子身子康愈快要回京的事情,臣与二位殿下绝无欺瞒陛下之意!!”
魏戌也是连忙磕头:“陛下,魏家上下对陛下忠心耿耿,二皇子、五皇子更是小心有加,还望陛下明鉴。”
景帝面无表情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见他们急的脸都有些发白,就连魏广荣那老东西也是面染急色,他冷淡说道:“你们倒也不必如此,你们一个是二皇子他们的外祖,一个是他们的舅舅,他们与你们亲近也是理所应当。”
“朕这个父皇对他们太过严苛,自然不得他们亲近。”
“陛下……”魏广荣脸色一变就想要说话。
可谁知景帝根本不给他反应的机会,直接收回目光说道:“既然五皇子病了,二皇子又舟车劳顿一路照顾他,那等他们回京之后,就让他们留在京中好生休息,北地赈灾的事情不用他们去了,至于去的人选……”
见景帝犹豫,太子开口:“父皇,其实儿臣觉得,此事倒也不一定非得要皇室之人。”
“想要压得住地方贪官污吏,弹压勾结官府的贪蠢蠹商,只要前往赈灾之人手段凌厉,且清正廉明即可,朝中有不少能人,而且儿臣觉得,眼下有一个人就最为合适。”
景帝看他:“什么人?”
太子道:“漕运司仓司长史,骆巡。”
这人名一出,景帝便微眯着眼若有所思。
殿中其他人面面相觑,魏广荣则是面色一沉,太子向来行事谨慎,且北地赈灾一看便是能揽功的事情,他就算要推荐也该推荐自己人才是,可为什么是骆巡?难不成,骆巡投靠了太子?!
魏广荣突然就想起之前漕运司的事情,盐税一案朝中调查,按理说不该那般顺利,而且魏家一脉的人几乎是突遭调查,所以根本来不及扫干净尾巴,就直接被查了个正着。
如今想来,那骆巡和魏家无冤无仇,又在江南为官,若是无人指使怎会做这般大胆,几乎是得罪整个江南官场的事情,而且事后魏广荣曾想要教训他,两次出手都被骆巡躲了过去。
原来是有太子出手,那骆巡竟然是太子的人!
魏广荣神色阴沉,难怪今天夜里太子会那么巧出宫去了皇城司,又难怪那骆巡的“密信”会这么凑巧的时间,送到皇城司里,这分明是太子替那骆巡铺好的路,想要让他回京得势。
魏广荣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意。
“陛下,骆巡此人管着漕司仓赋,不好轻易调动,而且他不在京城,也不知其秉性。”他沉声说道,“北地赈灾之事,事关重大,前去之人须得处处谨慎,岂能轻易动用地方朝臣……”
“那骆长史虽是地方朝臣,却是个比任何人都谨慎的人。”
太子直接打断了魏广荣的话,“之前盐税一案,漕运司上下官员七成涉案其中,骆巡管着仓赋之事,不仅半点未曾沾染,还暗中收集其他官员贪污罪证,裴侯爷带人南下查案之时便第一时间将罪证送上,为此立下大功。”
“论秉性,论手段,论为官清廉,对朝廷忠心,无人能出其右。”
太子说话间看向景帝,“之前父皇就曾提及想要恩赏,只是因为临近年节封笔之时,考虑年后再赏,而且此次亦是骆巡发现江南粮商所行,以密信上告。”
“此等忠于朝廷之人,若只是留在漕运司,太过可惜了。”
景帝闻言点点头:“如你所说,的确是可惜。”
魏广荣见景帝附和,分明已有意动,紧紧握着拳心。
那个骆巡之前坏了魏家好事,几乎将他们埋在漕运司里的人拔了个一干二净,连带着江南官场的人也折损了许多,后面更是赔进去一个户部侍郎,一个刑部尚书,让得魏家元气大伤。
他因此被太后训斥,魏家为了让白忠杰顶罪也付出良多,那个骆巡简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原本还想着等开春之后,盐税之事彻底平息下来再好生找机会教训那人,可没想到他居然投了太子。
骆巡本就有“检举”之功,又有太子力荐。
如今想要将人压下去不可能,但他绝不会让骆巡那般轻易入京。
二皇子的事情实在太过凑巧,而且裴觎的话也歧义太重,如果二皇子知情不报,甚至有意隐瞒,那北地的事情恐怕和他脱不了干系。
魏广荣自然能感觉到他们变化,眼见着龙椅之上景帝脸色也阴沉下来,显然是将裴觎的话听进去了。
他心里怒骂裴觎无耻小贼,竟拿这种事情污蔑二皇子他们,面上却是急声说道:
“陛下,二皇子前往西北巡查,与之前受灾的汾州、隰州等地相隔甚远,且他早前就已经回京,途中耽搁也是因为五皇子突染恶疾,病的难以起身。”
“二皇子他们早就过了敦川等地,落脚之处离京不远,而且他们最迟这几日就能入城,又怎能知道北地受灾之事……”
裴觎没等魏广荣的话说完,就扬了扬唇:“哦,原来二皇子给魏元辅送了信,怪本侯,未曾听陛下提起此事,所以误以为二皇子还未归京。”
魏广荣闻言不仅没有松口气,反而脸色更黑。
这不要脸的无耻之徒!!
他心道一声不好,然还没来得及辩解,就听到景帝淡声说道:“别说是定远侯,就是朕也是不知道,五皇子身染恶疾,二皇子他们即将回京的事情,果然,他们二人与你们魏家这个母家更亲。”
“噗通!”
魏广荣脸色一白连忙就跪在地上,而一旁的魏戌也是反应过来不对劲,连忙跟着跪在一旁。
魏广荣急声道:“陛下恕罪,二皇子早前便已经送信回京,但五皇子怕自身病体惊扰了陛下,且前些时日朝中又因盐税之事闹的不可开交,五皇子不愿让您担忧,所以才央求了二皇子和老臣瞒着此事。”
“是老臣担忧二位殿下周全,所以派人前往照应,这才知道五皇子身子康愈快要回京的事情,臣与二位殿下绝无欺瞒陛下之意!!”
魏戌也是连忙磕头:“陛下,魏家上下对陛下忠心耿耿,二皇子、五皇子更是小心有加,还望陛下明鉴。”
景帝面无表情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见他们急的脸都有些发白,就连魏广荣那老东西也是面染急色,他冷淡说道:“你们倒也不必如此,你们一个是二皇子他们的外祖,一个是他们的舅舅,他们与你们亲近也是理所应当。”
“朕这个父皇对他们太过严苛,自然不得他们亲近。”
“陛下……”魏广荣脸色一变就想要说话。
可谁知景帝根本不给他反应的机会,直接收回目光说道:“既然五皇子病了,二皇子又舟车劳顿一路照顾他,那等他们回京之后,就让他们留在京中好生休息,北地赈灾的事情不用他们去了,至于去的人选……”
见景帝犹豫,太子开口:“父皇,其实儿臣觉得,此事倒也不一定非得要皇室之人。”
“想要压得住地方贪官污吏,弹压勾结官府的贪蠢蠹商,只要前往赈灾之人手段凌厉,且清正廉明即可,朝中有不少能人,而且儿臣觉得,眼下有一个人就最为合适。”
景帝看他:“什么人?”
太子道:“漕运司仓司长史,骆巡。”
这人名一出,景帝便微眯着眼若有所思。
殿中其他人面面相觑,魏广荣则是面色一沉,太子向来行事谨慎,且北地赈灾一看便是能揽功的事情,他就算要推荐也该推荐自己人才是,可为什么是骆巡?难不成,骆巡投靠了太子?!
魏广荣突然就想起之前漕运司的事情,盐税一案朝中调查,按理说不该那般顺利,而且魏家一脉的人几乎是突遭调查,所以根本来不及扫干净尾巴,就直接被查了个正着。
如今想来,那骆巡和魏家无冤无仇,又在江南为官,若是无人指使怎会做这般大胆,几乎是得罪整个江南官场的事情,而且事后魏广荣曾想要教训他,两次出手都被骆巡躲了过去。
原来是有太子出手,那骆巡竟然是太子的人!
魏广荣神色阴沉,难怪今天夜里太子会那么巧出宫去了皇城司,又难怪那骆巡的“密信”会这么凑巧的时间,送到皇城司里,这分明是太子替那骆巡铺好的路,想要让他回京得势。
魏广荣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意。
“陛下,骆巡此人管着漕司仓赋,不好轻易调动,而且他不在京城,也不知其秉性。”他沉声说道,“北地赈灾之事,事关重大,前去之人须得处处谨慎,岂能轻易动用地方朝臣……”
“那骆长史虽是地方朝臣,却是个比任何人都谨慎的人。”
太子直接打断了魏广荣的话,“之前盐税一案,漕运司上下官员七成涉案其中,骆巡管着仓赋之事,不仅半点未曾沾染,还暗中收集其他官员贪污罪证,裴侯爷带人南下查案之时便第一时间将罪证送上,为此立下大功。”
“论秉性,论手段,论为官清廉,对朝廷忠心,无人能出其右。”
太子说话间看向景帝,“之前父皇就曾提及想要恩赏,只是因为临近年节封笔之时,考虑年后再赏,而且此次亦是骆巡发现江南粮商所行,以密信上告。”
“此等忠于朝廷之人,若只是留在漕运司,太过可惜了。”
景帝闻言点点头:“如你所说,的确是可惜。”
魏广荣见景帝附和,分明已有意动,紧紧握着拳心。
那个骆巡之前坏了魏家好事,几乎将他们埋在漕运司里的人拔了个一干二净,连带着江南官场的人也折损了许多,后面更是赔进去一个户部侍郎,一个刑部尚书,让得魏家元气大伤。
他因此被太后训斥,魏家为了让白忠杰顶罪也付出良多,那个骆巡简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原本还想着等开春之后,盐税之事彻底平息下来再好生找机会教训那人,可没想到他居然投了太子。
骆巡本就有“检举”之功,又有太子力荐。
如今想要将人压下去不可能,但他绝不会让骆巡那般轻易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