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学术碾压,常春藤学子欲哭无泪!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 周玄机姜雪、 大楚最强姑爷、 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兽魂无双、 妙医圣手、 东晋北府一丘八、 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星辰大学。
物理学术报告厅。
常春藤联盟和c10联盟的学术交流,正在进行。
数十位各校学生和物理教授,齐聚一堂。
星辰大学物理学院的准大二学生许晶,第一个走上高台。
他用英文说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需要很多用上低温制冷技术的场景。
比如用冰箱冰冻食品,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比如用空调进行制冷,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些制冷技术,通过压缩机就能实现,而且温度最低仅达到零下几度。
科学领域,液氦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物理实验测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现阶段,超低温制冷的极限温度,是零下271摄氏度。
再之后,就接近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指的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也就是0开尔文,换算成摄氏度,就是零下273.15摄氏度。”
听到这里。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绝对零度在现实里是无法达到的,只是存在于一个理论的下限值。
许晶继续说道:“就在近段时间,我和我的科研团队,研发出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完成超低温制冷技术的新突破,达到零下273.1391摄氏度,距离绝对零度只相差0.0109摄氏度,创造世界之最。
该制冷设备,不需要使用液氦作为辅助,就能实现极低的温度,能够满足超导量子计算需要的条件。
而且在单冲程运行模式下,甚至能够达到零下273.1413摄氏度,更为贴近绝对零度。
我们在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证实了阻挫量子磁体中超固态的存在。
利用该晶体材料,通过绝热去磁,就能获得零下273.1391摄氏度的极低温,成功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
接下来,请各位观看我的学术论文……”
随着许晶的讲述。
在场众人都惊叹连连。
许晶领衔的团队,在研发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的过程里,竟然给出了超固态的实验证据。
超固态是一种新奇量子物态,兼具固体和超流体的特征。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超固态作为理论猜测被提出后,除冷原子气模拟实验外,科学家尚未在固态物质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可靠实验证据。
而许晶,却在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证实了阻挫量子磁体中超固态的存在。
基于此。
许晶才实现基于新机理的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技术!
高台之上。
许晶侃侃而谈道:“科学界极低温制冷主要包括两种技术。
第一种氦制冷,依赖氦这种稀缺元素的量子涨落强、相互作用弱带来的特殊低温特性。
第二种磁制冷,主要依赖水合顺磁盐工质的磁卡效应。
我们研发出的新制冷技术,是在绝热条件下调控磁场,让自旋超固态制冷基于多体效应,调控集体激发实现熵变,与基于顺磁性调控自由磁矩实现熵变,在制冷原理与机制上有着本质区别,能够有效地克服磁制冷的局限性……”
学术报告厅内。
在场众人都赞叹连连。
超低温制冷技术的新突破,是一项非常重磅的科研成果。
说不定继续深耕下去。
未来许晶有望研发出新型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零度!
至于今天这场物理学术交流会议。
c10联盟获胜,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
药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魏琳,意气风发道:“1996年,研究人员发现,高效的‘鸡尾酒疗法’,可以完全抑制艾兹病毒,从而延缓艾兹病的发展。
但全球每年感染艾兹病的患者,依旧多达上百万人,至今仍没有研发出有效的役苗。
而我研发出具有创新机制的注射用hIV药物,它具有预防感染效果,一次注射可以提供长达6个月的保护。
该药物属于hIV-1衣壳抑制,463.5mg\/1.5mL。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病毒封锁器’,专门针对hIV病毒的‘外壳’——衣壳蛋白,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安家’和繁殖。
它通过抑制hIV病毒的衣壳蛋白,是全球首个作用于hIV-1衣壳蛋白癌症抗原的药物。
它通过紧密结合两个衣壳蛋白亚基,引起亚基聚集,产生具有高稳定性的错配癌症抗原,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周期的多个关键环节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hIV感染。
临床试验阶段里。
我研究招募了上千位高危人群,随机分配接受新型药物、其他抗hIV药物或安慰剂。
结果显示。
接受新型药物的群体里,hIV感染率为0。
而其他治疗组的感染率,明显更高。
疗效与安全性方面。
新型药物,耐受性良好,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为它每半年才用打一次,大大减少了患者忘记服药的情况,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听到这里。
现场众人赞叹连连。
传统的抗hIV治疗,患者每天都要吃药。
若是某一天忘记吃药,都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魏琳研发出的新型药物,打一针就能管半年,效果强,且让治疗变得更轻松。
最关键的是。
这种药物能够预防干扰,为全球艾兹病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如果该药物能普及至全球,肯定能惠及无数人,且让艾兹病从一种颠覆社会的疾病,转变为一种罕见病症。
……
生命科学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黄庆,在台上侃侃而谈:“早在之前,我就在《星辰·生命科学》期刊上,发表过两篇学术论文。
第一篇论文,是我发现了尺寸达到400纳米的米米病毒,它的发现标志着巨大病毒开始进入到人类的事业。
第二篇论文,是我发现了长度接近2微米、直径达到0.5微米的阔口罐病毒。
今天这篇论文,是我在加勒比海红树林滩涂中分离出了一种叫做华丽硫珠菌的新型细菌,它的尺寸达到惊人的2厘米,肉眼轻松可见。
生物学界,比较主流的认知,是将生物分为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三大类。
这种分类方式基于核糖体RNA序列,而非单纯依赖各物种间的解剖学特征,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性。
我发现的华丽硫珠菌,长度达到2厘米,不仅肉眼可见,更能用镊子轻松夹起,形态上和人类睫毛差不多,体积是普通细菌的5000倍。
与普通细菌相比。
华丽硫珠菌的dNA尺寸更大,遗传信息数量大约是大肠杆菌的3倍。
身为原核生物的它并没有真核生物一样的细胞核结构,但在其细胞内部,具有多个承载着dNA的小型类细胞器。
在这些dNA‘核心’周围,蛋白质大量合成,从而成长为巨大的尺寸……”
听到这里。
在场众人暗暗咋舌。
华丽硫珠菌的发现,让人喜忧参半。
欣喜的是,它所展现出的独特形态,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困扰的是,以往科学界对于微生物的尺寸定义,需要重新进行审视。
地球塑造微生物。
微生物又反过来塑造地球。
它们在进化上堪称神奇的多样性,让人类不断突破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知!
……
天文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赵星,指着大屏幕说道:“各位,你们眼前这张图片,是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
它来自m87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该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 5500万光年。
该照片,由龙国天眼拍摄,再经特殊技术处理而来……”
众人聚精会神的看去。
只见这种黑洞照片,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形光环。
原来黑洞是这样的!
在场的每个人,都面带震撼之色。
赵星继续说道:“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它的引力极强,强到连光线都被吸引无法逃逸。
人类已经找到黑洞存在的诸多证据,但黑洞具体长啥样,却只能靠猜想。
或许有人会说。
黑洞不能发出光线,也会吞噬光线,人类是如何看见黑洞的?
实际上。
黑洞强引力的特性,会让时空扭曲,并吞噬周围的气体。
这个过程里。
气体的引力能转化成热能,气体的温度变得很高,进而发出强烈的辐射。
而在这些明亮的气体衬托下,黑洞会产生一个黑洞剪影。
这一剪影,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我们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拍摄黑洞,再使用pRImo算法,对m87中心黑洞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了更清晰、环形更细更亮的m87黑洞图像……”
高台之下。
众人一脸唏嘘。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标志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得到首次实验验证。
不夸张的说。
这是天文学领域,非常重磅的一项科研成果!
……
同一时间。
星辰大学各个学院,都在进行学术交流。
常春藤学霸们,从一开始的雄赳赳气昂昂,到后来的沮丧颓废,经历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但是没办法。
星辰学子实在太妖孽了!
每个学科领域,都有惊才绝艳的星辰学子。
听完他们的论文之后。
常春藤学霸们,都有着班门弄斧的感觉。
双方的学术造诣,完全不是同一个水平线的!
物理学术报告厅。
常春藤联盟和c10联盟的学术交流,正在进行。
数十位各校学生和物理教授,齐聚一堂。
星辰大学物理学院的准大二学生许晶,第一个走上高台。
他用英文说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需要很多用上低温制冷技术的场景。
比如用冰箱冰冻食品,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比如用空调进行制冷,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些制冷技术,通过压缩机就能实现,而且温度最低仅达到零下几度。
科学领域,液氦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物理实验测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现阶段,超低温制冷的极限温度,是零下271摄氏度。
再之后,就接近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指的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也就是0开尔文,换算成摄氏度,就是零下273.15摄氏度。”
听到这里。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绝对零度在现实里是无法达到的,只是存在于一个理论的下限值。
许晶继续说道:“就在近段时间,我和我的科研团队,研发出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完成超低温制冷技术的新突破,达到零下273.1391摄氏度,距离绝对零度只相差0.0109摄氏度,创造世界之最。
该制冷设备,不需要使用液氦作为辅助,就能实现极低的温度,能够满足超导量子计算需要的条件。
而且在单冲程运行模式下,甚至能够达到零下273.1413摄氏度,更为贴近绝对零度。
我们在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证实了阻挫量子磁体中超固态的存在。
利用该晶体材料,通过绝热去磁,就能获得零下273.1391摄氏度的极低温,成功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
接下来,请各位观看我的学术论文……”
随着许晶的讲述。
在场众人都惊叹连连。
许晶领衔的团队,在研发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的过程里,竟然给出了超固态的实验证据。
超固态是一种新奇量子物态,兼具固体和超流体的特征。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超固态作为理论猜测被提出后,除冷原子气模拟实验外,科学家尚未在固态物质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可靠实验证据。
而许晶,却在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证实了阻挫量子磁体中超固态的存在。
基于此。
许晶才实现基于新机理的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技术!
高台之上。
许晶侃侃而谈道:“科学界极低温制冷主要包括两种技术。
第一种氦制冷,依赖氦这种稀缺元素的量子涨落强、相互作用弱带来的特殊低温特性。
第二种磁制冷,主要依赖水合顺磁盐工质的磁卡效应。
我们研发出的新制冷技术,是在绝热条件下调控磁场,让自旋超固态制冷基于多体效应,调控集体激发实现熵变,与基于顺磁性调控自由磁矩实现熵变,在制冷原理与机制上有着本质区别,能够有效地克服磁制冷的局限性……”
学术报告厅内。
在场众人都赞叹连连。
超低温制冷技术的新突破,是一项非常重磅的科研成果。
说不定继续深耕下去。
未来许晶有望研发出新型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零度!
至于今天这场物理学术交流会议。
c10联盟获胜,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
药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魏琳,意气风发道:“1996年,研究人员发现,高效的‘鸡尾酒疗法’,可以完全抑制艾兹病毒,从而延缓艾兹病的发展。
但全球每年感染艾兹病的患者,依旧多达上百万人,至今仍没有研发出有效的役苗。
而我研发出具有创新机制的注射用hIV药物,它具有预防感染效果,一次注射可以提供长达6个月的保护。
该药物属于hIV-1衣壳抑制,463.5mg\/1.5mL。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病毒封锁器’,专门针对hIV病毒的‘外壳’——衣壳蛋白,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安家’和繁殖。
它通过抑制hIV病毒的衣壳蛋白,是全球首个作用于hIV-1衣壳蛋白癌症抗原的药物。
它通过紧密结合两个衣壳蛋白亚基,引起亚基聚集,产生具有高稳定性的错配癌症抗原,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周期的多个关键环节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hIV感染。
临床试验阶段里。
我研究招募了上千位高危人群,随机分配接受新型药物、其他抗hIV药物或安慰剂。
结果显示。
接受新型药物的群体里,hIV感染率为0。
而其他治疗组的感染率,明显更高。
疗效与安全性方面。
新型药物,耐受性良好,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为它每半年才用打一次,大大减少了患者忘记服药的情况,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听到这里。
现场众人赞叹连连。
传统的抗hIV治疗,患者每天都要吃药。
若是某一天忘记吃药,都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魏琳研发出的新型药物,打一针就能管半年,效果强,且让治疗变得更轻松。
最关键的是。
这种药物能够预防干扰,为全球艾兹病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如果该药物能普及至全球,肯定能惠及无数人,且让艾兹病从一种颠覆社会的疾病,转变为一种罕见病症。
……
生命科学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黄庆,在台上侃侃而谈:“早在之前,我就在《星辰·生命科学》期刊上,发表过两篇学术论文。
第一篇论文,是我发现了尺寸达到400纳米的米米病毒,它的发现标志着巨大病毒开始进入到人类的事业。
第二篇论文,是我发现了长度接近2微米、直径达到0.5微米的阔口罐病毒。
今天这篇论文,是我在加勒比海红树林滩涂中分离出了一种叫做华丽硫珠菌的新型细菌,它的尺寸达到惊人的2厘米,肉眼轻松可见。
生物学界,比较主流的认知,是将生物分为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三大类。
这种分类方式基于核糖体RNA序列,而非单纯依赖各物种间的解剖学特征,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性。
我发现的华丽硫珠菌,长度达到2厘米,不仅肉眼可见,更能用镊子轻松夹起,形态上和人类睫毛差不多,体积是普通细菌的5000倍。
与普通细菌相比。
华丽硫珠菌的dNA尺寸更大,遗传信息数量大约是大肠杆菌的3倍。
身为原核生物的它并没有真核生物一样的细胞核结构,但在其细胞内部,具有多个承载着dNA的小型类细胞器。
在这些dNA‘核心’周围,蛋白质大量合成,从而成长为巨大的尺寸……”
听到这里。
在场众人暗暗咋舌。
华丽硫珠菌的发现,让人喜忧参半。
欣喜的是,它所展现出的独特形态,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困扰的是,以往科学界对于微生物的尺寸定义,需要重新进行审视。
地球塑造微生物。
微生物又反过来塑造地球。
它们在进化上堪称神奇的多样性,让人类不断突破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知!
……
天文学院。
学术报告厅内。
星辰大学准大三学生赵星,指着大屏幕说道:“各位,你们眼前这张图片,是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
它来自m87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该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 5500万光年。
该照片,由龙国天眼拍摄,再经特殊技术处理而来……”
众人聚精会神的看去。
只见这种黑洞照片,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形光环。
原来黑洞是这样的!
在场的每个人,都面带震撼之色。
赵星继续说道:“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它的引力极强,强到连光线都被吸引无法逃逸。
人类已经找到黑洞存在的诸多证据,但黑洞具体长啥样,却只能靠猜想。
或许有人会说。
黑洞不能发出光线,也会吞噬光线,人类是如何看见黑洞的?
实际上。
黑洞强引力的特性,会让时空扭曲,并吞噬周围的气体。
这个过程里。
气体的引力能转化成热能,气体的温度变得很高,进而发出强烈的辐射。
而在这些明亮的气体衬托下,黑洞会产生一个黑洞剪影。
这一剪影,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我们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拍摄黑洞,再使用pRImo算法,对m87中心黑洞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了更清晰、环形更细更亮的m87黑洞图像……”
高台之下。
众人一脸唏嘘。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标志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得到首次实验验证。
不夸张的说。
这是天文学领域,非常重磅的一项科研成果!
……
同一时间。
星辰大学各个学院,都在进行学术交流。
常春藤学霸们,从一开始的雄赳赳气昂昂,到后来的沮丧颓废,经历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但是没办法。
星辰学子实在太妖孽了!
每个学科领域,都有惊才绝艳的星辰学子。
听完他们的论文之后。
常春藤学霸们,都有着班门弄斧的感觉。
双方的学术造诣,完全不是同一个水平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