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孙绍入长沙,周瑜归柴桑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龙蛇之拳镇山河东晋北府一丘八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快穿:女配又跪了

    太史慈的一时失言让刘备心中无比感慨和兴奋。
    但他却并未表现出太过于激动的态度。
    毕竟孙绍在此,也就有所安敛,只拉着太史慈的手安慰道:“子义啊,于备而言,海昏诸军远远没有一个太史子义重要。且公子绍尚幼,前路漫漫,正赖君悉心匡扶照拂!万不可以身犯险。”
    话已至此,太史慈也不便坚持。
    他心中亦明白,刘备把长沙之地交给他。
    自己必须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一不得与同僚起龃龉纷争,二要保护长沙不被孙权所侵,三要借助自己的名望吸纳海昏诸县的能人异士。
    此外,也要教导孙绍成长,使其感皇叔之恩。
    刘备于桂阳与太史慈宴数日,又交待吴巨好好守备桂阳,而后一并北上去往长沙。
    刘磐于城门口跪拜相迎。
    刘备引荐太史慈与其相见。
    刘磐知主公仁善,曾善待于刘琦公子,又提拔他为长沙太守,乃恩德知遇之主。
    后势力渐强,在他的治理下,荆州大有与江北分庭抗礼之势。
    今引太史慈来投,乃以孙绍于长沙吸纳江东势力。
    作为荆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他该怎么做?
    霸占长沙,欺凌孙绍,以示不满?
    非也!
    明知主公目的,却因一己之私,悖逆其行。
    乃是最没有政治远见的做法。
    刘磐乃士族子弟,亦无称雄之心,很多事情看得通透。
    明白越是这等时候,越要对主公的决策表现支持,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于是,得见太史慈之势,哈哈大笑:“太史将军!昔日阵前厮杀,不想今日竟能把酒言欢,快哉快哉!刘磐在此,欢迎将军来我长沙!”
    太史慈亦抱拳言道:“刘将军!昔日沙场对决,彼此各忠其主。今有幸携手,愿共辅明主,保长沙无虞!”
    上隶荆州刺史部,辖临湘、浏阳、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等县。
    地盘甚广,幅员辽阔。
    原本临湘县为长沙府治所,刘磐常处攸县以防备江东。
    今江东战事消弭,刘磐亦归至临湘主持政务。
    便为孙绍于湘南安置府邸,食罗县之奉,太史慈掌五千兵马,守备攸县。
    未及数日,有数海昏旧部越荆地来投。
    孙权听闻此事,闭着眼,半晌未说出话来。
    有些事,到底还是无法挽回了。
    如今之局,是否当治部下办事不力之罪?
    治谁?
    程普未守住吴县?
    还是吕凯办事不力,使孙绍为敌所劫?
    又或是周瑜未阻止太史慈西逃?
    亦或是凌统、朱然等作战不利,潘璋、陈武无功而返?
    不应该!
    毕竟前番自己失误被擒,大损江东之势。
    今虽属下作战不利,亦有自己判断失误之由,若一一治罪,实令众将寒心。
    帝王之道,既要有嬴祖杀伐决断之果敢,亦要有勾践忍辱负重之坚韧。
    孙权努力的告诉自己:
    纵心中怨火丛生,该隐忍也还是要隐忍。
    看着吕凯命人送来的请罪书,孙权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吕凯何在?”
    “吕将军解救公子绍之时,为曲阿小将所伤,正于吴县安养。”
    孙权面无表情,沉默良久,而后言道:
    “速请名医,带良药探望吕凯将军。告诉他,曲阿有万夫不当之勇,能于此人手中幸存,乃名将也!命其好好养伤,孤……不怪他!”
    “喏!”
    孙权虽然年轻,然经历身陷许都,心有勾践之奇,志已大异于前。
    他本欲效仿曹操。
    手握江东兵马之权柄,制衡捭阖于众将。
    恩威相济,赏罚分明,才可驾驭群臣,稳固江东根基。
    然而孔融自缢,太史西逃,孙绍入荆,使得自己于江东的威信力已降至最低。
    倘若仍欲以威压服众,必为摇摆之士所反感,反欲投奔孙绍。
    值此之际,当效刘备,以作伪仁之态,收买人心,以安抚众心。
    “公瑾何在?”
    “正往府堂而来。”
    “备马,孤亲去迎接。”
    其实,周瑜此时心中亦颇为忐忑。
    他明白,自己放归孙绍,必不为主公所理解。
    于现在江东而言,逼死太史慈,杀死孙绍,才是最有利于江东的做法。
    但那是孙策遗孤,他若下手,有生之年又如何有脸与伯符于九泉相见?
    周瑜知道,自己与太史慈所言虽未公之于众,但亦会有人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也不知道自己准备好的托辞,会不会取得主公的信任。
    却未曾想,未至柴桑城门,却已见主公立于城门之侧。
    周瑜赶忙下马,拜见孙权。
    孙权快步上前,将其扶起:“公瑾,此行辛苦!”
    周瑜一怔,这与他预想的见面,似乎并不太一样。
    周瑜一抱拳:“主公,我未能阻太史慈携公子绍离开江东,乃大罪之人。”
    “哎,公瑾……”
    孙权伸手握住周瑜抱拳的手,释然一笑:“孤还担忧,公瑾此行带兵阻截,万一与太史慈交恶,致孤贤侄受损……到时,孤心难释不说,亦必为天下人所骂!若是孤于当时,亦会和公瑾一般做法。”
    周瑜怔然,抬起头,眼中写着难以言喻的神色。
    这一刻,他好像才刚刚认识了自己的主公。
    “来,公瑾。”
    孙权长叹了一口气,拉着周瑜上了自己的马车。
    “孤为保爱侄免为许贡门客所害,安其于吴县,乃置重兵守卫。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孤乃为挟制于他。太史将军不信于孤,乃有文举之由,携公子绍而去……”
    说到此,孙权有些哽咽。
    周瑜本来两次被孙权所恼,颇气孙权。
    但今闻此言,心中竟生出一丝愧疚之感。
    “也罢!孤信太史将军忠于孤兄长,自会善待于公子绍,若得其于长沙起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哎,公瑾,孤有一个想法,想问问你的意见。”
    “主公请言!”
    孙权沉吟说道:“太史将军既有归荆之意,孤若以海昏六县之地相赠,助其于海昏辅佐绍儿,绍儿得此历练之机,或能成才。待绍儿成年,孤当恭奉江东之主大位,还于公子绍,公意下如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