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以退为进
推荐阅读: 牧神记、 仙骨风流、 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仙骨、 九世天雷淬仙骨、 解咒战纪、 全民大学霸、 龙蛇之拳镇山河、 暗月纪元、
方蕊进了屋,来到杨夫人身边:“母亲,我在院子里看到了秋六。怎么听苏嬷嬷说是来给您做点心的”
杨夫人颔首:“嗯。”
“真的是来给您做点心的”方蕊还是难以相信,“什么点心,难道咱们相府厨子做的点心还比不过”
杨夫人笑笑:“不是咱们府上厨子比不过,只是恰好她婢女做的点心合口味。”
“那女儿等会儿也尝尝。”方蕊往窗外看一眼,“我来的时候就见秋六闲庭信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自己家。母亲,秋六这个人邪门得很,看似出身平平,却从没见她吃过亏,您可不要被她哄住了。”
秋六用点心讨好母亲,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不成想嫁进相府
可兄长已经娶妻,只有二叔家的堂弟尚未婚配。秋六要是打着这种主意,该讨好的不是母亲,而是二婶。
想不通,但肯定不安好心就是了,看来秋六每次登门她还是要盯紧了。
这般想着,方蕊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懊恼。
当时还是她为了羞辱秋六,主动让秋六上门的。她就说秋六这个人邪性,从不吃亏。
杨夫人听方蕊这么说,淡淡一笑:“母亲还用你提醒。蕊儿怎么突然把秋六姑娘放在心上了”
她的女儿她了解,清高自傲,如秋六姑娘这样家中落魄的,正眼都不会多看。
杨夫人并不觉得女儿自傲是缺点。相府千金有清高的本钱,眼光高一些,来往的手帕交才出身相当,更不会眼皮子浅瞧上门不当户不对的男人。
“那不是亲眼瞧着素素在她手上吃过亏,不得不注意些。”方蕊顺口推到成素素身上,没提被秋蘅举着簪子威胁的丢脸事。
杨夫人淡淡道:“成姑娘性子急躁了些。”
虽然出身不错,将来也难过好。
母女二人说话间,苏嬷嬷端着托盘进来了:“夫人,粉角做好了,您尝尝。”
杨夫人看了看盘中皮薄近乎透明的粉角,夹起一只蘸上料汁送入口中,细细品尝,不由点头:“是这个味儿。”
是三郎喜欢的那个味道。
后来找的厨子做出的粉角不是不好吃,但三郎吃着不顺口。
“我尝尝。”方蕊夹起粉角吃下,虽觉味道不错,却不理解母亲所为,“也没比咱们府上厨子做的好多少嘛。”
在场的都是心腹,杨夫人趁势教导女儿:“这点心啊,就如女子。都是美人儿,或娇艳,或清雅,性子有活泼,有娴静。那男子偏偏就更喜欢某一种,你能说其他女子不好吗”
方蕊闻言,若有所思:“母亲说得是。若谈婚论嫁的男子喜欢的不是女儿这样的,就换掉他,免得事倍功半。”
杨夫人:
苏嬷嬷也被方蕊言论所惊,怕再从姑娘口中听到更惊人的话,忙转移话题:“夫人,这点心刚出锅口感正好——”
“你亲自给三郎送过去,三郎吃着如何,回来报我。”
“是。”
苏嬷嬷退出去,方蕊抿抿唇:“原来是给哥哥吃的。”
杨夫人看女儿一眼:“你兄长这些日子都没胃口,若能多吃几口,就谢天谢地了。”
“母亲别太担心,哥哥肯定很快好起来的。”
杨夫人点点头,心情却沉重。
儿子虽从小体弱,可如今年这般缠绵病榻还是少的,老夫人甚至开始寻觅八字相合的女子给三郎做妾,好冲冲病气。
她就三郎一个儿子,完全不敢想三郎要是有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儿,苏嬷嬷快步进来,神情振奋:“夫人,三公子用了不少,还说晚饭也想吃粉角。”
“那就好,那就好。”杨夫人不觉露出个笑容,看向苏嬷嬷的眼神有着赞赏,“多亏苏嬷嬷把三郎放在心上。”
“夫人这话折煞奴婢了。三公子吃着好,那是奴婢天大的荣幸。”
杨夫人一笑:“请秋六姑娘和她的婢女过来。”
苏嬷嬷出了屋,不多时带着秋蘅与芳洲进来。
“杨夫人。”秋蘅福了福身。
杨夫人笑容和煦:“今日劳烦秋六姑娘了。”
至于芳洲,杨夫人没有提。
在她看来奴婢整个人都属于主人,功劳自然也是主人的。
“杨夫人不必客气,就当伤了苏嬷嬷的赔礼了。”秋蘅看向苏嬷嬷,“苏嬷嬷脸上伤痕已经结痂,无需上药了,正好和杨夫人说一声,明日我就不来打扰了。”
杨夫人眉一挑。
三郎还等着吃秋六姑娘的婢女做的点心,不来了怎么行
“秋六姑娘,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秋蘅面露惊讶:“杨夫人说笑了,您是相府大太太,我只是一个普通小姑娘,哪有能帮上您的地方。”
杨夫人一滞。
这丫头怎么回事儿,不知道是客气话吗,这还让她怎么往下说
好在到了杨夫人的年纪,脸皮也不会薄,笑了笑道:“秋六姑娘的婢女做的点心深得我心,想借用她一段时间——”
芳洲脸色一变:“我只跟着姑娘,哪儿都不去。”
杨夫人蹙眉看芳洲一眼,心道这要是相府丫鬟,早狠狠掌嘴了。
她就说,用外头的人还是不方便。
“秋六姑娘若是愿意,定有重谢。”
“芳洲被我宠坏了,倔起来谁都管不住。杨夫人喜欢她做的粉角也好办,我让她把方子写下来,贵府大厨照着做是一样的。”
话说到这份上,杨夫人不好再说什么,等秋蘅带芳洲告辞,脸沉下来。
苏嬷嬷冷哼:“不识抬举!”
方蕊反而觉得心安,笑道:“咱们府上厨子会做再好不过,想吃了多方便。”
“交给厨房做了试试。”杨夫人吩咐下去,并不看好。
她虽不下厨,也知道那些食谱要么适量,要么少许。明明一样的方子,做出来的吃食味道却不同。
回去的路上,芳洲问秋蘅:“姑娘不让我留下,以后怎么常来相府呢”
秋蘅靠着车壁,微微合眸:“别担心,杨夫人会想办法的。”
爱子心切的杨夫人,应当会按着她推测那般去做吧
杨夫人颔首:“嗯。”
“真的是来给您做点心的”方蕊还是难以相信,“什么点心,难道咱们相府厨子做的点心还比不过”
杨夫人笑笑:“不是咱们府上厨子比不过,只是恰好她婢女做的点心合口味。”
“那女儿等会儿也尝尝。”方蕊往窗外看一眼,“我来的时候就见秋六闲庭信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自己家。母亲,秋六这个人邪门得很,看似出身平平,却从没见她吃过亏,您可不要被她哄住了。”
秋六用点心讨好母亲,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不成想嫁进相府
可兄长已经娶妻,只有二叔家的堂弟尚未婚配。秋六要是打着这种主意,该讨好的不是母亲,而是二婶。
想不通,但肯定不安好心就是了,看来秋六每次登门她还是要盯紧了。
这般想着,方蕊突然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懊恼。
当时还是她为了羞辱秋六,主动让秋六上门的。她就说秋六这个人邪性,从不吃亏。
杨夫人听方蕊这么说,淡淡一笑:“母亲还用你提醒。蕊儿怎么突然把秋六姑娘放在心上了”
她的女儿她了解,清高自傲,如秋六姑娘这样家中落魄的,正眼都不会多看。
杨夫人并不觉得女儿自傲是缺点。相府千金有清高的本钱,眼光高一些,来往的手帕交才出身相当,更不会眼皮子浅瞧上门不当户不对的男人。
“那不是亲眼瞧着素素在她手上吃过亏,不得不注意些。”方蕊顺口推到成素素身上,没提被秋蘅举着簪子威胁的丢脸事。
杨夫人淡淡道:“成姑娘性子急躁了些。”
虽然出身不错,将来也难过好。
母女二人说话间,苏嬷嬷端着托盘进来了:“夫人,粉角做好了,您尝尝。”
杨夫人看了看盘中皮薄近乎透明的粉角,夹起一只蘸上料汁送入口中,细细品尝,不由点头:“是这个味儿。”
是三郎喜欢的那个味道。
后来找的厨子做出的粉角不是不好吃,但三郎吃着不顺口。
“我尝尝。”方蕊夹起粉角吃下,虽觉味道不错,却不理解母亲所为,“也没比咱们府上厨子做的好多少嘛。”
在场的都是心腹,杨夫人趁势教导女儿:“这点心啊,就如女子。都是美人儿,或娇艳,或清雅,性子有活泼,有娴静。那男子偏偏就更喜欢某一种,你能说其他女子不好吗”
方蕊闻言,若有所思:“母亲说得是。若谈婚论嫁的男子喜欢的不是女儿这样的,就换掉他,免得事倍功半。”
杨夫人:
苏嬷嬷也被方蕊言论所惊,怕再从姑娘口中听到更惊人的话,忙转移话题:“夫人,这点心刚出锅口感正好——”
“你亲自给三郎送过去,三郎吃着如何,回来报我。”
“是。”
苏嬷嬷退出去,方蕊抿抿唇:“原来是给哥哥吃的。”
杨夫人看女儿一眼:“你兄长这些日子都没胃口,若能多吃几口,就谢天谢地了。”
“母亲别太担心,哥哥肯定很快好起来的。”
杨夫人点点头,心情却沉重。
儿子虽从小体弱,可如今年这般缠绵病榻还是少的,老夫人甚至开始寻觅八字相合的女子给三郎做妾,好冲冲病气。
她就三郎一个儿子,完全不敢想三郎要是有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儿,苏嬷嬷快步进来,神情振奋:“夫人,三公子用了不少,还说晚饭也想吃粉角。”
“那就好,那就好。”杨夫人不觉露出个笑容,看向苏嬷嬷的眼神有着赞赏,“多亏苏嬷嬷把三郎放在心上。”
“夫人这话折煞奴婢了。三公子吃着好,那是奴婢天大的荣幸。”
杨夫人一笑:“请秋六姑娘和她的婢女过来。”
苏嬷嬷出了屋,不多时带着秋蘅与芳洲进来。
“杨夫人。”秋蘅福了福身。
杨夫人笑容和煦:“今日劳烦秋六姑娘了。”
至于芳洲,杨夫人没有提。
在她看来奴婢整个人都属于主人,功劳自然也是主人的。
“杨夫人不必客气,就当伤了苏嬷嬷的赔礼了。”秋蘅看向苏嬷嬷,“苏嬷嬷脸上伤痕已经结痂,无需上药了,正好和杨夫人说一声,明日我就不来打扰了。”
杨夫人眉一挑。
三郎还等着吃秋六姑娘的婢女做的点心,不来了怎么行
“秋六姑娘,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秋蘅面露惊讶:“杨夫人说笑了,您是相府大太太,我只是一个普通小姑娘,哪有能帮上您的地方。”
杨夫人一滞。
这丫头怎么回事儿,不知道是客气话吗,这还让她怎么往下说
好在到了杨夫人的年纪,脸皮也不会薄,笑了笑道:“秋六姑娘的婢女做的点心深得我心,想借用她一段时间——”
芳洲脸色一变:“我只跟着姑娘,哪儿都不去。”
杨夫人蹙眉看芳洲一眼,心道这要是相府丫鬟,早狠狠掌嘴了。
她就说,用外头的人还是不方便。
“秋六姑娘若是愿意,定有重谢。”
“芳洲被我宠坏了,倔起来谁都管不住。杨夫人喜欢她做的粉角也好办,我让她把方子写下来,贵府大厨照着做是一样的。”
话说到这份上,杨夫人不好再说什么,等秋蘅带芳洲告辞,脸沉下来。
苏嬷嬷冷哼:“不识抬举!”
方蕊反而觉得心安,笑道:“咱们府上厨子会做再好不过,想吃了多方便。”
“交给厨房做了试试。”杨夫人吩咐下去,并不看好。
她虽不下厨,也知道那些食谱要么适量,要么少许。明明一样的方子,做出来的吃食味道却不同。
回去的路上,芳洲问秋蘅:“姑娘不让我留下,以后怎么常来相府呢”
秋蘅靠着车壁,微微合眸:“别担心,杨夫人会想办法的。”
爱子心切的杨夫人,应当会按着她推测那般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