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一石千浪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 周玄机姜雪、 大楚最强姑爷、 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兽魂无双、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 妙医圣手、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这皇帝老儿不仅心眼小,嘴也够毒的!”张峰讥讽道,“合着他早就料到咱们不会接那一道圣旨,为的就是有理由写这玩意儿?”
说着,从项小满手里夺过那张纸,仰头对着灯笼仔细端详起来,看了几眼后,又呵呵笑道,“诶,项瞻,你什么时候还做过乞丐,我怎么不知道?”
项小满瞪了他一眼,懒得搭理他,微皱着眉,沉默不语。
赫连良平却是很认真的提醒道:“他那叫游历,朝廷是在有意抹黑他,你不要跟着胡说。”
张峰啧啧啧的一阵感慨,那种无所顾忌的状态,让赫连良平倍觉无奈,拍了拍项小满的肩膀,招呼他一起进入厅内。
两人落座,赫连良平倒了杯水,喝了两口,见项小满还在思考,便问:“可是在担心雍州军?”
项小满点了点头,问,“大哥可知是何人领兵?”
“雍北梁王。”赫连良平放下杯子,“刘淳亲率雍北边军,刘文康奉命带兵支援,两方兵力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二三万之众。”
“十二三万……”项小满眉头紧锁,沉默半晌,才说,“我最初让良卿写下那一份檄文,一是为了解除与幽州的盟约,好让我军师出有名,再者就是为了昭告天下宇文崇泽北燕余孽的身份,借此占据民族大义,让朝廷有所顾虑,不敢趁着我们进攻幽州的时候,去打冀北的主意,没想到,他们真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赫连良平微微颔首,却没有予以回应,看张峰晃着那张纸回厅内坐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想起了半月前朝廷到平章关传旨的画面。
不多时,他那双澄明的双眸中,陡然闪过一抹亮光,情不自禁地呢喃道:“原来如此!”
声音很小,却也传入了项小满和张峰的耳中。二人对视一眼,都目露疑惑,张峰率先开口问道:“大哥,你这是?”
赫连良平笑问:“我们不是一直想不通,朝廷为何突然来传旨吗?”
见二人齐齐点头,便解释道,“我现在似乎明白了,那道圣旨原本就是一个圈套,若是我们接旨,朝廷就可名正言顺的往冀北派兵驻扎,而不接,就是现在这种情况,给了他们出兵的理由。”
“可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项小满指着张峰手里的纸,“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都能想明白朝廷在耍什么把戏,就像我之前说的,他要是真有心,就该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而不是……”
话到一半,项小满突然缄口,神情在一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赫连良平笑问:“想明白了?”
项小满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什么。
“唉!”赫连良平轻叹一声,“不得不承认,顺天皇帝的心思很缜密,这份檄文的分量也着实不轻,寥寥数语,便将朝廷不拿实际利益的虚伪掩饰得严严实实。世人大多不会深究其中详情,只会看到我们撕毁圣旨、殴打钦差的举动,便认定我们不识大体……”
“那我们再写一份檄文不就得了?”张峰插话道,“把朝廷打的什么算盘都写出来,让百姓都看清楚他们的嘴脸!”
“如此一来,不就没完没了了?”赫连良平苦笑道,“说到底,还是我们晚了一步,若是能早些洞察朝廷的动机,在其公布这份檄文之前,将他们的虚伪公之于众,或许还能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可现在……”
他摇了摇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百姓先入为主,你写一份,朝廷就会再回击一份。刘氏这条破船本就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可我们义军的好名声,却会在这种不清不楚的僵持中受到怀疑,甚至被有心之人抹黑,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大哥说得不错,檄文有一份就足够了,写多了只会适得其反。”项小满沉吟道,“圣人言:「于人,轻听其言而重观其行。」于我义军也一样,说得再好听,不如让百姓得到切实好处,这一点,我们当初在岷洮起事时,就已经感受到了。”
张峰咂咂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赫连良平倒是在心中暗赞,项小满的心性越发沉稳。
良久,见二人都不说话,项小满便又主动开口:“我当初让姐姐带兵驻守九口关,本想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如今看来,或许需要她再走一趟了。”
“回守定安?”赫连良平问道。
“嗯。”项小满沉吟道,“雍州军来犯,还是岷洮首当其冲,但眼下岷洮只有一万守军,想要挡住梁王的兵马,着实不易。”
他顿了顿,又长叹一声,“最近我越发觉得义军兵力不足,原想着二十万大军已经够多,可真用起来,却总显得捉襟见肘。”
赫连良平笑而不语,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项谨一再强调:一年内休养生息,不主动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虽说冀北数个方向都有强敌,但真实情况,却是各方都因种种因素而无法轻易去侵扰。而以冀北的固定防守姿态,就算哪里有敌人来犯,其他地方也可立即增兵支援,根本不会出现一丝混乱。
可项小满太过心急,一心想着找东召朝廷的麻烦,以至于将冀北防线整体拉长了一大圈,再加上攻防形态的转换,以及多线作战,二十万大军自然是显得不够用了。
他无奈地摇摇头,起身说道:“时间紧迫,我这就去写调令,让人连夜送往九口关。”
……
一夜过去,堡城内外晨雾弥漫,天未大亮,项小满便下令拔营。
他与赫连良平兵分两路,同时向东进发,沿途所遇诸县,在兵力空虚且无后军支援的情况下,几乎都被义军毫不费力的攻破,六万大军以风卷之势,向云州城快速推进。
而随着朝廷檄文的传播,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方六州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先作出反应的就是北豫的方令舟,打着「支持冀北义军,守护汉家河山,清剿北燕余孽,推翻昏聩朝廷」的口号,于上阳关陈兵十万,为出兵雍州栗山郡做着准备。
而方令舟有所行动,与之相邻的冀南高顺等人,同样嗅到战机,将原本防着北豫的五六万兵马,重新调往曲阳郡,趁着罗不辞不在,再度打起了冀中与冀西的主意。
而九口关内,在接到项小满调令的第一时间,林如英便立即点齐兵马,日夜兼程,火速赶往岷洮支援。
与此同时,定安城项家宅院的书房内,项谨也在拿着朝廷的檄文,反复斟酌。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大战来临的紧张,唯一流露的,便只有深深的疑惑。
就在这时,影一走入,来至书案前,抱拳说道:“王爷,秦光和楚江回来了。”
说着,从项小满手里夺过那张纸,仰头对着灯笼仔细端详起来,看了几眼后,又呵呵笑道,“诶,项瞻,你什么时候还做过乞丐,我怎么不知道?”
项小满瞪了他一眼,懒得搭理他,微皱着眉,沉默不语。
赫连良平却是很认真的提醒道:“他那叫游历,朝廷是在有意抹黑他,你不要跟着胡说。”
张峰啧啧啧的一阵感慨,那种无所顾忌的状态,让赫连良平倍觉无奈,拍了拍项小满的肩膀,招呼他一起进入厅内。
两人落座,赫连良平倒了杯水,喝了两口,见项小满还在思考,便问:“可是在担心雍州军?”
项小满点了点头,问,“大哥可知是何人领兵?”
“雍北梁王。”赫连良平放下杯子,“刘淳亲率雍北边军,刘文康奉命带兵支援,两方兵力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二三万之众。”
“十二三万……”项小满眉头紧锁,沉默半晌,才说,“我最初让良卿写下那一份檄文,一是为了解除与幽州的盟约,好让我军师出有名,再者就是为了昭告天下宇文崇泽北燕余孽的身份,借此占据民族大义,让朝廷有所顾虑,不敢趁着我们进攻幽州的时候,去打冀北的主意,没想到,他们真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赫连良平微微颔首,却没有予以回应,看张峰晃着那张纸回厅内坐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想起了半月前朝廷到平章关传旨的画面。
不多时,他那双澄明的双眸中,陡然闪过一抹亮光,情不自禁地呢喃道:“原来如此!”
声音很小,却也传入了项小满和张峰的耳中。二人对视一眼,都目露疑惑,张峰率先开口问道:“大哥,你这是?”
赫连良平笑问:“我们不是一直想不通,朝廷为何突然来传旨吗?”
见二人齐齐点头,便解释道,“我现在似乎明白了,那道圣旨原本就是一个圈套,若是我们接旨,朝廷就可名正言顺的往冀北派兵驻扎,而不接,就是现在这种情况,给了他们出兵的理由。”
“可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项小满指着张峰手里的纸,“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都能想明白朝廷在耍什么把戏,就像我之前说的,他要是真有心,就该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而不是……”
话到一半,项小满突然缄口,神情在一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赫连良平笑问:“想明白了?”
项小满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什么。
“唉!”赫连良平轻叹一声,“不得不承认,顺天皇帝的心思很缜密,这份檄文的分量也着实不轻,寥寥数语,便将朝廷不拿实际利益的虚伪掩饰得严严实实。世人大多不会深究其中详情,只会看到我们撕毁圣旨、殴打钦差的举动,便认定我们不识大体……”
“那我们再写一份檄文不就得了?”张峰插话道,“把朝廷打的什么算盘都写出来,让百姓都看清楚他们的嘴脸!”
“如此一来,不就没完没了了?”赫连良平苦笑道,“说到底,还是我们晚了一步,若是能早些洞察朝廷的动机,在其公布这份檄文之前,将他们的虚伪公之于众,或许还能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可现在……”
他摇了摇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百姓先入为主,你写一份,朝廷就会再回击一份。刘氏这条破船本就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可我们义军的好名声,却会在这种不清不楚的僵持中受到怀疑,甚至被有心之人抹黑,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大哥说得不错,檄文有一份就足够了,写多了只会适得其反。”项小满沉吟道,“圣人言:「于人,轻听其言而重观其行。」于我义军也一样,说得再好听,不如让百姓得到切实好处,这一点,我们当初在岷洮起事时,就已经感受到了。”
张峰咂咂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赫连良平倒是在心中暗赞,项小满的心性越发沉稳。
良久,见二人都不说话,项小满便又主动开口:“我当初让姐姐带兵驻守九口关,本想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如今看来,或许需要她再走一趟了。”
“回守定安?”赫连良平问道。
“嗯。”项小满沉吟道,“雍州军来犯,还是岷洮首当其冲,但眼下岷洮只有一万守军,想要挡住梁王的兵马,着实不易。”
他顿了顿,又长叹一声,“最近我越发觉得义军兵力不足,原想着二十万大军已经够多,可真用起来,却总显得捉襟见肘。”
赫连良平笑而不语,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项谨一再强调:一年内休养生息,不主动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虽说冀北数个方向都有强敌,但真实情况,却是各方都因种种因素而无法轻易去侵扰。而以冀北的固定防守姿态,就算哪里有敌人来犯,其他地方也可立即增兵支援,根本不会出现一丝混乱。
可项小满太过心急,一心想着找东召朝廷的麻烦,以至于将冀北防线整体拉长了一大圈,再加上攻防形态的转换,以及多线作战,二十万大军自然是显得不够用了。
他无奈地摇摇头,起身说道:“时间紧迫,我这就去写调令,让人连夜送往九口关。”
……
一夜过去,堡城内外晨雾弥漫,天未大亮,项小满便下令拔营。
他与赫连良平兵分两路,同时向东进发,沿途所遇诸县,在兵力空虚且无后军支援的情况下,几乎都被义军毫不费力的攻破,六万大军以风卷之势,向云州城快速推进。
而随着朝廷檄文的传播,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方六州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先作出反应的就是北豫的方令舟,打着「支持冀北义军,守护汉家河山,清剿北燕余孽,推翻昏聩朝廷」的口号,于上阳关陈兵十万,为出兵雍州栗山郡做着准备。
而方令舟有所行动,与之相邻的冀南高顺等人,同样嗅到战机,将原本防着北豫的五六万兵马,重新调往曲阳郡,趁着罗不辞不在,再度打起了冀中与冀西的主意。
而九口关内,在接到项小满调令的第一时间,林如英便立即点齐兵马,日夜兼程,火速赶往岷洮支援。
与此同时,定安城项家宅院的书房内,项谨也在拿着朝廷的檄文,反复斟酌。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大战来临的紧张,唯一流露的,便只有深深的疑惑。
就在这时,影一走入,来至书案前,抱拳说道:“王爷,秦光和楚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