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嗟我亦同然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龙蛇之拳镇山河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扶摇直上快穿:女配又跪了李毅黄小蓉无上丹尊仙骨

    【夏侯霸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虽有诏,绝不可半途而废,班师回朝。”】
    【廖化反对道:“此议不可。”】
    【“一旦抗旨不遵,触动天颜,恐生不测,反而不美。”】
    【“不如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
    【姜维听从了廖化的建议:“只好如此。”】
    弹幕:
    ——“嘶~梅开二度,像极了丞相。”
    ——“姜维:这下我真体会到,丞相看到诏书时候是什么心情了。”
    ——“这个操作一直流传,直到岳飞达到顶峰效果。”
    ——“伯约曾记否,当年你也是这么劝诸葛亮不要回师,而你和诸葛亮选择了同样的做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惜可叹!”
    ——“阿斗:干啥啥不行,坏事第一名。”
    ——“劝返的廖化是懂政治的。”
    【姜维班师回朝,面见刘禅:“陛下召臣,即刻回师,不知是何缘故?”】
    【刘禅憨笑着道:“卿在边庭,久不还师,恐军士疲劳不堪,故召卿回朝。”】
    【“嘿嘿,别无他意。”】
    【姜维道:“臣已夺祁山九寨,正欲收取大功,不想半途而废。”】
    【“想陛下定是中了邓艾的反间之计。”】
    【“诶~”刘禅摆摆手:“卿多疑了。”】
    【姜维拱手:“臣一心讨贼,以继诸葛丞相之遗志,报效国恩。”】
    【“陛下万勿听信小人之言,致生疑虑。”】
    【刘禅解释道:“不不不,朕不疑卿。”】
    【“卿且回汉中,待魏国有变,再出兵伐魏也不迟嘛。”】
    【姜维拱手道别,离开了朝堂。】
    弹幕:
    ——“姜维:你说的好像我们大老远跑回来就不累了是吧?。”
    ——“真的看得都血压升高了。”
    ——“烂泥扶不上墙,可怜了诸葛亮和姜维他们。”
    ——“伯约活成了丞相的样子。”
    ——“真的好像好像啊,而且亮亮总是把先帝挂在嘴边,姜姜就一直在诸葛丞相诸葛丞相的。”
    ——“姜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姜维权力还是没有丞相大,丞相当初可是直接杀了宦官,姜维这次除了表达忠心之外,没惩罚任何人。”
    ——“如果姜维的师父是魏延,刘禅今天就得下台。”
    ——“刘禅混蛋啊,居然又听信宦官谗言了。”
    ——“如果刘禅能明辨是非,什么皓都翻不了天,但是刘禅就是听信谗言,哪怕没有黄皓也还有绿皓蓝皓。”
    ——“可惜丞相不在,李严同是托孤重臣,胆敢阻挠北伐大业都可杀,何况个小小黄皓。”
    【魏国。】
    【钟会、贾充前来面见司马昭。】
    【钟会呈上一封表章:“大都督,西蜀进犯兵马,已撤回汉中。”】
    【“安西将军邓艾有表章送来。”】
    【司马昭一边打开表章,一边疑惑问道:“哦,姜维回兵汉中?”】
    【贾充也疑惑:“怪哉,打了胜仗,却突然收兵?”】
    【司马昭看过表章后,终于明白:“邓将军推断不错,西蜀君臣不和,朝廷溺于酒色,宠幸宦官黄皓,日久必生内变。”】
    【“只是不知西蜀民心如何?”】
    【钟会道:“吴国使臣曾对西蜀有十四字考语。”】
    【“入其朝,不闻其言。”】
    【“经其野,民有菜色。”】
    【“正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也。”】
    【司马昭问道:“此时伐蜀,如何?”】
    ——“亮亮一走,蜀国都啥样了。”
    ——“姜维终究还是比不上丞相,居然把民间都治理得有菜色了。”
    ——“姜维一直在北伐,内政估计管不了吧。”
    ——“伯约是大将军!不是丞相,不管内事。”
    【“不可不可。”贾充反对道,“天子正在怀疑主公,一旦轻易出朝,恐生内变。”】
    【“嗯?”司马昭面露凶色,“陛下疑我?”】
    【贾充不再多言:“属下先行告退。”】
    【几日之后,贾充送来诗文一张:“大都督,这是陛下所作《潜龙诗》一首。”】
    【司马昭打开念道:“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嗟我亦同然……”】
    弹幕:
    ——“这也太明显了吧……”
    ——“有一说一,三国里面连曹髦写的诗都比乾隆写得好。”
    ——“不愧是曹操的后代,文采没得说。”
    ——“十全老人:有被冒犯到。”
    ——“乾隆:一片两片三四片。”
    ——“皇上,和这群泥鳅鳝鱼在一起能搞得好政治吗。”
    【“哼!”司马昭将诗纸揉成一团,狠狠地摔在地上,“他竟敢骂我是鳝鱼、泥鳅。”】
    【“莫非他也想效仿曹芳?”】
    【“若不早些除掉,他必害我。”】
    【贾充上前:“我愿为主公除掉此人。”】
    ——“除掉皇帝,贾充疯了吧?”
    ——“曹髦:我就写了一首诗而已,不至于如此吧,老铁们。”
    【次日,司马昭剑履上殿,坐到曹髦身边,曹髦诚惶诚恐:“大将军。”】
    【侍官上前:“陛下,群臣上表,保奏大将军为晋公,加九锡。”】
    【贾充出列:“陛下,大将军功高盖世,应封晋公,加九锡。”】
    【“请陛下加封。”】
    【“请陛下加封。”】
    【一个……两个……】
    【最后几乎所有朝臣都站出,为司马昭请封。】
    弹幕:
    ——“司马昭:全是自己人。”
    ——“曹髦:像曾祖父一样亲切的操作。”
    ——“汉献帝:这个我熟。”
    ——“功高盖世=权倾朝野。”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曹髦沉默不语。】
    【司马昭站起身:“哼,我父子兄弟三人,有大功于魏。”】
    【“今为晋公,有何不宜?”】
    【曹髦委屈道:“敢不遵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