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济王赵竑

推荐阅读: 陆清清盛明羲分手当天,我闪婚了亿万富豪

    梁成大可不想被赵与芮缠上,都说他是疯狗,但在他看来,赵与芮才是头会吃人的老虎。
    真要惹急了对方,倒霉的还是自己。
    “本官只是就事论事,绝无私心,荣王殿下何以要强词夺理,故意针对本官?”
    赵与芮朗声道:
    “此言差矣,本王也是就事论事,又怎能说是强词夺理,故意针对梁御史呢?”
    “李锦里通外国,狼子野心,竟敢与大金合谋,意图祸乱我朝人心,就算是将其凌迟处死,诛灭九族也不为过。”
    “但陛下是何等的仁义?虽龙颜大怒,却也只是派人将李锦及其家眷打入大牢问审,不曾冤枉一个好人,可见陛下厚德载物,圣明之至。”
    “但梁御史却是带着一众官员公然站出来挑衅陛下,去替一个卖国贼求情,不知梁御史置大宋于何地?置陛下于何地?又置天下的百姓于何地?”
    “本王有理由怀疑,李锦通敌叛国一事,梁御史是否也牵连其中……”
    说话间,他的目光已从梁成大的身上移开,随即看向那些站出来替李侍郎求情的一众官员。
    李锦坐在地上,整个人都傻了。
    我不就是提了个意见,怎么就成卖国贼了?
    但这个时候,谁会听他解释,满朝文武无不一脸惊悚的看向殿上那位,吓得脸都绿了。
    叛国贼?
    里通外国?
    好家伙,这罪名张口就来啊?
    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想上一次跟赵与芮对喷的那位,直接连饭碗都砸了,就连史相都保不住对方,这还不投?
    只见赵与芮和赵昀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说道:
    “陛下仁德宽厚,明察秋毫,李锦以祸国之言,鼓弄人心,相信在场有不少人都是受他蒙蔽所致,三个呼吸之内,自愿退去者,陛下将不予追究,若冥顽不灵,负隅顽抗者,则与李锦同罪论处,绝不姑息!”
    听到这话,那些还跪在地上的官员,顿时屁滚尿流的爬了起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有几个官员,连鞋都跑掉了,急忙爬回去捡起来。
    就在他们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心想逃过一劫的时候,就见梁成大那狗东西居然已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了。
    这孙子什么时候跑的?
    我们可能不是人,但你是真的狗啊!
    连梁成大都选择避其锋芒,其他见风使舵的官员自然不必说了,几乎一瞬间,就只有李侍郎一个人还跪在地上,浑身抖如筛糠,豆大的汗水不断从他脑门上滑落。
    史弥远看到如此齐整的一幕,也是有些傻眼了。
    等回过神来后,忍不住在心里骂道:
    一群白痴,法不责众,你们都跑了,岂不是叫这两个小王八蛋更加肆无忌惮?
    他立时回头,恶狠狠地瞪了梁成大一眼: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梁成大一脸无辜的看着史弥远,心想不是他不想坚持,而是赵与芮现在的气场太强了,一想到莫泽的下场,谁还敢跟对方硬刚啊?
    虽说莫泽如今同样在史弥远的手下做事,看似表面风光,但实则明眼人都知道,对方现在仅剩的作用,就是好好活着了,而且是一辈子,都只能像一条狗一样的活着。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寿终正寝,如果运气不好,或许哪天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
    他们虽感念史弥远没有赶尽杀绝,过河拆桥,但也不会傻到去牺牲自己,成为第二个莫泽。
    正如史弥远想的一样,法不责众,别人都跑了,我没道理不跑吧?
    毕竟又不是心腹,何必脑子一抽,跟赵与芮死磕呢?
    墙头草就该有墙头草的觉悟,要懂得在关键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性。
    史弥远的脸色阴沉如水,本来还想靠这些人来给小皇帝施压,现在看来,只要有赵与芮这小畜生在朝堂上一天,小皇帝便有恃无恐。
    大金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现在正是他从中斡旋,谋取暴利的机会,绝不能让赵与芮这个小畜生给搅黄了。
    似他这般年纪,像是权势地位、财富美人,早已不重要了。
    他真正在乎的,是要如何在这乱世当中,保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比起赵昀,史弥远比他还要担心靖康之役的悲剧再次重演。
    毕竟再来一次靖康之役,最多也只是赵昀两兄弟被俘,丢了江山而已,而自己损失的却是这些年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地位!
    而他之所以要跟大金里应外合,并不是真的贪图大金许诺给他的好处,而是想通过一切办法,稳住大宋内外的局势。
    他不想打仗,既不想攻打别人,也不想别人来攻打大宋,他只想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能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过完这一生。
    至于大宋会变成怎么样,大宋的百姓是否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
    眼看指望不上这群废物,史弥远便只能亲自出马了。
    随着李锦被带了下去,殿中的氛围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史弥远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赵昀强忍着心中的不悦,缓缓开口道:“史相请讲!”
    史弥远沉了沉气,抬头看了赵昀一眼,问道:
    “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宝庆元年的湖州之乱?”
    听到“湖州”这两个字,赵昀的瞳孔登时一缩,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
    而殿中百官听后,也纷纷大惊,讳莫如深的将头低了下去。
    毕竟一提到湖州,自然就绕不过那位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济王赵竑了。
    有传言说,本来先帝是传位给赵竑的,但不知为何,临终前,却又将遗诏改成了如今坐在上面的这位。
    在场的不乏聪明之人,虽然嘴上不说,实则心里早就已经有猜测了。
    但这件事牵连甚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谁也不敢提及。
    而史弥远口中所说的湖州之乱,则是在赵昀登基的次年,也就是宝庆元年,发生的一件叛乱。
    湖州太学生潘壬与其弟潘丙二人,因不满史弥远擅自废除济王,拥立赵昀为帝,怀疑是他篡改了先帝遗诏,假传圣旨,于是便准备谋反,拥立赵竑为帝。
    虽说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但在当时新帝登基的特殊时期,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而济王赵竑,最后也被人发现自缢家中。
    随着济王一死,才让这件事以一种十分怪诞的方式落下帷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