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建文皇帝,开始了!

推荐阅读: 牧神记仙骨风流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李毅黄小蓉仙路狂歌仙骨作为资本,在娱乐圈当渣男有错?星际种田:指挥官的黑化美人不好哄九世天雷淬仙骨

    朱元璋的眼里,
    刚上床躺下,刚裹好被子的林昊,可以说是呼吸刚均下来,就直接睡着了。
    就他这倒头就睡的本事,真就是令他朱元璋羡慕不已。
    “难怪二十多年不老。”
    “要是咱吃得这么香,又睡得这么香,咱也能最起码多活十年!”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就集中在了这张,面色红润的‘小伙子’脸上。
    他越看这张脸,他眼里的疑惑之色,就越是明显!
    “允炆一晚上就痊愈,显然不只是因为他年轻,恢复得快而已。”
    “可他林昊除了在那里陪了一晚上,也什么都没做啊!”
    “难不成,他还真就仅仅只是握一晚上的手,就能把自己的健康,换到允炆的身上?”
    “他真有这仙人的本事?”
    “他真为了咱的大孙,不惜把自己的健康,换到允炆的身上?”
    “咱不相信!”
    “可眼前的一切,又由不得咱不相信!”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脑子里,就再次出现了林昊出宫到现在的场景。
    “他把自己的健康换给允炆之后,自己就变得虚弱了起来。”
    “回到家里之后,仅是打坐片刻,就恢复了大半。”
    “最后,狼吞虎咽的吃一锅小米粥,再加八个馒头,就全恢复了?”
    朱元璋虽然不懂道家功法的妙处,但也了解一些道家的常识,甚至了解一些道家那神乎其技的传说。
    他知道道家的‘内练一口气’,可以快速恢复人的‘精气神’。
    他虽然不能用中医的学术,来讲解小米粥和小麦馒头的好处,但也知道‘小米养胃,小麦补阳’的说法。
    只是打坐再怎么有用,小米粥和小麦馒头再怎么补人,也得需要一个过程不是?
    可他林昊的这个过程,也未免太快了一些!
    朱元璋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快,他只能说林昊让打坐的效果快成了‘修仙’,让小米粥和小麦馒头的效果,快成了‘长白山人参’,也好成了‘长白山人参’。
    林昊给朱元璋的感觉就是,他的养生恢复之法都合理,只是他的恢复速度,极其的不合理,极其的不是人!
    可他一想到林昊的师父,是那位身法比他这个真正的‘魂’,还要更加像‘魂’的‘邋遢道仙’,他就又觉得林昊有这本事,也并不是那么不合理了。
    可即便如此,他那看着林昊的眼里,也尽是‘疑惑’与‘惊骇’之色。
    他之所以感到疑惑,那是因为他并不确定,林昊把自己的健康换给朱允炆的目的。
    就林昊在朱允炆昏睡期间,看朱允炆的眼神来说,还真就配得上‘视如亲子’四个字。
    如果他林昊没有恢复如此之快的本事,他就真会这么认为了。
    可他林昊恢复得如此之轻而易举,那就不能直接就这么认为了!
    只不过现在的他,也不能再坚定的认为,他林昊对朱允炆的态度,就是‘大明司马懿’对待皇帝的态度。
    毕竟,林昊那‘严父’与‘慈父’般的眼神,都是出现在朱允炆看不见,也没其他人看见的时候。
    单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肯定,最起码那时候的林昊,不存在演戏给谁看的目的。
    “林昊啊林昊!”
    “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咱竟然有些拿不准了?”
    朱元璋刚想到这里,就赶紧强势的摇了摇头。
    他觉得他的思想有大问题!
    他怎么能花心思去揣测,他林昊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呢?
    要知道他林昊活着对大明的风险,一定大于他林昊活着对大明的好处。
    再者说了,他也没有本钱去赌。
    在他看来,任何一旦赌输,就不再有机会赢回来的赌博,就应该‘宁杀错,不放过’!
    想到这里,朱元璋那看向林昊的目光,就再次坚定而富有杀意了起来。
    也正因如此,他又开始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
    “你现在就有和别人互换健康,还恢复如此之快的本事。”
    “那你现在的武功,又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如果允炆哪一天要杀你,你是否可以在万军之中,转危为安,还擒获帝王?”
    朱元璋只是这么一琢磨,就转而看向大同县的方向。
    相比于林昊现在厉害到什么程度,他更想知道的是,二十五年前,还在洪武六年的大同县当知县的林昊,又是个什么水平。
    那个时候的林昊,必定是方方面面都没有现在的林昊厉害。
    可那个时候的林昊,也一定是有些本事的。
    “洪武六年的你,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如果咱要杀你的话,你是否能于万军之中,逃出生天?”
    朱元璋并不认为,洪武六年的林昊,就有不仅可以在万军之中逃出生天,还能在万军之中,擒获他朱元璋的本事。
    但在他看来,洪武六年的林昊,还真有可能会有,在万军之中逃出生天的本事。
    他不希望洪武六年的林昊,就有那样的本事!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哪怕他林昊变成一个活着的逃犯,都是一件让大明的未来,存在风险的事情!
    也就在朱元璋再次打定主意,一旦回到洪武六年,就要把他林昊往死里整之时,他面前的场景,就再次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的面前,不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一片绿意盎然。
    不论是天上那温和的晨光,还是蓝天之上白白云,又或者是脆嫩的树叶和草叶,都在告诉朱元璋一个有关于时间进程的消息。
    很显然,这里已经从冬天过渡到了春天。
    只是他还不能确定,这是第二年的春天,还是第几年的春天。
    也就在朱元璋因为具体的时间无法确认而发愁之时,他的面前就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走来。
    朱元璋顺着他们前进的方向看去,这才看到那里有一座,已经搭好的祭坛。
    随着队伍的走近,朱元璋也看清了这队伍的构成。
    “文武百官,身穿朝服?”
    “还有龙凤双辇并行?”
    朱元璋的记忆里,这种龙凤双辇并行,还百官身穿朝服正装追随的场面,有且只有一次。
    那便是他开国祭天,设祭于紫金山巅之时。
    想到这里,朱元璋那原本皱起的眉,瞬间就舒展了。
    “想必,今天是咱大孙大祀天地,启用自己的年号,开始自己的帝王人生的时候了。”
    “这春天,就是‘建文一年’的春天!”
    也就在朱元璋意识到这一点之时,他就径直往祭坛的最高处飘去。
    与此同时,身穿饰有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纹的黑底衮服,头戴十二鎏鎏冕的朱允炆,和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这个时代的马皇后,就一起走下龙凤双辇。
    很快,文武百官就以上朝的队列,站列于祭坛之前。
    只不过,文官首位和武官首位的位置,却因为一个无官无职之人,久久不能定下来。
    “镇国公,您不站最前面,我们哪里好意思?”
    “大哥,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本该站在文官首位的一名文官,和本该站在武官首位的徐辉祖,愣是非要把身穿绣蟒赤罗衣,头戴七梁大冠的林昊,弄到最前面去。
    林昊并未搭理那文官,只是看着徐辉祖严肃道:“这是什么场合?”
    “哪个是你大哥?”
    徐辉祖严肃道:“那叫你什么?”
    “叫你公爷?”
    “我也是公爷,这也与礼不符啊!”
    林昊严肃道:“这种时候,你该称呼我的职务。”
    林昊话音一落,但凡是听到这话的人,就面露还算明显的为难之色。
    不等徐辉祖开口,李景隆就小声提醒道:“我们几个都有官职,就你无官无职白拿钱,叫你什么职务?”
    李景隆话音一落,林昊这才反应过来,他只是一个白拿钱的无业游民。
    林昊只是轻咳一声道:“这个,称呼不重要,只是一个代称罢了......”
    朱元璋看着‘假正经’的林昊,当即就想到他通过林昊的记忆,看到的一幕。
    老年朱元璋就最为反感林昊的‘假正经’,更曾直言,让他把这所谓的‘假正经’拿去对付他。
    只是一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老年朱元璋那个时候所说的‘他’,到底指的是是谁?
    可就目前来看,应该是指的后世之君朱允炆了!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他就又注意到了,正在看林昊的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三位先生。
    这三人在与林昊对上眼之时,还是保持着礼貌。
    可林昊的目光一旦从他们身上挪开,他们那看向林昊的目光,就有了那么一抹明显的不满之色。
    也正是因为这还算明显的‘不满之色’,才保住了他们在朱元璋心里的‘先生’之称!
    朱元璋刚看着三位先生,还算欣慰的一笑,林昊就开了口。
    “本公站在文官的第一位,武官们不满意。”
    “本公站在武官的第一位,文官们不满意。”
    “既然如此,那本公就站在这里好了。”
    林昊话音一落,就果断转身,直面祭坛之巅,不再搭理任何人。
    朱元璋的眼里,林昊这个无官无职,但却爵位最高,还可以五府六部到处晃荡的‘无业游民’,站在了文武队列的‘中前方’。
    他就这么一副总领大明文武之姿,面对祭坛之巅。
    就林昊的这个站位之法,这个时代的文武百官是满意了,可他这个来自于洪武六年的‘先帝’可就一点都不满意了。
    “老朱啊老朱。”
    “咱知道,你为了拿走他的实权,才让他成为爵位最高的‘无业游民’!”
    “可你却无意之间,让他成为了总领大明文武之人啊!”
    朱元璋看着孝陵宝顶的方向,如此思索着。
    可他刚想到这里,他就又想到了,他通过林昊的记忆画面看到的,老年朱元璋让他林昊当权臣的一幕。
    “不对,”
    “你是故意的?”
    “让他总领大明文武,就是你的目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里,就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不等朱元璋反应过来,礼部的司礼官员,就朗声开口道:“新帝祭天,吉时已到。”
    “请,大明新帝登坛祭天!”
    礼部的司礼官话音一落,朱允炆就昂首挺胸的踩着脚下的红毯,一步一步的往祭坛之巅而去。
    这种场合的祭天,并不是燃烧香烛,祭台摆放牛羊祭品这么简单。
    这种场合的祭天,只有一口四方大鼎,而里面燃烧的,也是象征着国本的粮谷秸秆!
    朱允炆手持装满酒水的金碗,走上祭坛之巅后,先是双手持碗,无比虔诚的仰望象征着国之重器的四方大鼎。
    紧接着,他的目光又顺着直上九霞的烟雾,无比虔诚的仰望,华夏大地之的苍天。
    片刻之后,朱允炆就撩衣叩拜道:“臣,朱允炆,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大明开国太祖高皇帝之陵寝。”
    “臣特于新年之春,设祭于大明帝都南郊,只为取新年新生之意。”
    “臣继承洪武基业,必定将我大明,建设为更加国富民强之国。”
    “作为大明新君,臣也当有新的建树。”
    “所以,臣决定起用‘建文’二字,为臣之年号!”
    朱元璋看着大明的第二代皇帝,建文皇帝把碗里的酒撒在地上,瞬间就回到了他‘建元洪武,设祭于紫金山巅’之时。
    “臣,朱元璋,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之陵寝。”
    “......”
    “昭告天地皇祗,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朱元璋默念至此,突觉时光流逝,也对‘建文皇帝’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且不论他林昊或许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他朱允炆这气势和志向来说,他就应该对‘建文皇帝’的未来充满希望。
    也就在朱元璋‘忆旧思新’之时,朱允炆就站起身来,转而面向文武百官。
    紧接着,文武百官就齐齐叩拜。
    “臣等拜见建文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此刻表现,都还算是满意。
    可他对这个在这种时候都不跪拜,只是蹲下身去,看着像和大家一起跪拜的‘无业游民’,就非常的不满意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