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简直算无遗策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龙蛇之拳镇山河无上丹尊仙骨穿越1665,我的黑科技暴打列强扶摇直上领主之兵伐天下

    朱允炆站在大殿中央。
    他身着绣金锦袍,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他抬头望去,正对上皇爷爷——洪武皇帝朱元璋那双犀利如刀的眼睛。
    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魂魄,把心底那点小九九看得一清二楚。
    “允炆,”朱元璋开口了。
    声音低沉如古刹的钟鸣,带着一种让人心惊胆战的平静。
    “你去过周观政的家否?”
    朱允炆连忙挺直腰杆,袍袖一甩,摆出最标准的恭敬姿态。
    他微微低头,语气庄重却不失谦卑,力求体现儒家礼仪的典范。
    “回皇爷爷,孙儿每日皆往周夫子府上请教学问,聆听教诲,未尝一日懈怠。
    夫子之宅,孙儿熟稔如自家书斋。”
    这话说得中规中矩,颇有几分《礼记》里“事师之礼”的味道,朱允炆自己都觉得无懈可击。
    可他刚偷瞄了一眼皇爷爷的神色,心头便“咯噔”一声。
    那两道浓密的眉毛微微上挑,像是两只被惊扰的毛虫在枝头抖了抖。
    朱元璋慢悠悠地捋了捋胡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像是老猫在逗弄爪下的耗子。
    “哦?每日都去?
    那你倒是说说,你这位夫子家里穷得连耗子都得自带干粮,
    你这皇太孙,怎就不见半点表示?
    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过得比山里的野道士还清苦?”
    朱允炆的笑容僵在脸上,像是被谁泼了一盆冷水。
    脑子里乱得像庙会上的杂耍摊,锣鼓喧天却找不着调。
    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措辞愈发小心,带着浓厚的书卷气。
    “皇爷爷明鉴,孙儿常怀尊师之心,然礼法有度,孙儿不敢擅自逾矩。
    周夫子清贫自守,乃高士之风,孙儿惟恐唐突,未敢轻施财物,恐辱夫子清名。”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颇有儒生辩论时的风范,朱允炆心想总算能搪塞过去。
    可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案,声音陡然拔高。
    震得殿内悬挂的玉佩叮当作响,像是给他的辩解敲了一记丧钟。
    “尊师?礼法?
    你这小子,整天标榜什么‘恪守礼仪’、‘尊师重道’,嘴上说得比谁都好听!
    可这就是你的尊法?
    让周观政啃着糙米喝着凉水,你却在这儿穿着锦袍、喝着龙井,舒舒服服当你的皇太孙?”
    “标榜”二字如一记重锤,砸得朱允炆头晕目眩。
    他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庙里的大钟被撞响了。
    心底那点小算盘被皇爷爷一眼看穿,碎得连渣都不剩。
    他慌忙双膝一软,“扑通”跪倒在地。
    额头“咚”地磕在大理石地面上,声音清脆得像是在给皇爷爷表演杂技。
    语气急切却仍带几分儒生腔调:“皇爷爷息怒!
    孙儿愚钝,未尽弟子之责,实乃不孝不敬,恳请皇爷爷教诲,孙儿定当改过!”
    “改过?”朱元璋冷哼一声,大手一挥,气势如山崩地裂。
    震得朱允炆连头都不敢抬。
    “别跟咱来这套虚头巴脑的!
    咱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嘴皮子比刀还利,咱说一句,你们能回上一百句,句句都像诗词歌赋似的动听。
    可咱现在不吃这一套!
    咱要的是结果,不是你那些花团锦簇的理由!”
    朱允炆的心像是被扔进了腊月的护城河,凉得直冒泡,冻得他连个囫囵念头都凑不齐。
    他低着头,额头还贴着冰凉的地面,只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从今天起,你的俸禄减半!
    另一半,全都拨给周观政,算是他的束修。
    另外,咱因为他教导不力,扣了他一年的俸禄,你这当学生的连个屁都没放,就由你来补上!
    拿你自己的银子,补得一文都不能少!”
    殿内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朱允炆的脑子却乱成了一锅八宝粥,甜的咸的苦的辣的,啥味儿都有。
    让我拿自己的钱贴补夫子的俸禄?这……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他想争辩,可一想到皇爷爷那张铁板一样的脸,他只得咬紧牙关,低声道:“孙儿遵旨,愿以俸禄补夫子之不足,唯求皇爷爷宽宥。”
    “宽宥?”朱元璋斜了他一眼,哼道,“先把事儿办好了再说!退朝!”
    朱元璋大手一挥,声音如惊雷炸响。
    群臣如受惊的鸟雀般四散而去,个个低着头,生怕被皇上的余怒波及。
    朱允炆浑浑噩噩地站起身,锦袍拖在地上,像是突然重了百八十斤,沉得他连步子都迈不开。
    他跌跌撞撞走出大殿,脑子里还在回荡着皇爷爷的话,心底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自己这皇太孙的位子,怎就坐得如此憋屈?
    刚迈出殿门,他差点撞上一个躬身行礼的内侍。
    那内侍低着头,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哼:“殿下,昨儿您在府中饮宴时,三殿下朱允熥进宫了。”
    朱允炆脚下一顿,像是被谁狠狠踩了一脚,脑子里“轰”的一声炸开了花。
    “朱允熥?他来何干?”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莫非是他跪地泣诉,借爷孙之情打动了皇爷爷?”
    内侍连忙摇头,帽子上的穗子晃得跟拨浪鼓似的:“不不不,殿下,非也。
    是皇上亲自召见三殿下的。”
    “亲自召见?”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劈得朱允炆头晕目眩。
    他扶住墙,锦袍下的双腿一软,差点没站稳。
    不是朱允熥哭着求来的?那就是说……皇爷爷自己想明白了?
    这个念头比当众挨板子还让他难受。
    朱允炆这几天殚精竭虑,筹划着如何在朝堂上压过这位堂弟,证明自己才是更合格的储君。
    他甚至幻想过朱允熥跪在宫门外,涕泪横流地诉说委屈,用孝心换来皇爷爷的怜悯。
    可现在看来,他精心准备的“杀招”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软绵绵地没了声响。
    更要命的是,朱允熥这小子不仅没费半点力气,还无声无息地把他甩出了十条街!
    “怎会如此?”朱允炆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像是对着一只不存在的蚂蚁说话。
    “皇爷爷素来刚愎自用,怎可能一日之间改弦更张?朱允熥……你究竟有何神通?”
    与此同时,应天府另一角,朱允熥的府邸却是一派轻松惬意。
    朱允熥刚从朝堂回来,踢掉了那双硌脚的朝靴,换上一双蓬松的兔毛拖鞋。
    脚趾在鞋里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发出满足的叹息。
    他往太师椅上一靠,整个人像只晒饱了太阳的猫,嘴角挂着得意的笑。
    这一天的庙堂博弈,他如履薄冰,却又稳操胜券,怎能不让人心情大好?
    大门“砰”地被推开,茹嫦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脸红得跟刚从蒸笼里捞出来的包子似的,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汗珠。
    她气喘吁吁,手扶着门框嚷道:“殿下,您可真是神了!
    皇上居然改了主意,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门口的门子探出半个脑袋,板着脸喊:“暗号!”
    茹嫦一愣,转身瞪他,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像个市井泼妇:“暗号?
    老娘是谁你还不认识?快开门,别在这儿碍眼!”
    “暗号!”门子毫不退让,活像个死守规矩的倔牛,眼神坚定得像是要跟茹嫦杠到底。
    茹嫦翻了个白眼,气得直跺脚,嘴里嘟囔着:“真是麻烦!”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咬牙道:“行行行,‘户部’!”
    “‘鸡肋’。”门子满意地点点头,退到一边,脸上还带着几分得意的笑。
    朱允熥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出声,懒洋洋地挥手:“进来吧,别跟门子较劲了,省点力气说正事。
    你刚刚说什么?皇上改主意?”
    茹嫦三步并作两步冲到石桌前,一屁股坐下,袖子扇着风,活像个刚跑完长街的信差。
    “我说您简直是算无遗策!
    朝堂上谁不知道您那番话大胆得像在龙头上拔毛,可结果呢?
    皇上不仅没生气,还全听您的了!
    您快说说,这局是怎么破的?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