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人参的树皮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第一禁术师、 牧神记、 黄金渔场主敖沐阳、 我不是不可名状的宠物、 我的合成天赋、 某美漫的医生、 天庭微信群林海柳馨月、 病娇老公在黑化、 主宰之王、
甭说是当下,就算再过些年头,在这深山之中采药,也时常会有采药人不慎走丢。
毕竟,上山采药本就是与撵山一般危险的营生。
这山里的地势极为复杂,气候环境也十分恶劣,类似的意外状况屡见不鲜。
就拿宋阳上辈子听闻的事儿来说,有妇女为了采挖全皮,不慎从悬崖坠落,最终丢了性命;还有老人遭遇马蜂,被蜇伤后,没能支撑着走出山林。
宋阳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那时他瘸着腿在山里放羊,曾碰到过两个人。
当时他们遭遇了暴雨和迷雾,尽管距离石河子村仅有四五里地,却因迷路,怎么也走不出去。
据他们所言,已经在山里艰难地走了五天五夜,其中一人因失温已经离世,另一个也瘫倒在旁,发着高烧,整个人都烧得迷迷糊糊。
好在宋阳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才得以走出山林,随后宋阳又找人帮忙,将尸体带了出去。
这些人皆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穿梭于深山密林中的采药人。
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山中或许看似平静,没有什么危险。
然而一旦到了下雨天,大雾弥漫,或是傍晚时分,万籁俱寂,伸手不见五指,独自一人置身山中,那简直是危机四伏。
宋阳和王岳听着小老头讲述这些,心中感慨万千,却又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默默聆听,暗自祈祷自己选择的这条采药之路,日后不会让自己迷失在山林,成为孤魂野鬼。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十多二十分钟,几阵山风刮过,雨势忽然又散开了。
紧接着,太阳从云层后探出头来,天气一下子变得酷热难耐。
山坳和密林中,大片雾气蒸腾而起。
依照小老头的指引,宋阳和王岳特意去查看了那具尸体。
只见尸体身着采药人的装扮,背着蛇皮袋子,腰间系着棕绳,不远处的石头缝里,还扔着一把药锄。
只是那张脸,由于多日的腐败,早已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身份。
三人皆是采药之人,见此情景,不免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刚下过一阵雨,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也被冲淡了些许。
“找点石头什么的,把他埋了吧,也算是让他入土为安。”宋阳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人从何处而来,关键是周边村子也从未听闻有人走失的消息,能为他做的,也唯有此了。
王岳默默点头,放下手中的东西便开始动手。
两人环顾四周,发现树蓬蓬旁边几块山石之间的位置挺合适。
他们深吸一口气,提着那破旧不堪的衣裤,将尸体抬到山石间,打算就近找些石头堆砌起来,再挖些泥土和草皮覆盖。
这时,老头看着两个年轻人,竟也放下手中物件,走上前来帮忙。这一举动让宋阳和王岳颇为意外。
察觉到两人神色异样,老头微微一笑,说道:“我有时也会琢磨,要是哪天我在山里也这样没了,家里人找不到我,遇到的人会不会也能好心帮我简单料理一下后事。”
老头虽面带微笑,话语中却满是心酸。
或许正是出于同样的想法,宋阳才有了掩埋尸体的念头。
两人对视一眼,没再多说,闷头干起活来。
就在两人在附近翻找石头时,王岳突然喊了一声:“阳娃子,快过来看,这是个啥东西?”
宋阳抱着捡到的石块,放到尸体旁后,走到王岳身边。
只见石头缝隙间,有个用树皮包裹、细藤捆扎着的物件。
宋阳捡起它,解开细藤一看,里面是些稀烂的青苔,扒开青苔,露出一段同样稀烂的东西,顶端有个嫩黄的芽口,不过也已经烂掉了。
“看不出来是什么。”宋阳摇了摇头。
这时,捡石头回来的老头瞟了一眼,说道:“那是包裹采挖到人参的树皮封包。”
人参?宋阳愣了一下,李乘风曾跟他提起过这东西,但他从未亲眼见过,李乘风也同样没有采挖过。
不过,人参如此有名,他自然知晓其珍贵程度。
只是,这东西出现在米仓山里,似乎有些不合常理,感觉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
“这山里能挖到人参?”宋阳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山里确实没有人参,但秦岭里有。挖人参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进山时得拿根棍子拨着草走,一路上还不能多说一句话,因为一有动静,人参就会跑掉。
要是看见人参,得赶紧喊一声‘棒槌’,这是给人参下咒,一喊它就定住跑不了啦。
趁着它还没回过神,得赶紧拿根红绳把人参的茎秆拴住,打个死结,这叫拴娃娃。
之后才能慢慢地刨根找参。
挖的时候不能用铁器,也不能用竹木,就怕伤了参须,得用兽角一点点地刨土,最讲究的就是用鹿角,只有这样才能挖到人参。
不按这些规矩来,人参可就跑了,啥都挖不着。”
老头似乎对两人有了好感,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他走上前,凑近看了看宋阳手中的树皮,说道:“看样子这东西有十多年了,在里面捂得太久,都稀烂了,没啥用了。要是能找到年份大的人参,那可就老值钱了。”
“值钱”这两个字,让王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也听说过,人参上了年头就成精了,能幻化成人形呢。”
“不光是人参,这山里的草药有一千多种,得了日月天地的精华,都带着灵气呢。
我来过这周边不少次,从没见过人参,不过在秦岭里,倒是听人说去年有人挖到过。”
老头又看了一眼宋阳手中的树皮,转头看向那具尸体,“这个人,说不定是从秦岭采药出来的。”
采药人常常一进山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去的地方很远,不像宋阳和王岳,目前还只在周边山里活动。
宋阳看了老头一眼,他知道秦岭里药材众多,但对是否有人参存在还是心存疑虑,于是问道:“不是说人参只有东北才有吗?”
“谁说只有东北有?秦岭是什么地方?咱们国家山脉众多,昆仑乃是山之始祖,传说天上诸神皆寄居于此。
玉皇、王母、太上老君、祝融、风姨、雷伯,还有各种精怪仙子,每到春夏秋冬之初,都要去海里沐浴。
那时候,海水会动荡七天。他们经过的路线,便是大地的脊梁。这山里的宝贝可多了去了。
我跟你讲,不但有人参,还有最好的人参——崹参,你们听说过没?
那可是有着参中帝王之称的好东西,在秦岭山南山北交界的山里就能找到……”
话说到一半,老头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赶忙闭上嘴。
但想了想,又接着说道:“我是不行咯,上了年纪,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那东西生长的地方很讲究,太干了不行,太潮了也不行,阳光多的地方同样不行。
要是你们有本事去找,就挑那样的地方找,说不定能碰到。”
崹参?在山里,带“参”字的药材宋阳见过好几种,可唯独没听过这个。
但看刚才小老头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连玉帝王母都搬出来了,感觉不像是在说假话。
他寻思着,找个时间得去问问李乘风。
要是这玩意儿真像小老头说得那么神奇、贵重,那找个机会,还真得去秦岭转转。
山南山北交界的位置?不能太干,不能太潮,光照还不能多,那估计得是背阴的深山老林了。
宋阳简单分析了一下,大概明白了所谓崹参生长的环境。
手中这东西既然已经稀烂无用,宋阳便将它放在尸体旁,继续去搬石头。
忙活了二十来分钟,一个小小的土堆垒了起来,上面还铺上了草皮。
两人坐在一旁的山石上休息时,王岳又盯着小老头问道:“大爷,你见过崹参吗?长啥样啊?”
小老头犹豫了一下,说道:“那东西太少了,我这辈子也就年轻的时候挖到过一次,可惜被人骗了,才一块大洋就卖出去了。
后来听人说,那是几十年的崹参,可值钱了,真是可惜啊!
那东西跟桔梗的根长得可像了,就跟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亲姐妹似的。
它们关系可好啦,能长在一块儿。后来进山采药的人多了,人参娘娘怕断子绝孙,就打算搬家。”
宋阳听着,不禁咧嘴笑了,这分明就是在讲故事嘛!不过倒也有趣,他笑着催促道:“大爷,接着讲给我们听听呗!”
老头给自己卷了根旱烟,点上后才接着说道:“人参娘娘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桔梗娘娘,千万不要泄露消息。
桔梗娘娘对天发誓,说绝对不会泄密,不然就黑心烂肝。
人参娘娘这才放心,往辽东去了。后来唐玄宗生病了,四处求药,吃了好多秦岭进贡的药材,病就好了。
唐玄宗龙颜大悦,要封赏呢。结果唐玄宗把桔梗错认成人参了,刚说要赏人参,桔梗娘娘就沉不住气了,赶忙说,‘我是桔梗,不是人参,人参早跑到辽东去了。’”
宋阳和王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老头继续说道:“这话一出口,可就泄密了,大家都知道人参去东北了,于是都跑去东北挖人参。
桔梗因为发过誓,所以就应验了,从那以后,不少桔梗真的黑心烂肝。
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比比看,咱们这边的桔梗掰开是白心的,要是到秦岭那边挖到的桔梗,有不少就是黑心的,就是这个原因。”
说完,他连着抽了几口烟,往旁边吐了口黄水,抿抿嘴唇,笑道:“瞎扯呢,瞎扯呢。我一进山,整座山里就我一个人,十天半个月才能碰到一个人。我连个狗都没带,有时候闷得慌,就自己跟自己唠唠叨叨说说话。”
停顿了一下,他又强调:“但崹参是真的有,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价格不比人参低,就是山里太少了,可能进山几个月都碰不到一棵……哎哟,时间不早了,我得回我临时住的地方了,两个娃儿,走咯!”
小老头站起身,不紧不慢地走了。看他那步伐,一看就是常年在山里行走的人,看似走得不快,没一会儿就下到了沟底。
虽说只是个故事,但在宋阳听来,这似乎在表明秦岭也曾是人参生长的地方。
“阳娃子,你说他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王岳同样满心怀疑。
“真的可能性不小。”宋阳说道。
秦岭那么广袤的山岭,地处南北交汇之处,最高的山峰常年冰雪覆盖,气候环境极为复杂,物种繁多,自然也会有适合人参生长的地方。
宋阳觉得小老头最后那句话不像是在说谎。
“等我找机会问问我师傅,如果真有这东西,以后有机会去秦岭那边,倒是可以找找看。”
要是真如小老头所说,那今天与这小老头的相遇,倒也不算白费。
眼看时间不早了,两人收拾好工具,踏上返程。
第二天早上,王岳过来约宋阳一起进山。宋阳带上家伙,顺便把两只熊猫放出去时,突然发现小桥下的水位升高了不少,水流的声音也明显变大。
宋阳略微思索,眉头紧皱:“岳哥,不能进山了,怕是要发洪涝了!”
“洪涝……”王岳抬头看看晴空白云,“天气这么好,又没下雨,应该不至于吧!”
“听我的,别进山了,赶紧回家,招呼好家里人,别到处乱跑。”宋阳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走。
算算时间,已经是六月中旬,那连绵不断的雨,恐怕就要来了。有过上辈子的经历,他对这种迹象敏感得很。
王岳着实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宋阳为何突然如此焦急,这让他觉得十分古怪。
虽说河里的水确实比往常大了些,但也远没到需要这般紧张的地步啊,更何况,此时还是青天白日呢……
尽管满心疑惑,可他向来信任宋阳,知道宋阳不会无端乱说,既然宋阳这么郑重其事地说,那必然有其道理。
眼见宋阳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往家赶,他稍作迟疑后,也赶忙快步往家走去。
“怎么又回来了?”冯晓萱刚在院子里撒了些苞谷喂鸡,就看到刚出门不久的宋阳火急火燎地跑回了家,不禁感到奇怪,“是不是忘了拿什么东西呀?”
“不是,没时间跟你细说了。总之,从今天起,要是没啥特别必要的事,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哪儿都别去!”
宋阳一边说着,一边冲进屋里,大声喊道,“爸,快起来,要出大事了!”
由于要进山采药,路途遥远,宋阳动身很早,此时天色也才刚刚蒙蒙亮。
王静雅已经起床,正忙着把昨天从地里带回来的猪草切碎,再拌上一大碗包谷面准备喂猪。
家里养的这四头猪,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骨架已经基本定型,现在到了增肥阶段,不能再放出去乱跑,所以就圈养了起来。
这样一来,每天早晚都得喂食,它们那圆滚滚的肚子可能吃了,每天都需要不少猪草。
毕竟,上山采药本就是与撵山一般危险的营生。
这山里的地势极为复杂,气候环境也十分恶劣,类似的意外状况屡见不鲜。
就拿宋阳上辈子听闻的事儿来说,有妇女为了采挖全皮,不慎从悬崖坠落,最终丢了性命;还有老人遭遇马蜂,被蜇伤后,没能支撑着走出山林。
宋阳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那时他瘸着腿在山里放羊,曾碰到过两个人。
当时他们遭遇了暴雨和迷雾,尽管距离石河子村仅有四五里地,却因迷路,怎么也走不出去。
据他们所言,已经在山里艰难地走了五天五夜,其中一人因失温已经离世,另一个也瘫倒在旁,发着高烧,整个人都烧得迷迷糊糊。
好在宋阳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才得以走出山林,随后宋阳又找人帮忙,将尸体带了出去。
这些人皆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穿梭于深山密林中的采药人。
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山中或许看似平静,没有什么危险。
然而一旦到了下雨天,大雾弥漫,或是傍晚时分,万籁俱寂,伸手不见五指,独自一人置身山中,那简直是危机四伏。
宋阳和王岳听着小老头讲述这些,心中感慨万千,却又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默默聆听,暗自祈祷自己选择的这条采药之路,日后不会让自己迷失在山林,成为孤魂野鬼。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十多二十分钟,几阵山风刮过,雨势忽然又散开了。
紧接着,太阳从云层后探出头来,天气一下子变得酷热难耐。
山坳和密林中,大片雾气蒸腾而起。
依照小老头的指引,宋阳和王岳特意去查看了那具尸体。
只见尸体身着采药人的装扮,背着蛇皮袋子,腰间系着棕绳,不远处的石头缝里,还扔着一把药锄。
只是那张脸,由于多日的腐败,早已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身份。
三人皆是采药之人,见此情景,不免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刚下过一阵雨,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也被冲淡了些许。
“找点石头什么的,把他埋了吧,也算是让他入土为安。”宋阳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人从何处而来,关键是周边村子也从未听闻有人走失的消息,能为他做的,也唯有此了。
王岳默默点头,放下手中的东西便开始动手。
两人环顾四周,发现树蓬蓬旁边几块山石之间的位置挺合适。
他们深吸一口气,提着那破旧不堪的衣裤,将尸体抬到山石间,打算就近找些石头堆砌起来,再挖些泥土和草皮覆盖。
这时,老头看着两个年轻人,竟也放下手中物件,走上前来帮忙。这一举动让宋阳和王岳颇为意外。
察觉到两人神色异样,老头微微一笑,说道:“我有时也会琢磨,要是哪天我在山里也这样没了,家里人找不到我,遇到的人会不会也能好心帮我简单料理一下后事。”
老头虽面带微笑,话语中却满是心酸。
或许正是出于同样的想法,宋阳才有了掩埋尸体的念头。
两人对视一眼,没再多说,闷头干起活来。
就在两人在附近翻找石头时,王岳突然喊了一声:“阳娃子,快过来看,这是个啥东西?”
宋阳抱着捡到的石块,放到尸体旁后,走到王岳身边。
只见石头缝隙间,有个用树皮包裹、细藤捆扎着的物件。
宋阳捡起它,解开细藤一看,里面是些稀烂的青苔,扒开青苔,露出一段同样稀烂的东西,顶端有个嫩黄的芽口,不过也已经烂掉了。
“看不出来是什么。”宋阳摇了摇头。
这时,捡石头回来的老头瞟了一眼,说道:“那是包裹采挖到人参的树皮封包。”
人参?宋阳愣了一下,李乘风曾跟他提起过这东西,但他从未亲眼见过,李乘风也同样没有采挖过。
不过,人参如此有名,他自然知晓其珍贵程度。
只是,这东西出现在米仓山里,似乎有些不合常理,感觉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
“这山里能挖到人参?”宋阳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山里确实没有人参,但秦岭里有。挖人参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进山时得拿根棍子拨着草走,一路上还不能多说一句话,因为一有动静,人参就会跑掉。
要是看见人参,得赶紧喊一声‘棒槌’,这是给人参下咒,一喊它就定住跑不了啦。
趁着它还没回过神,得赶紧拿根红绳把人参的茎秆拴住,打个死结,这叫拴娃娃。
之后才能慢慢地刨根找参。
挖的时候不能用铁器,也不能用竹木,就怕伤了参须,得用兽角一点点地刨土,最讲究的就是用鹿角,只有这样才能挖到人参。
不按这些规矩来,人参可就跑了,啥都挖不着。”
老头似乎对两人有了好感,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他走上前,凑近看了看宋阳手中的树皮,说道:“看样子这东西有十多年了,在里面捂得太久,都稀烂了,没啥用了。要是能找到年份大的人参,那可就老值钱了。”
“值钱”这两个字,让王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也听说过,人参上了年头就成精了,能幻化成人形呢。”
“不光是人参,这山里的草药有一千多种,得了日月天地的精华,都带着灵气呢。
我来过这周边不少次,从没见过人参,不过在秦岭里,倒是听人说去年有人挖到过。”
老头又看了一眼宋阳手中的树皮,转头看向那具尸体,“这个人,说不定是从秦岭采药出来的。”
采药人常常一进山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去的地方很远,不像宋阳和王岳,目前还只在周边山里活动。
宋阳看了老头一眼,他知道秦岭里药材众多,但对是否有人参存在还是心存疑虑,于是问道:“不是说人参只有东北才有吗?”
“谁说只有东北有?秦岭是什么地方?咱们国家山脉众多,昆仑乃是山之始祖,传说天上诸神皆寄居于此。
玉皇、王母、太上老君、祝融、风姨、雷伯,还有各种精怪仙子,每到春夏秋冬之初,都要去海里沐浴。
那时候,海水会动荡七天。他们经过的路线,便是大地的脊梁。这山里的宝贝可多了去了。
我跟你讲,不但有人参,还有最好的人参——崹参,你们听说过没?
那可是有着参中帝王之称的好东西,在秦岭山南山北交界的山里就能找到……”
话说到一半,老头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赶忙闭上嘴。
但想了想,又接着说道:“我是不行咯,上了年纪,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那东西生长的地方很讲究,太干了不行,太潮了也不行,阳光多的地方同样不行。
要是你们有本事去找,就挑那样的地方找,说不定能碰到。”
崹参?在山里,带“参”字的药材宋阳见过好几种,可唯独没听过这个。
但看刚才小老头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连玉帝王母都搬出来了,感觉不像是在说假话。
他寻思着,找个时间得去问问李乘风。
要是这玩意儿真像小老头说得那么神奇、贵重,那找个机会,还真得去秦岭转转。
山南山北交界的位置?不能太干,不能太潮,光照还不能多,那估计得是背阴的深山老林了。
宋阳简单分析了一下,大概明白了所谓崹参生长的环境。
手中这东西既然已经稀烂无用,宋阳便将它放在尸体旁,继续去搬石头。
忙活了二十来分钟,一个小小的土堆垒了起来,上面还铺上了草皮。
两人坐在一旁的山石上休息时,王岳又盯着小老头问道:“大爷,你见过崹参吗?长啥样啊?”
小老头犹豫了一下,说道:“那东西太少了,我这辈子也就年轻的时候挖到过一次,可惜被人骗了,才一块大洋就卖出去了。
后来听人说,那是几十年的崹参,可值钱了,真是可惜啊!
那东西跟桔梗的根长得可像了,就跟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亲姐妹似的。
它们关系可好啦,能长在一块儿。后来进山采药的人多了,人参娘娘怕断子绝孙,就打算搬家。”
宋阳听着,不禁咧嘴笑了,这分明就是在讲故事嘛!不过倒也有趣,他笑着催促道:“大爷,接着讲给我们听听呗!”
老头给自己卷了根旱烟,点上后才接着说道:“人参娘娘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桔梗娘娘,千万不要泄露消息。
桔梗娘娘对天发誓,说绝对不会泄密,不然就黑心烂肝。
人参娘娘这才放心,往辽东去了。后来唐玄宗生病了,四处求药,吃了好多秦岭进贡的药材,病就好了。
唐玄宗龙颜大悦,要封赏呢。结果唐玄宗把桔梗错认成人参了,刚说要赏人参,桔梗娘娘就沉不住气了,赶忙说,‘我是桔梗,不是人参,人参早跑到辽东去了。’”
宋阳和王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老头继续说道:“这话一出口,可就泄密了,大家都知道人参去东北了,于是都跑去东北挖人参。
桔梗因为发过誓,所以就应验了,从那以后,不少桔梗真的黑心烂肝。
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比比看,咱们这边的桔梗掰开是白心的,要是到秦岭那边挖到的桔梗,有不少就是黑心的,就是这个原因。”
说完,他连着抽了几口烟,往旁边吐了口黄水,抿抿嘴唇,笑道:“瞎扯呢,瞎扯呢。我一进山,整座山里就我一个人,十天半个月才能碰到一个人。我连个狗都没带,有时候闷得慌,就自己跟自己唠唠叨叨说说话。”
停顿了一下,他又强调:“但崹参是真的有,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价格不比人参低,就是山里太少了,可能进山几个月都碰不到一棵……哎哟,时间不早了,我得回我临时住的地方了,两个娃儿,走咯!”
小老头站起身,不紧不慢地走了。看他那步伐,一看就是常年在山里行走的人,看似走得不快,没一会儿就下到了沟底。
虽说只是个故事,但在宋阳听来,这似乎在表明秦岭也曾是人参生长的地方。
“阳娃子,你说他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王岳同样满心怀疑。
“真的可能性不小。”宋阳说道。
秦岭那么广袤的山岭,地处南北交汇之处,最高的山峰常年冰雪覆盖,气候环境极为复杂,物种繁多,自然也会有适合人参生长的地方。
宋阳觉得小老头最后那句话不像是在说谎。
“等我找机会问问我师傅,如果真有这东西,以后有机会去秦岭那边,倒是可以找找看。”
要是真如小老头所说,那今天与这小老头的相遇,倒也不算白费。
眼看时间不早了,两人收拾好工具,踏上返程。
第二天早上,王岳过来约宋阳一起进山。宋阳带上家伙,顺便把两只熊猫放出去时,突然发现小桥下的水位升高了不少,水流的声音也明显变大。
宋阳略微思索,眉头紧皱:“岳哥,不能进山了,怕是要发洪涝了!”
“洪涝……”王岳抬头看看晴空白云,“天气这么好,又没下雨,应该不至于吧!”
“听我的,别进山了,赶紧回家,招呼好家里人,别到处乱跑。”宋阳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走。
算算时间,已经是六月中旬,那连绵不断的雨,恐怕就要来了。有过上辈子的经历,他对这种迹象敏感得很。
王岳着实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宋阳为何突然如此焦急,这让他觉得十分古怪。
虽说河里的水确实比往常大了些,但也远没到需要这般紧张的地步啊,更何况,此时还是青天白日呢……
尽管满心疑惑,可他向来信任宋阳,知道宋阳不会无端乱说,既然宋阳这么郑重其事地说,那必然有其道理。
眼见宋阳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往家赶,他稍作迟疑后,也赶忙快步往家走去。
“怎么又回来了?”冯晓萱刚在院子里撒了些苞谷喂鸡,就看到刚出门不久的宋阳火急火燎地跑回了家,不禁感到奇怪,“是不是忘了拿什么东西呀?”
“不是,没时间跟你细说了。总之,从今天起,要是没啥特别必要的事,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哪儿都别去!”
宋阳一边说着,一边冲进屋里,大声喊道,“爸,快起来,要出大事了!”
由于要进山采药,路途遥远,宋阳动身很早,此时天色也才刚刚蒙蒙亮。
王静雅已经起床,正忙着把昨天从地里带回来的猪草切碎,再拌上一大碗包谷面准备喂猪。
家里养的这四头猪,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骨架已经基本定型,现在到了增肥阶段,不能再放出去乱跑,所以就圈养了起来。
这样一来,每天早晚都得喂食,它们那圆滚滚的肚子可能吃了,每天都需要不少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