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暴毙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 纯阳武神、 牧神记、 无上丹尊、 快穿:女配又跪了、 神族下凡、 东晋北府一丘八、 暗月纪元、 唐朝小官人、 三寸人间、
就在李裕挥师横扫同华,夺取东进中原的三关之时,朱友裕的大军在与杨崇本僵持大半个月之后,刚刚拔下梨园寨,杨崇本收拢败兵,集结在邠州新平城前三十里,再次设寨,阻挡朱友裕的进攻。
而鄜坊节度使氏叔琮正与杨崇本的另一支人马对峙在子午山下。
中军大帐中,朱友裕捂着锦帕剧烈的咳嗽起来。
“节帅,请郎中看看吧”
身边的亲兵轻声的说道。
“咳咳咳咳不急,过几日,打下邠州再看不迟。”
朱友裕剧烈的咳嗽,像是要把心肺都吐出来才痛快一样。
亲兵们都不敢多言,赶紧奉上热姜汤,让大帅去去寒气。
关内此时的气温已经很低,偶尔开始飘落雪花,早晚都会结冰碴。
朱友裕只以为自己是受了风寒,并不在意。
这么多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戎马生涯,早就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伤风受寒是常有的事。
喝了一口姜汤,他缓缓呼吸,此时顺畅多了。
肚子里暖烘烘的,浑身舒泰。
“咳咳,传令下去,明日进发邠州。”
“是。”
当夜全军在梨园寨扎营。
夜里,朱友裕突然浑身滚烫,汗满衣襟,开始说胡话了。
周围的亲兵吓坏了,赶紧找来各将领和官员做主,让随军军医诊治。
随军郎中只会治疗些外伤,像这样的急症他们束手无策。
众人一商量,觉得这仗打不下去了,主帅都病倒了,还怎么打撤兵吧!
第二天一早,行军司马派人给子午山下的氏叔琮送信,然后大军拔营起寨,返回同华。
梨园寨距离长安近二百里,途中要翻山越岭。
两天之后,大军来到了云阳县。
此时朱友裕已经昏迷不醒了。
亲兵赶紧把县中郎中都找来,给朱友裕诊治。
一搭上脉,郎中们各个脸色难看,暗暗摇头。
脉象不会骗人,此人已病入膏肓,不是药石能够医治的了。
郎中的表情落入了在坐将领眼中,各个暗自心惊。
要知道,朱友裕可是梁王的长子啊,那是未来接掌基业的人,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这些人怕是罪责难逃!
“废物,病都治不了,留你们何用”
有大将火爆脾气上来,仓啷一声抽出兵刃就要杀人。
其他将领虽然也心有戚戚,可还有理智,急忙拉住。
“能不能维持节帅返回华州”
郎中见这些武人根本不讲理,也就不敢再说实话,连连点头。
“能,能,各位将军,我有一副药方,可保节帅返回华州。”
为了能让朱友裕暂时苏醒,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郎中就开出了大药。
要知道病人本就虚弱,用药都要小心,一个不好就会被毒死。可这些武将不管这些,只要节帅苏醒,他们就心安了,至于其他的,他们也不懂。
一碗汤药下去,小半个时辰后,朱友裕缓缓的长出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
守护的亲兵见状,急忙把众将官招到榻前。
“这,这是哪儿呀”
朱友裕缓缓的问道。
“报节帅,这是云阳县。”
过了好一会,朱友裕才想明白云阳县是个什么地方。
“怎么回来了”
“节帅,您病倒了,我们想带您回华州医治。”
朱友裕躺在榻上反应了一会儿,这才挣扎着要起身。
亲兵上前把他扶坐了起来。
他半躺半靠在榻上,看着眼前的文武将官。
此时众人才看清他的脸,竟然在几天之间,眼窝深陷,消瘦脱相了。
“咳咳”
朱友裕轻咳了几声,轻声说道:“班师回家吧,我,我……”
啊,噗
朱友裕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脸色一白,倒在了榻上。
亲兵去找郎中时,此人早不见了踪影。
“快,快启程。”
见此情景,谁还敢耽搁,急忙下令启程。
随军司马赶紧手书一封,让人快马急送汴州。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怎敢瞒报
两万大军连夜启程,从云阳到泾阳,再从长安转道去华州。
送信快马一路疾驰,一天一夜即到长安。
结果在骊山被王厚举截获,到了此时,这个送信快马都不知道劫他的是什么人。
审问之后,王厚举得知,有一支两万大军从云阳而来,也吓了一跳,拆开信件,得知朱温长子朱友裕病重,军队这才班师。
王厚举不敢怠慢,将信件送去了华州,同时将敌军路过的消息通知了城中担任都宿卫指挥使的李怀仙。
李怀仙这回有了军权,整个长安的安全掌握在他的手里。
德王亲征华州,他作为后方,也是小心谨慎,生怕出错。
城中三万余宿卫军,被安排在各个城门守卫,城中的街面巡逻也派出了几十支百人队,代替了部分衙役的职责。
府衙和县衙现在都不再上街巡视了。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有人来报,王厚举火枪团有急信。
李怀仙把送信人招进来,看完了信件,他眉头紧皱。
朱友裕的两万大军几天后就到了,自己手里这点人马,既要守城,还要作战,怎么办
他脑筋急转,对了,他想起了前两天送粮的青壮来,这些人正在修整,还未离开长安。
而自己手里不是还有一批火枪吗
对,对。
临时征募一批新兵,让王厚举团老带新,不知道行不行的通
“传令,让王厚举来见我。”
……
却说,王厚举快马先行去华州通知德王李裕。
一天一夜,就跑到了华州城。
此时,李裕正在华州镇国军节度使府内,安排人马驻守各地。
前两天,华阴及三关援兵被消灭在了半路上,三个火枪兵团顺势拿下了华阴县。
三座关卡也落入了李裕的手里。
华州孤城今早开门投降了。
当李裕看罢手里的信件,知道朱友裕马上就要病亡,心里暗叹,时也命也!
朱友裕之死,对自己的关内战略是个极好的机会。
否则,就要艰难的多。
那两万汴军已经不足为虑了,主帅病亡,下面的将校哪还有战心
他想了想,让王厚协给李怀仙和王厚举去令。
任命李怀仙为京东围剿都指挥使,王厚举团和雷车营归李怀仙指挥,由王厚举团为骨干,临时再招募三个团,协防长安。
李怀仙找来了王厚举,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王厚举当然赞成,这事也得着落在他身上。
王厚举从来长安的青壮中招募了三千人,各个身高体壮,眼如鹰隼。
这些人被安置在了骊山大营。
崭新的火枪也从仓库里拿了出来,老五团的人被分拆了出来,组建了四个团。
一时之间,骊山大营里枪声大作,硝烟弥漫。
按照李怀仙的时间估算,朱友裕的大军应该到了,可是等了一天都没动静。
探马回来禀报,原来汴军在泾阳停下了。
什么原因还不知道。
李怀仙和王厚举一商量,认为朱友裕可能病重,不宜移动,因此就停在了泾阳。
这个消息和判断他们也给李裕送去了。
李裕得到消息,知道一定是朱友裕死了。
汴军秘不发丧,一是怕动摇军心,二是怕杨崇本追来。
此时,李裕留下各城镇兵和守关兵丁,已经带着大军离开了华州,进入了同州冯翊城。
李裕把自己的判断写信告知李怀仙,让他们直接出兵泾阳,定可大获全胜。
对于李裕的判断,李怀仙和王厚举都有点疑虑,难道朱友裕真的死了还是他们得知长安和同华被德王占领了
不过,他们对李裕的命令是无条件执行的。
十一月二十五日。
四千火枪兵和一个雷车营先行出发,跨过渭水向泾阳而去,李怀仙带一万蛮兵和一万青壮辅兵跟随其后。
至于长安的防御,李裕让陈班暂代。
陈班自从跟随李裕一起攻占了长安之后,就老实了很多,也不再跟郑元规和崔胤往来,就怕李裕怪罪。
这段时间,李裕横扫同华,大军已经占领了冯翊,陈班对李裕的实力有了新认识。
这可不是当初的那个德王了,移藩南阳两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李裕还牢牢的掌控着京师,自己哪里还敢不配合
让自己干嘛就干嘛吧,毕竟皇帝都没意见,自己做臣子的能有什么意见
而鄜坊节度使氏叔琮正与杨崇本的另一支人马对峙在子午山下。
中军大帐中,朱友裕捂着锦帕剧烈的咳嗽起来。
“节帅,请郎中看看吧”
身边的亲兵轻声的说道。
“咳咳咳咳不急,过几日,打下邠州再看不迟。”
朱友裕剧烈的咳嗽,像是要把心肺都吐出来才痛快一样。
亲兵们都不敢多言,赶紧奉上热姜汤,让大帅去去寒气。
关内此时的气温已经很低,偶尔开始飘落雪花,早晚都会结冰碴。
朱友裕只以为自己是受了风寒,并不在意。
这么多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戎马生涯,早就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伤风受寒是常有的事。
喝了一口姜汤,他缓缓呼吸,此时顺畅多了。
肚子里暖烘烘的,浑身舒泰。
“咳咳,传令下去,明日进发邠州。”
“是。”
当夜全军在梨园寨扎营。
夜里,朱友裕突然浑身滚烫,汗满衣襟,开始说胡话了。
周围的亲兵吓坏了,赶紧找来各将领和官员做主,让随军军医诊治。
随军郎中只会治疗些外伤,像这样的急症他们束手无策。
众人一商量,觉得这仗打不下去了,主帅都病倒了,还怎么打撤兵吧!
第二天一早,行军司马派人给子午山下的氏叔琮送信,然后大军拔营起寨,返回同华。
梨园寨距离长安近二百里,途中要翻山越岭。
两天之后,大军来到了云阳县。
此时朱友裕已经昏迷不醒了。
亲兵赶紧把县中郎中都找来,给朱友裕诊治。
一搭上脉,郎中们各个脸色难看,暗暗摇头。
脉象不会骗人,此人已病入膏肓,不是药石能够医治的了。
郎中的表情落入了在坐将领眼中,各个暗自心惊。
要知道,朱友裕可是梁王的长子啊,那是未来接掌基业的人,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这些人怕是罪责难逃!
“废物,病都治不了,留你们何用”
有大将火爆脾气上来,仓啷一声抽出兵刃就要杀人。
其他将领虽然也心有戚戚,可还有理智,急忙拉住。
“能不能维持节帅返回华州”
郎中见这些武人根本不讲理,也就不敢再说实话,连连点头。
“能,能,各位将军,我有一副药方,可保节帅返回华州。”
为了能让朱友裕暂时苏醒,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郎中就开出了大药。
要知道病人本就虚弱,用药都要小心,一个不好就会被毒死。可这些武将不管这些,只要节帅苏醒,他们就心安了,至于其他的,他们也不懂。
一碗汤药下去,小半个时辰后,朱友裕缓缓的长出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
守护的亲兵见状,急忙把众将官招到榻前。
“这,这是哪儿呀”
朱友裕缓缓的问道。
“报节帅,这是云阳县。”
过了好一会,朱友裕才想明白云阳县是个什么地方。
“怎么回来了”
“节帅,您病倒了,我们想带您回华州医治。”
朱友裕躺在榻上反应了一会儿,这才挣扎着要起身。
亲兵上前把他扶坐了起来。
他半躺半靠在榻上,看着眼前的文武将官。
此时众人才看清他的脸,竟然在几天之间,眼窝深陷,消瘦脱相了。
“咳咳”
朱友裕轻咳了几声,轻声说道:“班师回家吧,我,我……”
啊,噗
朱友裕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脸色一白,倒在了榻上。
亲兵去找郎中时,此人早不见了踪影。
“快,快启程。”
见此情景,谁还敢耽搁,急忙下令启程。
随军司马赶紧手书一封,让人快马急送汴州。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怎敢瞒报
两万大军连夜启程,从云阳到泾阳,再从长安转道去华州。
送信快马一路疾驰,一天一夜即到长安。
结果在骊山被王厚举截获,到了此时,这个送信快马都不知道劫他的是什么人。
审问之后,王厚举得知,有一支两万大军从云阳而来,也吓了一跳,拆开信件,得知朱温长子朱友裕病重,军队这才班师。
王厚举不敢怠慢,将信件送去了华州,同时将敌军路过的消息通知了城中担任都宿卫指挥使的李怀仙。
李怀仙这回有了军权,整个长安的安全掌握在他的手里。
德王亲征华州,他作为后方,也是小心谨慎,生怕出错。
城中三万余宿卫军,被安排在各个城门守卫,城中的街面巡逻也派出了几十支百人队,代替了部分衙役的职责。
府衙和县衙现在都不再上街巡视了。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有人来报,王厚举火枪团有急信。
李怀仙把送信人招进来,看完了信件,他眉头紧皱。
朱友裕的两万大军几天后就到了,自己手里这点人马,既要守城,还要作战,怎么办
他脑筋急转,对了,他想起了前两天送粮的青壮来,这些人正在修整,还未离开长安。
而自己手里不是还有一批火枪吗
对,对。
临时征募一批新兵,让王厚举团老带新,不知道行不行的通
“传令,让王厚举来见我。”
……
却说,王厚举快马先行去华州通知德王李裕。
一天一夜,就跑到了华州城。
此时,李裕正在华州镇国军节度使府内,安排人马驻守各地。
前两天,华阴及三关援兵被消灭在了半路上,三个火枪兵团顺势拿下了华阴县。
三座关卡也落入了李裕的手里。
华州孤城今早开门投降了。
当李裕看罢手里的信件,知道朱友裕马上就要病亡,心里暗叹,时也命也!
朱友裕之死,对自己的关内战略是个极好的机会。
否则,就要艰难的多。
那两万汴军已经不足为虑了,主帅病亡,下面的将校哪还有战心
他想了想,让王厚协给李怀仙和王厚举去令。
任命李怀仙为京东围剿都指挥使,王厚举团和雷车营归李怀仙指挥,由王厚举团为骨干,临时再招募三个团,协防长安。
李怀仙找来了王厚举,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王厚举当然赞成,这事也得着落在他身上。
王厚举从来长安的青壮中招募了三千人,各个身高体壮,眼如鹰隼。
这些人被安置在了骊山大营。
崭新的火枪也从仓库里拿了出来,老五团的人被分拆了出来,组建了四个团。
一时之间,骊山大营里枪声大作,硝烟弥漫。
按照李怀仙的时间估算,朱友裕的大军应该到了,可是等了一天都没动静。
探马回来禀报,原来汴军在泾阳停下了。
什么原因还不知道。
李怀仙和王厚举一商量,认为朱友裕可能病重,不宜移动,因此就停在了泾阳。
这个消息和判断他们也给李裕送去了。
李裕得到消息,知道一定是朱友裕死了。
汴军秘不发丧,一是怕动摇军心,二是怕杨崇本追来。
此时,李裕留下各城镇兵和守关兵丁,已经带着大军离开了华州,进入了同州冯翊城。
李裕把自己的判断写信告知李怀仙,让他们直接出兵泾阳,定可大获全胜。
对于李裕的判断,李怀仙和王厚举都有点疑虑,难道朱友裕真的死了还是他们得知长安和同华被德王占领了
不过,他们对李裕的命令是无条件执行的。
十一月二十五日。
四千火枪兵和一个雷车营先行出发,跨过渭水向泾阳而去,李怀仙带一万蛮兵和一万青壮辅兵跟随其后。
至于长安的防御,李裕让陈班暂代。
陈班自从跟随李裕一起攻占了长安之后,就老实了很多,也不再跟郑元规和崔胤往来,就怕李裕怪罪。
这段时间,李裕横扫同华,大军已经占领了冯翊,陈班对李裕的实力有了新认识。
这可不是当初的那个德王了,移藩南阳两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李裕还牢牢的掌控着京师,自己哪里还敢不配合
让自己干嘛就干嘛吧,毕竟皇帝都没意见,自己做臣子的能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