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万国大会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牧神记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

    宇文衍笑够了。
    这才开口“训斥”道。
    “当真?”
    “我就说怎么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玉树临风了呢!”
    三人异口同声。
    萧瑀更是骚包地捋了捋右额的那束长发。
    宇文衍给了每人一拳。
    他们今年十八岁,行成人礼后就算成年了。
    身材已经和自己相差无几。
    萧瑀略微矮小一些。
    其他使团成员这个时候才知晓。
    跟随长孙晟身边的三位少年竟然是当朝小王爷和萧世子。
    对于他们隐瞒身份,远赴南洋之举也是高看一眼。
    这一路上的凶险。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了。
    眼看皇帝寒暄完毕。
    王轨,颜之仪,乐运,尉迟迥,宇文贤,以及六部尚书纷纷上前。
    “季晟,这次威风了,好,甚好。”
    “扬我国威,开疆海外,中,中啊。”
    “两位小王爷,萧世子,这回出去见世面了吧。”
    “二郎,看看你兄长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哈哈!”
    ……
    大家不吝溢美之词,打趣问好。
    长孙晟受宠若惊,眉开眼笑,拱手施礼。
    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他很清楚。
    这一切都是拜陛下所赐。
    随后。
    广场一侧。
    宇文衍亲自揭开了一面红绸,露出一块两丈见方的石碑。
    上面刻画的纹路,赫然是一幅“大周疆域图”。
    皇帝亲自指出了南洋所在的位置。
    借此宣扬了一番“华夏天下”。
    也就是:
    普天之下,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华夏。
    引得一众围观百姓议论纷纷,豪气满满。
    说完。
    宇文衍拉着长孙晟的手,一同进城。
    给予了这位“大周天使”莫大的肯定与荣耀。
    为官一生。
    又有几人能获此殊荣?
    与使团一同回来的,还有南洋诸国的使者。
    “南洋霸主”干陀利国被天朝使团打残后。
    诸国心胆俱裂的同时,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纷纷向使团表明附为藩属,称臣纳贡的意愿。
    后来。
    大周强势覆灭吐谷浑的消息传到南洋。
    诸国更是小心肝颤抖。
    当即准备贡物,派遣使者,进京朝贡。
    ……
    此次朝贺。
    进京使团规模比之上回更甚。
    除了中南半岛及南洋诸国。
    高句丽,百济,西突厥,昭武九国,雪域高原苏毗,象雄二部也来了。
    已经归附中原的新罗,东突厥,东北四部,西域天山诸国,全都遣使来朝。
    很多使者,都是几年前进京朝贺之人。
    自从来到长安城门前那一刻起。
    眼中的震惊之色就没有断绝过。
    在他们看来。
    新都城如同天庭仙宫一般,只应天上有。
    几年间。
    一座宏伟巨城就拔地而起,犹如神迹一般。
    内心强烈震撼下,崇拜之心油然而起。
    此情一经萌生,如滔滔之水,高山仰止,绵绵不绝。
    万邦来朝。
    诸国共尊大周皇帝宇文衍为——“天帝”。
    视其为普天之下万邦诸国尊崇的唯一帝君。
    天朝之威如九天神柱,独树一帜,傲视天下。
    若是以往对四夷的羁縻之策。
    当下大周疆域,已经远超大汉最强盛时的版图。
    增加了东突厥,东北四部,雪域高原大部,中南半岛,南洋诸国的地盘。
    但在宇文衍看来。
    凡是非朝廷实控之地,皆是外邦。
    万邦臣服,奉华夏正朔。
    华夷秩序主宰世界。
    中原王朝天下称尊,故然可喜可贺。
    可这却还不是宇文衍所想要的。
    不过。
    他也没有放过这等宣扬国威,展示华夏文化的机会。
    诏命礼部和鸿胪寺,联合举办了隆重的“万国大会”。
    在京城瑶池园的中央广场上。
    大宴七天七夜。
    万邦使者,朝中百官,各国商贾,京城名流欢聚一堂。
    吃吃喝喝,展示商品,交流文化,争奇斗艳。
    各国乐舞轮番上阵,尽情表演。
    令人大饱眼福,叫好连连。
    在这欢天喜地,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最郁闷的当属高句丽和百济的使者。
    大周朝廷再次婉拒了两国称臣纳贡的请求。
    言称。
    想要归附,就叫他们的国王进京跪拜大周天子。
    对于半岛三国的小九九,宇文衍再清楚不过了。
    高阳成和扶余昌两个老小子也是怕死得很。
    根本就不敢以身犯险。
    生怕有来无回,从此失去高高在上的权力地位。
    越老越贪权。
    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万国大会上。
    东突厥,新罗,库莫奚,契丹,靺鞨,室韦,被安置在了贵宾的位置。
    朝廷特别颂扬了他们支持国家决策,积极融入中华民族的大义之举。
    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朝廷移民实边的诏令。
    如今。
    各部的移民已经抵达吐谷浑故地,妥善安置下来。
    从此,成为大周百姓,在青海道安居乐业。
    宇文衍也不管是出于真心实意,还是慑于大周军威。
    只要乖乖听话。
    那也乐得分他们一杯羹!
    这几年来。
    东突厥和东北四部都引进了大量中原文化人做记事。
    朝廷也在其境内设孔子书院,教授华夏文化。
    并为他们写史,立传。
    深受各部统治阶级及贵族的欢迎。
    汉字逐渐成为官方通行文字。
    当初。
    宇文衍就是趁各部都尚未出现文字的契机,果断进行文化输出。
    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旦长期使用,想要再抽身另起炉灶那就难上加难了。
    比如后世的棒子和倭奴国。
    哪怕创立出自己的文字,依然跳脱不了对汉字的依赖。
    朝贡诸国。
    除了西突厥和昭武九国。
    其他明确归附大周,奉中原王朝正朔。
    朝廷也正儿八经地对各方势力进行册封。
    并且派遣使者回访,在其国刻石铭文,以示后人。
    史官对此详细记述,成为可据正史。
    ……
    八月初一。
    大周天子生辰。
    各国使臣纷纷上表恭贺。
    在宇文衍的提议下。
    各国将在长安设立使馆,长期驻派使者。
    没有“大周使馆”的,朝廷也将派遣天使前往设立。
    这天。
    除了皇帝寿诞,还有一件喜事。
    那就是唐国公李渊大婚。
    早早定下婚约的李渊和窦氏,在苦苦等待十年后,终于是完婚了。
    天子赐婚。
    婚礼格外隆重。
    李府,窦府张灯结彩,宾朋齐至,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从此。
    唐国公府和皇室沾亲带故。
    一举摆脱了杨氏叛变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回关陇贵族圈这张大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