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商贸开源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牧神记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

    宇文衍和苏威深谈了一个多时辰。
    商业司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只要打好这张牌。
    不但可以将一众世家贵族和朝廷绑在同一架战车上。
    也能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利剑。
    还能为发展传统农业,给百姓减税减赋保驾护航。
    最近,他在研读管仲的《管子.治国》。
    管仲提出的“以商立国”之道,在后世个别强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管仲看来:
    国家治理的关键就是要顺民心。
    百姓厌恶什么?
    为政就要避免什么,解决什么!
    他提倡商贸,将商贸视为一种手段:
    对内用来顺应本国民心,完成国家治理。
    对外用来顺应天下民心,完成争霸,统一,开疆拓土。
    管仲认为:
    其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就会安分守己,害怕犯罪,反之则横行乡里,无视法令。
    其二,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对外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威慑力维持均衡。
    以商业的手段代替刀兵,不战而使他国屈服。
    其三,见予之形,不见夺之!
    他认为消费能促进就业,要适当的鼓励消费。
    当天灾来临的时候,国家应当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雇佣赤贫者,以增加就业。
    看看。
    什么是国学?
    这才是国学!
    什么是祖宗智慧?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早在几千年前,管仲便系统性地提出了商贸与国家、百姓、敌国的关系。
    可惜。
    后世子孙了解他这个人,了解他治国理念的人,少之又少。
    ……
    四月。
    煤炉灶和蜂窝煤在长安城掀起一阵风潮。
    东、西两市,华夏商行设立的商铺,人流络绎不绝。
    都是前来查看实物,或是购买的客人。
    苏威豪掷一千贯!
    买下大周邸报四月这期头版区域,进行广告宣传。
    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便是柴。
    柴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日三餐,做饭烧水都离不开柴火。
    更为重要的是,冬天取暖之用。
    古代衣物保暖性差,寒冬腊月就得倚靠柴火、炭火取暖。
    甚至有的朝代,给官员的俸禄,都有部分是以薪柴代替。
    这也正是后世将工钱称作薪资、月薪、薪水的原因。
    听到朝廷推出了能够代替柴火的煤灶,立马在京城引发轰动。
    因为,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在长安城这种大城市的百姓,所用柴火大多需要出钱购买。
    一束柴15文钱,也就够用两三天。
    单是烧柴,一个月就得将近200文。
    华夏商行将煤灶定价一贯,蜂窝煤一文钱一个。
    相比烧柴,能省下一半的开支。
    作为每天必需的消耗品,这样的燃料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而且。
    商铺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只需收取少量配送费即可。
    对于京城不差钱的富贵人家。
    这样的模式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
    宇文衍也是第一次切实感受到柴火的重要性。
    以前没关注这方面,只想着没柴了到山上弄点不就得了。
    如今,他算是彻底明白。
    若是不加以节制,单是柴火一项,长此以往,就能将山上的树木薅光。
    何况。
    各种建筑营造,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圆木。
    这些圆木没个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本成不了材。
    宇文衍很庆幸他早点发现了这个问题。
    若是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对于百姓生活,社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想着以后还能用煤球抵扣官员的部分俸禄。
    宇文衍的心情就格外的敞亮。
    煤炭埋在地下,就是一堆土。
    把其利用起来,为这方时空的华夏发展发光发热,恰得其所。
    如今。
    冶铸司的高炉炼铁,便用到了煤炭的加工品——焦煤。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煤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在煤炉灶引起轰动时。
    西市的大周商品展览馆内,被一众蕃商,胡商挤得水泄不通。
    盖因他们发现,火爆中原的玻璃制品摆上了展柜。
    这就意味着,大周朝廷已经将此类商品列入了对外贸易商品名录。
    华夏商行总部就在展馆旁边。
    大家在确认消息属实之后,华夏商行外排起了长队。
    穿着各式服装,打扮风格迥异的域外商人。
    操着浓重口音的中原官话,抢着下订单。
    以他们灵敏的商业嗅觉。
    闭着眼睛都知道,这样的商品必定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
    甚至可能利用这些独特的货物,提高自身家族实力和地位。
    也正因如此。
    他们下单的数额是惊人的,动辄十万贯起。
    第一天。
    华夏商行便接下超五百万贯的订单。
    玻璃制品的物料成本低廉,值钱的是烧制、加工技艺。
    利润可达七成以上,属于纯纯的暴利。
    不过。
    这样的暴利也只局限于前期。
    一旦市场饱和,价格肯定会大幅度降低。
    但是。
    无论如何,玻璃制品铁定成为大周对外贸易的一项支柱产品。
    当前。
    长安城聚集了数万他国商贾。
    极大促进了中原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
    同时,他们也是华夏文化的使者。
    传承悠久,炫丽多彩,引领文明的华夏文化。
    随着他们的脚步,在阵阵驼铃声中,传播到遥远的四方国度。
    看到华夏商行财源滚滚,苏威成天笑眯了眼。
    户部尚书于翼更是晚上做梦都要笑醒。
    打死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够成为如此阔绰的朝廷管家。
    宇文衍得到消息也开心了一把。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有钱好办事,这是大实话。
    国库充盈,宇文衍决定进一步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设施。
    督促地方官府,将更多的土地改造成良田。
    同时。
    加大各地水泥作坊的建设,为铺设更多的水泥路做准备。
    另外,由各级官府牵头,修路架桥,疏浚漕运。
    增加各郡、各县之间的道路联通,促进交流。
    宇文衍既然力主推动商业贸易,开征商税。
    那就不会像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那般,把百姓死死束缚在某一处狭小地域。
    以为限制了百姓流动,就能确保自己的江山万万年。
    其实。
    这种维持专制的禁锢措施就是伪命题,属于无用功。
    当王朝强大的时候,哪怕你不限制百姓流动,也一样没人动摇皇权统治。
    一旦王朝衰落,引发民怨。
    你就算想限制,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随着商税开征,商贸活动的繁盛,手工业的发展。
    也需要部分农业人口能够参与进来。
    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
    因此。
    皇帝要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
    让自耕农家庭,无须所有家人一辈子都捆绑在一亩三分地上。
    有机会可出来做做副业,增加家庭收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