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要让她听到

推荐阅读: 牧神记仙骨风流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仙骨九世天雷淬仙骨暗月纪元星际种田:指挥官的黑化美人不好哄全民大学霸重生学霸:校草,放肆宠射雕之我是宋兵乙

    牢头过来喊:“好了好了,该走了!”
    桑落蓦然站起来,身上的铁镣震得哗啦作响。
    她隔着牢门抓住桑陆生的手:“爹,你这几日就住在丹溪堂,哪里也别去。有什么事让风静来找我。”
    桑陆生连声答应。看到桑落在牢狱里还有厚厚的被子,自己抱来的被褥反而薄了些,就拍拍手中的包袱,叹道:“有顾大人照顾你,爹也能稍微放心些。”
    说罢,红着眼,抱着被褥往外走。
    路过一个又一个的幽暗牢房。忽地有人喊道:“桑老伯。”
    桑陆生扭头一看,那个牢房太黑,他看不太清。向前两步靠近牢门,才发现竟然是顾映兰。如此寒冷的天气,顾映兰竟只着一身薄薄的单衣,嘴唇也冻得发紫。牢房里除了一堆湿漉漉的茅草,连个恭桶都没有。
    桑陆生有些错愕地看着他,又朝牢狱那一头桑落的方向望了望。
    顾大人自己怎么反倒弄成这样?
    顾映兰虽落魄,却还有一些风骨,他站得笔直,问道:“桑大夫可还好?”
    本来桑陆生觉得不算太好,可一比起顾映兰来,自己家闺女过得就算很好了,他胡乱点点头。
    抱着被褥走了两步,思来想去还是掏出银子塞给牢头:“行行好,容我给顾大人送床被褥。”
    牢头这次却没有收他的银子:“别没事找事!看完人就赶紧走!”
    桑陆生再将银子塞到牢头手中:“刚才我来时,天阴沉沉的,看着似是又要下雪,顾大人没有被子怎么行?真冻出个好歹来,案子都审不了。”
    牢头想了想,收下银子,将牢门打开了。
    顾映兰深深行了一礼:“多谢桑老伯。”
    桑陆生将被褥塞到他手里,抬起头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叹道:“我还以为我闺女命好,遇到一个真不介意她出身的郎君。”
    “晚生从未介意——”
    顾映兰觉得自己的解释太过苍白,毕竟骗过,就是骗过。
    “行啦,”桑陆生摆摆手。
    他忠厚,但不蠢。能直接面见太妃的人,掩藏身份来相看,总不能是真想要娶桑落。
    这么一想,那个叫颜如玉的反而还坦荡磊落得多。为了救桑落,密室都打开了。那可是诛九族的秘密,就这么袒露出来。
    “我不管你接近我们要做什么,我家是什么样子你也看见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我给你被褥,是感谢你在公堂上为我闺女亮了牌子,带她看诊。”
    一码归一码,桑陆生分得很清楚。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顾映兰一眼,离开了牢房。
    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桑落看着巴掌大的窗口,偶尔一粒雪会飘进来,她伸手去接,落到掌心上却已化作一滴水珠。
    也不知怎的,本该阴冷的牢房,却根本没有半点寒意。
    她仔细回忆了昨日在京兆府看到的血书,总觉得有些怪异。
    按理说,人死之前留下遗言再正常不过。破釜沉舟的内容却有问题。为何是“自证清白”?真是含冤而死,不应该要求“偿命”吗?
    就算是镇国公做的局,可这么写不就等于直接与太妃宣战?这么大胆子?不怕被事后算账?
    她想不通。
    叮叮咣咣地。牢头举着刀鞘敲响了牢门,冷声说道:“吃饭。”
    从小窗口递进来一只托盘,一碗冒着热气的碱水面条,恰是她养胃最需要的食物。旁边还放着汤药和紫血散。
    桑落接过托盘,说道:“替我谢过顾大人。”
    牢头闻言冷哼一声,根本不应,将小窗咣地重重关上,走远了。
    这场雪第二日清晨就停了。
    京城一片银装素裹。
    宫城里也是白茫茫的,内官们早就将进出宫的路扫得干净。
    朝臣们等了许久,太妃和圣人才姗姗来迟。
    元宝垂首跟在圣人身边跨进正阳殿,站了一个早晨,他听着朝臣们议论黄河水患的功与过,又提到驻北的军队七年一换防,这次又该选谁去。说着说着,就有人提到桑落的案子。
    刑部尚书说道:“微臣已命多名仵作验尸,三位苦主皆是自缢身亡,而非他杀。手指有伤,还带着墙灰,可见是亲手书写了墙上血书。”
    可见是有天大的冤情,才会让三人齐齐自缢于京兆府中。
    朝堂之上,沸沸扬扬。
    “此女日日常触男子私密之处,凭借着一些歪门邪道的医术,放浪形骸,百姓苦其久矣。如今苦主家眷当街喊冤,京城百姓都等着朝堂拿出个态度来。”
    “对!总不能让逝者含冤而亡,让制毒之人逍遥法外!”
    “区区贱民,何以能攀上太妃?”有人说道,“不过是仗着姘头狐假虎威罢了!”
    叶姑姑心中不由一叹,太妃昨日让人给刑部递了话,今日朝堂上就都闹出来了。这帮人知道太妃做出了让步,还不知足,竟要顾映兰的性命。
    “顾映兰不过一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吏,也应该一并杀了。方能清正朝堂!”
    太妃忽地咳嗽起来。
    咳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今日在早朝之前,她在冷风中多待了一阵,才会咳得如此厉害。
    多年的咳嗽习惯,让她下意识地夹紧了双腿,生怕在朝堂之上暴露自己最尴尬的一面。
    直到什么事都没发生,她才松开了腿,想起昨晚用了桑落给的药,一直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尴尬。
    见到太妃咳得厉害,圣人有些慌张地站起来,上了一步台阶,用稚嫩的手替她拍背顺气。
    “母亲——”
    太妃抬起眼,看着圣人关切的眼神,微微一笑:“记得今日早朝前,母亲说的话吗?”
    圣人认真地点头。
    早朝之前,母亲列了一个名单给他,让他勾出可能站出来维护她的人。他想了好一阵,在名单上勾勾画画。现在看来,竟都是错的。
    圣人偷偷瞄向太妃,见她的目光落在朝堂右侧空荡荡的座位上。
    是呢,若颜大人在,何至于此?
    太妃抚了抚他的脑袋,看向一脸担忧的叶姑姑,轻轻摇头。
    叶姑姑暗暗松了一口气。桑大夫的药当真有用,昨晚太妃就让人传信给颜如玉了。只是往返汲县怎么也要三日,也不知道颜如玉来不来得及赶回来。
    臣子们依旧说得义愤填膺,苦口婆心,恳请圣人下旨斩杀桑落和顾映兰,并昭告天下,以正天家之名!
    殿内,跪倒了一片。
    殿外,一个传信的小内官跑了过来。
    元宝踮着碎步站在殿门前听了,微微一愣,忽地心砰砰地跳了起来,似是要蹦出胸口一般,甚至跑回殿中的腿都有些颤抖。他紧紧掐住自己的手掌,稳住心神,对叶姑姑耳语。
    叶姑姑也是一愣,绞着眉思忖一番,才对太妃说了。
    太妃闻言目光再次落在那一把空荡荡的座椅上,动了动唇:“宣。”
    元宝应声,走至殿外高声喊道:“宣太医局医士夏景程,熟药所典药李小川入宫觐见——”
    这一个月,他喊过无数次各种各样的话,却都没有今日这样,带着激动澎湃的心。
    这声音响彻了整座宫城。
    雪白的世界,被猩红的宫墙围了一圈又一圈,包了一层又一层。两个青色的身影将这令人眼盲的白撕开了一道口子。
    渐渐地,青色的身影越来越近。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放下包袱,擦净鞋袜,端正官服官帽,才躬身跪在殿中。
    “微臣太医局医士夏景程——”
    “微臣熟药所典药李小川——”
    “叩见圣人、太妃。”
    夏景程与李小川齐齐地叩拜在地,最后取出一卷猩红的长布,恭敬地在殿中一点一点展开。
    “微臣二人受圣人、太妃恩赐,腆居此职。回京述职之前,卫辉府辖下此次受灾九县,灾民近万人,托臣等奉上万民书一份,以谢皇恩浩荡。”
    叶姑姑看向元宝:“常侍,诵书。”
    元宝想说自己认的字不多,一看那万民书用字都不复杂,他清清嗓音,高声读起来:
    “伏惟圣人、太妃天恩浩荡,泽被苍生。卫辉九县万民沐浴皇恩,叩首以陈肺腑:
    洪灾猝临,田园尽毁。幸得圣人垂怜、太妃仁恤,速遣赈济免赋税三载!此等天恩,犹如甘霖润焦土,万民含泪叩谢。
    女医桑氏孤身赴险,负药担粮救治灾民千余人,生死人肉白骨。不惧质疑,以三色分诊法,使垂危者得救、轻伤者得安、临终者得慰。又施巧计,以米粒诱乡民掘石,闯塌方险地,救绣使及灾民近百名。
    昼夜不休,以致青衫染血,仍不辍诊,灾民无不泣下。
    今赖皇恩浩荡,九县百姓已领赈粮,重筑茅檐。九县灾民伏乞,圣明表彰桑氏巍巍之功,使仁心永传,医道长存!
    卫辉九县灾民伏地叩拜。”
    长长的、鲜红的万民书,还是第一次见。
    落款处签着或者画着九县灾民的名字。大大小小的、歪歪扭扭的名字。透着山中村民最质朴的心。
    殿内一片寂静。
    “启禀圣人、太妃——”夏景程继续说道,“臣等离开卫辉府时,不少灾民自发一同入京,得知臣等入宫觐见圣人、太妃,灾民托微臣进献宝物,以谢天恩。”
    圣人道:“准。”
    李小川退至殿外,将沉甸甸的灰色包袱抱了进来,解开摊在地上。
    包袱里的东西,七零八落,滚了一地。
    太妃站了起来,朝圣人伸出了手。母子二人一同走下台阶。文武百官皆围了过来。
    有麦穗子、番瓜、番薯、白菜、一袋子黑豆和一袋子黄豆,还有一件兽皮褂子。
    “入冬之时,还能拿出这些来,可见他们想告诉圣人,这个冬天不算难熬。”太妃蹲了下来,拿起那件兽皮褂子,兽皮还带着一点腥气,胸前绣着的“万岁”二字,也不如宫中绣娘的针脚。
    她将褂子替圣人穿上,微微一笑:“很合身呢。”
    文武百官尽皆跪倒:“皇恩浩荡,泽被万民!”
    太妃的目光落在那把椅子上——是他回来了吧?为了桑落。
    很快,她端正了面色,垂问:“夏医士,你们走了多久?”
    “回太妃的话,带着灾民走起来慢一些,所以十日前就动身了。”夏景程眼神微动,垂着眼睑不敢直视太妃。
    难道不是颜如玉的主意?地上的那颗白菜蔫蔫的,表面的叶子都发黑了,看起来真是摘了许久。兴许只是巧合?太妃又问:“灾民入京是何意?”
    李小川道:“他们也带了一份谢礼,想要感谢桑大夫。”
    夏景程补了一句:“正是,他们正候在宫门外,微臣一会就带他们去丹溪堂找桑大夫。”
    在宫门外。
    “走吧,圣人。”太妃牵着穿着兽皮褂子的圣人,走进冰雪之中,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站在了宫墙之上。
    宫外的灾民,有拄着拐的,有断了手臂的,还有包着脑袋的,看到城墙上的人,一时忘了跪,还喊起来:“是我们缝的褂子!是我们缝的褂子。”
    这才有人想起来要跪。众人跪了下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妃看向众臣:“众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
    刑部大门前,雪被扫得干净。
    今日,三个苦主的家眷更多了些。又哭又嚎,哭天抢地的喊着冤枉。
    原本没有多少人,只是他们将路拦腰截断,过路的人被迫留下来看这一场伸冤无门的闹剧。
    忽地,从北面响起马蹄声,几匹宫中的快马朝着刑部踏着飞雪奔来。
    待马匹停下来,众人才看清马上的人。
    有两个青衣小吏,又有一个小小的内官,身后跟着一群禁卫。
    禁卫后面乌泱泱地跑来一群人,个个都衣衫褴褛,皮肤黝黑,有些还带着伤,或抱着,或背着,或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将那一群哭嚎喊冤的人彻底冲散开去。
    元宝捧着明黄的圣旨,带着夏景程与李小川一同进了牢狱:
    “奉天承运,圣人诏曰:
    朕闻女医桑氏孤身携药担粮涉险驰援,智救绣使及灾民千人,活人无算。此等医术、胆识,实乃天下医者和女子之表率。
    今起,特在太医局设七品女医一职,封桑落为女医,赐丹溪堂御笔牌匾,黄金五百两以彰其功。钦此。”
    桑落跪在地上,怔愣了一瞬。
    元宝轻声唤道:“桑落姐姐,快接旨啊。”
    桑落这才磕头谢恩接了旨意。
    牢狱里封官,封七品官,还是封的女官,当真是古往今来头一遭。
    可她还涉着命案呢。圣旨只是封官,也没说她无罪。朝廷到底什么意思?万民书又是什么?
    夏景程和李小川笑着看她,也不说话。
    还是元宝道:“桑姐姐,以您的官阶,就该送到绣衣直使衙门审案了。圣人和太妃命我送你去呢。”
    桑落跨出刑部大门的一刹那,灾民涌了上来,争先恐后地呼喊起来:
    “桑大夫——”
    “桑大夫——”
    “我们给你带东西来了!”
    “桑大夫——你怎么样了?谁冤枉你了?我们去找他们算账!”
    谁也没有注意到,远远地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
    “公子,不去接桑大夫?”
    红衣公子执着卷宗,头也不抬:“不急,这本就该属于她的欢呼声,总要让她听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