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兵分两路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海贼之大将赤犬我的游戏副本是三国最强上门女婿天道天骄重生逆流崛起天门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入梦诸天万界小说男主角叫冷少霆

    “那该如何是好?”
    “给他便是!区区二十万石粮食,老夫还拿得出来!”
    世人皆传曹家富可敌国,但具体有多少财富,却无人知晓。如今曹腾轻描淡写地说出“二十万石粮食,还拿得出来”,可见传言非虚。
    “祖父,这……真的可以吗?”曹操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放心吧,这点小事,老夫还是能办到的。说吧,什么时候需要?”
    “越快越好!”
    曹腾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阿瞒啊,就算你拿到了诏书,在天下诸侯眼中,你也只是宦官之后。想要打破世俗偏见,成就一番事业,谈何容易啊!”
    “这其中的艰难险阻,比筹集二十万石粮食,还要困难百倍、千倍!但孙儿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负祖父期望!”曹操语气坚定。
    “好!这才是我曹腾的孙儿!”
    看着转身欲走的曹腾,曹操连忙起身挽留:“祖父,您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不多住些时日?”
    曹腾摆了摆手,拒绝了曹操的好意。
    “老夫时日无多,恐怕等不到你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了。但老夫在临终之前,一定要亲眼见证你迈出逐鹿天下的第一步!你尽快做好准备,过几日便来兖州接管那里的基业吧!”
    说完,曹腾便转身离去,只留下曹操一人,望着他的背影,暗暗发誓:“宦官之后的身份,是我一生的枷锁,但我曹操,绝不会因此而止步不前!”
    曹操回想起历史上那些开创基业的帝王将相,秦王嬴政年少登基,铲除异己,最终一统天下;汉高祖刘邦出身草莽,却最终成为一代帝王。
    “我曹操虽然出身宦官之后,但如今已在天下十三州拥有两州之地,难道还比不上那些名门望族之后吗?”
    想到这里,曹操心中再次燃起熊熊烈火,他决心放手一搏,成就一番伟业!
    ***
    并州城,刺史府大堂。
    吕布召集众将,召开军事会议。
    “自从贾先生提出‘四州平定计划’以来,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如今我们厉兵秣马,兵强马壮,正是实施计划的第一步的时候!”吕布指着墙上并州地图,豪情万丈地说道。
    “禀主公,粮草已经准备充足。西河郡已经将所有粮草运抵,永宝商行也筹集了大量粮草。”军吏徐晃向吕布汇报粮草情况。
    西河郡的粮草是陈宫与张杨谈判后借来的,这件事在座的各位基本都清楚。但对于永宝商行筹集的粮草,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批粮草正是曹操用空白诏书换来的二十万石粮食。如此庞大的数量,自然不能一次性运往并州,否则必然会引起旁人注意。
    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都不希望走漏风声,因此才借用永宝商行的名义,分批次将粮草运往并州。
    吕布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贾诩身上,吩咐道:“贾先生,将我们的军事计划告诉各位将军吧。”
    “遵命,主公。”贾诩上前一步,向众人拱手行礼,“在下贾诩,今日就由在下为各位讲解此次的军事计划。”
    “此次出兵,我们的目标是,剿灭太行山的黑山贼!”贾诩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议论纷纷。
    太行山黑山贼,人数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即使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们,也不敢轻言剿灭。
    在他们看来,仅凭并州一州之力,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毕竟,当年汉灵帝调集全国兵力,都未能剿灭黑山贼,更何况是现在?
    其实,吕布在穿越之前就已经平定过黑山贼,所以对他们的实力非常了解,根本不担心所谓的“百万大军”。
    事实上,黑山贼虽然号称百万,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真正能够上阵杀敌的精锐,不过五万之数。
    但即便如此,五万精兵加上其他乌合之众,也足以对并州构成巨大威胁。
    想当初,黄巾军起义,也不过是几十万手无寸铁的农民,就差点颠覆了大汉江山。如今黑山贼坐拥太行山,兵强马壮,一旦倾巢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稍安勿躁,听我说完。”贾诩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此次出兵,我们的目的并非与黑山贼决一死战,而是将他们驱赶至幽州即可。”
    “先生此言差矣!”还没等贾诩说完,张合便站出来反驳道。
    张合是冀州人,对黑山贼的危害深有体会,自然不希望他们继续留在并州边境,威胁冀州安全。
    “是啊,先生,我们只有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够驱赶百万黑山贼?”赵云也对贾诩的计划表示怀疑。
    “二位将军不必担心,在下既然敢提出这个计划,自然是有万全之策!如果二位听完我的计划,还有疑虑,在下甘愿辞去军师一职!”贾诩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众人见贾诩如此自信,便不再多言,静静地等待他的下文。
    “在制定计划之前,我仔细研究了太行山的地形地貌,并通过吴铮将军,详细了解了太行十二寨的势力分布以及他们与黑山贼之间的关系。”
    吴铮曾经是太行十二寨之一乌龙寨的寨主,对黑山贼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是吕布军中当之无愧的“黑山贼专家”。
    “不仅如此,我还查阅了丁原当年率军征讨黑山贼的记录,以及名将朱儁当年大破黑山军的战例,对黑山贼的虚实了如指掌!”
    贾诩所说的朱儁,正是当年与皇甫嵩、卢植齐名的汉末名将,也是少数能够战胜黑山军的将领之一。
    如果贾诩真的将他们的战例研究透彻,那么他说“对黑山贼的虚实了如指掌”,也并非妄言。
    “我们现在能够调动的兵力,大约有三万人。”贾诩走到地图前,指着壶关的位置说道,“首先,我们将军队一分为二,派遣一万精兵驻守壶关。壶关易守难攻,只要利用好地形优势,一万精兵足以抵挡黑山贼的进攻。”
    众人纷纷点头,黑山贼居无定所,一旦后方空虚,他们很可能会趁机偷袭并州腹地。而壶关是并州南大门,只要守住这里,就能有效地阻止黑山贼南下。
    “其次,我们还要分兵防守天井关,以防万一。”贾诩继续说道,“天井关虽然地势不如壶关险要,但也是并州的门户之一,不容有失。只要我们在这两个地方部署重兵,就能有效地牵制黑山贼,让他们无法全力进攻。”
    “剩下的两万人马,由主公亲自率领,直取乌阳!”贾诩指着地图上乌阳的位置说道。
    乌阳位于太行山腹地,是黑山贼的重要据点之一。
    “我们将在乌阳建立据点,然后分兵两路,一万人马驻守乌阳及绵曼水沿岸五处要塞,另外一万人马驻守井陉。”
    “具体的作战计划和人员安排,稍后我会详细说明。”贾诩最后说道。
    ***
    军事会议结束后,吕布军立刻开始行动起来,调兵遣将,筹集粮草,一切井然有序。
    很快,三万大军便开拔出征。其中一万人马由成廉率领,直奔壶关而去。
    与南下壶关的成廉不同,吕布亲率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目标直指乌阳。
    在贾诩的指挥下,吕布军势如破竹,仅用了一天时间,便抵达了乌阳城下。
    与此同时,远在冀州常山郡的高邑,也收到了吕布出兵的消息。
    ***
    冀州常山郡,高邑。
    这里是冀州刺史府所在地,距离赵云的家乡真定县大约一百里。
    冀州刺史府位于高邑县城东面的“滹沱城”内。
    与并州刺史府所在的并州城不同,并州城是并州最大的城池,城内不仅驻扎军队,还有百姓居住。而滹沱城则是一座小城,专门用于驻扎军队。
    冀州刺史府原本位于高邑县城内,但黄巾之乱时,高邑县城遭到严重破坏,刺史府也被焚毁。
    后来,王肱(王允的哥哥)担任冀州刺史后,便将刺史府迁至滹沱城。
    滹沱城最深处,便是刺史府的办公场所。今天,刺史府内格外忙碌,不断有信使进进出出,传递着各种消息。王肱作为一方诸侯,自然密切关注着天下局势。
    他派出大量斥候和探子,监视着周边诸侯的一举一动。今天信使格外繁忙,说明各方诸侯的行动也变得频繁起来。
    王肱的书房内,一名信使正跪在地上,向他汇报紧急军情。
    “禀报刺史大人,并州牧吕布率领三万大军出征了!”
    王肱一直记恨着丁原被杀之仇,所以也派人密切关注着吕布的动向。
    “可探明他们进军的方向?”
    “回禀大人,吕布将兵力一分为二,分别前往壶关和乌阳。”
    “知道了,你下去吧。”
    信使退下后,王肱陷入了沉思。
    “嗯……”
    他现在面临着一个难题:无法立即出兵攻打吕布。
    “要不要追击王匡?”
    几天前,他收到了天子的诏书,命令他讨伐王匡。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四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按照诏书的指示,出兵讨伐王匡。但他并不知道王匡已经投靠了吕布。
    王肱和董卓的想法一样,都认为王匡率军北上,藏匿于冀州、幽州、并州三州交界处,也就是太行山和阴山山脉交汇的广阔山区。
    那里远离中原,不受其他势力干扰,是积蓄力量的绝佳之地。
    “吕布?”
    王肱想到了吕布,但很快便摇了摇头。他虽然很想报仇,但太行山和黑山贼挡在冀州和并州之间,让他无从下手。
    想要攻打吕布,就必须先解决黑山贼。就算他能战胜黑山贼,剩下的兵力也不足以与吕布抗衡。
    “幽州的公孙瓒远在边陲,暂时不必理会。渤海的袁绍……”
    一想到袁绍,王肱就气不打一处来。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声名显赫。
    但在王肱眼中,袁绍就是一只躲在自己家里的老鼠。袁绍的根据地和牧场都在冀州的渤海郡。
    王肱身为冀州牧,袁绍却未经他的允许,就在冀州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真是目中无人!”
    王肱在攻打王匡和攻打袁绍之间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刺史府。
    “主公!温家有人来了。”
    随从的话让王恭紧绷的表情缓和了下来。
    “请进。”
    温家是冀州五大家族之一,根基深厚。
    温家与太原王氏世代交好,王恭与温书更是私交甚笃。当初王恭被任命为冀州刺史时,冀州正值百废待兴,温书给予了他大量支持,帮助他稳住了局面。
    后来,王恭与温书结为义兄弟,并鼓励他出仕为官。然而,等高离去后,温书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人便鲜少来往。
    王恭正期待着与温书久别重逢,然而,当房门打开,走进来的却不是温书,而是他的儿子温会。
    “你怎么来了?温兄他……”王恭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王叔,家父十天前不幸病逝了。”温会语气沉痛地说道。
    温会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王恭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他猛地抓住座椅扶手,巨大的力量竟将扶手捏得粉碎。
    王恭的身体晃了晃,险些跌倒在地,温书的死讯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过突然。
    “怎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以为他伤愈之后会来找我……”王恭难以置信地问道。
    “家父忧思成疾,病情日益加重,最终……”温会回忆起父亲临终前的场景,不禁红了眼眶。
    “吕布,这个该死的畜生!”
    接连失去庭园和宋奕,如今温书又撒手人寰,王恭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咬牙切齿,双目圆睁,怒吼道:“我这就起兵,攻打并州,取吕布的首级,祭奠温兄在天之灵!”
    王恭猛地站起身,却被温会一把拉住衣袖。
    “王叔,我此番前来,并非是为了报杀父之仇。”
    “还有什么比温兄的仇更重要?”
    “王叔,家父的仇自然要报,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你此番前来,究竟是为了何事?”
    “我是奉学伯父之命,前来投奔王叔的。”
    说完,温会以与其年龄不相符的郑重态度,恭恭敬敬地跪在王恭面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