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强弩之威,吕布的底牌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牧神记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凌云青路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再嫁谢谢余生有你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三寸人间

    强弩,是结合了手弩和床弩优点的兵器,需要两到三人才能操作。
    它不像手弩那样轻便,可以单兵携带,但可以拆卸成两部分,由两人分别搬运。它的射程和穿透力,也远超手弩,堪比床弩。
    强弩的有效射程可达三百步,足以洞穿铁甲骑兵的盔甲,威力惊人。
    吕布曾经听说过这种强大的武器。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强弩曾在界桥之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公孙瓒是河北最强大的诸侯,他的实力,就连权倾朝野的董卓都忌惮三分。当初,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就庆幸公孙瓒没有参与其中。
    而袁绍,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他的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如公孙瓒。
    公孙瓒麾下,有一支精锐骑兵,名为“白马义从”,他们身穿白甲,骑乘白马,在平原上冲锋陷阵,无人能挡。
    然而,袁绍却凭借着麴义的八百强弩兵,在界桥之战中,将白马义从全歼。
    公孙瓒失去了最精锐的骑兵,从此一蹶不振,最终败亡。
    吕布目不转睛地看着强弩兵组装弩车、上弦、装填弩箭,每一个步骤,都让他叹为观止。
    他并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士兵、谋士贾诩、军师沮授,以及军营里的所有人,都聚集过来,观看强弩的演示。
    “立靶!”
    强弩兵准备完毕,大声喊道。三百步外,竖起了一个箭靶。与吕布和太史慈比试箭术时使用的拳头大小的靶子不同,这次的箭靶,是一副吕布军重骑兵的盔甲。
    更令人惊讶的是,盔甲前面,还放了一面盾牌。看来,他们对强弩的穿透力,充满了信心。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结果。
    “放箭!”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弩箭离弦而出,瞬间飞过三百步的距离,射穿了盾牌,深深地钉入了盔甲之中,只露出尾羽在外。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强弩’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十分陌生。更准确地说,见过弩的人,都寥寥无几。
    弩,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弩兵。到了秦朝,弩更是成为军队中的重要兵器。
    据说,秦军中,每六名士兵,就有一人装备弩。
    但当时的弩,射程只有五十步左右。之所以能成为军队中的重要兵器,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穿透力。
    重甲骑兵,是步兵的噩梦,但在弩箭面前,却不堪一击。
    然而,到了汉朝,弩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沦为可有可无的兵种。
    汉朝的主要敌人是匈奴等游牧民族,他们擅长骑射,射程远超弩,而且射速更快。
    在与匈奴作战时,弩的射程和射速,都处于劣势。而且,弩的价格昂贵,一把弩的价格,相当于一匹马,所以朝廷也不愿意花费巨资,培养弩兵。
    因此,强弩这种射程更远的弩,只被用于城防,很少出现在野战之中。
    然而,王匡却发现了强弩在野战中的应用价值。虽然他的强弩兵,最终落入了袁绍手中,并帮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但这依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如今,王匡的一千强弩兵,将为吕布效力。
    ***
    得到了一千强弩兵,贾诩和沮授连夜修改作战计划,两人争论不休。
    贾诩的计谋,总是出人意料,但对于担任军师的沮授来说,却难以接受。
    贾诩精通《尉缭子》,而沮授则精通《孙子兵法》,两人的军事理念,存在着差异。虽然贾诩拥有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但他从不独断专行,总是与沮授商量。
    更何况,沮授精通《孙子兵法》,与他讨论,也能让贾诩的计谋更加完善。
    再高明的计谋,如果士兵无法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
    “贾先生,您不了解并州军的性格。他们一旦杀红了眼,就会战斗到底,绝不会诈败逃跑。”沮授说道。
    “所以,我才要请沮先生帮忙啊。这场战争,我们的目标不是胜负。”
    贾诩已经不考虑胜负了。
    从纸面实力来看,吕布与丁原的实力差距悬殊。丁原的军队,是吕布的十倍。
    通常来说,攻城一方只要拥有守城一方三倍的兵力,就有可能获胜。但现在,吕布并没有据城而守,而且兵力差距高达十倍,无论怎么看,吕布都没有胜算。
    然而,贾诩却认为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他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是以保存实力,消耗丁原的有生力量为主。
    “我当然希望吕将军能得到丁原的军队,但我们不能因为兵力不足,就处处忍让,畏首畏尾。必要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沮授说道。
    “沮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但如果我们想要与天下群雄争霸,就必须尽可能地保存丁原的五万大军,至少要留下六成。”
    “如果能按照贾先生的计划进行,当然可以做到。但谁愿意去执行这个危险的任务呢?独自一人,阻挡数万大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除非是吕将军亲自出马……”
    沮授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瞪大了眼睛,看着贾诩。
    ‘难道,贾诩的计划,一开始就是让吕将军去冒险?真是可怕!他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主公去送死?’
    想到这里,沮授猛地站起身,指着贾诩,怒斥道:“就算乱世之中,也要讲君臣之义!你怎么能把吕将军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你这是要害死他吗?!”
    沮授的怒吼,让贾诩哑口无言。就在这时,吕布的声音从帐外传来。
    “咳咳!我可以进来吗?”
    沮授连忙掀开帐帘,让吕布进来。
    “两位先生,何必如此动怒?让士兵们听到了,会影响士气的。”
    吕布深知士气的重要性。
    作为统帅,必须让士兵们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取得胜利。作为军师,必须让士兵们相信,制定的作战计划,一定能够成功。
    只有让士兵们相信,敌人的一切行动都在预料之中,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自己,才能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
    反之,如果像现在这样,军师和军师之间发生争执,就会让士兵们感到不安。
    吕布久经沙场,深谙此道。他是在提醒贾诩和沮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听到吕布的话,贾诩和沮授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向吕布行礼道歉。吕布也回礼道:“两位先生不必多礼。”
    “两位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说来听听,或许我能帮上忙。”
    “贾诩斗胆,恳请将军以身犯险,执行我的计划!我知道这很危险,但为了尽可能地收编丁原的军队,这是唯一的办法。”贾诩再次请求道。
    “末将反对!贾先生的计划虽然高明,但风险太大!将军若是身陷险境,后果不堪设想!身为臣子,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主公去冒险?”沮授坚决反对。
    吕布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笑着说道:“军师的担心,我理解。但我吕布,向来说话算话。”
    他看着贾诩,说道:“我已经答应将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交给你,就不会反悔。就算你要我孤身一人,阻挡千军万马,我也会照办。所以,请先生不要让我失望。”
    “将军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此时,吕布还以为贾诩只是在开玩笑。
    ***
    丁原为了攻打张杨和吕布,率领大军,从天井关出发,一路北上,行程两千里。与此同时,另一支军队,也在太行山脉的另一侧,向北进发,这支军队,正是王匡的军队。
    丁原和王匡并不知道,他们的军队,正在并肩北上。因为,太行山脉将他们隔开了。
    然而,太行山脉的黑山军,却知道这两支军队的动向。
    并州上党郡,壶关县。
    这里是黑山军首领张燕的大本营,聚集了近十万黑山军。
    在山谷深处,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村庄。在村庄外的一座山坡上,一个男人正眺望着远方。他嘴里叼着一根草茎,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个人,正是黑山军的首领,张燕。
    ‘冀州和并州的军队,都在向北进发。难道,他们是想联手对付我们吗?’
    自从丁原平定壶关之后,太行山脉以壶关为界,东部是黑山军的势力范围,西部是白波军的势力范围。
    但白波军是黄巾军的残余势力,自从郭太率领一万大军,联合南匈奴,攻打吕布,结果全军覆没之后,白波军便一蹶不振。
    那么,剩下的目标,就只有黑山军了。
    ‘北地郡的军队也不安分,晋阳的军队也驻扎在云中郡。天井关的军队正在向北进发,冀州的军队也已经抵达了常山郡附近。这……这可如何是好?’
    黑山军地处偏远,消息闭塞。
    张燕并不知道,吕布和丁原即将开战。
    他只知道,晋阳的军队驻扎在云中郡,北地郡的军队南下至马邑附近,天井关的数万并州军正在太行山脉西侧北上,而王匡的军队,则在太行山脉东侧北上。他以为,这是朝廷为了剿灭黑山军,而调集的四路大军。
    ‘四路大军,步调一致,来势汹汹。如果他们之中,有周瑜那样的人物,我们恐怕凶多吉少……’
    可惜,张燕身边没有足智多谋的军师。但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因为,黑山军的几十个头领,正朝他走来。
    ‘如果他们攻打并州,就会占领“点”这个地方。如果他们攻打冀州,就必须攻占井陉,切断我们的退路。但这样做,得不偿失。看来,我得去常山郡,拜访一下我的师父。’
    张燕站起身,吐掉嘴里的草茎。几十个凶神恶煞般的黑山军头领,围了上来,正准备开口说话,却被张燕抢先一步。
    “兄弟们!去黑石山!”
    张燕手持红缨长枪,一马当先,向黑石山走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