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孙权北逃,拿下建业!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龙蛇之拳镇山河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东晋北府一丘八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快穿:女配又跪了

    正在踌躇之际,前去交涉的使者踉跄冲入大殿,浑身血迹,跪地痛哭:
    “陛下,大事不好!姜维不肯议和,反将孙峻大人他们全……全杀了,只放臣一人回来报讯!”
    孙权闻言如遭雷击,猛地站起:
    “什么?!”
    那小使泣道:
    “姜维传话,说蜀军明日便到建业城下,请陛下早做决断!”
    殿中群臣听闻,无不惊骇失色。
    此刻离城不足十里的蜀军如狼似虎,城内众臣心胆俱裂,纷纷劝谏:
    “陛下,城破在即,请速弃城突围,不可坐以待毙!”
    “正是,如今大势已去,请陛下保重圣躬要紧!”
    孙权只觉眼前发黑,险些栽倒。
    他环顾殿中,看到昔日追随父兄开创江东基业的老臣,多已凋零殆尽,剩下这些朝臣人人惊惶。
    想到当年孙策临终将江东托付给自己,自己却要在暮年弃城而逃,不由肝肠寸断,老泪纵横。
    在场吴国重臣见主上痛苦,亦纷纷落泪,却无人能提议死守突围以外更好的法子。
    孙权沉默良久,终于一咬牙,哑声道:
    “传令,全军即刻撤出建业,向北转移!”
    “群臣随我北迁……”
    群臣默然领命,急忙各自去准备。
    是夜,孙权率王族宗室、百官将领以及剩余的五万吴军,乘着夜色,悄然离开经营了数十年的建业城,朝着魏国方向撤退而去。
    翌日清晨,姜维率大军兵临建业城下,却发现城门大开,城头旌旗残破,寂无一人。
    原来孙权已连夜弃城逃亡。
    姜维见状一挥长枪,高呼:
    “入城!”
    蜀军如决堤洪流般冲入城中。
    此时城内少数残留的东吴守军早已四散,蜀军未费多少功夫便控制了全城。
    姜维站在孙吴皇宫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随即命人紧忙将这大捷的消息送往蜀都!
    建业易主的消息,很快由捷报飞骑传回蜀都成都。
    这日朝堂尚未散朝,忽有快马飞奔入宫,高喊报捷。
    杨仪命传令兵入殿,当众宣读军报。随着那嘹亮的读声一句句传出:
    “东吴国主孙权弃城逃遁,姜维大军已克建业……”。
    一时间,满朝文武先是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腾声浪。
    众臣听闻大捷,纷纷激动得面红耳赤。有人振臂高呼:
    “蜀汉万胜!”
    “匡扶汉室,指日可待啊!”
    更有人喜极而泣:
    “多少年了,终于报当年夷陵之仇,克复江东了!”
    朝堂上一片沸腾。
    众臣兴奋之余,齐齐转向殿上杨仪,高呼:
    “恭贺丞相!贺丞相率军连下江东,威震华夏!”
    杨仪朗声笑道:
    “此乃天佑汉室,诸将士用命之功也!”
    朝会结束后,百官意犹未尽,又相约一同前往丞相府拜贺。
    过去这些朝臣多半彼此倾轧,如今却步调惊人一致,竞相涌向杨仪府第奉承道喜。
    杨仪府外门庭若市,恭贺之声不绝于耳。
    杨仪居中受礼,脸上含笑,一一颔首答谢,威仪十足。
    所幸这番热闹持续不了多久,他便找了个由头辞退众人。
    与此同时,成都街头也锣鼓喧天。百姓自发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蜀汉大获全胜。
    洛阳宫阙之上。
    魏帝曹叡接到东吴都城陷落的军报时,一时竟不敢相信。他展读密报,两眼瞪圆:
    “建业……真的被蜀军攻克了?”
    殿下群臣默然,无人敢答。
    良久,曹叡方猛地一拍御案,震怒道:
    “朕养兵十万,难道都是饭桶!竟让蜀寇如此坐大!”
    他语带颤抖,显然震惊于蜀汉的强势。
    司马懿出班肃然道:
    “陛下息怒!蜀军能有今时气候,实出人意表。我等之前确是大意了。”
    一言既出,百官尽皆哑然。
    这才想起,在此之前,无论魏国君臣还是天下诸侯,都从未将蜀汉真放在眼里。
    然而杨仪自执政以来,连连破魏、平蜀、伐吴,如今竟横扫江东,大有席卷六合之势!
    此等局面,委实令魏国上下始料未及。
    群臣中有人惊恐出列,战战兢兢道:
    “陛下,蜀汉势力如今暴增,江东降寇必然归于其麾下,其兵力怕已倍增。我曹魏腹背受敌,形势严峻哪!”
    另一名老臣亦颤声道:
    “不错啊陛下!过去咱们只道蜀中偏安,国力有限,没想到……没想到这杨仪短短时日,竟令蜀军锋芒远胜昔年诸葛孔明之时!”
    “我等万万不可再掉以轻心了!”
    “难道要先发制人,趁蜀军立足未稳,与之决战?”
    武将中一员壮汉跨步出列,高声请战。
    话音未落,另一名文臣摇头道:
    “不可妄动!如今蜀军锐气正盛,而我朝连年与吴交战,兵疲国乏,岂能贸然迎敌?”
    “依臣愚见,当以安抚为上策,暂缓与蜀冲突为宜。”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主战有主和,吵作一团。
    曹叡眉头紧锁,听着群臣争论不休,心烦意乱之际,缓缓道:
    “司马爱卿,你意下如何?”
    司马懿沉吟片刻,上前一步恭敬道:
    “陛下,依臣看,现在不是同蜀国硬碰的时候。”
    “蜀军锐不可当,我军仓促出击,胜算渺茫。不如暂时怀柔,以保边境安稳。”
    “同时,我魏国也须痛定思痛,奋发图强,方能与蜀抗衡。”
    曹叡听罢,重重点头。
    司马懿续道:
    “臣斗胆拟定三策,还请陛下裁夺:其一,效仿蜀国新政,鼓励农商。”
    “如今蜀汉富强,与杨仪开放商贸、兴修水利分不开。我魏亦应推行新政,减轻税赋,广开盐铁民营,与民休息,让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如此方能持久。”
    曹叡颔首。
    司马懿朗声道:
    “其二,当厉兵秣马,扩充精锐。蜀汉连破强敌,军威之盛盖世。我魏军中积弊亦多,士气训练皆须整顿。”
    “陛下可下诏全国,征集勇士,重赏军功,重振三军士气!”
    司马懿神情微凝:
    “第三,则是武备革新。蜀军之所以屡克强敌,除了善用谋略,还因其新式火器锋芒难挡。”
    “臣听闻蜀军近年来打造出一种巨炮,轰城破军,无坚不摧。”
    “姜维攻城略地神速,想必有此利器相助。我魏当尽一切手段,刺探并仿制此类火器,方能扭转兵备劣势!”
    曹叡闻言,长身而起:
    “好!就依爱卿所奏。以上三策,即为我大魏新国策,即刻颁行天下!”
    满朝文武齐声称颂:
    “陛下英明!”
    司马懿目光微闪,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散朝之后,曹叡步履匆匆,亲自来到功臣阁。
    曹叡站在曹操牌位前,心中感慨万千。
    祖父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何等风光。
    若他泉下有知,见今日魏国竟要与偏安一隅的蜀汉分天下,不知作何感想?
    曹叡心绪难平,正欲俯身拜谒。
    忽有内侍急报:
    “启禀陛下,吴主孙权已抵达淮河渡口,即将入我边境!”
    曹叡闻讯霍然回身:
    “孙权来了?”
    随即吩咐:
    “传朕旨意,即刻迎孙权一行入洛阳,厚加安置。”
    “另外,他率领的数万吴军进境,必须尽数缴械,暂编入淮北各营听候安置,不得有误。”
    内侍领命而去。
    原来孙权一行在魏军护送下星夜北上,不日便抵达魏境淮河一线。
    他不仅携带了江东文武百官和宗族亲眷,还有东吴各大世家的族长和精锐将士五万余人一同逃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