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让姜维指挥东征?群臣急了!
推荐阅读: 绝品小仙医夏流张小雪板、 领主之兵伐天下、 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 牧神记、 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 冰山女总裁,求你放过我!、 快穿:女配又跪了、 东晋北府一丘八、 无上丹尊、 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杨仪一挥手,令旗落下,立刻有几十名军士抬着十余只沉甸甸的木箱走上校场,当众打开。
箱内白花花的钱串金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杨仪大声道:
“每位将士出征之前,皆可来领取一份赏钱,以犒壮行!算是我个人对大家的犒劳!”
顿时,全场沸腾。将士们齐声呐喊:
“愿为杨将军效死!誓灭东吴,扬我大汉!”
那声音直冲云霄,震得江水为之回响。
誓师大会的热烈远超预期。
直至傍晚时分,将士们才依次领了赏钱,各部队集合待命,准备出征。
杨仪站在高处,看着三军士气高昂,军容整肃,心中豪情万丈。
他朗声下令:“全军听令!启程!”
“启程!!”
令旗挥动,号角声响彻江岸。
六万蜀军兵分两路:一路为水军,尽数登上战舰,顺流东下;一路为陆军,由无当飞军开道,沿江岸快速行军。
数万大军旌旗招展,甲胄反光映日,声势浩荡地离开江州,向荆州方向挺进。
杨仪目送大军渐渐远去,眼神凝重却坚定。
他没有随军出征,而是带着亲随策马回转成都。
次日清晨,尚未等早朝鼓响,大批文武大臣已聚集在了宫门外。
昨日蜀汉向东吴宣战的消息已在高层中传开,许多朝臣彻夜难眠,心怀忧惧。
此刻他们一个个神色匆匆,相互低声交流着:
“杨长史擅发大军,此事你可曾提前知晓?”
“唉,全不知情啊!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国之大事竟如此儿戏,不经朝议便兴师动众,此风不可长!”
一众人等忧心忡忡,等候朝见。当刘禅皇帝在内侍簇拥下走入金殿时,明显瞧见殿上百官脸色皆有惶然之色。
他不由心中一沉:看来杨仪突然发兵东吴,引起了众怒。
刘禅坐定后,环顾群臣,缓缓开口道:
“众卿家今日如此齐整,可是有什么事要启奏?”
话音刚落,群臣之中呼啦跪下一大片。
尚书令董允当先大声奏道: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昨日杨长史私调军马,未经陛下与朝廷准允,便擅自发兵东吴。”
“此等先斩后奏之举实在僭越,请陛下明察!”
他带头,其余众臣亦纷纷高呼:
“陛下明察啊!”
刘禅连忙摆手:
“众位爱卿快快平身!此事……朕昨夜也才知晓。”
他说着忍不住看向站在一旁神色平静的杨仪。杨仪此刻满面从容,仿佛众臣口中的罪人并非他一般。
“杨爱卿,”刘禅迟疑片刻,还是出声问道:“你已发兵东吴,何以不先与朕商议?”
杨仪闻言上前一步,躬身施礼:
“陛下恕罪。臣此举,实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他直起身来,朗声解释道。
“兵贵神速!昨东吴遣使辱我,我军士气正盛,若拖延时日,恐贻误战机。且我若提前张扬,东吴必有所防备。”
“故臣斗胆专擅,先斩后奏,还请陛下与诸公谅解!”
“杨长史!”
一名御史闻言愤然道。
“就算要讨伐东吴,也该先与朝中商议定夺,妥善调度才是。如此草率兴兵,于国不利啊!”
另一名老臣也出班叱责:
“目下曹魏虽暂退兵,但边境仍多敌军。我蜀汉疲于北线,又岂能轻启东战?”
“杨长史如此自作主张,万一吴蜀两败俱伤,岂不正遂了曹贼之意?”
杨仪拱手答道:
“诸位大人多虑了。魏军在上次汉中之战已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再犯。”
“我蜀汉夺回天水后西线稳固,正可腾出手来东顾。”
“至于准备,我军亦非仓促之师!江州水军早已成军,战船军资尽皆齐备。若非一切稳妥,臣又怎会贸然出兵?”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觑。一名中郎将不禁惊叹:
“杨长史竟早有筹划……”
但仍有侍中皱眉道:“可纵使如此,此战凶险万分哪!吴国水军强盛,我军却初组水师,未必能讨得了好。”
“更何况,”尚书仆射蒋琬沉声道,“杨长史将十余万大军交由姜维那个新降之人统领,更让人忧心!”
他这话出口,不少人频频点头。
“正是!”众臣纷纷跟进。
“姜维年少,资历尚浅,且此人昔日乃曹魏将领,焉知会不会临阵倒戈?”
“大军重任非同小可,岂能委之于一介无根基的年轻降将?”
“杨长史此举草率至极!”
面对朝臣质疑,杨仪朗声笑道:
“诸位以为用姜维不妥么?依本官看,恰恰相反!”
“姜伯约才略过人,在天水一战中已经证明了自己。他熟悉曹魏军情,亦曾与东吴短兵相接,可谓经验丰富。我挑选他挂帅,正是人尽其才。”
他语锋一转,语带嘲意:
“莫非各位以为,蜀中无人能战,需要仰仗诸位文官亲上阵才稳妥么?”
此言一出,众臣脸上皆有愧色,一时语塞。蒋琬涨红了脸道:
“属下并非此意,只是为国家大事忧心……”
杨仪大手一挥,截断他的话头,沉声道:
“如今大军已出发,再多争论亦无益处。还望诸位同心协力,为前方将士筹措好粮草辎重。”
“若有人再在此危言耸听,动摇军心,休怪本官军法无情!”
此言一出,大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听出了杨仪语气中的威严杀气。先前叫得最凶的那几名御史侍中,此刻尽皆噤声,冷汗浃背。
刘禅见状,忙出来打圆场:
“杨爱卿,此战真有把握?”
他眉宇间满是忧色:“东征路途遥远,稍有不利便是大祸,可别逞强啊。”
杨仪神情一肃,双膝跪地:
“请陛下放心!臣对天发誓,此战必胜,若不胜,臣请以项上人头相抵!”
刘禅一惊,赶紧令他起身:
“爱卿何必如此!既然兵已出,就听天由命吧。”
杨仪拜谢起身:
“谢陛下体恤。臣定不负圣恩!”
他昂然站立殿中,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坚定自信的气概。诸臣见争辩无用,只好作罢,各自回班不语。
然而,大殿之上,不少人面露忧色,尤其是常胜将军赵云,眉头深锁,脸色凝重。
此刻他心乱如麻。
杨仪突然兴兵,他身为将军却毫不知情;更想不到杨仪竟令姜维为帅东征……赵云素来谨慎稳重,此时觉得杨仪过于冒进。
可朝议既已如此收场,他也不好当面再谏。
退朝之后,赵云暗暗下定决心。
无论如何,此事必须让丞相知道!于是,他快步离开皇宫,换了便装,趁夜色悄然出了成都城……
箱内白花花的钱串金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杨仪大声道:
“每位将士出征之前,皆可来领取一份赏钱,以犒壮行!算是我个人对大家的犒劳!”
顿时,全场沸腾。将士们齐声呐喊:
“愿为杨将军效死!誓灭东吴,扬我大汉!”
那声音直冲云霄,震得江水为之回响。
誓师大会的热烈远超预期。
直至傍晚时分,将士们才依次领了赏钱,各部队集合待命,准备出征。
杨仪站在高处,看着三军士气高昂,军容整肃,心中豪情万丈。
他朗声下令:“全军听令!启程!”
“启程!!”
令旗挥动,号角声响彻江岸。
六万蜀军兵分两路:一路为水军,尽数登上战舰,顺流东下;一路为陆军,由无当飞军开道,沿江岸快速行军。
数万大军旌旗招展,甲胄反光映日,声势浩荡地离开江州,向荆州方向挺进。
杨仪目送大军渐渐远去,眼神凝重却坚定。
他没有随军出征,而是带着亲随策马回转成都。
次日清晨,尚未等早朝鼓响,大批文武大臣已聚集在了宫门外。
昨日蜀汉向东吴宣战的消息已在高层中传开,许多朝臣彻夜难眠,心怀忧惧。
此刻他们一个个神色匆匆,相互低声交流着:
“杨长史擅发大军,此事你可曾提前知晓?”
“唉,全不知情啊!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国之大事竟如此儿戏,不经朝议便兴师动众,此风不可长!”
一众人等忧心忡忡,等候朝见。当刘禅皇帝在内侍簇拥下走入金殿时,明显瞧见殿上百官脸色皆有惶然之色。
他不由心中一沉:看来杨仪突然发兵东吴,引起了众怒。
刘禅坐定后,环顾群臣,缓缓开口道:
“众卿家今日如此齐整,可是有什么事要启奏?”
话音刚落,群臣之中呼啦跪下一大片。
尚书令董允当先大声奏道: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昨日杨长史私调军马,未经陛下与朝廷准允,便擅自发兵东吴。”
“此等先斩后奏之举实在僭越,请陛下明察!”
他带头,其余众臣亦纷纷高呼:
“陛下明察啊!”
刘禅连忙摆手:
“众位爱卿快快平身!此事……朕昨夜也才知晓。”
他说着忍不住看向站在一旁神色平静的杨仪。杨仪此刻满面从容,仿佛众臣口中的罪人并非他一般。
“杨爱卿,”刘禅迟疑片刻,还是出声问道:“你已发兵东吴,何以不先与朕商议?”
杨仪闻言上前一步,躬身施礼:
“陛下恕罪。臣此举,实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他直起身来,朗声解释道。
“兵贵神速!昨东吴遣使辱我,我军士气正盛,若拖延时日,恐贻误战机。且我若提前张扬,东吴必有所防备。”
“故臣斗胆专擅,先斩后奏,还请陛下与诸公谅解!”
“杨长史!”
一名御史闻言愤然道。
“就算要讨伐东吴,也该先与朝中商议定夺,妥善调度才是。如此草率兴兵,于国不利啊!”
另一名老臣也出班叱责:
“目下曹魏虽暂退兵,但边境仍多敌军。我蜀汉疲于北线,又岂能轻启东战?”
“杨长史如此自作主张,万一吴蜀两败俱伤,岂不正遂了曹贼之意?”
杨仪拱手答道:
“诸位大人多虑了。魏军在上次汉中之战已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再犯。”
“我蜀汉夺回天水后西线稳固,正可腾出手来东顾。”
“至于准备,我军亦非仓促之师!江州水军早已成军,战船军资尽皆齐备。若非一切稳妥,臣又怎会贸然出兵?”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觑。一名中郎将不禁惊叹:
“杨长史竟早有筹划……”
但仍有侍中皱眉道:“可纵使如此,此战凶险万分哪!吴国水军强盛,我军却初组水师,未必能讨得了好。”
“更何况,”尚书仆射蒋琬沉声道,“杨长史将十余万大军交由姜维那个新降之人统领,更让人忧心!”
他这话出口,不少人频频点头。
“正是!”众臣纷纷跟进。
“姜维年少,资历尚浅,且此人昔日乃曹魏将领,焉知会不会临阵倒戈?”
“大军重任非同小可,岂能委之于一介无根基的年轻降将?”
“杨长史此举草率至极!”
面对朝臣质疑,杨仪朗声笑道:
“诸位以为用姜维不妥么?依本官看,恰恰相反!”
“姜伯约才略过人,在天水一战中已经证明了自己。他熟悉曹魏军情,亦曾与东吴短兵相接,可谓经验丰富。我挑选他挂帅,正是人尽其才。”
他语锋一转,语带嘲意:
“莫非各位以为,蜀中无人能战,需要仰仗诸位文官亲上阵才稳妥么?”
此言一出,众臣脸上皆有愧色,一时语塞。蒋琬涨红了脸道:
“属下并非此意,只是为国家大事忧心……”
杨仪大手一挥,截断他的话头,沉声道:
“如今大军已出发,再多争论亦无益处。还望诸位同心协力,为前方将士筹措好粮草辎重。”
“若有人再在此危言耸听,动摇军心,休怪本官军法无情!”
此言一出,大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听出了杨仪语气中的威严杀气。先前叫得最凶的那几名御史侍中,此刻尽皆噤声,冷汗浃背。
刘禅见状,忙出来打圆场:
“杨爱卿,此战真有把握?”
他眉宇间满是忧色:“东征路途遥远,稍有不利便是大祸,可别逞强啊。”
杨仪神情一肃,双膝跪地:
“请陛下放心!臣对天发誓,此战必胜,若不胜,臣请以项上人头相抵!”
刘禅一惊,赶紧令他起身:
“爱卿何必如此!既然兵已出,就听天由命吧。”
杨仪拜谢起身:
“谢陛下体恤。臣定不负圣恩!”
他昂然站立殿中,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坚定自信的气概。诸臣见争辩无用,只好作罢,各自回班不语。
然而,大殿之上,不少人面露忧色,尤其是常胜将军赵云,眉头深锁,脸色凝重。
此刻他心乱如麻。
杨仪突然兴兵,他身为将军却毫不知情;更想不到杨仪竟令姜维为帅东征……赵云素来谨慎稳重,此时觉得杨仪过于冒进。
可朝议既已如此收场,他也不好当面再谏。
退朝之后,赵云暗暗下定决心。
无论如何,此事必须让丞相知道!于是,他快步离开皇宫,换了便装,趁夜色悄然出了成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