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选花魁的学问!

推荐阅读: 领主之兵伐天下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无上丹尊三界血歌牧神记次日曙光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夜天子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秦朗林馨儿

    现在,徐长青的才气总量已经来到了二十二寸左右。他觉得自己已经初步总结出了才气增加的规律。
    “书籍内容越多,增加的才气也就越多,但也不全是这样。”
    他想了想:“那本《荀子·天问篇》虽然只是一篇不长的文章,可产生的才气却要比普通的书籍要多。”
    “看来才气还和书籍的深度有关……”
    徐长青在纸上记下这几种条件。
    有了文宫雕像后,徐长青就如同过目不忘一般,可他现在还是习惯在纸上写一写各种事情,写完便把纸烧掉。
    将这本《妖族精要》珍重地收起来,州试的经义还剩两本,只要考前看完这两本,那便算大功告成了。
    至于今天买来的两本地志类型的书……考前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只能粗略地看一遍。
    徐长青本打算继续看经义,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遵循自己的学习计划,回到床上,在文宫内读起了那本《河东先生集》来。
    ……
    是夜,花街繁荣,三秋舫内歌舞升腾。
    来往的豪客们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一笑。
    近些日子,三秋舫分外热闹。
    六国学子中不乏来自大门阀的子弟,即便来到武国,也依旧是夜夜笙歌。
    他们的到来也刺激了武国当地的有钱学子,多方争斗,青楼画舫赚的盆满钵满。
    “我听说,武国原本都不是这个时候选花魁!只不过和我们六国学的,才于此时选的花魁。”
    “没错啊!可惜还是没学到家……”六国学子们喝的多了,便大大咧咧地聊了起来。
    包间中,解临璋听着走廊外人们的谈论,不由得笑了笑。
    “选花魁,确实是一门学问。”张修越摇头晃脑地道:“县城若有青楼花魁,就在四月中旬选。州城就在六月中旬选,道城就在八月下旬选。”
    “哈哈!”解临璋摇着折扇笑道:“看来张兄也深蕴这门学问啊!”
    “所有选花魁的时候,都精准地掐到了当地科举后!”
    “当然要在科举后选!此时落榜失意的学子们急寻一个温柔的慰藉,榜上题名的学子们也得意洋洋!都是花销的好时机啊!”
    “这三秋舫的花魁好是好,就是选出来的太早了。”张修越摇着折扇,笑着道:“此等仙女一般的小娘子,若放到州试之后参与竞争花魁,我等必然要倾囊解带相助啊!”
    “哈哈哈~”解临璋大笑:“张兄好理解,我等必然如此啊!”
    张修越向他拱手笑着道:“还是多亏了解兄这几日的提点啊!”
    自从那日见识到了花魁楚香君的一舞,两人便为之痴迷,只要有楚香君表演的日子,二人就一定来到三秋舫捧场。
    只是,今日来到这里后,却被告知花魁生病,不能出场,这让他们颇为遗憾。
    第三层的雅室内,伍成风有些不悦地望着颤颤巍巍的龟奴:“前前后后几千两银子了吧?”
    “这钱就算扔到水里,也该冒个水花出来!现在扔到你们三秋舫,连个声都没有?”
    “伍少爷……少爷……”龟奴脸色苍白,说话也哆哆嗦嗦:“我们……”
    “行了!”
    伍成风不耐烦地挥挥手:“我也不贪心,楚香君梳笼出阁究竟要多少银子?让你们舫主给本少爷个准话!否则……”
    他面上闪过一抹厉色:“我们伍家可不是好糊弄的!”
    “是……是!伍少爷!小的这就去!小的这就去!”龟奴吓得面如土色,屁滚尿流地跑开。
    梳笼出阁,就是指青楼女子初次陪客人过夜。
    “少爷。”伍常好心提醒道:“这三秋舫可是马家的产业,咱们也需要顾忌一下他们……”
    “我懂!”
    伍成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这要不是马家开的,我会忍他们这么久?”
    “现在钱都花了,面子已经给出去了!这三秋舫要是再这么不识抬举……”他眼中闪过一抹狠色:“我伍成风的银子可不是这么好收的!”
    伍常仍不是很看好伍成风,他委婉地道:“少爷,过几日三秋舫与城中书院会联合举办一场文会,他们的当家花魁楚香君也必定前去。”
    “少爷若是有心,便可在文会上……”
    “哦?”伍成风神色闪烁:“我好像也听说过这文会,既然楚香君会去……”
    他们密谋期间,三秋舫的一楼大堂又出现了好几处骚乱。只不过三秋舫控制的好,才没让骚乱扩大起来。
    此处七国之人聚集,混乱已成为了常态。
    这边梁国人和蜀国人怼两句,那边又有六国人瞧不起武国人。
    “怎么?你们武国除了那个徐长青,难不成还有别的人会写诗?”
    “你放屁,这位孙兄可是在下汾县夺得童生第二的人!难道你的名次比他高?”
    几个武国学子脸红脖子粗地和几个梁国学子争吵起来!
    其中一人紧捏着手中折扇,面色有些不好看。
    此人正是在成安县摆脱了自家家仆,与徐长青同商队到达祥鳞县的那位孙公子。
    “呵呵~”对面的梁国学子笑了笑:“那请问几位,下汾县的案首是哪国人呢?”
    几个武国学子脸上一滞,梁国学子们大笑着道:“自然是我们梁国人!”
    “哼!”孙成德甩了甩袖子,怒道:“你们又懂什么?下汾文会上,人们都看过考卷!那梁国案首的诗词绝对不如我!”
    几名梁国学子嗤笑:“既然如此,你怎么没考中案首呢?”
    “我……”孙成德脸色铁青,说不出话来。
    痛失案首一直是他心底的一道伤疤,如今接连被人当面揭开,难以接受!
    “哼!”几个武国学子脸色也不好看,忍不住反驳:“你们梁国人再狂,又有何人写出过如徐长青的《正气歌》那种诗?你们口口声声崇拜的乡贤也写不出来吧?”
    听到这个名字,孙成德脸色更有些黯然。
    他是成安县孙家之人,但与家中关系不和,在下汾县应考童生。
    只是在下汾县的他却从未想过,自家成安县里,竟然出了徐长青这么一个才气纵横的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