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文章天成,赠王玄渡

推荐阅读: 兽魂无双最强篮下霸王玄幻:开局签到燕云十八骑仙逆垂钓之神周玄机姜雪笑傲之问道巅峰陈元昭许瑾瑜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

    送走不太满意的公主和很不甘心的明妃后,许宣由白简生带着去国子监见王玄渡。
    国子监占地广阔,里面风景不错,杨柳依依,还有一个湖泊,来来往往的儒生很多。
    果然人才众多。
    白简生道:“原先这些士子,都是浩然派的儒生,但现在,已经多数是从龙派的。因为从龙派对资质和心性要求不高的缘故,很多子弟都是被送进来镀金的,只为了今后做官。”
    他有些感慨道:“按照这种情况下去,正统儒生是越来越少了。”
    许宣的心头也有些难明滋味。
    从龙派因为不需要修练浩然气,不走正统的儒道修行路子,而是与龙气国运挂钩,所以先天上就放开了许多限制。
    国子监是选拔官员的地方,从龙派的出现,让官员不再需要修出浩然气,自然就会多了许多鱼龙混杂之人,势力也不全是浩然一派了。甚至可以说,因为门槛低,这么多年来,浩然派已然成了小众。
    从龙派才是主流。
    来到一个黑门小院前,白简生说道:“这就是老师住的地方了。”
    白简生推开门,带着许宣走了进去。
    步入这小院中,许宣见这小院清荷池塘,还有些青石,显得院里错落有致。
    荷塘刻有名:清莲池。
    这王玄渡倒是好修养。
    白简生来到主屋前,敲门道:“老师,我把人带来了。”
    “让他进来吧。”屋里传来声音。
    白简生退到了一旁,说道:“许兄,你请进去吧。”
    许宣点了点头,推开门,步入这房间之中。
    王玄渡的房间朴素无华,唯有老旧的桌椅案几而已,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王玄渡正坐在桌子上,看着一本书。
    “坐吧。”王玄渡抬了抬眼,说道。
    许宣落座之后,便朝着王玄渡说道:“今日多谢您出手相助。”
    王玄渡摆了摆手,放下书,问道:“听说你写了半段诗?”
    许宣点了点头:“拙略之作,让王大儒见笑了。”
    “汉文不必谦虚,我听简生说你这首诗是临时所作,后面的半段是否已经想出?”
    直接说他的字,已经表明了态度,王玄渡很看好他。
    许宣道:“已经想好了。”
    “可否说给我听听?”
    许宣沉吟一二,说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玄渡一怔。
    他小声自语道:“半亩儒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说前两句只是在表达作者的文采,那么后半句无疑是加深了整个诗词的意境,让整首诗的意境都是瞬间升华,意义更为隽永。
    虽然许宣并没有说儒塘有多深,但第三句里面的“清”字,就已经包含了“深”的含义。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这诗句把儒塘仿佛比喻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深而清,博大精深,又晶莹剔透。
    而在景致的加深,形同儒塘清而深以后,他并没有立意只是单纯停留在夸耀的程度上,而是继续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儒塘”哪得清如许?”问它为何这么清澈,以至于能够倒映出这天光云影。
    而许宣的答案升华了整首诗的寓意,是因为儒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着“活水”!
    而其中还包含着一个隐含意思,儒塘就是一个人的学问,那孜孜不倦充实着学问的源头,就是读书!
    同样,儒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水塘,而是代表着儒家的学问,儒家的血统,只要每个儒子都用功读书,产生新的思想,儒塘也必将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清,越来越广!所倒映出的天光云影,也更加的美轮美奂!
    这首诗,简直是完美的贴合的读书这个立意。
    而且,给人的启发也是非常大的,这是在告诉人们读书的重要性。亦是在告诫那些儒子们,只有保持多学习,多读书的习惯,儒塘里的水才会时时刻刻保持清澈,不会枯竭!
    “好诗!好诗啊!这首诗,足以拿去劝诫莘莘学子!”
    王玄渡忍不住发出一声赞赏,忽然间,他的胸口处透出微微的光,他身边的气场,也出现了丝丝的变化。
    “竟然,竟然是一首文心词!”王玄渡惊讶说道。
    许宣疑惑道:“何谓文心词?”
    这应该就已经涉及到儒道修练之事了,许宣对此并不明了。
    王玄渡闭眼,好好体味了一番,说道:“文章天成,对大儒有启迪,便是文心词。”
    片刻后,他突然说道:
    “你,为何加入执灯人?”
    王玄渡睁开眼,一脸惋惜之意:“不如进我书院,虽不保证你能做官,但最起码可以教书做人,成就一方大儒之位,今后也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许宣谢辞道:“多谢王大儒的美意了。”
    “也是,那家伙也不见得会放走你。”王玄渡低声自语道。
    “什么?”许宣怔了怔,王玄渡声音太小,刚才他没听清。
    “嗯,没什么,我只是在感慨。汉文,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以来找我。”
    许宣道:“那我在这里先行谢过王大儒了。”
    王大儒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忽然道:“哦,对了,你这首诗可有名字?”
    许宣怔了怔道:“倒还不曾有名。”
    王玄渡顿时悄然抓紧了衣袖:“可有意向?”
    许宣自然没有注意到王玄渡的小动作,他沉吟了一下,本诗原来是朱熹所作,他略微改动了一下,不过叫原名也合适。
    “就叫观书有感吧!”许宣说道。
    说完后,许宣等待着回应,却等了一会儿,也没有任何应答之声响起。他不由得朝着王玄渡那里看去,便瞥见王玄渡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许宣随口道:“王大儒可有建议?”
    王玄渡顿时坐直了身躯,神色也变得淡然下来。
    “老夫斗胆提一句,既然是我提出的读书立意,那么就叫观书有感赠王玄渡,如何?”
    啊这……
    赠诗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许宣没想到王玄渡竟然这么给他面子,这首诗一说出去,谁不知道他和王玄渡有些交情?
    不过许宣总觉得怪怪的。
    “也行。”最终,许宣还是拍板道:“那这首诗,就叫观书有感赠王玄渡!不过,我觉得,是否改成赠王大儒比较好一些?”
    “不用!”
    王玄渡立刻说道:“我一向不在意这些虚名,说我的名字就好,叫我大儒,实在是抬举我了。”
    许宣顿时对王玄渡肃然起敬。
    果然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大儒,就是不同流俗!
    “那王大儒,我就不打扰了。”许宣起身道。
    王玄渡坐在椅上道:“那许小友,老夫便不相送了。”
    许小友?
    许宣总觉得这称呼怪怪的,不过他也没多想什么,反而更觉得这王大儒是个性情中人,丝毫不拘泥于辈分大小。
    王玄渡对着外面说道:“白简生,去送送许公子。”
    “是,老师。”
    白简生在院中相应,送许宣出国子监。
    等到白简生送许宣出去后,端坐在椅子上的王玄渡身形倏然一动,之后,他来到院中的池塘前,挥手一动,那院中的一块半人高的青石便是落在了池塘边。
    他伸手刻下两字。
    然后,又在另一块青石之上,运指如刀,笔走龙蛇。
    石屑簌簌落下。
    国子监路上。
    白简生问道:“许兄,你可将那后半段补全了?”
    许宣道:“的确已经补全了。”
    白简生道:“可否说来让小弟一观?”
    许宣有点无从适应,白简生明明比自己大,却一口一个许兄叫着,让他颇为不适。
    “就别叫我许兄了,我应该比白兄小,你就叫我许宣就好。”许宣说道。
    白简生摇头道:“许兄误会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我称您许兄,并非是年岁上,而是一种学问上的称呼。”
    好吧,你随便怎么称呼吧……
    许宣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说道:“这件事情你可以去问问王大儒,我就不献丑了。”
    白简生点了点头,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强问。
    许宣松了口气。
    不知怎么回事,想要说出诗名来总感觉很羞涩。
    赠王玄渡,王玄渡可是对方老师,自己这么说合适嘛!一般而言都是赠同辈友人,或者带敬称的,这么称呼只会显得写这首诗的人有些恃才傲物,出言不逊。
    还是让王玄渡去解释比较好。
    和白简生告别以后,许宣便前去执灯人府衙,今天在执灯人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他总不能自己去当鸵鸟了。
    等到许宣离开后,白简生回到院子里,便见小池塘边,王玄渡在青石上的刻画已经到了最后一笔。
    白简生好奇地走了过去,问道:“老师,你这是在刻什……”
    王玄渡已经收手,负手而立,淡淡道:“把这首诗传下去,让国子监众多学生好好读读这首诗!”
    嗯?
    什么?
    老师作了一首诗?
    白简生心中疑惑,嘴上说道:“是。”
    王玄渡淡淡点了点头,消失在原地。
    屋门无风自动,悄然合上。
    白简生好奇地往青石看了过去。
    第一眼。
    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观书有感赠王玄渡》。
    赠王玄渡?
    白简生惊了,这世界上还有人能赠诗给王大儒的?
    他接着看下去:
    半亩儒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白简生一怔,这不是许宣的那两句诗么?
    老师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他继续往下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见到这两句的时候,白简生身躯一震,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前两句的景色仿佛别开了一个天地,涓涓流水涌上心头,整个世界都显得清明起来。
    讲读书,却将景物与儒道融合,此诗一语双关,意趣幽深,妙啊!
    光是这立意,就秒杀不知多少凡尘诗句!
    更不必说那背后的立意,情景的交融!
    “妙啊,妙啊这首诗……”白简生立在原地,越想越觉得有滋味,越有滋味就又越想,最后,他都想立刻捧起一本书来看一看,让自己的学问清一清,活一活!
    在他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胸口的浩然气,悄然茁壮,晶莹了几分。
    半晌后,白简生回过神来,只感觉神清气爽。
    然而,回过味来的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这诗写的的确好,不过,这诗名后面的赠王玄渡,真的是许兄所写的么?
    怎么着也该叫赠王大儒吧?
    然后,他看向另一块青石,上面刻着两个字:儒塘。
    啊,老师这池塘,改名字了?
    ……
    皇宫,武英殿。
    一袭青蓝色衮衣的老者快步走进殿中。
    “南候,你来找朕有何事?”
    坐在案后批阅着奏折的明帝淡淡道。
    “陛下!”
    那老者见到皇帝便跪了下去。伏在地上悲呼道:“那萧容若太过嚣张跋扈,竟然派一个小小的黄灯折辱我的孙儿!想我孙儿年少时便入战场,随着他父亲南征北战,被殿下封为鹰扬将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他执灯人,却让一个黄灯将我孙儿的千金宝马诛杀!实在是欺人太甚啊!”
    “我南候家族世代忠臣,岂能被一个小小黄灯如此折辱?还请您降旨意,诛杀此獠,方能安将士之心,安天下之心!”
    “还有那萧容若,纵容手下为非作歹,我看他是狼子野心!”
    明帝淡淡道:“狼子野心?”
    “没错!”南候道:“辱我南候是小,但他这样做,无疑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实际上,老臣今日舔着脸来报告此事,就是为了揭露他的豺狐之心!陛下,江山虽固,但有此人在,恐怕朝野上下不得安宁!”
    明帝放下笔,似笑非笑道:“你慢了一步,萧容若已经来找过朕请罪了,人家里里外外是秉公执法,你孙子纵妖宠杀人,你还有理了?”
    “老臣,老臣所言……”
    “好了,不用说了,下去吧。”
    “可是,那小小黄灯……”
    “此事朕自有安排!”
    “是。老臣告退。”
    南候见火候差不多了,也不敢继续多说什么,连忙退了下去。
    见他出去后,明帝拿起奏折,继续批阅,然而越看奏折,他的眉头就皱得越深。
    忽然间,他将奏折重重拍在了桌子上。
    “这个小小的执灯人,来了京城也不安分!姬雪旒也陪着他胡闹!”
    明帝深吸一口气,越发感到烦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