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越嶲郡铁矿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我知道末世将至直播传承武道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再嫁高门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再嫁谢谢余生有你机床小匠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

    望着眼前无边之景,一股孤傲、放旷萦绕在刘禅胸膛。
    怪不得名士都喜欢跋山涉水,原来能养浩然之气。
    刘禅带着张鸳游览了一圈,夕阳西下这才回城,完美地错过了庆功宴。
    不过他并没有任何地惋惜,现在他不适合与群臣接触。
    身为储君,就该有储君的自觉,不能抢了刘备的风头。
    刘备曾派人来寻,最后也只能随着刘禅的性子来。
    “兴国,你就别跟着我了,直接回家吧。”刘禅安排道。
    “好,公子路上要小心。”张苞抱拳道。
    刘禅回到府中,美滋滋地睡了一觉。次日清晨被赵广叫醒,说要去参加朝会。
    “有父亲在,有老师在,我去干什么?”
    刘禅光棍地翻了个卷,继续睡到午时,这才悠悠起身洗漱。
    “朝会散了吗?”
    “已经散了。”赵广无奈地回答道。
    “好,收拾一下,准备一份礼物,我要去拜访糜家。”
    刘禅吩咐了下去,正准备出发,赵广提醒道:
    “公子,您还是先去觐见王上,再去拜访王后,最后才能去糜家。”
    这……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刘禅想了想,觉得还是按照规矩来。
    他来到王宫时,看到堆积如山的奏折,倒吸一口凉气。
    刘备的身影都被淹没了。
    “儿臣参见父亲!”刘禅朗声呼唤,刘备听到声音这才得知有人来了。
    “阿斗啊,今日为何没来早朝?”
    “孩儿年纪尚小,还有各种功课,朝中诸事有父亲处理何须孩儿操心。”刘禅非常光棍地道。
    刘备蓦地摇了摇头,他想找个帮手的计划泡汤了。
    “有何功课?”
    厚厚的竹简后,响起诸葛亮温润的声音。
    刘禅:“……”
    完了,被老师逮了个正着。
    “自然是孝道!”刘禅一本正经道,将要去拜访吴夫人的事告诉了刘备。
    刘禅亲生母亲是甘夫人,亡于荆州。
    刘备入蜀后,为了稳定士族,娶了吴懿的妹妹吴氏为妻。
    吴氏早年丧父,其父生前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随刘焉来到蜀地。
    后来,吴氏嫁给了刘焉之子刘瑁,刘瑁是个短命鬼,吴氏也就成了寡妇。
    刘备娶了吴氏后,辗转下成了刘禅养母一般的存在。
    不管刘禅认不认,他都应该向吴氏尽孝。
    刘备和诸葛亮自然不会阻拦,甚至会大加赞赏。
    “去吧,明日再给你安排功课。”诸葛亮给刘禅放了一天假。
    刘禅出了大殿,长吁短叹。
    他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礼仪很难记全,毕竟繁琐得要命。
    要不是赵广提醒,刘禅险些遭人诟病。
    他外出征战这么久,回来了也不去看望“母亲”,这不是不孝是什么?
    被人逮到了必然是一顿胖揍。
    “看来还得请几个腐儒到府中来,虽然他们说的我不一定要听,但总要有人提个醒。”
    身为世子,刘禅更要谨小慎微,不给他人留下把柄。
    刘禅风度翩翩,来到了吴夫人的居所,一股深邃的幽香传来,令人心旷神怡。
    “孩儿参见母亲!”
    吴夫人早早收到通报,提前在此等候。
    “阿斗,过来,坐下。”
    吴夫人慈爱地招呼着,使人倍感亲切。
    韶华如花,吴夫人风韵犹存,仿佛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地痕迹。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妾室,地位比不上明媒正娶的吴夫人。
    如果吴夫人有子嗣,那将是刘备的嫡子。
    刘禅的地位,将会与“曹昂”差不多。
    “母亲在这深宫之中,是否会觉得烦闷?”刘禅询问道。
    “锦衣玉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吴夫人嫣然一笑道。
    刘禅在此陪伴了一个多时辰,这才找了个借口离开。
    两人谈的大都是关于婚事,对于刘禅而言并不急迫。
    等到一切忙完已经傍晚,刘禅仍旧按照计划拜访了糜竺。
    糜竺听说后,亲自相迎,打趣道:
    “公子这是来我糜家蹭饭吗?”
    “就你糜家的厨子,做饭菜的本事还不如我,叔父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刘禅大大咧咧道。
    糜家已经快成他的后宅了,完全不需要客气。
    不过刘禅说的话,的确是真的,他吃饭的口味与常人不同。
    刘禅提供思绪,让一群大厨去实践,确实改善了许多菜式。
    “公子此次前来,是为了铁矿的事吧?”糜竺开门见山道。
    他一边请刘禅入门,一边准备好说辞。
    当初刘禅一股脑将寻找铁矿的艰难任务交给了糜芳,没想到他卧薪尝胆,真的找到了。
    糜芳通过战争,打败了夷人,占据了好几处铁矿产地,现在以此向刘禅谈判。
    蜀中并不缺乏铁矿,据刘禅所知,越嶲郡就是后世的攀枝花,铁矿储量绝对是三国之最。
    问题是,这玩意不好开采。
    蜀道足够难了吧?
    开采矿石的地点,以及运输情况,比蜀道还要艰难。
    糜芳花费将近两年时间,终于开拓出了一条采矿的道路。
    功勋不亚于开拓!
    按照诸葛亮的文书汇报中称,蜀中的铁矿产量增加了三倍。
    但糜芳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想向刘禅证明他并不弱,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
    为何剥夺他南郡太守之位,并且将他排挤出白袍军?
    这股气支撑着糜芳,不断地前行。
    刘禅自然也是佩服,所以回成都以后,立即拜访了糜家,准备好好与糜家谈一谈。
    只不过糜芳并没有回来,而是在越嶲郡守着,监督开矿。
    其实,刘备已经发过文书,希望将糜芳请回来,但是不管用。
    糜芳就是这么有骨气!
    症结在刘禅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才有了此行。
    “不错,没想到糜芳叔父卧薪尝胆,竟真的开拓了一方事业。”
    刘禅渍渍称奇,他也很意外。
    铁矿的生产关乎士卒的战斗力,以及百姓的生活,任何人都不会掉以轻心。
    加上这次缴获的铠甲、武器,汉中国将能武装出一支重步兵。
    重步兵的存在,可以威胁到轻骑兵,进而影响到北伐的成败。
    以重步兵在前方为盾,配以足够的弩兵,绝对能够克敌制胜。
    可以说,糜芳立了大功。
    “现在子方心中有怨气,公子打算怎么做?”糜竺微微拱手,他希望这件事能够平和地解决。
    “叔父放心,禅又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刘禅摇了摇头,认真道,“我亲自去越嶲郡,请糜芳叔父回来,如何?”
    糜竺一怔,似乎很难想象这是刘禅的肺腑之言。
    起初他以为要经历一番波折,双方各退一步。
    没想到刘禅竟有如此气度、胸襟。
    这样反而显得糜家太小气了,没有顾全大局。
    “公子的心意,我会转告子方,至于亲自前去越嶲郡就不必了吧,相信子方也能够理解。”糜竺道。
    糜芳需要的是一个态度,一个交代,并非执意与刘禅过不去。
    有这个台阶在,糜竺有信心劝说糜芳。
    “不。”
    “禅一定要去,糜芳叔父可是禅的至爱亲朋啊,一定要将误会解开。”
    刘禅一本正经,言辞凿凿。
    没想到竟让糜竺起了疑心,好家伙,莫非公子想出去走走?
    “公子,越嶲郡穷山恶水多刁民,绝非良善之地。为了您的安全考虑,绝对不能去。”
    巴蜀之地经过几百年的治理,依旧存在着賨民、夷人部落,至于越嶲郡往南,形势更加复杂。
    官府说话,都未必管用。
    直到诸葛亮扫荡南中,将四郡纳入蜀国治下,这些地方才真正有了归属感。
    就目前而言,刘备的势力还没有延伸至南中四郡,只有城池属于汉中国管理。
    城池外的地方,根本管不着。
    而官员的任命,也大都以南中八姓为主。
    巴郡有七姓夷王,南中自然也有地头蛇。
    南中主要的八个势力被称为“南中八姓”,他们大都是汉人。
    汉武帝时期执行“移民实边”之策,将中原的百姓迁徙到边境,以汉化蛮夷。
    南中八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驻扎到了帝国的南方,为大汉镇守边疆。
    汉人和南蛮经历了几百年的斗争,这才确定了如今共存的局面。
    至于最初的官府,基本上不管事。
    一旦遇到了争端,为了息事宁人,官府大都偏袒南蛮。否则南蛮一旦造反,他们不仅官职不保,脑袋还很难保住。
    这就导致了汉人处境艰难,只能以宗族为主抱团取暖生存。
    于是,南中八姓从南中大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头蛇一般的存在。
    官府只是占据一部分地方,威望不足以号令南蛮和南中八姓。
    在糜竺看来,南中就是混乱之地,去了凶多吉少。
    糜芳能够开创出一方天地,也是依靠兵锋。
    “叔父放心,侄儿自然会保全自己。”刘禅笑嘻嘻道。
    “若是王上同意,那在下也没意见。”糜竺摇了摇头,放弃了劝说。
    忽然。
    糜竺想到了什么,询问道:“莫非阿斗还有其他安排?”
    以刘禅的傲气,怎么可能专门去越嶲郡向糜芳致歉,一定有所图谋。
    “南中若不能为父亲的助力,一定会成为祸患。”
    “禅只是想去看一看,南中的情况到底如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