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决定反击

推荐阅读: 领主之兵伐天下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无上丹尊三界血歌牧神记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次日曙光夜天子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秦朗林馨儿

    一连数日,庆州城内外一片静谧。北凉的兵马自上次攻城失败后,便再未前来进犯,却也未全然撤离,只是于远处安营扎寨,按兵不动,其意图着实令人捉摸不透。
    这些时日,郡主麾下的军工营精心打造了两百余张弓弩。虽在品质上相较林小雨姐妹带来的稍显逊色,但使用起来倒也颇为趁手。
    庄若晴随即将这两百多张弓弩分发给李玉、红烛二人的部下。这些兵士皆是精挑细选之人,不仅作战能力出类拔萃,骑术功夫更是十分了得,对于射箭之术尤为精通。如此一来,林氏姐妹在教导时也轻松了许多。
    每日,这两队人马皆踊跃投入骑射训练,短短数日,便已掌握其中要领,无论是射击速度还是精准度,都取得了令人颇为满意的成效。
    一日,郡主正与一众将领聆听前方打探消息的人员汇报。待密探汇报完毕,众人便开始商议下一步行动。恰在此时,管事匆匆来报,手中持着一封书信,言是王爷的亲笔信函到了。
    庄若晴当即命人将信取来,展开信件,仔细研读。这书信整整写了四五页。待她逐字逐句读完,眉头不禁微微蹙起。
    原来,王爷在信中主要提及三件事:其一,老王爷听闻庄若尘中毒,心中忧虑万分,赶忙派遣王府中最为医术精湛的几位医师前来为小王爷诊治,不仅带来了诸多名贵药材,还随队带来一位解毒圣手,他们的到来,无疑给小王爷的康复带来了极大希望。
    其二,老王爷对庄若晴心中的疑虑进行了剖析。他在信中提到,在当年激烈的夺嫡之战中,最开始他并非支持现在的庄武帝,因此还与左班丞相尉迟卓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以至于在冲突中尉迟卓之子命葬于他的麾下。只是后来多方面的原因,他投靠了庄武帝。当时庄武帝承诺封他为王,并对他以往的过错既往不咎。此事已过去多年,自武王登基、庄虚受封之后,双方再无往来,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互不干扰。
    若论朝廷之中是否存在幕后黑手,老王爷思来想去,除左丞相尉迟卓外,再想不到旁人。不过,即便将怀疑对象指向尉迟卓,可能性似乎也并不大。毕竟,悠悠岁月已悄然流逝多年,后来大家皆为庄武帝效力,也算得上是同一阵营。况且,事后武帝亲自出面调解,西北王更是赔礼又赔钱,那件事情早已平息过去,尉迟卓也并未再追究,双方也算是和解了。如此这般,就连王爷也难以断定此事究竟是否与尉迟卓有关。
    第三件事,则关乎纸张。朝廷知晓陇西盛产纸张,便派人前来索要造纸配方。前两次,王爷皆找借口推脱,此事庄若晴此前亦有所耳闻。然而,她心里明白,朝廷既已盯上此事,终究是无法长久推托的,况且如今庆州战事吃紧,她也根本无心顾及。于是,上次写信时,庄若晴便让父王向皇上提出条件,即废除自己的和亲之事,还她自由之身。果不其然,此次宫里派来的官差,不仅带来了金银财宝以示嘉奖,还传达了皇帝的口谕,应允不再让郡主和亲,恢复其自由。
    信中其余所说的,皆是些无关痛痒的话,诸如保重身体啦、以大局为重啦,以及小王子庄若泽尚在宫中需谨慎之类的话语。
    郡主阅毕书信,随即将其交给身旁的左小兰,而后扫视众将,说道:
    “我们与北凉的这场战事,已然僵持许久。长此以往,对庆州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故而我们务必速战速决。方才,大家都听到了探马的回报。此次北凉主帅乃是巴图古力,此人乃北凉敌国的常胜猛将,据说力大无穷、勇猛异常,只是并不擅长谋略。既然如此,我们便依林小雨先前的计划行事。
    目前,敌军的兵力驻扎分布,我们已基本摸清,只差些许细节,我相信再过两日便会有结果。我在此宣布,三日后,由林小雨率领李玉的骑射队,偷袭敌军主帅阵营,林小雪与红烛的队伍负责侧翼接应。具体如何配合,一切由林小雨全权指挥。
    再者,张琪和凤舞二人,各自统领三千精兵,负责接应与埋伏。当然,务必听从林小雨的调遣。
    最后,罗无言将麾下老弱病残剔除,率领剩余士兵,皆作好准备,一旦察觉敌军陷入混乱,即刻冲杀,力求一鼓作气,击溃匈奴部队,给予北凉最为沉重的打击。
    这两日内,大家需迅速整肃部队,精心挑选人手,加紧训练。成败在此一举,诸位务必严阵以待,切不可掉以轻心!”
    “是,我等定不负使命!”
    郡主刚刚话落,众人便齐刷刷起身,高声应诺。唯有座位后排的几个人,未曾起身也未言语。
    庄若晴瞥了一眼其中的一名老者,问道:
    “丁太守,你可有话要说?”
    此人正是庆州太守丁昌。听闻郡主询问,丁昌赶忙起身,弯腰拱手,面露忧色道:
    “请恕下官冒昧,郡主方才所言,似有欠妥之处。”
    “哦?有何不妥?”郡主眉头微蹙。
    丁昌微微直起身子,说道:
    “下官以为,郡主的此番安排,过于冒险。偷袭敌营,固然不失为良策。然而,郡主可曾想过,若计划一旦失败,北凉势必反扑,届时我军该如何应对?匈奴骑兵,马快刀利,倘若我军失利,靠着城内仅存的兵力,只怕城池转瞬之间便会沦陷。到那时,不仅庆州百姓将遭受劫难,就连郡主与小王爷的性命,也难以保全啊!故而,下官认为不可贸然冒进,还是以稳守城池为宜,还望郡主三思!”
    丁太守这番话,并非毫无道理。有人之处,必有江湖;有江湖之处,便有纷争。古往今来,保守派与激进派始终并存。从任何角度考量,丁昌都不愿冒丝毫风险。他觉得,一旦战败,旁人尚有机会逃生,唯独自己难以逃脱。他拖家带口几十口人,仅是妻妾便有七八位,房产田地更是甚多,一旦出事,自家无疑是最为凄惨的,所以他才害怕,正所谓越有钱的人越是怕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