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车上的御前会议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牧神记郡主是个乌鸦嘴星空古路姬紫月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

    过了一会儿,张好古微笑着,向大家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大家坐下。皇帝见状,龙颜大悦,他率先大步走到座位前,稳稳地坐了下来,并让其他人也都坐下。其他大臣们见皇帝已经落座,而且皇帝又发了话。不敢怠慢,只得硬着头皮挤在另一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张好古走到酒柜前,轻轻打开柜门,里面琳琅满目的葡萄酒瓶映入眼帘。他仔细挑选了一瓶,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接着,他从旁边的玻璃酒器中挑选了一只精致的酒杯,将葡萄酒倒入其中,再将酒杯放置在桌子上。
    张好古动作优雅地重复着这个过程,为皇帝和各位重臣都倒上了一杯葡萄酒。最后,他也为自己倒了一杯,然后微笑着站在一旁。
    此时,张好古并没有急于开口说话,因为他知道这里有皇帝在场,应该先由皇帝发言。果然,崇祯帝端起酒杯,微笑着说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今日在此相聚,实乃幸事。朕敬诸位一杯,愿我大明繁荣昌盛,饮胜!”
    “谢皇上赐酒,饮胜!”众大臣齐声高呼,纷纷举杯回应。
    张好古见状,连忙再次为众人斟满酒杯。崇祯帝见状,微笑着示意张好古坐下,并让身旁的太监前来斟酒。
    张好古连忙谢恩,然后笑着说道:“皇上,臣在这里官职最低,年龄也最小,为皇上和诸位大人倒酒本就是应该的。而且这样一来,大家喝酒也会更加自在舒适。”
    崇祯帝听了,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也就由着张好古。
    接下来,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愉快地议论着各种事情。期间,皇帝突然开口问道:“诸位觉得这自行车如何?”
    兵部尚书黄汝良面带微笑地说道:“此车运兵确实可行啊!如果一次能够运输万人之多,那可真是能节省大量的畜力和民夫啊!”他一边说着,一边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仿佛在脑海中想象着那壮观的场景。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张好古,“张大人最后又装了两车的粮食。”黄汝良不禁赞叹道:“嗯,看着这两车粮食,数量应该也不少呢。有了这些充足的粮草供应,士兵们在行军途中就不用担心饥饿问题了。”
    张好古面带微笑地回答道:“这辆车已经装载了一万多斤的重量,但实际上它还能够承载更多的粮食和人员。目前还尚未达到极限,如果前面的自行车再大一些,那么它所能拉动的货物和人数将会更多。目前这还处于试验阶段,一旦技术成熟,同样大小的车辆将会拥有更强大的运载能力。而且,它的速度也会比现在更快,现在的速度大概和快马相当,但如果再加快一些,从南京到北京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自行车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持续行驶,它不会感到疲倦,也不需要停歇。”
    众人听了张好古的这番话,原本轻松的氛围顿时变得严肃起来。黄汝良紧接着说道:“这么说来,这样一辆自行车竟然可以拉动上万人以及他们随行的装备和粮草,而且一天之内就能抵达辽西?”
    张好古点点头,无奈地苦笑一声,接着解释道:“黄大人所言甚是。然而,目前钢铁的产量还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制造这种自行车的成本也非常高昂。所以,要想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还需要逐步增加产量,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啊。”
    户部尚书李长庚一脸狐疑地看着张好古,追问道:“致远啊,你刚才说如果从北京到南京只需要一天时间,那这一车能拉多少粮食呢?”
    张好古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嗯,根据我的估算,如果是一辆车,大概可以拉三四十万斤粮食吧。从理论上说,一天的运输量可相当于大运河一年的运输量。”
    他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众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运河一年的运输量啊!而且,竟然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从南京运到北京来,这简直就是神话嘛!
    然而,张好古却一脸笃定地继续说道:“理论上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确实可以做到这样的运输速度。”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心中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但既然张好古都这么说了,那恐怕这就是事实了。
    就在这时,李长庚似乎还不满足于之前的答案,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那么,这种独特的运输方式,其费用究竟大概是多少呢?”
    面对李长庚的追问,张好古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自信的微笑。他稍作停顿,然后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诸位大人,相信你们刚才也都亲眼目睹了我们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其中,我们所使用的燃料是来自地下的石炭,这种石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同时,我们的动力来源是水,而水在大自然中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几乎不存在任何损耗。”
    张好古继续说道:“此外,整个运输过程中,所需的人力也非常有限。只需要寥寥数人,就能够熟练地操作整个系统。这样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所述,这种运输方式的总体费用应该是相当低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就在这时,徐光启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葡萄酒,然后缓缓放下杯子,开口说道:“诸位,大家都看到了这种道路带来的诸多好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修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特意去查看了一下,发现铁轨的下方铺设着巨大的方木,而方木之下则是一层厚厚的碎石。我不禁想到,这碎石之下是否还有更为坚实的路基呢?如此层层叠加,修路所需的费用恐怕会是一个天价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