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章 这就不是人能做出来的事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我知道末世将至直播传承武道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再嫁高门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再嫁谢谢余生有你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机床小匠

    “皇上,您请看这水坝,它的规模如此之大,即便是举全县之力,恐怕也难以完成啊!这水坝的建造可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水截断成两段,它还需要精心设计排水渠,以确保在洪水来临时,水能顺利地流走,避免水坝溃决。而且,水坝的底部同样设有排水渠,如果没有水泥这种坚固的材料,要建成这样的排水渠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好古一边解说着,一边引领着众人来到了闸门拉杆的位置。他喊来两名侍卫,详细地向他们交代了操作方法,然后让众人一同注视着水坝的底部。
    随着张好古的一声令下,那两名侍卫齐声高喊着号子,缓缓地拉起了闸门。只听得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闸门逐渐被打开,露出了水坝底部的景象。
    刹那间,一股巨大的水龙喷涌而出,犹如一条咆哮的巨龙,气势磅礴,令人瞠目结舌。那湍急的水流发出震耳欲聋的哗哗声,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都吞噬掉。
    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此刻的感受。
    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人们不禁对张好古的才华和智慧感到惊叹不已。这样的工程,这样的设计,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恐怕也只有用“妖孽”二字,才能恰如其分地形容他吧!
    张好古站在水闸旁边,静静地观察着水流的变化。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向身旁的两名侍卫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闸门缓缓放下。
    随着闸门的落下,原本湍急的水流逐渐变得缓慢起来,像是被驯服了一般。水流越来越小,最终完全停止了流动,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凝固了。
    众人目睹着这神奇的一幕,都不禁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们从未想过水还可以这样被控制和利用,这简直就像是一场梦幻。
    水位通过水坝的提升而升高,不仅可以为两岸的鱼塘补充水源,还能起到蓄水的作用。而当需要放水时,只需再次打开闸门,水便会如预期般流淌而出。
    就连以治水闻名的徐光启也不禁对这一设计赞叹不已。他仔细研究着水闸的构造和运行原理,心中暗自感叹:如此巧妙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若不是拥有超凡的智力,又怎能设计出如此完美的水闸呢?
    徐光启看着眼前的张好古,心中对这个小弟子的认识愈发模糊起来。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年纪轻轻的弟子,怎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才华和创造力?或许,这只能用神仙相助来解释了。
    而这个小小的闸门,却成功地解决了数千年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它的出现,让人们对水的利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水闸,原来还可以这样使用!
    徐光启看着眼前这一切,如果不用治世之才来形容这个小弟子,那么就没法形容他所做出来的这一切。
    工业方面,他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成果,恐怕已经接近大明税收的一半了!而这仅仅只是两个工厂群所带来的收益啊!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再看农业,眼前所展现的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还有青园里的那个玻璃暖房,以及里面种植的那些作物。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个小弟子只是在研究这些作物而已,但看到他所做的这些,用“精通”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了。
    而在兵事方面,从他练兵的情况来看,简直无人能及。不仅如此,他还有过实战经验。自古以来,有多少将领敢带领不到一千人的军队去踏平敌营呢?不,准确地说,他是直接攻入了敌城!这种难度可比踏营要高得多了,而且他还能两进两出,更为关键的是,他的队伍竟然没有折损一人!他的打法就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而凌厉。
    就凭这种打法,即便是那些久经沙场的宿将也未必能够做到啊!然而,他不仅做到了,还成功地救出了被困的人。这其中的难度更是难上加难,简直就是超乎常人所能想象的!这绝对不是人能够干出来的事情。
    做官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仿佛喝水一般简单。他能够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己却还能悠然自得地当一个甩手掌柜。
    无论将他放在何处,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情况。皮岛的差事也好,陕西的公干也罢,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尤其是在工科这一方面,他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他就像那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片领域,等到人们看到成果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已经默默地做了这么多!
    不仅如此,在地方管理方面,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见解,甚至超越了大明所有的地方官员。他深知用人之道,善于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并为下级官员制定出明确而合理的框架,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框架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徐光启看着自己的小弟子,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仿佛看到了这颗曾经的幼苗,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如今已经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他知道,这个小弟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智慧,不再需要他像过去那样为其遮风挡雨、保驾护航了。
    于是,徐光启毅然决定将自己剩余的生命全部投入到历法的编撰工作中。这不仅是他的毕生心愿,也是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为大明的历法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崇祯帝凝视着眼前的情景,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张好古如此出色的能力和才华,让他深感钦佩。他能吃苦耐劳,又懂得享受生活;经过各种考验,对自己和大明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忠诚;其能力更是无可挑剔,堪称一流。然而,崇祯帝心中仍有一丝顾虑,那就是张好古的年纪。毕竟,他还太年轻了,缺乏足够的阅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