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辽东妖兽 灭族岂需理由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龙蛇之拳镇山河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扶摇直上快穿:女配又跪了李毅黄小蓉无上丹尊仙骨

    风和日暄,阳光直射玄铁甲胄。
    一众马蹄声阵阵,疾行而过,自辽东郡朝南攻略。
    还算不错,在两位将军的努力下,真得拿下了辽东郡。
    无需坐山观虎斗。
    无需其他观摩行径。
    只需要最直接的进攻,没有了妖王震慑的牙黎部,确实是成为了一个比较拉胯的部落,而失去了妖王的整个辽东郡中,也基本上没有多少能打的妖兽。
    虽然山麓崎岖,但是辽东灵马,确实适合山野途行,劳累度明显减轻不少。
    春初的辽东,虽然空气寒凉,但是已经不影响战事进发。
    邓艾,鲁芝两将接到他们任务,各自携领三万北明军,直接往辽东郡推进。
    三令五申下,军队秩序依旧,不能够放过任何一个妖族。
    一旦碰见,当场击毙掉。
    或者再次碰见,直接擒拿活捉。
    “士载,你对于辽东的那些妖族,你了解多少?”
    鲁芝在路上询问邓艾,这种事情多多少少不了解。
    尤其是像鲁芝这样的西凉人士。
    比如说辽东郡,距离西凉有多远,不需要再多说了吧?
    山高路远,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地方,结果好巧不巧,鲁芝还是接触到了。
    “嗯……”
    如今辽东郡,也小有了规模。
    大概三万妖兽精锐,将近百万人数的妖兽兽民
    【辽东妖族一族,最为卑劣,少有诚挚之妖,大多数都是饥附饱飏之兽。此等妖兽,留置不过鸡肋,不如一绝永患,实行灭族之策。】
    此次邓艾,鲁芝俘虏部落,正是乌桓残部。
    这群妖兽数量骤减了七八成,唯一剩下的妖兽数量,也不过这些只。
    由于当年辽东公孙度政权的失败,和曹魏政权的征讨,乌桓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尤其是乌桓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被张辽张文远斩杀以后,乌桓自此散落各处。
    要么被强制汉化,成为了一名汉人,要么就是成为后来鲜卑、铁勒的一部分部族。
    目前这支妖兽部落,大概率是铁勒一族。
    灭族计划?!
    这让邓艾有些震惊。
    他没想到主公竟然也会有这么嗜血的一面。
    “此乃非常之谋,主公这次对付妖兽,看来是真得要绝了辽东妖兽的根啊……”
    石苞感慨万千。
    那些妖兽叽里咕噜在那里乱叫。
    它们的开化程度,比较牙黎部妖兽,甚至还要更加低下。
    顿足椎胸,情绪激烈。
    “杀伐果断,当时妖族杀人族百姓的时候,罪愆同样难消,凭什么要互相饶恕,此乃贱事!”
    邓艾面色冷峻,他不顾那几个圣母劝说,直接动手砍妖。
    顿时间血染满地。
    众妖兽望见此场景,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说着叽里咕噜一堆话,却愿意做最卑微的行为,恳求宽恕它们。
    “宽恕?宽恕了你们!吾国家九泉之下的那些黎民百姓,他们的怨恨,他们的痛苦!谁来承担!非我同族,其心必异!众将士听令!”
    邓艾一声令下,他们胯上马匹,准备动手杀妖。
    鲁芝叹息。
    这就是战场,失败方只有被揉捏的下场。
    只有胜利的一方,可以获得解释战争正义行径的资格!
    家中兄弟有点矛盾没什么,毕竟这些都是家事,争点家产倒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若是有外人想要趁机捣乱里面的事情,必会引来各方兄弟,团结一心,拒之于国门之外。
    三国本身就是一个乱世,但三大势力各占一方,把边关防守的苍蝇都飞不进来。
    曹魏管北边,匈奴,高句丽,辽东部族等等。
    西蜀防西边,南蛮,西羌都是西蜀重点观察对象。
    孙吴看着南边,南越山地部落等等。
    就像铁桶煮开水,锅内沸腾,却是滴水不漏,毕竟有一点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国内领土不容侵犯!
    …………………(分割线)…………
    (辽东妖兽大合集,小水数字,暂请见谅,之后还有数章解决二卷剧情,请耐心等候。
    谢谢!
    1.乌桓,亦作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
    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
    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
    公元前个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公元49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
    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建安十二年(207年),乌桓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铁勒等同化。
    2.扶余: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扶余人政权。
    是朝鲜半岛北部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扶余人政权国家。
    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一说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高官春市农安县,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
    其国故城叫濊城,本属濊貊之地。夫余统占其中的地盘,自称是“亡人”。
    扶余国粜垍从前2头世纪条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
    都城是扶余王城,扶余族所建。
    吉林市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之一。
    扶余王城是木栅城。城市形状是圆形。扶余王城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王城在吉林市,后期王城在长春市农安县。西晋以后扶余国势衰落。
    公元285年西部鲜卑族入侵,扶余王自杀,扶余国第一次灭国。
    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古代部分东胡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做扶余。
    强盛时期,扶余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满族先祖)、西接鲜卑,方圆约两千多里地,简直可怖。———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扶余传国世袭为:带素王——曷思王——都头王——夫台王——尉仇台王——简位居王——麻余王——依虑王——依罗王——玄王——余蔚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