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十色香开业

推荐阅读: 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牧神记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星空古路姬紫月我真不是乌鸦嘴

    最近范岭县发生了一件事,关于做诗送酒送银子的事。
    街头巷尾,率先由孩子们喊出,十色香持画送酒、十色香持字送酒……。
    这是白芷花了三五两银子,买了十几包糖果,教着孩子们。在县里大街上唱喊一圈回来,可领五颗糖果。
    一传十、十传百,都在找“十色香”的酒肆铺子。
    顺着“十色香”,一看,在县里西街遮雨巷,有一家名为“十色香”的酒肆开业了。
    知内情的,却道,原来是冯记酒肆已唤然一新,换了新东家。
    古朴大气、典雅韵致。
    墙面张贴一张红纸,写着:
    十色香酒肆-酒令榜
    呈一首酒诗,可赠三坛子酒!
    呈一手酒字,可赠三坛子酒!
    呈一副酒画,可赠三坛子酒!
    诗、字、副,各取五人!
    另:各榜头名者,另赠十两现银。
    赠酒:名为“岁寒堂”,此酒世间绝无,其色泽清澈如寒潭,入口甘美醇厚,回味经久不息。浓香绵长,其香纯如幽兰,久转口中,闻之让人欲仙飘飘,喝之让人醉生梦死。
    活动为期十五日!
    注:如觉不公平者,可由呈诗、呈字、呈画之人请县里名家评判。
    此时,十色香。
    沈三舅舅沈从树在铺子里走来走去……一脸的焦燥不安,时不时往铺子门口探一探,希冀着门口涌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沈从树忍不住说:
    “白芷侄女,眼见开业一个时辰,也不见一个客人上门。你说的那主意管用吗?你这糖果可散出去二两银子了。”
    可别低估了人性的好奇心,人性的贪婪性,何况古代信息如此蔽塞的时代。
    有一件新鲜事,能不凑热闹,她还不信了邪。
    ……
    白芷翘起二郎腿哼着小曲儿看话本。
    方元璟专注练字。
    沈石柳数着酒坛子,在一个地儿来回数了五遍……
    沈三舅舅沈从树一会焦燥不安来回走动,一会儿像一颗树般立在门口站上半晌。
    “来了……来了……”沈三舅舅沈从树,欣喜若狂,强忍着似要手舞足蹈的双手双脚。
    进来三个男子,身着绸衣,家境尚可。
    一个华袍玉冠的小胖子,生的倒是人模狗样,眼睛却仿佛长在头顶上,仿佛高人一等那般。
    开口就是挑衅:
    “你们酒肆新开的?听说什么岁寒潭绝无仅有?吹牛皮别吹破天了。敢卖一两银子一坛酒?
    抢钱哪。”
    白芷……我这爆脾气,第一个上门的客人就挑事。
    方元璟用眼神制止白芷,放下手中书本,慢悠悠经过三人,露出修长好看的双手,提溜一坛岁寒潭。
    打开坛封,倒出一大竹杯,迎空举杯饮酒,姿态潇洒写意的宛如一幅美景,溢出的酒水从那优雅的颈线滑下去,经过喉结,伴随着吞咽时的起伏……
    白芷怔住了,不自觉的吞了口唾沫。
    要命!
    这那是温润如玉的贵公子,方元璟。
    又是一大杯……
    方元璟喝完,面不改色,又自顾自的回到桌前,拿起书本。
    待方元璟走过时,酒香四溢,独属于岁寒潭的幽香,直往三人鼻尖钻。
    这三人,想来是真正爱酒之人,只觉这位气质清冷的男子,刚刚手中那酒,如仙酿琼浆。
    一个性子急燥的的男子,忍不住叫道:“快……快,给我们三人来上一杯。”
    沈三舅舅、沈石柳快步上前,一人倒上一杯。
    啧……
    “好酒……”
    沈三舅舅这才松了口气。
    三人怒气冲冲的来,喜滋滋的提着三坛酒走,临走还不忘遗憾的说:
    “你们这规矩定的不好,怎么能一人只卖三坛,一天只卖十坛……”
    白芷替方元璟擦试嘴角、下巴处酒啧,不断的“咯咯……”笑。美男相公,到底是美男相公,只用一招,出奇制胜。
    此后。
    不断有挑事者,上门找茬,铩羽而归。
    也有自持清高,不屑一顾者,浅尝一小杯,直呼好酒,果然世间绝无。
    不缺银子的一人拎着三坛“岁寒潭”,不是不多卖,东家一人一天只卖三坛。
    可仍有不少遗憾的,当日未买到“岁寒潭”,第二天早早的来回十色香,等着开门。
    缺银子?最是寒门子弟。
    走进酒铺发现,此酒明价,一坛一两,三坛三两!
    回到家中绞尽脑汁,闷头苦想,势要拿下三两银子,那可是二个月的学修。
    转个手,最次也能换来三两银子。
    如好运得了酒令榜头名,还另有十两银子。
    白芷听到各种议声。
    哼,古代的白酒才多少度,最多十多二十度,能有什么味儿。
    我这酒五十多度上下,拿冯家酒肆的二年以上的烧刀春多次蒸馏。
    蒸馏出来的纯将白酒,在加以空间的浓香型白酒,调试十多天,才勾对出口感甚佳的好酒,取名“岁寒潭”。
    与现朝的酒一对比,可不立见高下。
    若在酒窖中放上半年一年,口感更佳。
    陆陆续续,有提交诗、画、书法者,方元璟将作品评审后,在对应的一、二、三等名次,依次张贴。
    没半日发现,原来第一名已经掉落至三名,前一、二名已有新的人选。
    在过一日,头几名者,已然换了新人。
    等书生们齐聚诵读、观摩时,激起一股豪志,甚是不服气,意与之一绝高下。
    三榜,各榜可张贴十五人作品,不断有新作品替换。
    也有甚绝此前作品欠佳者,重新递交作品,周而复始。
    这,不仅仅是赠酒!
    是一场扬名立腕之际遇。
    突时,范岭县呈一片热议。
    县学的夫子近来发现,学子们比平日里更加刻苦学习,勤习用功。
    三五成堆,练字、作诗、画画间相互咬耳指点。
    见着学子们呈好学之风,夫子们甚是心慰。
    陈夫子收看了几幅诗作,咦,怎么全是关于酒的?
    那个夫子下的题策?
    陈夫子问一圈,没有。
    逮到一个学子,细细的问,才知,由一家酒肆发起的酒令榜。
    陈夫子好笑般与县学孙夫子议论,孙夫子呲之以鼻,什么好酒,世间绝无?
    一个酿酒的匠人,何来资格评论学子们才学。
    沽名钓誉之辈!
    商家人钻在钱眼中,胡弄花招。
    不过,学子们天天议论,孙夫子勾着心,带着猎奇,跑到“十色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