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婚前的准备

推荐阅读: 牧神记领主之兵伐天下无上丹尊三界血歌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我与她合租的日子夜天子次日曙光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秦朗林馨儿

    建兴二年五月。
    最近刘禅非常忙,一是他要筹办与张星彩的婚事,二来他刚收了一个徒弟。
    徒弟的名字叫做蒋琬。
    不知为何,蒋琬对阿拉伯...嗯,不对...是大汉数字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刘禅给他演示了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天不亮,他就准时出现在刘禅的寝殿前请教。
    古人都说闻鸡起舞,可他起的比鸡还要早,这让有起床气的刘禅颇感厌烦。
    不仅是蒋琬,丞相诸葛亮在见识到数字的神奇魅力之后,也三天两头的跑过来虚心学习,为此两人的关系在这段时间既是父子,亦是师徒。
    诸葛亮是刘禅的相父,在明算方面,刘禅又是诸葛亮的老师。
    好诡异的关系。
    “陛下,这数字真是神奇,搭配规定的运算规律,明算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十倍不止,倘若用它记录账目,统计粮草辎重,换算国家货币将更加方便快捷,这才是真正的明算之道!”蒋琬两眼放光,见到这些数字比自家的婆姨都亲。
    刘禅打了个哈欠,很明显他没睡醒,旋即懒洋洋地道:“数学是理科的基石,是国家发展工业的基础,更是创造万物之源...”
    “实际上,数理方面欧洲要比我们大汉强得多,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那几个妖孽数学家就很厉害,像欧几里得的几何要比我们领先数百年,我等学明算要借鉴别人的先进算法,不能只一味的坐井观天。”
    听到这些,蒋琬略微有些失神,他认真看着刘禅,轻声问道:“陛下,何谓古希腊、古罗马?那个欧什么得是谁,为何臣从未听说过?”
    “这个...”刘禅挠了挠头,脑海里整理了下措辞道:“古希腊、古罗马就是我们汉人口中的‘大秦’,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也曾到过‘黎轩’和‘安息’等地,这些地方都是欧洲的部分国度。”
    “至于那个欧什么得,你只知道他是个数学家就行,这不重要...”
    蒋琬恍然,当他再次看向刘禅时,眼前少年的身影在他的心中不禁高大起来。
    原来,陛下竟然懂得这么多。
    算算时间,魏晋时期比较着名的数学家刘徽也该出生了吧?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大佬天才,曾在历史当中一度爆火的《九章算经》和《海岛算经》皆出自他手,可以说他为古代的数学体系,建立了理论基础。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正负数概念的人。
    他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他用“以盈补虚”的原理以及“割圆术”的极限方法,求出了圆周率π=3.14。
    他论证了勾股定理,建立了形似勾股形理论。
    ......
    如此逆天级别的数学大佬,在华夏数学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刘禅没记错的话,这个时代应该还有一个数学家,他叫赵爽,吴国人,他的代表作《周髀》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天文学着作。
    继赵爽、刘徽之后,后来在数学史上接棒的人叫祖冲之。
    想到这里,刘禅灵机一动,看向蒋琬问道:“蒋叔,你说朕以《九章算术》为教材,在成都设立明算科,让川中孩童尝试接触数理如何?”
    蒋琬精神一振,瞪大眼睛道:“好提议啊,明算之道自古以来都是难以掌握的学问,若陛下能培养出一批优秀子弟,在数理方面有所建树,那么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处...”
    “臣与陛下学习算术的这几日,愈发察觉数字的神奇,小到衣食住行、账房账目,大到行军布阵、农耕秋收,几乎都有数字的影子,倘若这门学问能传承下去,我大汉将可再传千秋万代!”
    “蒋叔言重了,没那么神...”刘禅尴尬一笑,看到蒋琬脸上的激动笑容,轻声问道:“这么说,蒋叔同意朕的提议?”
    “臣双手赞成!”
    “好!”刘禅重重点头,缓缓道:“那蒋叔好好学,明算科建立之后,你就是明算科的博士祭酒。”
    “啊?”蒋琬震惊了。
    “啊什么啊?难不成让朕亲自教那些小毛孩学算术?朕很忙的!”
    刘禅果断将这烂摊子甩给蒋琬,在他看来,还是当甩手掌柜比较爽。
    ……
    ……
    暮春的成都,细雨如丝,浸润着皇宫的赤黑檐角。
    宫墙的漆色在雨水中显得愈发深沉,石板路铺上了大红色的地毯,长长的绸缎穿过檐角,将绸带裹在两侧的廊柱上。
    侍女宦官行色匆匆,这几日整个皇宫增添了喜色,宫内的人开始忙碌起来。
    刘禅站在书房的油灯下,身着玄色婚服,手握毛笔缓缓在蜀纸上写下《诗经》中的吉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陛下,明日大婚,礼服可还合身?”内侍黄皓来到刘禅面前,轻声问道。
    刘禅将毛笔搁在笔山上,伸手抚过袖口的云纹刺绣,旋即点头道:“合身,就它吧。”
    缓缓走出书房,刘禅看到宫中管事手里,拿着两只大雁匆匆而过,刘禅当下好奇地叫住了他。
    “那个谁,你停一下!”
    管事见到刘禅,正欲行跪拜之礼,却被后者制止。
    “这两只大雁肥啊,你赶紧送到膳房,交给黄大厨,今中午朕要喝大雁汤。”刘禅眯着眼睛说道。
    管家闻言大惊,黄皓连忙跑上前解释道:“陛下不可,这两只大雁明日要在亲迎时,在女方家堂前行‘奠雁之礼’使用,陛下若将它们吃了,恐有不祥,于礼也不合。”
    “咋这么多事?朕喝个大雁汤也不行?”刘禅蹙眉道。
    黄皓急得快要哭出来了,尖声道:“陛下,真不行!”
    见黄皓坚持,刘禅大手一挥:“算了算了,朕今中午喝鸡汤,总行了吧?”
    “鸡汤可以,鸡汤大补,吃哪补哪!”黄皓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无伦次地说道。
    话说完时,他才察觉到自己...似乎说错了话。
    刘禅走到黄皓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细声道:“黄内侍,要不一块补补?”
    黄皓嘴角猛抽,脸上顿时泛起茄紫色。
    ……
    打发走黄皓后,刘禅在殿外来回徘徊,看着宫内到处都是的大红绸缎,不禁内心轻叹。
    前尘已了,婚事已定。
    是啊,要成亲了。
    日子过得好快。
    那年长街春意正浓,佳人在侧,烛影摇红。
    灯火缱绻,映照一双如画颜容。
    宛如豆蔻枝头温柔的旧梦。
    前生今世,真如歌词中所言,大梦一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