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试制】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牧神记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

    嬴扶苏带着亲兵去了一趟上郡的武器工坊。
    将从月氏国带回来的炼钢配方,送到了工坊里。
    经过详细的试验和比对。
    月氏国的百炼钢,果然是比秦国的百炼钢配方要更加成熟。
    这其中,尤其以淬火液和掺碳配方最为重要。
    秦国虽然在灭六国之后,吸收了不少韩国和楚国的冶铁技术。
    但是在淬火液的发展上,是比较落后的。
    还是以冷冽的河水为主。
    淬火效果并不好。
    月氏国的淬火液配方,则是用牛羊马匹的尿液,混合着牛羊的油脂。
    对于钢材的淬火效果极佳。
    嬴扶苏向上郡的武器工坊提出,能不能扩大铁兵器的生产规模。
    给更多的骑兵更换铁制兵器。
    但是上郡武库的寺丞却说,根本做不到。
    百炼钢需要千锤百炼,要反复进行加热和锻打。
    太过于耗时耗力,仅仅以秦军铁剑为例。
    一柄铁剑,就需要两名熟工,耗费半年多时间才能制成。
    这其中消耗的木炭,是青铜武器冶炼的很多倍。
    如果大规模制备铁器,上郡根本没有那么多木材来制作木炭。
    而且,上郡的铁矿石,品质不佳,很难大规模得到上好的钢材。
    少量生产,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想要大规模量产,却根本没法做到。
    无奈之下,嬴扶苏只能从秦军铁剑的形制上先入手。
    通过改变形制,来减小施工的难度。
    秦军铁剑的形制,其实仍然还是沿用了类似于青铜剑的样子。
    剑身细长,横截面却是八面形的结构。
    在结构坚固的同时,可以做得很长。
    但是青铜剑是通过铸造和打磨在制造的。
    而铁剑却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够做成那个样子。
    无形中,其实是增加了很多加工的繁琐性的。
    先秦时期,大军作战最主要的兵器还是长戈和战戟。
    尤其是步军作战,重盾和长戈才是主流。
    只有大量的骑兵作战,才会开始重视短兵器的使用。
    所以这一时期的短兵器,大部分还是以剑的形式存在的。
    而剑本身,更多只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和贵族们使用的器物。
    在性价比上,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工艺复杂,价格高昂。
    从汉代开始,当汉朝大量训练骑兵之后,便开始不再流行双刃剑作为军队武器了。
    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单刃的刀就已经在军队中基本取代了剑。
    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流。
    嬴扶苏按照自己记忆中,唐横刀和汉代环首刀的样子,对秦军铁剑进行了改进。
    将原本双刃的秦剑,变成了厚背单刃的刀。
    在不影响直刺性能的同时,大大减小了制造难度。
    并且将改进的图纸交给了武器工坊,让工坊先制造出来一批。
    打算小范围在铁骑中试验一下。
    另外,复杂的铁剑不好打造。
    长矛的矛头,可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其实是可以进行一些量产的。
    扶苏让武器工坊试着赶制一批百炼钢打造的矛头。
    也准备给铁骑装备。
    从武器工坊回到肤施县。
    冯职却已经在焦急地等待嬴扶苏的归来。
    一个问题,立刻堆在了嬴扶苏的面前。
    四万农垦大军已经就绪,开荒开田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可上郡却拿不出冬麦的种子。
    上郡以往都是以粟米作为主粮。
    几乎没有人去大规模种植冬麦。
    冯职已经派人到下面各个县、乡去收购麦种。
    但是上郡收上来的麦种,却还是杯水车薪。
    根本不够。
    粟米的种子自然是可以管够的。
    可是现在才秋季九月,距离来年春天种植粟米的季节还早。
    总不能田开好了,等到来年春天再耕种吧?
    一些开好的新田,只能先种上一些秋季能种的杂豆。
    冯职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于是请示嬴扶苏的意见。
    扶苏顿时有些头大。
    不过他很快想到了自己在大漠与匈奴作战时候的那位向导。
    吕季先生。
    吕季先生似乎是九原郡最大的粮商,在嬴扶苏的记忆中,好像也是涉及谷种生意的。
    嬴扶苏正准备给九原郡写信。
    反倒是上将军蒙恬的信,先从九原送了过来。
    蒙恬在信中说,九原大营的骑兵,已经经过了重新精简。
    步军也在按照嬴扶苏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骑术。
    在上郡的时候,嬴扶苏曾和蒙恬探讨过。
    步军军阵的威力极大,而且是攻城和防御作战的主力。
    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兵种。
    但是缺点却也特别明显。
    那就是机动性非常差。
    骑兵和车兵可以一天奔袭两三百公里,而步兵一天却只能行进二三十公里。
    这之中可是差了将近十倍!
    嬴扶苏向蒙恬提出了骑马步兵的概念和设想。
    如果能够让重装步兵学会骑马,然后靠马匹机动。
    将会极大的提高步军的机动性。
    并且还可以提高步兵的负重,使得步军的防御更好。
    以前,秦国的战马只能依靠陇西生产,养不了那么多骑兵。
    但是现在,有了河套草原,军马数量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缺的。
    完全可以组建一支能够快速机动的骑马步兵,作为机动兵力来使用。
    在长城沿线,也可以凭借马匹的快速机动,迅速抵达任何地方作战。
    这支步军的人数未必要很多。
    但是一定要非常精锐,随时能够进行各种战斗。
    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常备军。
    而那些被精简下来的农垦大军和大量的徭役,则作为步军的后备力量存在。
    在真的需要大量步军的时候,也可以快速成军。
    蒙恬最初被嬴扶苏的设想吓了一跳,但很快便同意实施扶苏的设想。
    和匈奴打了很多年交道的蒙恬,自然明白机动性的重要。
    而蒙恬也不愧是秦国上将军。
    嬴扶苏仅仅只是提出了一个设想,蒙恬很快便真正在九原郡实施了起来。
    蒙恬在信中说,他已经将三万步卒,两万五千弓弩手,一千多辆战车和两万骑兵编在了一起。
    组成了一支混编的大军。
    但是具体怎么使用这样一支‘合成化’的大军,蒙恬还要和涉间、苏角仔细研究。
    另外还有七万纯粹的轻装骑兵,作为独立的骑兵使用。
    嬴扶苏很是满意,蒙恬做事果然是滴水不漏的。
    看来真正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实施啊……
    不过,让嬴扶苏真正注意到的是。
    蒙恬来信中提及,九原郡已经开始试种冬麦。
    这却让嬴扶苏眼中一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