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推荐阅读: 牧神记、 李毅黄小蓉、 作为资本,在娱乐圈当渣男有错?、 你选白月光,我离婚改嫁你哭什么、 偷心教师、 全民大学霸、 重生学霸:校草,放肆宠、 诡秘之主、 暗月纪元、 史上第一驸马、
知道的晓得是来抓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刘老太是来讨债的。
就没见过求人治病还如此猖狂的。
几人都恨不得怼上去,甚至希望书虞别给她治了。
想归想,书虞对于刘老太前来,还是开心的,笑着迎上前,收了银子后,叫春桃把药粥端了出来。
她特意加了草药调味,可增强药性的同时添加香味,闻着就香。
刘老太脸上褶皱又多了几条:“就这个可以?”
书虞点头:“这个味道孩子应该爱吃了,咸的。”
说不如做,刘老太把孩子抱腿上,狐疑的舀了一勺药粥,吹凉了些就喂给孩子。
孩子折腾了一天,早就有些饿了,这会儿没抗拒就吃了一口,随着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扑腾着手臂,张着嘴:“啊啊。”
刘老太又喂了一口,孩子乖乖吃下。
很快一碗粥见底,她乐笑了:“吃完了。”不过转念一想,她又眯着眼打量书虞:“这粥真的能治病?”
别是忽悠她,要是没什么用,她就砸了这杏林阁。
“当然能,不止这个药粥,还要用药做其他的一起给孩子吃下,孩子缺钙太严重了。”书虞早想好了,从后面拿来了地皮菜,又捡了不少药掺和在里面,混匀后递给刘老太。
“熬粥,煮汤,炒菜都能放一些进去,也可以用水泡发后煮熟凉拌。”
“凉拌?”刘老太示意媳妇儿把药拿着,从怀里拿出了银子,递给了书虞。
“对,就是煮熟之后过凉水,加上盐之类的调味就可以了,总之孩子必须天天吃,且不能再这么一直抱着了,要多走路,晒太阳,没事就多活动活动四肢。”书虞再次叮嘱。
现在孩子愿意吃了,刘老太也不啰嗦更懒得听那些话,抱着孩子就走。
几人都傻眼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刘老太这么平和。
“这刘老太这些日子把镇子和城里的大夫都得罪完了,我还以为又要被骂。”艾莎一脸哀怨,她之前没少被骂。
图蒙接话:“想救孩子心切。”
“话是不假,但哪能那样骂人?”艾莎还是不满。
“她强势了一辈子,也没人会跟个老人计较,对了,近来这地皮菜需要的量大,要是有人送来就按市价收了,有多少收多少,我去一趟惠城。”
还得跟霍景州他们通通气,书虞拿上剩下的地皮菜,跟陆平安去了城里。
而二人一走,孙海则派人跟了上去,另一边又派人打听了,刘老太抓的什么药。
等得知用的地皮菜时,他一脸不屑,这药压根没那么大的作用,恐怕吃个三年五载的才能补好,他就等着书虞被刘老太骂个狗血淋头。
惠城。
书虞去杏林阁之前,先走访了一遍城里的药铺,基本上地皮菜这一味药都有,但是量十分少,最多的一家药铺库存,都不到十斤。
这东西只是配伍用的,药铺都不需要这么多,那价格,也就能抬上来了。
书虞心里有主意,便去了李家。
经上次一事,李云生多少有些愧疚,听到书虞只是想让客栈推一道凉菜,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直接带着人去了客栈。
书虞拿着地皮菜进了厨房,陆平安给她打下手,清洗,生火,翻炒,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话都不多说一句。
书虞不时侧头看他,属实觉得这样的人在身边,只有这么好了:“你不好奇?”
陆平安摇头:“好奇,但应该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是的。”
李云生以李家的名义,举办了一个所谓的试吃会,百姓们好奇之余,又觉得有免费的食物,不吃白不吃。
客栈里坐满了人。
书虞将菜做完,开始吩咐小二把菜上桌,她则在客栈中间为大家解说。
“这第一道菜,地皮菜炒鸡蛋,可清热明目,收敛益气。”
菜端上桌,瞧着黑乎乎的地皮菜沾在鸡蛋上,客人的脸色都透着抗拒,有好奇者还是尝了一口。
“地皮菜独特的香味包裹嫩口的鸡蛋,还不错。”
随着他话音落下,不少人开始动筷。
书虞继续:“这一道凉拌地皮菜,目赤红肿、夜盲、久痢食用后都能缓解。”
“真的假的?吃饭也能治病?”
“当然,我们杏林阁主打的,就是吃饭也能养好身体,告别苦涩的汤药。”书虞赶紧趁机打波广告。
在凉拌地皮菜的一致好评后,上了第三道。
“地皮菜烧肉鲜,能治疲倦乏力,阴虚干咳,能疏通肠道,多日不如厕,或是如厕不顺畅的,都有用。”
吃饭时提这个,不少人皱着眉头,但便秘的毛病,大部分人又都有,看着这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吃了不少。
很快,就有人开了口:“再来一份烧肉鲜。”
“客官,免费的已经没了,收钱的要来一份吗?”小二哈着腰问。
客人直接撂下银子:“这三道菜都再来一份。”
“好勒!”
小二揣着银子去了后院,瞧着老爷正和书大夫说话,忙凑上去:“老爷,客人还要那三道菜。”
就在刚刚,李云生还好奇书虞的目的,这会儿已经显而易见了,想靠着卖地皮菜赚一笔,明知道也好,他也愿意帮书虞这个忙。
“明天送来吧,有多少我要多少。”
“我保证你不会后悔买这个地皮菜的。”
书虞很有把握,转身进了厨房,教了厨师怎么炒菜之后,她才跟陆平安一起离开,又得连夜赶回落霞村。
本来要找霍景州的,最后时间紧迫,她也只是来得及提醒他们,有来卖地皮菜的就收。
书虞和陆平安回到家,就有人闻声来了。
桂花婶和苗婶种的量大,采了许多晒干了,装了两个麻袋直接扛到了陆家,看着书虞桂花婶被苗婶撞了下,深吸一口气才开口:“书虞,我们都按你说的,晒干收好了。”
“嗯,按照每斤五十文,这里有多少?”书虞已经拿出了钱袋子,看着陆平安把地皮菜过秤之后,因为是干的,一个半人高的麻袋,也只有十二三斤。
分别给了银子后,苗婶拿着银子都不敢相信:“这么多吗?”
就没见过求人治病还如此猖狂的。
几人都恨不得怼上去,甚至希望书虞别给她治了。
想归想,书虞对于刘老太前来,还是开心的,笑着迎上前,收了银子后,叫春桃把药粥端了出来。
她特意加了草药调味,可增强药性的同时添加香味,闻着就香。
刘老太脸上褶皱又多了几条:“就这个可以?”
书虞点头:“这个味道孩子应该爱吃了,咸的。”
说不如做,刘老太把孩子抱腿上,狐疑的舀了一勺药粥,吹凉了些就喂给孩子。
孩子折腾了一天,早就有些饿了,这会儿没抗拒就吃了一口,随着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扑腾着手臂,张着嘴:“啊啊。”
刘老太又喂了一口,孩子乖乖吃下。
很快一碗粥见底,她乐笑了:“吃完了。”不过转念一想,她又眯着眼打量书虞:“这粥真的能治病?”
别是忽悠她,要是没什么用,她就砸了这杏林阁。
“当然能,不止这个药粥,还要用药做其他的一起给孩子吃下,孩子缺钙太严重了。”书虞早想好了,从后面拿来了地皮菜,又捡了不少药掺和在里面,混匀后递给刘老太。
“熬粥,煮汤,炒菜都能放一些进去,也可以用水泡发后煮熟凉拌。”
“凉拌?”刘老太示意媳妇儿把药拿着,从怀里拿出了银子,递给了书虞。
“对,就是煮熟之后过凉水,加上盐之类的调味就可以了,总之孩子必须天天吃,且不能再这么一直抱着了,要多走路,晒太阳,没事就多活动活动四肢。”书虞再次叮嘱。
现在孩子愿意吃了,刘老太也不啰嗦更懒得听那些话,抱着孩子就走。
几人都傻眼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刘老太这么平和。
“这刘老太这些日子把镇子和城里的大夫都得罪完了,我还以为又要被骂。”艾莎一脸哀怨,她之前没少被骂。
图蒙接话:“想救孩子心切。”
“话是不假,但哪能那样骂人?”艾莎还是不满。
“她强势了一辈子,也没人会跟个老人计较,对了,近来这地皮菜需要的量大,要是有人送来就按市价收了,有多少收多少,我去一趟惠城。”
还得跟霍景州他们通通气,书虞拿上剩下的地皮菜,跟陆平安去了城里。
而二人一走,孙海则派人跟了上去,另一边又派人打听了,刘老太抓的什么药。
等得知用的地皮菜时,他一脸不屑,这药压根没那么大的作用,恐怕吃个三年五载的才能补好,他就等着书虞被刘老太骂个狗血淋头。
惠城。
书虞去杏林阁之前,先走访了一遍城里的药铺,基本上地皮菜这一味药都有,但是量十分少,最多的一家药铺库存,都不到十斤。
这东西只是配伍用的,药铺都不需要这么多,那价格,也就能抬上来了。
书虞心里有主意,便去了李家。
经上次一事,李云生多少有些愧疚,听到书虞只是想让客栈推一道凉菜,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直接带着人去了客栈。
书虞拿着地皮菜进了厨房,陆平安给她打下手,清洗,生火,翻炒,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话都不多说一句。
书虞不时侧头看他,属实觉得这样的人在身边,只有这么好了:“你不好奇?”
陆平安摇头:“好奇,但应该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是的。”
李云生以李家的名义,举办了一个所谓的试吃会,百姓们好奇之余,又觉得有免费的食物,不吃白不吃。
客栈里坐满了人。
书虞将菜做完,开始吩咐小二把菜上桌,她则在客栈中间为大家解说。
“这第一道菜,地皮菜炒鸡蛋,可清热明目,收敛益气。”
菜端上桌,瞧着黑乎乎的地皮菜沾在鸡蛋上,客人的脸色都透着抗拒,有好奇者还是尝了一口。
“地皮菜独特的香味包裹嫩口的鸡蛋,还不错。”
随着他话音落下,不少人开始动筷。
书虞继续:“这一道凉拌地皮菜,目赤红肿、夜盲、久痢食用后都能缓解。”
“真的假的?吃饭也能治病?”
“当然,我们杏林阁主打的,就是吃饭也能养好身体,告别苦涩的汤药。”书虞赶紧趁机打波广告。
在凉拌地皮菜的一致好评后,上了第三道。
“地皮菜烧肉鲜,能治疲倦乏力,阴虚干咳,能疏通肠道,多日不如厕,或是如厕不顺畅的,都有用。”
吃饭时提这个,不少人皱着眉头,但便秘的毛病,大部分人又都有,看着这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吃了不少。
很快,就有人开了口:“再来一份烧肉鲜。”
“客官,免费的已经没了,收钱的要来一份吗?”小二哈着腰问。
客人直接撂下银子:“这三道菜都再来一份。”
“好勒!”
小二揣着银子去了后院,瞧着老爷正和书大夫说话,忙凑上去:“老爷,客人还要那三道菜。”
就在刚刚,李云生还好奇书虞的目的,这会儿已经显而易见了,想靠着卖地皮菜赚一笔,明知道也好,他也愿意帮书虞这个忙。
“明天送来吧,有多少我要多少。”
“我保证你不会后悔买这个地皮菜的。”
书虞很有把握,转身进了厨房,教了厨师怎么炒菜之后,她才跟陆平安一起离开,又得连夜赶回落霞村。
本来要找霍景州的,最后时间紧迫,她也只是来得及提醒他们,有来卖地皮菜的就收。
书虞和陆平安回到家,就有人闻声来了。
桂花婶和苗婶种的量大,采了许多晒干了,装了两个麻袋直接扛到了陆家,看着书虞桂花婶被苗婶撞了下,深吸一口气才开口:“书虞,我们都按你说的,晒干收好了。”
“嗯,按照每斤五十文,这里有多少?”书虞已经拿出了钱袋子,看着陆平安把地皮菜过秤之后,因为是干的,一个半人高的麻袋,也只有十二三斤。
分别给了银子后,苗婶拿着银子都不敢相信:“这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