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农村发展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郡主是个乌鸦嘴第一序列我真不是乌鸦嘴无限童年系统牧神记

    工业化的前提是要解放农村劳动力。
    如果只是以高工资诱惑农民离开土地,前往城市工作生活,这不是工业化的本质。
    因为农业荒废,意味着整个国家都会不稳。
    所以解放农村劳动力,需要在农业生产效率上下工夫,以更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
    韩朔对天道基金轻视农业支持很有意见,让宋晓蓉必须要跟进农机站的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农技站同样很重要,不只是单纯提供优质种子服务,还必须要提供更科学高效的耕种技术。
    虽说我国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特别是优质品种的农作物,对生产技术的要求更高。
    虽然宋晓蓉听到韩朔的语气很严厉,但还是解释道:“不是天道基金不重视,而是现在的农业产出太低。
    如果使用机械化作业,所有的产出都不一定够机械的租赁费。
    想要推进机械化作业,一方面需要增加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以规模化优势减少机械化成本。
    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耕地的产出,让农民就算租用机械,也有不错的收益。
    现在错过了优质品种的耕种时间,所以天道基金将这项工作往后推迟了一些。
    特别是北方,小麦都是过冬前种植,新品种高产小麦没有赶上趟。
    而在南方,由于种植水稻,他们都从我们这里购买了优质水稻种子。
    产量虽然由于化肥的供应不足,无法达到最佳产量,但也比之前高出四五倍。
    所以在南方地区,天道基金还是按照计划,每个县建立一所农机站。”
    听到宋晓蓉的解释,韩朔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他还以为天道基金以为能从内宇宙拿出大量的粮食,不担心粮食不足,从而忽略了农业发展。
    更怕天道基金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组织,觉得没钱赚就不敢。
    有些事情就算没钱也要干,只要不亏本就行。
    如果亏本,也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看看能不能获得一些补贴,而不是坐视不管。
    看着井然有序的田地,以及远处低矮的房屋,韩朔问道:“你说现在推出农业保险有没有市场?”
    韩朔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前世农业保险工作就市场不大。
    主要原因是农村以小农耕种为主,而且农民也不以农业产出为主要收入。
    就算由于天灾而导致减产或绝收,也无法根本性影响农民的生活,损失不会特别惨重。
    如果换做大面积农场,如果一旦减产或绝收,直接就能让一个农场主破产,还要欠一屁股债。
    这时候,农业保险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保险也就得到足够的重视。
    果然,宋晓蓉说道:“现在推出农业保险很困难。
    现在大家对保险的忠实不够,强制性购买很可能适得其反。
    而且大部分人对天灾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不是倒霉的那一个,没有社会性防止意外发生的意识。
    从农业保险成本上算,现在推出农业保险的成本很高,投保者不会主动去投保,需要做很多宣传工作,人力投入很大。
    而收益却很低,农业产出低导致农户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农保,只能低价销售农保产品。”
    宋晓蓉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推出农保,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
    韩朔听后只能放弃,想法固然很好,但也要切合实际。
    跟着考察团来到村里,韩朔看着低矮的土坯房,以及里面几乎家徒四壁的陈设,感觉农村发展任重道远。
    想要改善农村,还是需要从工商业着手,减少农业人口数量,增加农业人均耕地面积。
    至于天道基金,其实不太愿意深度参与农业的事情。
    一是农业确实不太赚钱,哪怕将来农场化作业,和工商业相比依然不如。
    二是怕麻烦,百姓刚刚分到土地,对土地非常珍惜,这增加了做农村工作的难度。
    哪怕有些人进城打工,也要每年抽空回家忙一段时间的农活,生怕土地被荒废。
    而且对很多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如果城市里不好找工作,也能回到农村种地。
    虽然无法致富,但也能做到不饿死。
    这是农民的普遍想法,想要改变就需要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起来。
    让所有人哪怕是最落魄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不担心没衣服穿,更不担心没地方住。
    这些都不是天道基金想做就能做的,身处商业化的社会,如果天道基金这么做了,意味着成本高于同行。
    只能从国家层面,强制企业和个体户,为员工缴纳各种保险。
    还要从国家层面建立救助体系,为边缘人群提供救助,避免陷入绝境。
    更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保障住房制度,让困难人群也能有个容身之所。
    只有在社会层面解决这些问题,让所有人不至于陷入绝境,才能改变农民对土地的执念。
    韩朔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前世这些制度不是没有,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制保险制度形同虚设。
    救助体系也成了笑话,保障住房更是让有关系的人致富。
    所以很多事情想想都觉得头疼,参与进去也是吃力不讨好。
    如果杨席想要建立的独立监督机构建立起来,倒是有可能杜绝很多问题。
    这些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徒有其表。
    看完这个村庄,考察团在县领导的带领下,去了另一个村庄,看望这里的退伍老兵。
    这个时候退伍的,都是伤残士兵。
    韩朔跟着进了屋,家里比其他家庭更加贫困,除了一张床,连个正经的灶台都没有。
    因为这名伤残士兵,一只脚被截肢了,一只眼睛也不好使,根本没法下地干活。
    国家其实有相关政策照顾,但也只能维持温饱。
    而且很多政策都是下放地方,让村集体给予支持,但这种支持各个地方的差异很大。
    当大家都生活困难的时候,能照顾的地方也有限。
    韩朔看到这种情况,悄悄拉着宋晓蓉问道:“我们的补助金没有发放下去吗?”
    宋晓蓉回应道:“凡是我们统计且能联系到的都发放了,根据情况不同,标准从每月50元到200元不等。”
    这个补助金的标准并不低,韩朔没有在补助金额上纠结,而是问道:“目前有多少统计数据?”
    “根据天道基金的统计,目前纳入补助金的家庭和个人,数量高达500多万,预计每年开支高达70多亿元。
    你的现金利息收益,已经无法覆盖这部分支出,需要动用军方支付的利息才行。”
    韩朔听完宋晓蓉的讲述,以前觉得自己挺有钱,没想到连做这件事情都存在困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