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都是钱惹的祸1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龙蛇之拳镇山河东晋北府一丘八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快穿:女配又跪了

    大昌帝听到马木提的话,惊喜的说:“马爱卿有什么办法,你快说。”
    马木提没有着急开口,反而是看着大昌帝说:"陛下,臣提的方法,可能有违朝廷的常理,甚至不符合朝廷律例。
    您要先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大昌帝:"马爱卿,你尽管说,朕赦你言者无罪。”
    马木提开口道:"陛下,臣的方法就是把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省份边陲的县官和府官全部明码标价卖给想要进步的官员和入仕士子。
    陛下,西南边陲一带的基层官员很不好当,内地的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根本就不愿意过去。
    好不容易来了一批当官的,最多当官十年就要全部轮换一次。
    西南边陲合格的汉官,实在太难找了。
    要不然已臣这混血儿的身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当到了一省的布政使。
    各位可知道,云南广西的边陲之地改土归流根本还没有完成。
    朝廷派驻的官员往往没有实权,要想获得实权,得和当地的土司土王们去争斗。
    所以很多边境边陲地区的官员获得官位后, 大多喜欢一直呆在省城"述职",一年根本去不了辖地几次。
    等考核的年限到了,先贿赂考核的官员获得一个中上评价之后,再找关系改调到其他地方去当官。
    甚至有些官员受不了边陲之地的环境,直接辞官回家。
    这样汉人主官长期没有到职的情况,加剧了那些本来就没有改土归流完成地区的土司土官的威风。
    有些地区通过前辈的努力,本来已经完成了改土归流。
    但流官长期不到任,又产生了新的土司土王。
    既然如此,干脆把一些西南边陲地区有空缺的官位拿出来发卖。
    对象可以是国子监的学生,或各省有了秀才和举人功名却没一直当不了官的。
    如果价钱出得起,童生也是可以去当官的嘛。
    这些人花钱买的官,自然不可能不用心去当官。
    这些官员用心了,才能压制住当地的土司土官们。
    如此一来,朝廷可以得到一批相当的钱钱财。
    那些有志于仕途的士子,有了做官的途径。
    同时西南边陲也可以得到一批稳定的流官。
    当然,臣知道此举不符合官员都要出于科举这个国策。
    所以臣只是提出来供陛下和大人们参考一下,看看此方法是否可行?”
    这个马木提显然是很有想法的,但是他也不敢把话说死。
    毕竟现在朝堂上的文官已经全部都是科举出身,包括他本人。
    马木提的话说完,果然引起了朝中不少老派官员们的愤怒。
    这大概是因为,大夏从太祖之后,几乎九成九以上的文官员都是科举的正途出身。
    如果像这样大规模的以银钱来买卖官员,这就打破了科举之人,控制官场的规则。
    这确实压了这群官僚的老命,用各种恶毒的词汇拼命攻击马木提。
    要不是大昌帝在上面压着,说不定就当场有人就想冲上来把这个混血儿揍一顿。
    但是朝中真正的有识之士听到马木提的言论之后,都开始了沉思。
    因为马木提说的情况确实属实。
    朝廷要筹集银子这是一方面。
    朝廷想对西南的控制力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西南问题向来是中原华夏的王朝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从前朝华太祖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再加上本朝进行的九十多年,总共用了四百多年的时间,
    目前也只完成了七成地区的改土归流,还有三成的边陲地区依然控制在各种土司土王的手中。
    在这种地区,如果安排传统的文官去当主官其实很难突破这些硬骨头。
    如果能用银子选拔出一批务实能干的官员去充当这些边疆地区的主官,改土归流说不定会有奇效。
    这样的话,站在朝廷的角度,这简直是双赢呀!
    大昌帝看着堂下的官僚们喊打喊杀,吵吵闹闹,不悦地说道:"吵什么吵,你们想做什么?
    无论马卿的意见是否可行?朕早就说过了马卿言者无罪。
    你们这些动不动就骂人是奸佞的,骂人祸国殃民的
    有本事先把这五百万两的税收亏口给补上再说。
    此时有官员上奏道:“陛下,北京乃天下首善地区,现在朝廷有难,应当号召富商以士绅们积极惠捐,共渡国难。"
    首相王楠道:"此计万万不可,今年天降水灾以来,朝廷的官员及士绅富商们,已都已经被多次要求惠捐了。
    如果再行摊派惠捐,恐怕要使士绅商户对朝廷离心离德了。”
    说完,王楠又跪向大昌帝道:“陛下,请开放少府的存银,调拨五百万两银子用于朝廷救急。
    大昌帝气道:"王先生,王首相,今年各地水灾旱灾不断,不仅户部出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用于赈灾。
    朕的少府也拿了存银将近五百万用于赈灾,少府哪里还有银子?”
    王楠道:"陛下,无论如何,先把欠京城军队的军饷五十万两先垫上吧,要不然这军队恐怕会失去控制,
    至于其他的亏空,臣再想办法吧。"
    大昌帝见王楠拿军队哗变来威胁自己,气的把手上的御笔砸在了地上。
    然后他狠狠说:“拿吧拿吧,把少府掏空了,你们就高兴了。"
    眼见皇帝和首上两人因钱财争吵起来,他文武重臣都不仅噤声起来。
    王楠并没有因为大昌帝的发脾气而有所妥协,他依旧直挺挺的跪在御案下面,冷静地看着大昌帝。
    大昌帝发了一通火后。
    还是先心虚起来,毕竟这江山是他们周家的。
    不可能真因为五十万两银子的争执,就去冒京师守卫军队哗变的风险。
    虽然他极不相信自己周家精心养了九十多年的京师近卫军会因为一个月的俸禄而哗变,但万一呢。
    如此君臣对峙,沉默了好几分钟后,大昌帝先开口说:"少府再调拔五十万两银子把所欠的军士俸禄都发了。
    剩下的的银子,内阁赶紧想办法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