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昌新朝3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穿梭在电视剧论女炮灰怎么当好灭世反派的师尊正派都不喜欢我偏偏喜欢你牧神记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解咒战纪

    邹若芙:"夫君,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事来?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吗?”
    张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今天朝廷开会做年度财政总结,我就想了解一下府里的情况。”
    邹若芙好奇地问道:“哦,朝廷这一年挣了多少钱?”
    张伟:"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今年国库还亏损了两百万两?”
    邹若芙惊讶道:“那怎么可能?朝廷每年得收多少税啊?"
    张伟:“朝廷花钱的地方也多,这其中的道理一下子跟你讲不清楚。"
    张伟继续说对邹若芙说:"咱们存在票房的四十万两得想办法再投三十万两出去,放个十万两以备不时之需,就差不多了。
    邹若芙:"夫君,妾身也想把银子都投出去啊,但是这些年来,京城产业的价格直线上涨,投出去恐怕也没有多大利润。”
    张伟想了一下说:"那也要投出去,银子存在票行,咱们还要每年给一定的保管费,投出去的利润再薄也是赚钱的。
    京城的产业利润太薄了,就想办法投京郊,长沙和南京。
    对了,我那个老朋友李行道他现在不是成了皇家海商了吗?他家的产业咱们也可以投一份。”
    邹若芙有点纠结的说:"这李家一直想要给我们送干股了,老爷的意思是不收干股,咱们直接投资?”
    张伟:"为了安全起见,只投资,不能收干股。
    投资的同时,要给李家讲清楚,我们单纯投资不为他们提供其他的保护。
    如果他们有什么违法犯罪的行为,不要想着找我们帮他们出头摆平。”
    说完此事,张伟仔细清理一下自己府上的所有产业,包括武隆老家,长沙,北京,南京,还有淮安和扬州的一些产业。
    零零碎碎都加起来,自己这二十多年的仕途,竟然攒下了近百万的家产?
    要知道自己虽然当到了从一品的内阁大臣,但是自己基本上是没有怎么贪污的。
    收银子也都是灰色地带的银子。
    当然张伟出手帮了关家一回,并从关家得到了大量的银子这只能算是一笔意外横财。
    但是这么看来,张伟也明白了,国库为什么会出现亏空了?
    当官的越来越有钱,当官的人数越来越多,国库能不亏空吗?。
    并且张伟当官的时间还只有二十年,且张家只有他一个人当官,就攒下了如此泼天的富贵。
    那些为官三四十年,且全家多人为官的家族,他们的家族财富可想而知。
    难怪李明道一家都能抄出七百多万两银子来。
    看样子这大夏朝也很难避免这三百年一次的兴亡交替。
    但是现在让张伟出来背叛自己的阶级进行改革,砍自己家的利益,张伟也不会干。
    但是为了子孙后代的长久富贵计,张伟决定和大昌帝谈一谈。
    朝廷还是要进行一些温和的改革,尽量延长朝廷的寿命。
    延长朝廷的寿命,这也是延长自己子孙后代富贵的时间。
    这个道理,大昌帝应该是懂的。
    如果大夏运气够好,说不定能等来全新的工业技术革命。
    也有可能像后世的老鹰国一样,靠称霸全球,靠吸全球血,来维持自己统治阶层腐朽的生活。
    说不定可以直接把在澳洲和北美的肥沃土地把华夏子民迁一部分过去,这样也能相对延长大夏朝的寿命。
    只要跳出旧有的思维限制,想一想还是有多种可能性的。
    张伟还来不及和大昌帝去商量这个事。
    第二天内阁首相王楠就召集了全体内阁会议。
    会议的主旨很简单,就是大昌元年的财政预算缺口怎么办
    很明显,大昌帝登基发出田赋减半的诏书,新地收买人心的措事,不可能出尔反尔。
    那么按照今年的收入来说,明年至少有两千四百万银子的财政缺口。
    目前国库的存银九百万两,陛下答应从少府补贴三百万两,那么明年整个预算还有将近一千两百万两的缺口。
    大家都商讨商讨,怎么办吧?”
    虽然说向守辉是财相,但是整个朝廷的财政大计是内阁全体的责任,自然不可能让向守辉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
    大家想了一圈办法之后,发现只有张伟之前讲的缩减宗室赡养费用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节约出来的那一点银子对明年的亏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大家都一筹莫展之际,
    吏部左侍郎洪涛说:"这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说吧。
    既然明年朝廷的财政有困难,那么朝廷所有的官吏应该同甘共苦。
    我建议明年所有官员的薪水都自愿奉献的一成捐赠给国库。”
    让官员捐俸禄,这是国库缺钱时的传统技能。
    一般的官员还不得不捐,因为有无数的说辞来强迫你。
    洪涛的话说完,首相王楠立刻带头自愿捐赠明年俸禄的两成给国库。
    当然,王楠还不忘强调:“不能强迫官吏捐赠,一定要是自愿。”
    有了王楠的带头,张伟等人紧随其后,大都也"自愿"赚赠了一成或者一成半的明年俸禄。
    接下来内阁大佬都带头"自愿”捐了这么多俸禄,其多官员肯定也要“自愿"捐一点。
    但是对于中低级官员和吏员来说,他们薪水本来就不算丰厚。
    再让他们捐出薪水来,简直是要人命,但是形势所迫估计或多或少都会捐一点。
    还好,大昌帝只减免了一年的五成田赋,不然简直就要官不聊生了。
    张伟是挺不看好这个举动的,不过能捐一点是一点吧,估计也能够解决三四百万的国库缺口。
    按照去年所有官吏的俸禄支出,如果所有人都捐出一成俸禄,大概能有五百多万两的银子。
    但是很多油水不够的底层小官小吏,估计怎么也是捐不出来银子的。
    财相向守辉:"既然我们官员都已经慷慨解囊,自愿为国库效力了。
    那么天下的商贾是不是也应该主动报效一下,为国库亏空出一份力?
    这样我提议把明年的商税和关税临时提高半成,差不多就有了四百万两银子的进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