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新旧交替9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论女炮灰怎么当好灭世反派的师尊穿梭在电视剧正派都不喜欢我偏偏喜欢你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牧神记仙骨风流无上丹尊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张伟谦逊的回复道:"下官只是命好罢了,年轻时侥幸就入恩师刘副相的眼,大行皇帝和太子殿下对下官也颇有爱护。
    这一路上多亏有贵人们的提拔,才有下官的今天。”
    郭义正:"张阁老你的运气的确是好,但你自身能力也强,老夫看过你的履历,你在苏北的确是做了不少的事情,对苏北的百姓来说,你是一个好官。”
    张伟:"下官所做不过是一点不足的小事罢了。
    倒是郭副相您在越南施政近十年,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不遗余力地绞灭越南伪朝的余孽。
    这才让越南行省在这几年彻底实现了汉化和内附,单凭这一点,郭富相的功劳就不是下官可以比拟的。”
    郭义正:“老夫在越南的所作所为,对我朝廷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是对越南当地的百姓来说,老夫杀了太多的人,也拿了太多的钱,他们肯定心里一直在咒骂老夫。”
    张伟:"想要做大事,哪有不付代价的,只要对朝廷好,对我华夏族人好,些许骂名和代价算得了什么。
    再说了,百年之后,大家都是华夏,谁还记得有越南这个群族?
    到时候本地的百姓也都会称呼大人为改造越南的功臣。”
    郭义正:"千秋功罪,任人凭说。
    老夫可不敢奢望名身后这些东西。
    张阁老,你身为礼部尚书,你的看法和那些一味强调仁义的腐儒可是大不相同啊。”
    张伟:"下官本来就讨厌这些吃饱了没事做,同情心泛滥的家伙。"
    ”哈哈哈……
    此句当浮一大白,可惜此处没有酒。"
    郭义正张伟两个人闲聊之下,居然还有点投机。
    两人聊到最后,郭义正:“张阁老,老夫挺欣赏你这个人的。
    虽然你我之间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
    不过咱们也可以不做敌人的,是吧?”
    张伟听了这话,略施一礼道:"当然了,下官也绝不愿意与郭相为敌。”
    双方都明白,今天这种闲谈式的承诺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有效。
    但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就和没说过一样。
    张伟和郭义正值了一天一夜的通宵,本来都是已经昏困无比了。
    但是接计划,今天内阁所有成员要第三次向储君进谏,请储君继位为新皇帝。
    一想到这个,内阁所有人的眼神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变得精神亢奋起来。
    很快,在内阁首相王楠的带领下,内阁众人跪倒在储君周诚光因为守孝临时居住的偏殿之外,高声道:"太子殿下,为国家计,为朝廷计,请速继位大位,以安民心。"
    储君周诚光:“孤现在实在没有心思讨论继位之事,诸位卿家都请起来吧。"
    内阁众人:”殿下不答应即位,臣等誓死不起。"
    已经到了最三辞三让的最后关头,储君周诚光见内阁诸位众臣如此执着。
    只得勉强道:"孤本愚笨,父皇硬是将国家和社稷江山这个大任交给孤,为了祖宗基业和天下黎民百姓,孤只得勉强担起这个重任了。”
    太子的话音一落,内阁众人立刻三呼万岁,随后,其他的文武大臣皇亲贵戚也跟着三呼万岁。
    众人拥着太子来到乾清宫主殿,在这里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已经得到通知提前到齐了。
    太子周诚光在乾清宫正殿坐立之后,大家立刻一起三呼万岁。
    于是周诚光成了大夏第五任皇帝,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登基仪式,但是君臣名分已定。
    此时张伟礼部尚书的身份出列道:"陛下,今大位已定,请给大行皇帝上尊号。"
    新君周诚光道:"可以。请内阁拟定尊号,另朕拟追尊生母梅氏为皇太后,尊先皇皇后林氏为皇太后,请内阁一并拟定尊号。"
    周诚光又接着说:“朕已正天子之位,朕之元妃秦氏,当立为皇后,朕之世子周兴允当立为太子,着礼部一并办理。”
    内阁众人忙回:"臣等谨遵圣旨。"
    内阁众人当庭商讨,用了不长时间,内阁给先皇大顺帝拟定的尊号为宣宗孝皇帝。
    宣宗绝对是一个上好的尊号了,不过大顺帝执政这二十九年来。
    天下太平,民生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增长。
    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的提高。
    对外的各种战争也是胜多败少,并且完成了对越南和朝鲜的汉化兼化。
    这样的统治说一声"大顺盛世”不为过。
    大顺帝被尊称为宣宗皇帝,也是实至名归。
    这样的尊号,新君周诚光自然也是满意的。
    然后众人商定追尊周诚光的生母梅氏为圣母孝慈皇后,现在的皇后名字为孝懿太后。
    随后,新君周诚光又颁布圣旨,宣布从明年1月1号开始改元为大昌。
    此后周诚光正式称为大昌帝。
    大夏朝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到大顺二十九年八月底,大昌帝在祭告天地祖宗之后,正式于乾清宫登基。
    正式登基后,大皇帝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大赦天下。
    第二道圣旨就是给皇亲国戚,文武重臣颁布了大量的赏赐。
    像大顺帝一些没有封王的小儿子小公主,全部封为亲王和公主。
    大昌帝一些年长的侄子也受封了郡王。
    特别是前端恪太子周耀光的嫡长子宁王周兴俊,在亲王的基础上加进为双俸亲王,以后允许两个儿子继承郡王爵位。
    按大夏的宗法制度,普通亲王的王位只能降一级以郡王身份继承给嫡长子。
    亲王的其他子嗣一般只能封公爵或侯爵。
    内阁诸臣也都得到了一系列的赏赐。
    像张伟就得到了太子少师的加衔。
    有了这个加衔除了每年的俸禄多几千两以外,其他人也都可以称张伟一声张少师。
    其次就是张伟的夫人和父母都得到了一品的诰命。
    然后是允许张伟恩荫一子以入仕。
    大夏朝的恩荫官,一般最多只能做到六七品,并且为正途的科举官员所不齿。
    但是恩荫官再怎么说也是正经的官员,还是很有分量的。
    对于这个恩荫的官位,已经是举人身份的长子张智达自然是看不上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