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小朝会(一)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领主之兵伐天下、 牧神记、 次日曙光、 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 三界血歌、 夜天子、 盘龙之化身为竹、 无上丹尊、 武神主宰、
……第565章 小朝会(一)……
——十二月廿六日·宣政殿——
因为前尚书左仆射韩胄之死辍朝之后,今天算是第一次燕朝,加上之前太府寺的事情,皇帝几乎把各个衙署的主官都叫上了。
诸位大臣进来之后发现皇帝居然一身素服全都吃了一惊,见裴济一脸淡然才略略放下心来,但是汪直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陛下何故素服问政?”
皇帝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反问道:“昨日玄元广德真人下葬,朕既不能亲临致哀,今日素服临朝略尽哀思,有何不可么?”
群臣顿时哗然,冯谏起身道:“天子为一道士素服,于礼不合,臣请陛下更换常服!”
皇帝皱了皱眉:“他曾经做过吴王他们的老师,也给朕讲过老庄之学,勉强也算是帝师了。老二能以弟子身份去主持葬礼,我不过穿一下素服,有什么关系?此事不要再议了,大冷的天难道还叫我回去换衣服么。”
皇帝这么一说,冯谏原本满肚子的礼制典论都给噎回了肚子里,左右看了看其他的大臣也并没有想要附和他的,只得悻悻的退了回去。
“昨天太府寺的库藏也查过了,眼看就到年关,各部现在有什么打算?兵部和河南府的和买方略可有重新拟定么?现在不抢,到时候没有了可不要再过来向朕哭啊!”太府寺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万贯缗钱,做起事情来自然能够宽绰很多,皇帝的语气也难得的轻松。
裴耀卿和薛霖对视了一眼,也是轻松的笑道:“河南府日前刚刚和买了二十万石粮食,足够用到开春了。”
薛霖则道:“兵部请和买共计一百五十万石的条陈已经送到了政事堂,就等着裴相公审完了给陛下画押了。”
裴济笑道:“兵部可别自说自话,这事光我可没办法放你们过关。户部那边不点头也是白搭。”
薛霖闻言故作夸张的看着萧慎:“萧尚书可不能不肯吧?眼下粮价已经不到一百文了,按照八成的价格和买也就一百二十万贯,这样还不批我的条陈,我可不依了啊!”
萧慎连忙对着皇帝小意道:“陛下可听见了?薛大人这是要对臣用强啊!”
“也就一百二十万,兵部现在是阔绰了啊!不过我听兵部这口气,怎么像是南市那些走街串巷的商贩的说辞呢?像是过了这一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啊?”皇帝哈哈大笑道,“好了好了,兵部要和买是之前就定下的事情,具体的数字多少,户部这边也帮着核算一下,毕竟这军饷用度,最后还是要落在户部头上。”
“臣等遵旨!”
“工部呢?太子转过年来就该回来了,郊迎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可能来得及么?”皇帝把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宇文建。
宇文建连忙出列:“启禀陛下,臣与裴相、户部商议之后,均觉大灾之年,民力本已艰难,再行加征徭役,实非仁政。臣恐这般……后世史书会有隋炀帝缯帛缠树之讥。”所谓缯帛缠树,乃是一个典故,当年有西域诸国来中原出使进贡,隋炀帝为了宣示国力强盛,命人将官道两旁的树木都用丝绸缠裹,沿途设置醴酿美食,任使者随意取用,用以夸示天朝物产之丰,国家之富。结果使者来时虽然震惊与绫罗华美,美食无尽,但是也注意到道旁常有衣不蔽体的乞丐贫民,所以在朝见之时隋炀帝向使者夸耀中国富饶否?使者便回答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后世就以此来形容好大喜功,不顾民生只图颜面粉饰太平的行为。
只不过这么把皇帝和隋炀帝相提并论,这不等于是在指着鼻子骂皇帝是昏君么?
果然,皇帝闻言之后面色立刻阴了下来,轻轻哼了一声:“朕岂与杨广同?西征大军大胜凯旋,经年而还,劳军郊迎本就是常例,与缯帛缠树还是有所不同吧?”
宇文建道:“陛下是圣明之君,当然不是杨广可比。但是征发徭役之事,该当慎重才是。”
皇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没有人的也是你,现在不让加征徭役的也是你,这是在戏耍朕么?朕再说一次,太子西征回来,大军劳苦而归,不管怎么样朕是一定要郊迎的。要是工部做不到,那到时候就请满朝文武一起去函谷关亲自迎接太子和西征大军吧!”
“臣并非不让陛下郊迎大军。”宇文建道,“臣只是说不应再加征徭役。”
皇帝愣了一下:“不加征徭役怎么有人来修路?”
“臣意,”宇文建微微顿了一下,“是否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征调城外灾民中精壮者,按劳给予报酬,如此既不额外加征徭役,又能缓解一部分城外赈灾的压力。灾民有劳作之事则不思乱,且徭役报酬虽薄,他日亦能成为灾民返乡之盘缠。”
皇帝大奇:“征发徭役就不行,让更加困苦的灾民去修路反倒可以了?”
——十二月廿六日·宣政殿——
因为前尚书左仆射韩胄之死辍朝之后,今天算是第一次燕朝,加上之前太府寺的事情,皇帝几乎把各个衙署的主官都叫上了。
诸位大臣进来之后发现皇帝居然一身素服全都吃了一惊,见裴济一脸淡然才略略放下心来,但是汪直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陛下何故素服问政?”
皇帝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反问道:“昨日玄元广德真人下葬,朕既不能亲临致哀,今日素服临朝略尽哀思,有何不可么?”
群臣顿时哗然,冯谏起身道:“天子为一道士素服,于礼不合,臣请陛下更换常服!”
皇帝皱了皱眉:“他曾经做过吴王他们的老师,也给朕讲过老庄之学,勉强也算是帝师了。老二能以弟子身份去主持葬礼,我不过穿一下素服,有什么关系?此事不要再议了,大冷的天难道还叫我回去换衣服么。”
皇帝这么一说,冯谏原本满肚子的礼制典论都给噎回了肚子里,左右看了看其他的大臣也并没有想要附和他的,只得悻悻的退了回去。
“昨天太府寺的库藏也查过了,眼看就到年关,各部现在有什么打算?兵部和河南府的和买方略可有重新拟定么?现在不抢,到时候没有了可不要再过来向朕哭啊!”太府寺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万贯缗钱,做起事情来自然能够宽绰很多,皇帝的语气也难得的轻松。
裴耀卿和薛霖对视了一眼,也是轻松的笑道:“河南府日前刚刚和买了二十万石粮食,足够用到开春了。”
薛霖则道:“兵部请和买共计一百五十万石的条陈已经送到了政事堂,就等着裴相公审完了给陛下画押了。”
裴济笑道:“兵部可别自说自话,这事光我可没办法放你们过关。户部那边不点头也是白搭。”
薛霖闻言故作夸张的看着萧慎:“萧尚书可不能不肯吧?眼下粮价已经不到一百文了,按照八成的价格和买也就一百二十万贯,这样还不批我的条陈,我可不依了啊!”
萧慎连忙对着皇帝小意道:“陛下可听见了?薛大人这是要对臣用强啊!”
“也就一百二十万,兵部现在是阔绰了啊!不过我听兵部这口气,怎么像是南市那些走街串巷的商贩的说辞呢?像是过了这一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啊?”皇帝哈哈大笑道,“好了好了,兵部要和买是之前就定下的事情,具体的数字多少,户部这边也帮着核算一下,毕竟这军饷用度,最后还是要落在户部头上。”
“臣等遵旨!”
“工部呢?太子转过年来就该回来了,郊迎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可能来得及么?”皇帝把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宇文建。
宇文建连忙出列:“启禀陛下,臣与裴相、户部商议之后,均觉大灾之年,民力本已艰难,再行加征徭役,实非仁政。臣恐这般……后世史书会有隋炀帝缯帛缠树之讥。”所谓缯帛缠树,乃是一个典故,当年有西域诸国来中原出使进贡,隋炀帝为了宣示国力强盛,命人将官道两旁的树木都用丝绸缠裹,沿途设置醴酿美食,任使者随意取用,用以夸示天朝物产之丰,国家之富。结果使者来时虽然震惊与绫罗华美,美食无尽,但是也注意到道旁常有衣不蔽体的乞丐贫民,所以在朝见之时隋炀帝向使者夸耀中国富饶否?使者便回答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后世就以此来形容好大喜功,不顾民生只图颜面粉饰太平的行为。
只不过这么把皇帝和隋炀帝相提并论,这不等于是在指着鼻子骂皇帝是昏君么?
果然,皇帝闻言之后面色立刻阴了下来,轻轻哼了一声:“朕岂与杨广同?西征大军大胜凯旋,经年而还,劳军郊迎本就是常例,与缯帛缠树还是有所不同吧?”
宇文建道:“陛下是圣明之君,当然不是杨广可比。但是征发徭役之事,该当慎重才是。”
皇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没有人的也是你,现在不让加征徭役的也是你,这是在戏耍朕么?朕再说一次,太子西征回来,大军劳苦而归,不管怎么样朕是一定要郊迎的。要是工部做不到,那到时候就请满朝文武一起去函谷关亲自迎接太子和西征大军吧!”
“臣并非不让陛下郊迎大军。”宇文建道,“臣只是说不应再加征徭役。”
皇帝愣了一下:“不加征徭役怎么有人来修路?”
“臣意,”宇文建微微顿了一下,“是否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征调城外灾民中精壮者,按劳给予报酬,如此既不额外加征徭役,又能缓解一部分城外赈灾的压力。灾民有劳作之事则不思乱,且徭役报酬虽薄,他日亦能成为灾民返乡之盘缠。”
皇帝大奇:“征发徭役就不行,让更加困苦的灾民去修路反倒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