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天子南巡 8

推荐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是光阴留不住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三寸人间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再嫁谢谢余生有你牧神记

    朱翊钧不是一个嗜杀的人。
    他带上了这个李保正。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岁月掩埋。
    世人皆知王侯将相,却对于芸芸众生,万千黎民,所知甚少。
    但,王侯将相,皆出自于芸芸众生。
    隐藏在朝堂权谋与市井烟火间的秘辛,如同蒙尘的明珠,等待着被人拾起……不过,芸芸众生的故事,写满了辛酸苦辣,别人捡到了这个故事,也会将之丢弃一旁,转而去研究,王侯为何为王侯,将相如何成将相。
    尘土飞扬的官道上,一大队骏马如黑色的洪流般疾驰而过。
    朱翊钧骑在队伍最前方,玄色披风随着风猎猎作响,眉眼间尽是上位者的威严与冷峻。
    而被他带上的李保正正在马队的最后面。
    马蹄声渐缓,一座古朴的小镇出现在眼前……
    朱翊钧勒住马缰。
    众人纷纷停下。
    这个时候,李保正才催马靠近贵人。
    “贵人,这便是清河镇,别看它如今看着普通,早些年可是南北商道的重要驿站。那时车马如龙,茶楼酒肆里整日热闹非凡,往来的商客都爱在这儿歇脚。只是后来商道改了,这镇子才慢慢冷清下来。”
    朱翊钧勒住缰绳,目光扫过斑驳的墙面与稀疏的行人,微微颔首。
    队伍穿过几条狭窄的街道,来到一处简陋的小草屋前。
    这草屋搭建在路边的小水溪旁,原本是供沿途路人避雨歇脚之用,此刻倒成了他们临时停留之所。
    朱翊钧下马,随意找了个石凳坐下,伸手接过侍卫递来的水囊轻抿一口。
    李保正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
    “那家客栈的掌柜,说了不少你的好话,看来你这个保正当的,还是很得民心的吗。”
    李保正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连忙作揖:“贵人谬赞,做生意的人,向来八面玲珑,评价他家主顾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好话,更何况哪个掌柜的向来仗义,他看出贵人的不凡,自然是会为小的说更多好话的……”
    这种明明白白的对话。
    朱翊钧在朝堂上是很少听到的。
    朱翊钧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说说吧,你在那腰山镇当差,可曾遇到什么趣事?这一方水土,民情究竟如何?”
    李保正思索片刻,开口道:“回贵人话,邻里之间事情繁杂琐碎。就拿这附近几个镇子来说,百姓们靠着几亩薄田或是做点小生意度日,虽说日子清贫,但也安稳……”
    “偶尔会有些争端,邻里间为了地界、水源起争执,小的就得去调解。不过大多时候,大家也都讲道理,说开了也就没事了。”
    “当然,小的也不敢欺瞒贵人,这个说开,有的时候是要用拳头的……”
    人是一种动物,有好人,便有坏人 ,坏人欺负好人,却又怕比他更坏的,这是一个轮回,在村镇之间,虽然有宗老问话,管事,但,拳头最硬的人,说话往往也有分量。
    以理服人大善,但,也必须要略懂拳脚。
    李保正说的很明白,但朱翊钧听完也不生气,反而更是对其高看了一眼。
    将事物原本的一面,展现出来,不遮遮掩掩。
    “你身为保正,虽官职低微,却也责任重大。莫要辜负了百姓的信任,更不可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贵人教训的是,小的定当尽心竭力,当好这个差,替贵人照顾好腰山镇四万余名百姓。”
    朱翊钧看向李保正。
    “忘了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回贵人话,小的李牧之……”
    朱翊钧闻言,非常诧异,眼瞅着你一脸横肉,长满麻子,应该叫李麻子,或者李二麻。
    竟也会叫牧之。
    杜甫的字。
    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谪仙同载,采石风涛……
    “你真的叫李牧之。”
    “回贵人的话,小的就是叫李牧之。”
    “你可知这是唐时诗人杜甫的字号。”
    “小的知道,贵人觉得,杜甫用的,小人便用不得吗,实不相瞒,在腰山镇,杜甫没有小人的名号大。”
    朱翊钧闻言,哈哈大笑:“有趣,有趣……颇有道理……”
    而此时站在一边的张国之,看着大明朝的天,跟着一个大明朝没有品级的小吏,保正在这里说说笑笑,多少有一些如梦如幻。
    看着贵人笑,李保正也咧嘴笑了起来。
    这一笑,真难看。
    “问你一些事。”
    “贵人请问。”
    “徭役是怎么回事?”
    “官府征收徭役,派发疏通河道,整修城墙,架桥铺路,古往今来,皆如此,小的没有什么看法。”李牧之回道。
    “那你可知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万历三年的时候,就提出过徭役改制,每个人都要服徭役,乡绅富户若是不想去,便要将银子交给官府,让官府拿着这笔银子去征别的民夫……”
    “可这一路走来,朕看到的却是,服役的人,还是百姓,起初,官府连个饼都不愿意给服役的百姓吃,更不用说,给别人银子了。”
    “若是按照朝廷的制度来办,那一个民夫,三年服一次徭役足矣,并且,有些体力的,还能因此赚些银钱贴补家用。”
    “这里是天子脚下啊……”
    “为何,推行这么多年的国策,在这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南方,征役可早就按照朝廷的制度来办了。”
    “你说说,这里是为何呢?”
    李牧之闻言,挠了挠头,顿了片刻后说道:“贵人,江南富庶,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情况,当然,也要有不一样的方法。”
    “那朕倒是想知道,如何不一样。”朱翊钧望着这个最基层的管理者问道。
    “府里面没钱,县里面更是穷,按照腰山镇的土地,也就是十一万亩,除去自身留存之外,要交粮六万石,可是,这里十一万亩的田地,有三万田地是贫瘠的,可我们每年仍然要缴这么多……”
    “保定府领州三,县十二,腰山镇这样的大镇,府里面有十四个,像一万人的小镇,有六十多个……”
    “朝廷根据田地制定的赋税,若是不遇大灾,必要满额缴纳,担保定府可能有二十多万亩田地是出不了那么多口粮的……”
    “朝廷的要给,下面的百姓也要顾,征役的银子,只能摊在这上面了……”
    朱翊钧听完他的话后,点了点头。
    “那为何,不给朝廷说实际情况呢,这样每年可是能省下不少呢。”
    “贵人啊,虽然小的没有当过官,但小的也懂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事难做,家难管……”
    “朝廷是不会开这个口的,现在老百姓能活下去,府里面能转的开,就可以了,朝廷要先有钱有粮啊。”
    张国之闻言,脸色大变:“大胆……”
    而朱翊钧摆手制止张国之,他也不生气,因为人家说的都是实情,上面要结果,下面要活着。
    先把果子给了上面,在看下面能不能活着。
    若能活着,便继续交果子,实在活不下去了,再说也不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