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体面

推荐阅读: 我有副本模拟器我能复制一切技能去天外我家师姐可能要杀我放开那个女巫英雄联盟之第二王朝我的系统是日记本吾唯混沌赘婿重生修真我的系统异能

    虎贲军入城的消息一经传开,邺城顿时谣言四起。
    有传言征北将军潘凤遇刺,虎贲军入城是为了抓刺客。
    有说是某个世家得罪了潘凤,虎贲军是去抄家灭族的。
    有传言说虎贲军叛变,入城是为了围杀潘凤。
    各种谣言传的沸沸扬扬。
    直到第二天,征北将军府派人张贴公告。
    “昨日冀州牧韩钰遇刺身亡,征北将军潘凤追查发现,乃部分冀州官员吃里扒外勾结袁绍所为。”
    “征北将军潘凤大怒,调虎贲军入城缉拿凶犯共计三百五十七人,弃斩于郊外,以祭韩钰州牧在天之灵。”
    “首恶已除,余毒未清,凡冀州百姓有此案同犯线索者,必有重赏。”
    公告一出,迅速传遍全城,议论的焦点变成了韩钰之死。
    不明真相的众人纷纷痛骂袁绍灭绝人性,不给韩馥留下半点血脉。
    也有人试图指责潘凤保护韩钰不利,使其遇刺身亡。
    然后就被其他人围攻了。
    自从潘凤主政以来,又是奖赏有功将士良田,又是免税三年,还大力修建官道和水利设施。
    邺城乃至魏郡,家家户户,有几个没受过潘凤恩惠?
    你把韩钰遇刺身亡归咎于神将军身上?
    你还是人吗?
    韩钰堂堂州牧,身边有那么多人保护,要不是信错了人,被心腹出卖,怎么可能会死?
    要怪就怪他自己识人不明。
    这些讲道理的人,将指责潘凤的人说的哑口无言无地自容。
    而有些不讲道理的人,则直接拿着木棍上门,告诉对方什么叫祸从口出。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都很纯朴实在。
    谁对他好,他就拥戴谁。
    ……
    征北将军府。
    徐庶看着荀谌将一张张告示加盖大印,忍不住说道:“明明是韩钰自寻死路,有必要掩盖真相,将他说成是苦主吗?”
    安置黑山军之事,让徐庶性子成熟不少,可他骨子里仍存留任侠意气。
    在他看来,韩钰恩将仇报,勾结杀父仇人刺杀潘凤,死有余辜。
    潘凤将韩钰杀了,合情合理,公诸于众亦无从指摘,没必要替韩钰遮掩。
    还让韩钰成为苦主,真是太便宜他了。
    荀谌手上动作一停,有些恼火道:“那能怎么办?告诉冀州百姓,韩钰是君侯杀的,因为他勾结杀父仇人袁绍?”
    “流言可畏,愚民不可使知之,难道这些道理你不懂吗?”
    “他们只会认为是君侯窥视冀州千里之地,故意编造罪名杀害故主之子,到时候乱七八糟的谣言满天飞,对君侯百害而无一利。”
    “唯有将仇恨集中在袁绍身上,方可让君侯全身而退。”
    什么是真相?
    表面上看,真相是韩钰勾结袁绍刺杀潘凤失败,反被潘凤杀死。
    可说出去,得有人信啊!
    韩钰有什么理由去勾结杀父仇人?又有什么理由刺杀潘凤?
    况且,他一个有名无实、手无缚鸡之力的冀州牧,凭什么刺杀手握大权武功盖世的征北将军?
    相反,潘凤为了扫除独霸冀州的障碍而杀韩钰,听起来倒像那么一回事。
    有道是人死债消,为了避免麻烦,给韩钰留个好名声又如何?
    徐庶冷笑道:“清楚真相的人并非少数,如此胡编乱造,能堵的住悠悠众口吗?你不怕弄巧成拙,有理变成无理?”
    细数一下,知道真相的除了他们四个征北将军府的谋士,还有赵云、围攻州牧府的虎贲军、侥幸活下来的沮授以及部分世家。
    知道真相的人太多,很难掩盖下去的。
    所以他才觉得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公开。
    荀谌幽然道:“你能想到的,君侯早就想到了。”
    “虎贲军抓捕州牧府上下三百多人,以及与韩钰交往密切的数十名官员,并处决后,宣布封营训练,夏粮收获后,便会被派出去征讨袁绍,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子龙将军是君侯的心腹爱将,韩钰的尸体都是他替君侯收的,完全不用担心他出去乱说。”
    “至于沮授,你以为他有多忠心多不怕死?君侯许他继续担任冀州从事祭酒,仅位列州牧之下,他立刻回复说去乡下住半年,请君侯派人保护,半年后官复原职。”
    “指望他出头?老夫更担心你徐元直意气用事,喝酒之后把真相抖漏出去。”
    “世家更不必指望,韩馥在时,他们就看不上韩馥,更何况韩馥之子韩钰?再者,你猜那些官员被清洗后留下的位置,谁来接替?”
    “君侯这是将人心揣测到了极致,所以根本不担心你所顾虑的事发生。”
    这也是荀谌比较佩服潘凤的一点。
    什么事情做的时候,看着丝毫没有准备。
    做了以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一个个想法,很快收拾的天衣无缝。
    徐庶闻言目瞪口呆。
    他有些不可置信道:“难道就没人给韩钰抱不平?”
    荀谌神色淡然递给徐庶一纸文书。
    徐庶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潘凤打算从韩氏一族中挑选一名聪慧的少年,过继给韩馥,以延续韩氏血脉。
    过继者,潘凤会请天子封其官职,并送他邺城一栋豪华府邸,十间商铺,良田百顷,钱数千万。
    一句话,极尽优渥。
    任谁见了,都会觉得潘凤有情有义,不忘故主礼遇之恩。
    而世家们也会觉得,潘凤此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做事不错,给韩氏留足了体面。
    徐庶沉默良久,忽然长叹道:“主公乃真汉子。”
    ……
    晋阳,太守府。
    袁绍收到死士刺杀潘凤失败,接着潘凤调集虎贲军入城的消息,顿时哈哈大笑:
    “离间计已成,本公看你冀州何事乱起来,潘无双敢不敢杀韩钰?”
    “韩钰不死,必杀潘凤,韩钰若死,潘凤背负弑主之名,恐怕再无资格统率冀州。”
    “正南此计,妙不可言,哈哈!”
    一开始,袁绍的确有意和潘凤和解。
    一来,他处于弱势,担心潘凤出兵攻打并州,致他于死地。
    二来,他想借机反吞冀州,一雪前耻。
    然而双方和谈之际,潘凤一直不给袁绍明确的答复,像海王逗弄鱼塘里的小鱼不给鱼食。
    在审配的分析下,袁绍推测潘凤同样在拖延时间,等待战机。
    见潘凤没有诚意,袁绍顿时动了歪心思。
    他先让当初受他裹挟逃至并州的韩馥夫人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上告诉韩钰,杀韩馥的并非袁绍,而是潘凤。
    韩钰原本是不信的,当他见到母亲亲笔信,顿时没有丝毫怀疑,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定潘凤是真凶。
    接着韩钰抓住自己与袁绍和谈的机会,主动联系袁绍,表示可以联手一起刺杀潘凤。
    袁绍对此求之不得,不惜从家族调来数名死士,配合韩钰暗杀潘凤。
    等死士到了邺城,袁绍才告诉他们该刺杀的是谁。
    不仅如此,袁绍还有额外交代他们刺杀失败被抓,该怎么做。
    直接“实话实说”,就说刺杀潘凤是受韩钰暗中指使。
    这样一来,潘凤不杀韩钰,对方会得寸进尺,直到杀掉潘凤或被潘凤杀掉。
    潘凤杀韩钰的话,就会引起军民百姓的不满。
    当然,杀不杀,其实不怎么重要,这层窗户纸一旦被捅开,想要修补很难。
    结果便是不管潘凤杀不杀韩钰,都讨不了好。
    如今算计潘凤成功,眼看冀州分裂难以避免,袁绍只觉心情愉快。
    审配很识趣的马屁奉上:“主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令臣佩服。”
    ……
    到了第二天,消息再次传来,内容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袁绍收到自己灭绝人性,勾结冀州牧韩钰身边的心腹官员害死韩钰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联合韩钰暗杀潘凤吗?
    怎么变成勾结冀州官员,暗杀韩钰了?
    而且还暗杀成功了。
    袁绍很快反应过来,这是潘凤的阴谋。
    潘凤只手遮天,颠倒黑白,硬是将韩钰的死归咎于他身上。
    这他能忍?
    袁绍立刻命人传播真相,让大家看清潘凤的真面目。
    于是冀州百姓都知道是袁绍害死了韩钰,并州百姓都知道是潘凤杀了韩钰。
    而二者之间,基本没有联系。
    过了几天,袁绍收到了潘凤措辞极为严厉的战书。
    看着一字一句恨不得将自己碎尸万段的话语,袁绍顿时意识到,自己好像把事情弄崩了。
    他明明想拖延时间,好让自己从容拿下并州,积蓄实力再与潘凤一决高下的。
    怎么经过自己一番苦心孤诣之后,双方又要开战了?
    这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袁绍慌忙召集审配等心腹议事。
    审配很明确告诉他,此时并非与潘凤争锋的时机,两人相争,只会两败俱伤。
    之所以说两败俱伤,其实是给袁绍面子。
    准确来说,此时的袁绍根本不是潘凤对手。
    他担心实话实说,会得罪正憋了一肚子火的袁绍。
    袁绍问道:“可否派人说明此事并非本公指使?”
    审配暗中摇头,真是病急乱投医。
    “潘凤既然将脏水泼在主公身上,又怎肯让主公辩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