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管仲(2)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龙蛇之拳镇山河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扶摇直上快穿:女配又跪了李毅黄小蓉无上丹尊仙骨

    但是管仲死后,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建议,还是重用了四人。
    齐桓公认为管仲是最后的时刻太谨慎了,他完全可以驾驭这四个人。
    不过看到画面上的管仲,他也十分庆幸这一生能够遇到这么一个大才。
    齐僖公三十三年,他的父王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当时还是公子小白的他。
    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也就是齐襄公。
    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辅佐齐桓公。
    不久,齐襄公因与鲁桓公的夫人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将鲁桓公灌醉并杀死。
    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齐桓公已经先出发回国。
    齐桓公在当上国君之后了解了当时的事。
    管仲自请先行,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齐桓公。
    齐桓公一直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
    管仲人马过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见齐桓公的大队车马。
    管仲等齐桓公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齐桓公应声倒下。
    管仲以为齐桓公已经被自己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不过齐桓公有惊无险,当时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他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齐桓公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齐桓公为国君,于是齐桓公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才有了如今的他。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当时齐桓公心里其实并不情愿,毕竟管仲差点把他弄死。
    不过他也认可管仲的才能,于是他就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
    之后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
    鲁庄公得知后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工人快马加鞭赶去齐国,最后平安到了齐国。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
    同时这也是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贤达大度。
    之后就是齐国称霸的过程,也是齐桓公一步步成为霸主的时候。
    齐桓公三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
    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齐桓公五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遂国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
    齐桓公六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
    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
    齐桓公七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举兵救燕,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
    齐桓公二十六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齐国平定了这些动乱。
    而且在之后的日子齐国与楚国结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周惠王去世。
    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举行受赐典礼。
    受赐典礼上,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
    在这次会盟之上设定了五条条款,条款分明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
    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齐桓公三十九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
    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
    至此,齐国成为了真正的天下第一霸。
    到了如今,天下已经无人可以无视齐桓公的命令。
    纵观自己的一生,齐桓公觉得管仲的作用无可替代。
    而眼前的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
    一个战国世界。
    公元前302年。
    孟老夫子今年七十二岁,距离他回到父母之邦已经有十年了。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已经垂垂老矣。
    近三十年的游说诸侯,还有近十年的沉淀,使他明白他的仁政思想在现实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个理想的实现只有寄希望于来者。
    在诸天视频看到管仲出现在十大名相之中时他是有些差异的。
    当然,他对前面有些人也有些异议。
    只是那些人他都不熟悉,不了解全貌无法评价。
    不过对于管仲他却是十分熟悉。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诸子之一,被称为管子,是当时叱咤风云、相齐独霸天下的显要人物。
    当年孟老夫子的弟子公孙丑还询问过他。
    看着眼前的画面,他回忆起了那一天。
    公孙丑问他道:如果您在齐国掌权,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再次建立起来吗?
    当时的孟老夫子认为公孙丑果然是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