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眼力突然变好了?

推荐阅读: 三寸人间周玄机姜雪大楚最强姑爷反派剧本:女主们人设崩塌兽魂无双东晋北府一丘八我与她合租的日子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妙医圣手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

    吃过午饭,四人都围住先前晾在屋里的画册。
    夏日天气炎热,古籍字画皆不可直晒,否则书页便会变得七翘八裂,纵然被压平也会有褶皱。
    故此,古秋墨便把画册置在一通风极佳的房内。
    现下,画册已被摊开,等晾至八成干,便可将之合拢,放进夹书板中压平。
    趁着画册才干了五分,冷清秋、叶嘉言配合默契,用相机把三十余张线稿尽数拍下。
    二人又立在一旁论议了一阵。
    这是叶嘉言第二次捡大漏了,但和叶小鸾自画像不同,她打算卖掉这套线描稿。
    “固然是因为,线描稿值钱,我需要钱;”叶嘉言笑了笑,“但也是因为,这种分量的藏品,我接不住。”
    “你准备上拍吗?”冷清秋问。
    “我有这个考虑。”
    “巧了,不如在放在烟云楼拍卖吧,”冷清秋面露喜色,“我来帮你,就在扬州分公司。”
    “姐,你的意思是,你要复出了?”叶嘉言大喜过望,拉住她手。
    “嗯。”
    “啊啊啊,太好了!”
    “你就说巧不巧?我正想凭借古籍专场回到拍场,你就送来了这么好的东西。你真是我的福星!”
    以前,冷清秋从未涉足古籍专场,但她受了古秋墨的熏陶,现在对古籍颇有心得,正想大展拳脚。
    叶嘉言把头往冷清秋肩上靠:“爱你!姐才是我的福星呢。”
    她执槌,画册的价格低不了。
    冷清秋摸摸她脑袋,道:“分公司征集到的古籍,目前还没有更重磅的。你这套画册,说不定还可以上秋拍的封面。”
    “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周懿行突然插嘴。
    “说吧。”叶嘉言凝注他。
    “你说,这画册是《姚大梅诗意图册》的一部分线稿,我就查了一下资料,”周懿行字斟句酌,“资料里说,市面上还出现过一些副本、赝品之类的,所以,我们要不要等它干了,仔细鉴定一下。”
    “不用。”
    如此笃定,倒让周懿行意外。
    “我们照相的时候,已经把它和设色图本比对过了,是任熊的笔法。况且,这本线稿用的是湖南竹纸。”
    冷清秋见周懿行一头雾水,便接着叶嘉言的话往下说:“湖南竹纸,也叫湖南黄。纸质较为松软粗糙,韧性不足。清同治、光绪年间,很多用书都采用这种纸张。”
    “当然,这画册是手稿,不是印本,也许是这样比较节约成本,”叶嘉言笑盈盈,“不过,你的担心也有道理,这事儿我说了不算,肯定要请鉴定师再审看。”
    话音刚落,冷清秋的电话响了。
    是申屠红。
    “申总,”冷清秋凝听着,“哦,行,那我过来一趟。明白,好的,拜——”
    申屠红,复姓申屠,但他也嫌叫着麻烦,便说直接简化作“申”。
    挂掉电话,冷清秋说:“来生意了。大生意。”
    古秋墨本来蹲着看画册的湿度,听她这么说,马上扭头看她:“什么大生意?”
    “邵明远,你记得吗?”
    古秋墨愣了愣:“怎么?他要出让藏品?”
    “嗯。他有一批古籍要出让。”
    “一批?”古秋墨跳起来,“别是一堆赝品吧?这事儿你别沾。”
    他云淡风轻惯了,很少见他激动的情状,叶嘉言、周懿行都觉意外。
    说起邵明远,叶嘉言还有些印象。
    她记得,冷清秋曾被邀请回琼华中学,为邵明远捐赠藏品的博物馆剪彩。但她在剪彩前一日,遇到了古秋墨。两人都发现其中有不少赝品,还建议钱校长——古秋墨的继父,把“博物馆”的名头改成“艺术馆”。
    事后,邵明远没表示反对,似乎并不介怀。
    一个月后,艺术馆开张,冷清秋如约前来剪彩。作为冷清秋的学长,邵明远很有风度地加了她的联系方式,但二人平时不过是点赞之交。
    冷清秋也没想到,邵明远会出让他名下的所有古籍。
    “你别戴有色眼镜看人嘛,”冷清秋安抚着古秋墨,“说不定,这一批古籍没问题呢。要不然,你和我一起去?”
    古秋墨摇摇头:“我又不是你们公司的,我去成何体统?再说,我还要把这线稿图弄好呢。”
    他顿了顿,说:“总之,多请几个鉴定师。你自己也警醒点。”
    冷清秋应了他,回屋整理了一下仪容,换了得体的衣裙,便踱出门去。
    下了的士,叶嘉言走上一幢茶楼。
    此时,申屠红、邵明远,和公司的一名鉴定师,已经坐着聊了一会儿。
    几人见了面,邵明远和她握手:“我们还是校友呢,这次总算有机会合作了。”
    冷清秋也露出合宜的微笑:“承蒙关照,邵师兄。”
    对于邵明远的收藏,她一贯认为,此人未必是居心不良、沽名钓誉之辈,但鉴藏眼光还不够老道,故此之前的捐赠的那一批,竟有三分赝品。
    念及此,冷清秋对今日这十余套古籍,也没抱太大希望。
    没承想,她和鉴定师看完之后,都惊住了。
    不仅全是珍品,而且大多是宋元刻本。
    这是什么概念?
    在古籍善本市场上,宋刻本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明代以降,宋刻本被受追捧,时人谓之“寸纸寸金”。到了明代末年,藏书近九万册的藏家毛晋,为搜寻宋刻本,还在其藏书楼“汲古阁”的门前,悬布征购启示。
    再往后说,民\/国藏家朱文钧,为凑够四千块大洋,购藏宋拓本《醴泉铭》,不得已卖掉了沈周的《吴江图》、文徵明的《云山图》。
    近年,宋刻本的拍卖价,基本都在每页万元左右。
    知道邵明远富有,但他能购藏如此之多的宋元刻本,也太不寻常了。
    这不是钱财多寡的问题,而是……
    他的眼力,怎么突然变好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