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以后怎么办

推荐阅读: 最是光阴留不住东晋北府一丘八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道果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末世:只有我不被丧尸攻击空间农女:弃妇再嫁高门三寸人间婚然心动:前妻再嫁我一次再嫁谢谢余生有你

    都是考得不好,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那名考生本就心情郁闷,这下更郁闷了,看向周齐的眼神中满是不敢置信,
    你个浓眉大眼的,说话竟然如此不靠谱。
    旁边还有人在问,
    “周兄,书上那么多律法条文,难不成你都记住了?”
    小两百页的书,不到七天的准备时间,背不完,根本背不完,以前接触过律法的人,此时就会占据不少优势,
    但是也不太可能记住所有的律法条文。
    “当然没有都记住,我哪有这般本事,至少有四道题的律法条文我都没记住,只能凭感觉去写。”
    周齐自幼记忆力超群,但也做不到短时间内背诵那么厚的一本书。
    “那也很厉害了,我至少有十五道题都没记住律法条文,只能猜测着答题,怪不得差距如此大。”
    又是一阵恭维声,周齐客气的应和着,忽然感觉有一道幽怨的目光看向自己,那不是出考场的时候,问自己考试情况的孙兄么,
    他怎么用这种眼神看着自己,周齐想不明白。
    孙姓考生默默低下头,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呢喃着,
    “我真傻,人家说的有几道题没记住,原来是只有那几道题没记住。”
    ……
    “富民侯,这次的考试恐怕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其他衙门官员的选拔,是不是也要纳入到考试中。”
    董仲舒虽然只是在询问,但语气却很笃定,他相信自己猜到了真相。
    “我哪里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侯爵,不了解太多的事情。”
    陆鸣当然要否认,
    你能猜到算你厉害,但我不能给你答案,否则对不起陛下的信任。
    “董公要是想问,也应该去找三省长官问,要是真有这种事,也是大将军和乐安侯先知道。”
    董仲舒笑着摇头,“反正老夫是认定了你,除了你没人能搞出这种事情。”
    选拔廷尉府的右监和左平两个官职需要考试还算正常,但其他十一个属吏的职位也要考试,那就极其的不正常了。
    属吏的选拔原本是廷尉的职权,现在却被陛下掌控,透露出来的讯号很值得思考,
    陛下不好直接干涉属吏选拔,以考试的名义插手进来正合适。
    “你我二人虽然有观点之争,你否定我的天人感应,但是在加强皇权方面却很一致,用你的话来讲,咱们要求同存异,不是么?”
    在董仲舒的儒学中,强调要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民要服从皇帝,皇帝要被天意约束,
    这次考试,在董仲舒看来是屈民而伸君的一部分,甚至比他以往所倡导的还要彻底。
    属吏的选择权给到廷尉,被选拔的属吏最感谢地就是选拔了他们的廷尉而不是陛下,此乃人之常情,
    现在多了一道考试的环节,可以大大改变这种情况。
    刘彻是喜欢掌控一切的,董仲舒无比确认这一点,因此他也同样确认,刘彻会扩大考试的范围,
    恨不得把所有官吏的选拔都纳入到考试之中。
    但不管董仲舒怎么说,陆鸣就是不承认,表情上也没有什么变化,让他看不出端倪。
    “既然富民侯不承认,老夫也不好再纠缠,可惜考生们不知道以后该感谢谁,是谁提出了这种考试选官制度,给了他们当官的机会。”
    “他们该感谢陛下,没有陛下允许,没有陛下镇压局面,杜廷尉怎么可能如此配合的交出属吏的选拔权,
    他们最该感谢的是陛下,感谢别人岂不是倒反天罡。”
    ……
    董仲舒笑呵呵的回到家,
    “老师。”
    “老师”
    学生们纷纷起身行礼,看到他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奇怪,
    老师虽然为人温和,但很少会表现的如此高兴,莫非是有什么好事发生?
    其他学生不敢问,但褚大、段仲这些得意门生敢问。
    “老师如此高兴,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董仲舒想了想,还是没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
    “好好读书吧,以后会有用处的。”
    罢黜百家的制度不改变,考试选官比以往的察举更有利于招收儒家弟子。
    即便陛下不信天人感应,朝堂上众多的儒家弟子也会践行儒家的主张,
    让朝廷往儒家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
    未央宫,麒麟殿。
    刘彻特意把殿试安排在这座大殿,寓意多美好,麒麟殿出才子。
    张汤、杜周、孔安国和董仲舒四人,以及卫青和李蔡等朝堂高官全都在场。
    刘彻亲自提问,周齐等六名考生作答,一个时辰后,尘埃落定。
    “周齐,你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在律法之道很有水平,朕授予你廷尉府右监之职,掌收捕罪犯之责。”
    用科举的话来说,周齐是状元,虽然这个状元的含金量有些不足,
    但也是实打实的第一名,从两百多人中脱颖而出。
    又能在自己亲自的考核中言之有物,对各类问题给出对策,
    有的对策堪称精彩,是个当官的好材料,以后必定大有所为。
    刘彻对他很满意,直接决定把十三个职位中最高的右监给了他。
    另一名考生关文也不错,被授予廷尉左平之职。
    刘彻看向另外四名考生,
    “你们四人能脱颖而出,位居前六名,足以证明你们也是有才学的,只是逊色于他们二人,
    另外十一个属吏的职位会优先任用你们四人。
    廷尉府以后若是有其他空缺,你们依然有机会。”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大汉的精英,都是以后能给他干活的臣子,
    刘彻不会忘记他们的。
    考试结果传播出去后,周齐的名字一时间成了热点,
    一介平民摇身一变,成为千石高官。
    如同当初的公孙弘,主父偃等人一样,有才华就获得重用,
    再次激励了许多身处平凡,却相信自己有才学的人。
    考生和其他官员都离开后,麒麟殿中还剩下君臣三人。
    “以后考试形成制度的话,要是没有那么多官职该怎么办?”
    这次考试,明面上就是为了填补廷尉府的空缺,
    考上就能当官 考生们也都清楚。
    以后全面推行科举后,还能考上就当官么,
    还要每次都让所有考生都前来长安么?
    (我大概是病了,浑身难受,凌晨一点要是没有更新明天章节的话,明天就是要请假了,没有更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