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那还不得起飞啊

推荐阅读: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领主之兵伐天下牧神记次日曙光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三界血歌夜天子盘龙之化身为竹无上丹尊武神主宰

    徐伯想过,富民侯对治水会有些心得,毕竟他背后有个神秘的师门在,
    但是没想到竟然懂得这么多。
    疏浚河道,修复堤防这种常规手段暂且不说,
    利用汴渠对黄河水进行分流,再用水闸控制流入汴渠的水量,避免超过汴渠的承受上限,
    只要汴渠保持通畅,黄河水患就已解决大半,以后只需要定期清理汴渠河道,避免像黄河河床一样升高即可。
    工作量从清理黄河河道,变成了清理汴渠河道,一下子省去了很多功夫。
    徐伯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深刻契合自家先祖协助大禹治水的核心要义,堵不如疏,
    真是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一般人想不出这种办法。
    至于水土流失才是导致黄河中泥沙泛滥,河床升高之根源,欲彻底治理黄河,必须对上游地区的环境进行保护,稳固水土,减少泥沙流入,
    再以束水攻沙之法清理河床中淤积的泥沙,种种理念措施,更是让徐伯惊为天人。
    “下官一生所学,本以为在治水一道颇有造诣,没想到在富民侯面前仿若一个毛头小子,今天听闻此番高论,真是不虚此生。”
    徐伯说完,躬身对着陆鸣大礼参拜。
    陆鸣侧身一躲,这个礼不能受,
    “徐水工客气了,这些办法全都是各位前辈所创,我不过是恰好知道罢了,
    要问我该如何去实际操作,那真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全都是纸上谈兵,也就只有徐水工这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才能把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治理黄河,不是知道点奇思妙想就能成功的,需要综合统筹,需要因地制宜,需要脚踏实地的辛苦努力,
    这些都不是陆鸣能做的。
    徐伯听闻这些话,面色极为动容,没想到富民侯竟然如此谦虚,
    “敢问富民侯,用汴渠分流黄河之法是哪位前辈所创,日后若有成效,也好让这位前辈名传天下。”
    稳固水土,束水攻沙之法固然令人惊艳,但以汴渠分流之法更合徐伯的心意,
    从祖辈协助大禹治水开始,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此法是王景前辈所创,他曾亲自勘测黄河以及汴渠地形,据他估算,若是朝廷全力支持,恐怕也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以后可能不会再有王景这个人,也不会再给他治理黄河的机会,但是他的功绩与名声不应被彻底抹去。
    历史上,王景用了一年多时间,征发民夫数十万,花费百亿才完成对黄河的治理,此后八百多年时间黄河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堪称效果卓着,功德无量。
    眼下时间有限,距离水灾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徐伯还没有去实地查看情况,就算知道用汴渠分流,也不清楚该如何具体去做,
    再加上朝廷资金不足,两三年能完成这项工程已经算是快的。
    ……
    翌日,早朝,
    陆鸣提出要疏通黄河航道,理由是如今航道不畅,影响海外金银的运输。
    要是用别的理由,可能还会有人反对,
    但涉及到金银运输,原本想要反对的人也都知趣的闭上了嘴。
    海外金银已经成为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年底之时,朝廷所发的岁赐都比以前多了不少,
    谁要是站出来反对,那就是在和所有人作对。
    岁赐也叫腊赐,不同级别的官员各有标准,大将军以及三公的岁赐包含二十万钱,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
    这还是以前的标准,海外金银流入后,这个标准又提高了五成,
    所有官员都是海外开矿的既得利益者。
    “少府船工新制造的飞剪船已经完工,船速可达现有船只的二到三倍,要是伏波将军那边的挖矿速度跟得上,”
    说话时,陆鸣环顾四周,他的声音此时似乎带着某种魔力,吸引众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
    那是金银的魔力。
    “飞剪船可以大大缩短从倭岛到东莱郡的航行时间,以后每年流入大汉的金银多上一倍应该不是问题。
    要是黄河河道也能通行,以后把金银运到长安同样也会快上许多。”
    陆鸣给自己留了条退路,运到东莱郡就是运到大汉,从东莱郡到长安是另外的路程。
    众人听得清楚,没人会因为飞剪船可能无法在黄河通行就看不上这种船,东莱郡怎么就不是大汉呢,
    富民侯的话没毛病!
    大把大把金灿灿,银闪闪的小可爱,又有谁会不喜欢?
    “黄河,任何时候都要疏通,不疏通不行,
    你们想想,海外的金银就在那等着我们开采,却因为船太慢的缘故一年只能跑几个来回,
    万一再遇上浅滩和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触滩沉船,大把的金银谁没就没啊,都掉进了河里,
    咱们能忍么?”
    忍不了,完全忍不了,
    那不单是朝廷的金银,更是他们的岁赐,
    现在就已经涨了五成,以后真运回来两三倍的金银,那还不得起飞喽啊。
    “陛下,臣附议,眼下正是水位下降的时候,此时疏浚航道省时又省力。”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
    “富民侯,飞剪船真的有那么快么?”
    一片附和声中,终于有人问到了问题的关键,飞剪船究竟快不快。
    根据李广的奏报,海外的倭岛上确实有金山和银山,有生之年都开采不完,只要开采和运输的速度足够快,
    大汉就有用不完的金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为了证实飞剪船的速度,少府会在昆明池安排一场公开比试,到时候欢迎各位观看。”
    目前黄河航运上使用的船统称为漕船,平底宽舱,更适合黄河多沙多浅滩的特点,求稳为主,在速度上难免会慢一些,
    用飞剪船和漕船比速度,多少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
    但这种方式更能展现飞剪船的绝佳速度,只好委屈一下漕船了。
    修成君府上,
    修成子仲听到要进行船速比拼的时候,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么久了,陆兄终于想起来我们这些海运贸易的老股东,要给我们展现成果了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