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樊山之主

推荐阅读: 绝品小仙医夏流张小雪板领主之兵伐天下段凌天小说免费阅读牧神记九天武帝萧叶柳依依快穿:女配又跪了冰山女总裁,求你放过我!东晋北府一丘八无上丹尊全职业大师养成系统

    樊山与福安村一江之隔,去那边种植五彩棉,晨去晚归,来回有船只送行。
    王大爷与老孙头都去那边干活,众人瞅着两人乐滋滋,日子倒也惬意。
    不过,樊山在福安村人的心中,不,在整个江城人的心中,那是土匪窝。
    自从十八年前,樊山被冯卫等人占领之后,那边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便是禁地。
    那些恐怖邪恶吓唬小孩子的鬼故事,大多数与樊山有关。
    忽然,要让人克服心中的恐惧,去樊山干活。
    不少人犹豫了。
    夏芊芊眼神在众人身上飘过,淡淡一笑:“曾经,它代表的是土匪窝,往后,它将是名贵药材的出产地,五彩棉的生产种植基地,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阳光照在她的脸上,饱满的额头上,泛着细密的汗珠,一双黑濯石般的眼眸中,神采奕奕。
    那个神秘的地方经过她的描述,又增添了一抹令人向往的神秘。
    她语气一顿,继续道:“自然,如此重要之地需要勇敢肯吃苦的先驱者去开拓,所选之人,必定经过层层筛选。“
    那些樊山原住民受冯卫的影响很大,尤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外界的人与物均充满了排斥。
    她需要一些善于交际之人,融入其中,改变那些人的思维方式,希望随着时间推移,让他们不再将自己排斥在大乾国之外,人心真正归顺。
    “所定之人,本县主自然不会亏待,每人的工钱是市价的一倍。”
    一倍?
    一些心动之人,互望一眼,心中雀跃不已。
    去樊山干活,一天顶两天的工钱。
    福安村本就是贫困村,有些人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刨土种地,临到年关,不过能割上一斤肉,吃上一顿肉饺子,便再也没有结余了。
    如今同样是种地,掐指一算,若是如此算工钱,过年的时候,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扯布缝衣,甚至能摆上一桌的佳肴。
    那样的生活,是多少人多少年的愿望啊。
    这个……
    谁不心动啊!
    “我去!”
    “我去!”
    “……”
    一些人按耐不住,激动地唤出声来。
    夏芊芊莞尔:“村长大人,您对村里的人都熟悉,此事便交给您去把关。”
    “是是!”徐江拱手行礼,“草民一定不会辜负县主大人所托。”
    ……
    一个月,眨眼而过。
    前往樊山的工人,一共一百人,全部择选通过。
    每日,他们一起在渡口乘船去樊山,傍晚时分再返回。
    渡口所乘之船,全部是巡查的官船。
    每日一来一回,颇费兵力,与官兵的巡查工作有时会有所冲突。
    夏芊芊心下一想,让王大爷着手修葺樊山中那些废弃的房屋。
    房子曾经是冯卫及其手下人的住处,面积大,屋子布局精巧。
    冯卫等人撤得匆忙,这些屋子大部分保留下来了。
    王大爷带领一百人,齐齐动手,开始修葺。
    最初时,他便主动告知,这些修好的屋子,是作为众人休憩之所,所以大家干活时,便越发得干劲十足。
    不足半月,曾经窝在山脚下的山庄庭院,那些倒塌的屋角,残垣断瓦全部消失不见。
    一院院整齐的屋子在晨曦的照射下,窗明几净,院中花草点缀,清新怡人,屋中家具齐全,厨房中锅碗瓢盆等物一应俱全。
    这哪里是给工人住的地方?
    江城中的老爷,富贾之户,不过如此吧。
    这些工人乃贫农出身,家中所住的地方,常常屋顶漏光,四处漏风,家徒四壁,破烂不堪。
    此处的住宿条件与家中的条件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于是,绝大部分单身小伙子,主动要求留在此处,自愿守山。
    剩下的小部分拖家带口之人,则忐忑地提出,是否可以带着家人一同前来居住?
    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了。
    不曾想,县主大人不但允诺了,还择优为他们提供了单独的一处院子。
    一时间,众人心中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来樊山居住者,每日依旧可以自愿按点乘坐巡查船出山办事,自由不受限制。
    所以,大家根本没有丝毫犹豫,第二日便携家带口地全搬来了。
    樊山正中心处的大祠堂,经过一番修整,改成了一间私塾学院。
    夏芊芊请了专职的教书先生,教授这里的孩子识字读诗,讲解史记,让他们明理懂礼貌。
    每隔五日,祝仙学院的先生们还会轮流来此讲学,加深他们的学识,开拓眼界。
    曾经的原住民,长期受冯卫的欺压,性子胆小而多疑,对外界来人,也一直心存抵触。
    谁知,樊山的新主人,那位人人口中宛若天降神女般的善良姑娘儿,给每家每户分发五彩棉的种子,让人教授他们种植技术,并且承诺,待棉花成熟之后,她会按照市场价格,全部收购。
    她为家中男子提供挣钱的活计,为妇女们请来纺织女,教授纺织技能。
    她为所有孩子,提供免费的读书机会。
    凡是家中困难,需要帮忙放羊养家的孩提,她不但派人帮他们集中放羊,还替他们提供所谓的奖学金。
    凡是自愿上学,学优者,一学期后,所奖励的银钱,相当于一名成人好几个月的工钱。
    此举措一出,樊山之中,再无小女子因故辍学。
    山坡上,樊山村民与长工们,每日一起上工,朝夕相处之下,渐渐熟稔起来,工作中,也会互帮互助,关系逐渐融洽。
    村妇们与外界的小媳妇一聚头,一起讨论时下新兴的衣服款式,簪子、人们喜欢的头油胭脂等,倒是比男人们更快地打成一片。
    学院中的孩子们,活络得更加迅速。
    上学第一天,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他们还羞答答地低下头,不敢搭理人。
    一旦下课后,一起玩石子,投掷沙包,跳格子框,不过一下午时光,便成为好伙伴。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理,樊山彻底改变了。
    晨起,村庄中,年轻者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去山上劳作耕种。
    妇女们吆喝着,放羊喂鸡,收拾庭院。
    孩童们则背着书包,蹦跶着去学院上学。
    不一会,鸟鸣虫叫声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空荡荡的樊山之中,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