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是结束也是起点
推荐阅读: 老婆跟人跑了,我不摆了、 八零,易孕美人专治禁欲绝嗣大佬、 纯阳武神、 牧神记、 无上丹尊、 东晋北府一丘八、 暗月纪元、 神族下凡、 快穿:女配又跪了、 三寸人间、
而他“高价购得废品坑害本国军队”的壮举,也迅速传开,成了南洋乃至周边几个国家口中的年度最大笑话。
这件事李东生他们自然不能知道的,不过总之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陆天豪就对了。
之后随着时间的过去,曾经贫瘠闭塞,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村子及其周边,早已换了人间。
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整的砂石路,甚至靠近镇子的路段已经铺上了柏油,虽然还很窄,但已经足够让解放卡车畅行无阻。
家家户户窗户里透出的不再是昏黄的煤油灯光,而是明亮的电灯泡散发出的光芒。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源于一个人——李东生,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红星服装厂。
时间倒退几年,自从李东生重生到这里,然后改善家庭条件,创建工厂,靠着防水布料挖到第一桶金。
又陆续开发出耐磨工装、轻便雨衣等一系列适应市场的产品后,他的工厂就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这片土地,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和他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
“东生哥,这批货发往省城百货大楼,单子不小,质检那边可得盯紧了!”
王大壮如今已经是红星厂的副厂长,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显得精气神十足。
他拿着一沓单据,快步走进李东生的办公室。
此时的李东生正对着地图出神,听到王大壮的声音,转过身来,脸上带着笑意。
“放心吧,大壮。江大姐那关,比谁都严。倒是你,招工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听说邻村又有不少人想过来。”
“可不是嘛!”
王大壮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灌了口水。
“现在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咱们红星厂?工资高,福利好!以前的人求着人来干活,现在是人家挤破头想进来。”
“我跟老周商量了,修理车间那边还能加几个人,缝纫车间也能再扩一条线,就是……地方有点不够用了。”
李东生点点头:“地方是该考虑扩建了。不光是生产车间,你看咱们村里,娃娃们上学还是那个老祠堂改的教室,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还有,路虽然修了,电也通了,但电压不稳,厂里机器一开,村里灯泡都跟着闪。这些都是问题。”
“东生哥,你对乡亲们真是没得说。”
王大壮感慨道,“修路、拉电线杆子,哪一样不是你带头掏钱垫资?”
“现在厂里八成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家家户户都跟着沾了光。”
“前两天咱们前村长还跟我念叨,说要不是你,他这村长怕是当不安稳,早几年闹饥荒的时候,谁家没受过你的接济?”
李东生摆摆手,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脸上洋溢着的是对生活的希望。
“都是乡里乡亲的,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李东生淡淡地说道,“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日子都好过了,那才叫真的好。”
他心里清楚,这些看似“亏本”的投入,带来的隐形好处是巨大的。
人心,是最宝贵的资源。
当工厂遇到困难时,是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当需要扩大生产时,是村民们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
这种凝聚力,不是金钱能简单买来的。
随着红星厂的名气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过硬,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接到一些外贸的试探性订单。
省里也注意到了这个从山沟沟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经过几轮考察和评估,红星服装厂被评为了“省级模范企业”。
授牌仪式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省里来了领导,市里、县里、镇里的干部也都悉数到场。
刘建国镇长更是红光满面,这可是他任期内最大的政绩。
而今天,一个更重要的活动在红星厂新建成的综合大楼里举行——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
选在红星厂开,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乡镇企业家代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
李东生作为东道主和模范代表,自然要发言。
他没有准备长篇大论的稿子,只是穿着一身普通的中山装。
走上发言席,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红星厂。”
简单的开场白后,他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丰功伟绩,而是话锋一转。
“我们红星厂能有今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怀,更离不开我们红星厂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
“他们大多是这片大山里的农民,朴实,肯干,但文化水平不高,技术基础薄弱。”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台下专注的目光,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更多的乡亲掌握一技之长,也为了我们红星厂,乃至我们整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储备人才。”
“我决定,在我们红星厂现有基础上,筹建一所‘红星职业技术学校’!”
这个消息瞬间引起了台下一片低低的惊叹和议论。
“这所学校,将面向我们山区,免费招生!”
李东生加重了语气,“不收学费,甚至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厂里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缝纫工、修理工、电工,培养出我们山里人自己的工匠!”
“哗——”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免费办学?
还给补助?
这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
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代表更是激动得眼眶发红。
刘建国镇长激动地站起来,带头鼓掌,脸上的笑容比授牌那天还要灿烂。
李东生站在台上,目光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但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还有很多。
他的目光投向更远方的连绵群山。
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掌握了技能的人,正从那所即将诞生的学校里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件事李东生他们自然不能知道的,不过总之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陆天豪就对了。
之后随着时间的过去,曾经贫瘠闭塞,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村子及其周边,早已换了人间。
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整的砂石路,甚至靠近镇子的路段已经铺上了柏油,虽然还很窄,但已经足够让解放卡车畅行无阻。
家家户户窗户里透出的不再是昏黄的煤油灯光,而是明亮的电灯泡散发出的光芒。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源于一个人——李东生,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红星服装厂。
时间倒退几年,自从李东生重生到这里,然后改善家庭条件,创建工厂,靠着防水布料挖到第一桶金。
又陆续开发出耐磨工装、轻便雨衣等一系列适应市场的产品后,他的工厂就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这片土地,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和他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
“东生哥,这批货发往省城百货大楼,单子不小,质检那边可得盯紧了!”
王大壮如今已经是红星厂的副厂长,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显得精气神十足。
他拿着一沓单据,快步走进李东生的办公室。
此时的李东生正对着地图出神,听到王大壮的声音,转过身来,脸上带着笑意。
“放心吧,大壮。江大姐那关,比谁都严。倒是你,招工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听说邻村又有不少人想过来。”
“可不是嘛!”
王大壮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灌了口水。
“现在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咱们红星厂?工资高,福利好!以前的人求着人来干活,现在是人家挤破头想进来。”
“我跟老周商量了,修理车间那边还能加几个人,缝纫车间也能再扩一条线,就是……地方有点不够用了。”
李东生点点头:“地方是该考虑扩建了。不光是生产车间,你看咱们村里,娃娃们上学还是那个老祠堂改的教室,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还有,路虽然修了,电也通了,但电压不稳,厂里机器一开,村里灯泡都跟着闪。这些都是问题。”
“东生哥,你对乡亲们真是没得说。”
王大壮感慨道,“修路、拉电线杆子,哪一样不是你带头掏钱垫资?”
“现在厂里八成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家家户户都跟着沾了光。”
“前两天咱们前村长还跟我念叨,说要不是你,他这村长怕是当不安稳,早几年闹饥荒的时候,谁家没受过你的接济?”
李东生摆摆手,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脸上洋溢着的是对生活的希望。
“都是乡里乡亲的,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李东生淡淡地说道,“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日子都好过了,那才叫真的好。”
他心里清楚,这些看似“亏本”的投入,带来的隐形好处是巨大的。
人心,是最宝贵的资源。
当工厂遇到困难时,是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当需要扩大生产时,是村民们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
这种凝聚力,不是金钱能简单买来的。
随着红星厂的名气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过硬,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接到一些外贸的试探性订单。
省里也注意到了这个从山沟沟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经过几轮考察和评估,红星服装厂被评为了“省级模范企业”。
授牌仪式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省里来了领导,市里、县里、镇里的干部也都悉数到场。
刘建国镇长更是红光满面,这可是他任期内最大的政绩。
而今天,一个更重要的活动在红星厂新建成的综合大楼里举行——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
选在红星厂开,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乡镇企业家代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
李东生作为东道主和模范代表,自然要发言。
他没有准备长篇大论的稿子,只是穿着一身普通的中山装。
走上发言席,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红星厂。”
简单的开场白后,他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丰功伟绩,而是话锋一转。
“我们红星厂能有今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怀,更离不开我们红星厂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
“他们大多是这片大山里的农民,朴实,肯干,但文化水平不高,技术基础薄弱。”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台下专注的目光,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更多的乡亲掌握一技之长,也为了我们红星厂,乃至我们整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储备人才。”
“我决定,在我们红星厂现有基础上,筹建一所‘红星职业技术学校’!”
这个消息瞬间引起了台下一片低低的惊叹和议论。
“这所学校,将面向我们山区,免费招生!”
李东生加重了语气,“不收学费,甚至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厂里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缝纫工、修理工、电工,培养出我们山里人自己的工匠!”
“哗——”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免费办学?
还给补助?
这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
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代表更是激动得眼眶发红。
刘建国镇长激动地站起来,带头鼓掌,脸上的笑容比授牌那天还要灿烂。
李东生站在台上,目光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但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还有很多。
他的目光投向更远方的连绵群山。
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掌握了技能的人,正从那所即将诞生的学校里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