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炮三级战列舰

推荐阅读: 牧神记我与她合租的日子仙骨风流东晋北府一丘八仙骨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解咒战纪龙蛇之拳镇山河无上丹尊穿越1665,我的黑科技暴打列强

    “74门火炮!”李俊臣惊得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道,“这么多炮该不会是小炮吧。”
    “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会是小炮?”
    李国助摆了摆手,斜眼笑道,
    “这种船有两层连续火炮甲板,有轻型和重型之分。”
    “轻型74炮舰下层火炮甲板配置 28门32磅炮,上层火炮甲板配置28门18磅炮,露天甲板配置18门9磅炮和4门32磅臼炮。”
    “重型74炮舰下层火炮甲板配备28门36磅炮,上层火炮甲板配置30门24磅炮,露天甲板配置16门8磅炮和4门36磅臼炮。”
    其实他说的这种战舰,是盛行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早期的74炮舰,
    是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海军的三级战列舰,也是欧洲各国海军的主力战舰。
    他所谓的轻型74炮舰,其实是当时英国海军的74炮舰,
    只是露天甲板上的4门32磅卡隆炮被他说成了臼炮,
    因为卡隆炮是起源于1759年的一种短管火炮,17世纪还没有。
    不过他这么说,并不代表真的要用臼炮代替卡隆炮,只是为了李俊臣能听懂。
    卡隆炮的结构他也是比较熟悉的,想要随时都能搞定。
    他所谓的重型74炮舰,其实是当时法国海军的74炮舰,
    只是露天甲板上的4门36磅短管榴弹炮也被他说成了臼炮,还是为了李俊臣能听懂。
    他这么说其实也没毛病,所谓短管榴弹炮无非就是发射开花弹的臼炮,现在就有。
    其实这两种74炮舰仅加农炮就够74门了,多出来的4门短管炮属于额外配置,
    主要用于攻击近距离目标或在接舷战之前对敌方舰船的上层建筑、人员等进行打击。
    “老天爷啊!有这样的船,我们想把西班牙人赶出马尼拉还不是轻而易举?”
    李俊臣又惊又喜,满怀憧憬地道,
    “真希望能早些看到咱们的造船厂造出这样的船啊……”
    “可为什么非要用风干15年的木材呢?”
    “不懂了吧。”
    李国助斜眼笑道,
    “木材风干时间越长,造出来的船越结实耐用,使用年限越长。”
    “这么大的船,建造不易,好不容易造出来了,谁不希望能多用十几年呢?”
    “哦!搜得斯内。”
    李俊臣释然地点了点头,旋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
    “那除了造船,我们还要为接收辽东难民做哪些准备?”
    李国助想了想,说道:
    “每年6万担的粮食收购不能中断,必须确保完成。”
    “多准备一些堡篮和风干3年以上的硬木,最好别占用造船的木材,”
    “等接来两三千辽东难民,就让他们去西边沿海的河口建要塞。”
    说到这里,他又停下来想了想,说道,
    “关键要准备的就是这几件事,这些都不是你负责的事,”
    “但是既然跟你说了,那就请俊臣哥代为转告一下负责的人吧。”
    “顺便告诉陈大哥,44炮舰的图纸,我会在明年中秋以前给他的。”
    堡篮就是永明要塞木制城墙舱内堆放的那些装满泥土的箩筐,
    只是正规的堡篮一般是长方体,且比较高大,可以快速形成具有防炮功能的营地。
    郑成功攻台战役中就使用过堡篮,长宽约80公分,高170公分。
    “好,我一定代为转告相关负责人!”李俊臣信誓旦旦地道。
    “好,那就拜托俊臣哥了……”
    李国助说着张大嘴打了个哈欠,
    “哎呀不行了,我真的要回去补觉了。”
    ……
    没了心事的李国助,一觉睡到次日早晨才醒来,
    陪欧华宇吃过早饭后,便又去了实验室。
    本来他计划要在制成合格的大蒜素盐酸盐后,开始研制青霉素。
    但回想上辈子对青霉素的了解,再结合前些天提取大蒜素的实验经验,
    他意识到在17世纪的技术条件下,想得到合格的青霉素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酸碱度对青霉素质量的影响远高于大蒜素盐酸盐。
    提取大蒜素盐酸盐只要确保其呈酸性即可,
    虽然酸性过强也会妨碍其药效的发挥,但还不至于使其失去药效。
    所以只要有酸碱指示剂,就可以确保大蒜素盐酸盐成品质量相对稳定。
    但在提取过程中若控制不好酸碱度,青霉素的结构便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破坏。
    过强的酸性环境可能导致青霉素分子中某些化学键断裂,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影响最终提炼所得产品的质量和药效。
    例如在一些萃取、分离步骤中,如果酸性控制不当,就容易造成青霉素的分解破坏。
    较强的碱性环境同样会对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引发水解等化学反应,使其有效成分遭到破坏,无法获得足够纯度和活性的青霉素成品。
    所以,为了保证青霉素在提炼过程中能维持较好的稳定性,
    尽可能减少其分解、失活等情况的发生,
    保障提炼的收率和产品质量,需要严格控制酸碱度。
    而这是简单的酸碱度指示剂根本无法办到的,必须要有ph试纸。
    如果无视酸碱度的控制,去提炼青霉素的话,成品质量肯定会出现巨大的起伏,
    即使能严格控制反应原料的质量和用量,精细控制反应条件,优化产物分离提纯步骤,
    也无法得到质量相对稳定的青霉素,相应的治疗效果自然也会起伏不定。
    这种情况下,提取的青霉素疗效还不见的能比大蒜素盐酸盐强。
    毕竟只要有酸碱指示剂,就能确保大蒜素盐酸盐有相对稳定的质量,
    从而也能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
    其次,由于现在的显微镜还无法看到细菌,也使得检验青霉素的药效成为一个问题。
    看不到细菌,要想培养特定种类的细菌就十分困难,
    没有特定种类的细菌,又如何能有效检验青霉素的药效呢?
    本来就没法制取到质量稳定的青霉素,
    再加上难以检验其药效,就更是没法控制青霉素的质量了。
    所以李国助只好暂时放弃研制青霉素的想法是,
    等永明学会搞定酸碱指示剂和减压蒸馏装置以后再看。
    至于今年剩下的时间,他要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使用大蒜素盐酸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