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拥挤的回春堂
推荐阅读: 牧神记、 仙骨风流、 无限复原:开局修复仙骨神髓、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仙骨、 九世天雷淬仙骨、 暗月纪元、 李毅黄小蓉、 星际种田:指挥官的黑化美人不好哄、 全民大学霸、
“不辛苦,不辛苦,老师,您坐,您坐。”
一米九多的大个子柳逸阳赶忙拿了把凳子过来,给李承乾坐下,然后对着之前那带着李承乾上来的医师道。
“你去忙吧,老师由我亲自照顾。”
“喏,那我去忙了。”那医师点了点头,就直接下去忙碌了。
李承乾看着柳逸阳道:“看来你们都很忙碌啊,一路上来,每一层的病患都很多,怪不得你们一个个都忙得焦头烂额。”
就刚才李承乾一路走到四层楼,看到每一层都是一堆堆病患,让李承乾有些无语。
看来在大唐只有这么个大型医院还是不够看的,以前没有回春堂的时候,有很多人有病症都只能找一些郎中随便瞧瞧,很多时候得不到妥善看诊。
回春堂现在也算是大唐第一所比较全面综合的大型医院,来这里看诊的病人自然越来越多。
尤其是回春堂这里治疗的病症很多见效又快又好,自然为人津津乐道,来看诊的病人也就随之多了起来。
柳逸阳苦笑了一声,对着李承乾点头道。
“不瞒老师说,咱们回春堂现在是真的很多病患,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回春堂寻医问诊。
毕竟长安那么多人,当然最主要是最近这些年,咱们回春堂越做越大,治疗好了非常多病人,积攒下了口碑。
就连长安周围各个州县都会有人千里迢迢跑来咱们回春堂求诊,我作为副堂主,现在也是好不容易能躲这里休息一会。
张副堂主现在就在做一起骑马摔断了腿的手术,等两刻钟时间后,我还有手术要做,哎,累啊。”
他这感叹让李承乾不知道该怎么说,片刻后,李承乾才问道。
“怎么,不想做了?你要是觉得实在累,老师允许你放假个一年半载。”
“没,没,没,虽然说很累,可也是值得的,现在我一年能赚五百贯通宝的样子,就算累死也值了。”
柳逸阳原本苦笑立刻变得爽朗了起来,想到自己每年都能赚到五百贯通宝,妥妥高收入人群。
别人当官的都未必有自己赚得多,自己还想那么多干什么?
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要是被放假个一年半载,等自己再回到回春堂,恐怕副堂主的位置早就换人了。
虽然说回春堂普通医师一年要赚个几十贯通宝也不成问题
可是和副堂主的工资一比,实在是少得可怜啊,多少人都盯着自己的副堂主之位呢。
“既然如此,那你们自己得安排好调休,每人每月最少得有四天休息时间。
若是这回春堂实在看诊不过来,老师便在城西再开了分堂,你们分一部分人过去,然后再多招一些医师。
你们对他们进行培训,等培训出来以后,你们也就不用担心那么累了。
你看如何,你和张副堂主商量下,谁过去分堂,放心,过去后,待遇不会比现在更少。”
李承乾想了想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
就目前而言,整个回春堂若是每天都有这么多病患来看诊,这一、两百号医师的确太少了。
最好需要多开设一些回春堂分堂,要不然全部都往这里挤还不得把整个回春堂给挤爆啊?
“那个……老师,我有个建议,要不专门建立一处培训场所如何?
可以招一些有基础的医师,再招一些没基础的女子进行培训用以给女患者看诊、照顾病患等等。
反正以咱们回春堂的名义招募,就算给最低的工资也比外面寻常工作要好上不少,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做的。”
李承乾想了想,这家伙提议不就是成立专门的医学院吗?
只是这医学院里面还兼具了卫校的功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于是李承乾点了点头:“嗯,不错,确实可以这样搞,回去后,为师就安排下去,建立一所专门的医学院。
并开始招募人员,回春堂分堂的建立也一同开始,你们各自先做好准备。”
“喏……”柳逸阳点了点头,随后李承乾想到了一件事情,微微皱眉对柳逸阳道。
“对了,当初你们改建回春堂的时候,怎么把你们师伯的府邸都拆了?”
柳逸阳听明白了李承乾话里的不满,赶忙俯首回答道。
“老师,这是师伯要求如此做的,他说一直在长安待不惯,更喜欢游历天下。
这府邸留着不住也是浪费,不如拆掉兴建成回春堂一部分,要是没有师伯同意,弟子们哪敢让人拆掉师伯的府邸啊。
之前改建后的回春堂落成以后,师伯还亲自在回春堂坐镇了近半年时间,教导我们医术。”
“这样啊?”李承乾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既然是师兄要求的,那他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师兄愿意亲自在回春堂坐镇半年,教导这些医师们医术,倒是让他很意外。
两人又聊了近两刻钟时间,柳逸阳就跑着去做手术了,看他行色匆匆的样子,李承乾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在那房间中坐了半晌,便起身离开,走到门口又碰到了两位自己培养的医师,他们恭恭敬敬欠了欠身道。
“老师,您回来了?真可惜,我们暂时没时间陪您,有事情要处理。”
“没事,你们自己去处理事情吧,有事情,再说。”
李承乾摆了摆手,让他们去忙了,随后李承乾直接离开了回春堂,坐上了自己的煤油车,便朝着琉璃厂而去。
琉璃厂现在同样忙碌得要命,而且琉璃厂现在也较之四年多前进一步扩大了,员工数量近千号人了。
可是被提拔为琉璃厂厂长的大柱和副厂长的桑娥依然忙得焦头烂额。
毕竟现在这些琉璃远销海外,因此琉璃订单量是越来越多,当然这琉璃轩赚得钱也越来越多。
李承乾进入到琉璃厂视察时候,就看到那些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好像不会累一样。
于是李承乾把大柱和桑娥一起叫来询问了一番,结果大柱和桑娥告诉他,玻璃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
尤其是准钢化玻璃的订单,虽然价格居于各种玻璃之首,却也是最多订单的。
一米九多的大个子柳逸阳赶忙拿了把凳子过来,给李承乾坐下,然后对着之前那带着李承乾上来的医师道。
“你去忙吧,老师由我亲自照顾。”
“喏,那我去忙了。”那医师点了点头,就直接下去忙碌了。
李承乾看着柳逸阳道:“看来你们都很忙碌啊,一路上来,每一层的病患都很多,怪不得你们一个个都忙得焦头烂额。”
就刚才李承乾一路走到四层楼,看到每一层都是一堆堆病患,让李承乾有些无语。
看来在大唐只有这么个大型医院还是不够看的,以前没有回春堂的时候,有很多人有病症都只能找一些郎中随便瞧瞧,很多时候得不到妥善看诊。
回春堂现在也算是大唐第一所比较全面综合的大型医院,来这里看诊的病人自然越来越多。
尤其是回春堂这里治疗的病症很多见效又快又好,自然为人津津乐道,来看诊的病人也就随之多了起来。
柳逸阳苦笑了一声,对着李承乾点头道。
“不瞒老师说,咱们回春堂现在是真的很多病患,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回春堂寻医问诊。
毕竟长安那么多人,当然最主要是最近这些年,咱们回春堂越做越大,治疗好了非常多病人,积攒下了口碑。
就连长安周围各个州县都会有人千里迢迢跑来咱们回春堂求诊,我作为副堂主,现在也是好不容易能躲这里休息一会。
张副堂主现在就在做一起骑马摔断了腿的手术,等两刻钟时间后,我还有手术要做,哎,累啊。”
他这感叹让李承乾不知道该怎么说,片刻后,李承乾才问道。
“怎么,不想做了?你要是觉得实在累,老师允许你放假个一年半载。”
“没,没,没,虽然说很累,可也是值得的,现在我一年能赚五百贯通宝的样子,就算累死也值了。”
柳逸阳原本苦笑立刻变得爽朗了起来,想到自己每年都能赚到五百贯通宝,妥妥高收入人群。
别人当官的都未必有自己赚得多,自己还想那么多干什么?
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要是被放假个一年半载,等自己再回到回春堂,恐怕副堂主的位置早就换人了。
虽然说回春堂普通医师一年要赚个几十贯通宝也不成问题
可是和副堂主的工资一比,实在是少得可怜啊,多少人都盯着自己的副堂主之位呢。
“既然如此,那你们自己得安排好调休,每人每月最少得有四天休息时间。
若是这回春堂实在看诊不过来,老师便在城西再开了分堂,你们分一部分人过去,然后再多招一些医师。
你们对他们进行培训,等培训出来以后,你们也就不用担心那么累了。
你看如何,你和张副堂主商量下,谁过去分堂,放心,过去后,待遇不会比现在更少。”
李承乾想了想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
就目前而言,整个回春堂若是每天都有这么多病患来看诊,这一、两百号医师的确太少了。
最好需要多开设一些回春堂分堂,要不然全部都往这里挤还不得把整个回春堂给挤爆啊?
“那个……老师,我有个建议,要不专门建立一处培训场所如何?
可以招一些有基础的医师,再招一些没基础的女子进行培训用以给女患者看诊、照顾病患等等。
反正以咱们回春堂的名义招募,就算给最低的工资也比外面寻常工作要好上不少,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做的。”
李承乾想了想,这家伙提议不就是成立专门的医学院吗?
只是这医学院里面还兼具了卫校的功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于是李承乾点了点头:“嗯,不错,确实可以这样搞,回去后,为师就安排下去,建立一所专门的医学院。
并开始招募人员,回春堂分堂的建立也一同开始,你们各自先做好准备。”
“喏……”柳逸阳点了点头,随后李承乾想到了一件事情,微微皱眉对柳逸阳道。
“对了,当初你们改建回春堂的时候,怎么把你们师伯的府邸都拆了?”
柳逸阳听明白了李承乾话里的不满,赶忙俯首回答道。
“老师,这是师伯要求如此做的,他说一直在长安待不惯,更喜欢游历天下。
这府邸留着不住也是浪费,不如拆掉兴建成回春堂一部分,要是没有师伯同意,弟子们哪敢让人拆掉师伯的府邸啊。
之前改建后的回春堂落成以后,师伯还亲自在回春堂坐镇了近半年时间,教导我们医术。”
“这样啊?”李承乾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既然是师兄要求的,那他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师兄愿意亲自在回春堂坐镇半年,教导这些医师们医术,倒是让他很意外。
两人又聊了近两刻钟时间,柳逸阳就跑着去做手术了,看他行色匆匆的样子,李承乾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在那房间中坐了半晌,便起身离开,走到门口又碰到了两位自己培养的医师,他们恭恭敬敬欠了欠身道。
“老师,您回来了?真可惜,我们暂时没时间陪您,有事情要处理。”
“没事,你们自己去处理事情吧,有事情,再说。”
李承乾摆了摆手,让他们去忙了,随后李承乾直接离开了回春堂,坐上了自己的煤油车,便朝着琉璃厂而去。
琉璃厂现在同样忙碌得要命,而且琉璃厂现在也较之四年多前进一步扩大了,员工数量近千号人了。
可是被提拔为琉璃厂厂长的大柱和副厂长的桑娥依然忙得焦头烂额。
毕竟现在这些琉璃远销海外,因此琉璃订单量是越来越多,当然这琉璃轩赚得钱也越来越多。
李承乾进入到琉璃厂视察时候,就看到那些工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好像不会累一样。
于是李承乾把大柱和桑娥一起叫来询问了一番,结果大柱和桑娥告诉他,玻璃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
尤其是准钢化玻璃的订单,虽然价格居于各种玻璃之首,却也是最多订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