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齐国降秦
推荐阅读: 领主之兵伐天下、 无上丹尊、 牧神记、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 三界血歌、 次日曙光、 夜天子、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秦朗林馨儿、
第240章 齐国降秦
秦军攻灭楚国都城的消息很快传至齐国。
齐国,临淄
王宫内,齐王听着信使的禀报,面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想起田沁此前所言,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兵锋所指无人能当,若与其对抗只有亡国一途。当下齐王愈发坚信投降秦国才是保全齐国上下的唯一办法。
齐王建缓缓开口:“今秦灭楚,气势正盛,吾齐恐难与之抗衡,寡人思之,或降秦方保平安。”
话音刚落,后胜猛地站起,满脸涨红。“大王,此万万不可。齐乃大国,怎可轻易而降。秦虽破楚,然自身亦损兵折将,若我齐国军民齐心,未必不能一战。”
其他士族大臣纷纷附和。后胜接着说道:“大王,我齐国沃野千里,粮草充足,甲士众多,且有山河之险。若现在投降,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大王将何颜面对先王。”
齐王建面露犹豫,嗫嚅道:“可秦之强大,诸君亦有所闻,战则生灵涂炭。”
后胜上前一步,激昂道:“大王,自古未有不战而降者。即便战败,亦是英勇之举,好过屈膝受辱。况我齐国不乏忠勇之士,愿为大王抛头颅洒热血。”
众大臣皆跪地高呼:“请陛下三思。”齐王建看着群臣,心中纠结万分,一时不知如何抉择,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齐王建看到大臣们如此坚决反对,心中更加烦闷。眼前这争执不下的局面正如田沁所说,这些大臣只会空讲大义,却不顾实际局势。
他摆了摆手,道:“今日暂且休议,寡人倦了。”说完便匆匆离去。
齐王建径直走向田沁住处。田沁正在庭院赏花,见齐王前来,行礼之后静静等待齐王发话。齐王把朝堂之事告知田沁,叹气道:“沁儿,果真如你所言,目下为父该如何是好?”
田沁微笑着说:“父王,秦国吞楚,已成大势。齐国多年安乐,军备松弛,民心亦不在战争。若强行开战,必败无疑,到时齐国将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
齐王建默默点头,田沁又说:“父王为君,当以民为本,保全国土固然重要,然保全百姓更是君主之责。”
齐王建听完,心中已有决断。
齐王建深吸一口气,问道:“但朝中大臣皆反对降秦,该如何说服他们?”田沁沉默片刻,狠下心说:“父王,如今唯有强硬手段才行。可将所有反对的士族官员捉拿入狱。”齐王大惊失色:“这怎么可以,他们皆是忠臣。”田沁摇头:“父王,他们所谓的忠心只是愚忠,不愿看清大势。若任由他们煽动人心,齐国将永无宁日。”齐王面露不忍,但还是缓缓点头。
田沁见齐王建点头,又补充道:“父王,此事需速办。女儿还有一计,在捉拿大臣的同时,派使者前往秦国表明降意,不给反对者任何喘息之机。”
齐王建皱眉道:“如此仓促行事,是否太过冒险?”
田沁走近齐王建,轻声道:“父王,如今局势瞬息万变。若拖延下去,朝中动荡不安,反而父王有性命之危!”
齐王建来回踱步,最终下定决心:“就依沁儿之计。”
当晚,齐王秘密调动禁卫军。次日早朝,正当后胜等人准备再次劝谏齐王抗秦时,禁卫军突然闯入朝堂,将一众反对降秦的大臣拿下。
大臣们惊愕万分,高呼“王上饶命”“大王昏庸”。齐王闭上双眼,挥挥手示意带走。随后,齐王立刻派出心腹使者前往秦国军营。
使者快马加鞭赶到秦军营地,求见秦王。蒙恬接见使者,使者恭敬呈上降书。蒙恬看后大喜,立即派人回咸阳报喜。
而齐国这边,齐王安抚着惶恐的民众,虽心中愧疚,但想到避免战乱,只能默默祈求历代先王谅解。
嬴政接到降书,龙颜大悦,当即下令蒙恬率部分秦军开往临淄城接收。秦军一路浩浩荡荡,马蹄声震得大地微颤。
朝堂之上,剩下的大臣噤若寒蝉。齐王建走上高台,朗声道:“降秦乃是为了齐国百姓着想。如今秦国之势,非齐国所能抵御。寡人愿背负骂名,只求齐国太平。”台下大臣再无异议。
不久后,降秦的消息迅速传遍齐国所有城池,秦国军队入齐以来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很快便抵达了临淄城下。
临淄城内,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氛。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都已经知晓齐王投降的消息,心中虽满是悲哀与无奈,却也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此时,齐王建身穿着一袭白色的素服。在他身后,还跟着仅存的寥寥数位臣子,他们静静地站立在城门口,等待秦军入城。
虽说是投降,可众人的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反而是一种释然和解脱的神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黑影,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那是秦军的旗帜!随着旗帜越来越近,可以看到为首的正是威名赫赫的蒙恬将军。
只见他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黑色战马上,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然而,他那张冷峻的脸庞却毫无表情,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前方的人群。
当蒙恬率领大军抵达城门下时,齐王建向前走了几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蒙恬行起礼来,并将手中象征着权力的印玺高高举过头顶,呈递给对方。
蒙恬稳稳地接过印玺,随即高声说道:“齐王此举实乃明智之选,我大秦之王必定会宽厚仁慈地对待齐国子民。”话音刚落,身后的秦军便开始井然有序地进入城中。
城中的百姓们则默默地站在道路两旁,用复杂的眼神注视着这支强大的军队。有的人眼中闪烁着好奇;有的人则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和失落,也还有一些人脸上浮起发自内心的笑容,期盼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蒙恬迅速安排好了驻军等相关事宜之后,转头看向一旁的齐王建,缓声说道:“国丈暂且放心吧,待到我王之旨意传来,自然会妥善安置于您。”
齐王建听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心里说不上的一种味道,谈不上伤心,也谈不上难过。
秦军攻灭楚国都城的消息很快传至齐国。
齐国,临淄
王宫内,齐王听着信使的禀报,面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想起田沁此前所言,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兵锋所指无人能当,若与其对抗只有亡国一途。当下齐王愈发坚信投降秦国才是保全齐国上下的唯一办法。
齐王建缓缓开口:“今秦灭楚,气势正盛,吾齐恐难与之抗衡,寡人思之,或降秦方保平安。”
话音刚落,后胜猛地站起,满脸涨红。“大王,此万万不可。齐乃大国,怎可轻易而降。秦虽破楚,然自身亦损兵折将,若我齐国军民齐心,未必不能一战。”
其他士族大臣纷纷附和。后胜接着说道:“大王,我齐国沃野千里,粮草充足,甲士众多,且有山河之险。若现在投降,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大王将何颜面对先王。”
齐王建面露犹豫,嗫嚅道:“可秦之强大,诸君亦有所闻,战则生灵涂炭。”
后胜上前一步,激昂道:“大王,自古未有不战而降者。即便战败,亦是英勇之举,好过屈膝受辱。况我齐国不乏忠勇之士,愿为大王抛头颅洒热血。”
众大臣皆跪地高呼:“请陛下三思。”齐王建看着群臣,心中纠结万分,一时不知如何抉择,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齐王建看到大臣们如此坚决反对,心中更加烦闷。眼前这争执不下的局面正如田沁所说,这些大臣只会空讲大义,却不顾实际局势。
他摆了摆手,道:“今日暂且休议,寡人倦了。”说完便匆匆离去。
齐王建径直走向田沁住处。田沁正在庭院赏花,见齐王前来,行礼之后静静等待齐王发话。齐王把朝堂之事告知田沁,叹气道:“沁儿,果真如你所言,目下为父该如何是好?”
田沁微笑着说:“父王,秦国吞楚,已成大势。齐国多年安乐,军备松弛,民心亦不在战争。若强行开战,必败无疑,到时齐国将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
齐王建默默点头,田沁又说:“父王为君,当以民为本,保全国土固然重要,然保全百姓更是君主之责。”
齐王建听完,心中已有决断。
齐王建深吸一口气,问道:“但朝中大臣皆反对降秦,该如何说服他们?”田沁沉默片刻,狠下心说:“父王,如今唯有强硬手段才行。可将所有反对的士族官员捉拿入狱。”齐王大惊失色:“这怎么可以,他们皆是忠臣。”田沁摇头:“父王,他们所谓的忠心只是愚忠,不愿看清大势。若任由他们煽动人心,齐国将永无宁日。”齐王面露不忍,但还是缓缓点头。
田沁见齐王建点头,又补充道:“父王,此事需速办。女儿还有一计,在捉拿大臣的同时,派使者前往秦国表明降意,不给反对者任何喘息之机。”
齐王建皱眉道:“如此仓促行事,是否太过冒险?”
田沁走近齐王建,轻声道:“父王,如今局势瞬息万变。若拖延下去,朝中动荡不安,反而父王有性命之危!”
齐王建来回踱步,最终下定决心:“就依沁儿之计。”
当晚,齐王秘密调动禁卫军。次日早朝,正当后胜等人准备再次劝谏齐王抗秦时,禁卫军突然闯入朝堂,将一众反对降秦的大臣拿下。
大臣们惊愕万分,高呼“王上饶命”“大王昏庸”。齐王闭上双眼,挥挥手示意带走。随后,齐王立刻派出心腹使者前往秦国军营。
使者快马加鞭赶到秦军营地,求见秦王。蒙恬接见使者,使者恭敬呈上降书。蒙恬看后大喜,立即派人回咸阳报喜。
而齐国这边,齐王安抚着惶恐的民众,虽心中愧疚,但想到避免战乱,只能默默祈求历代先王谅解。
嬴政接到降书,龙颜大悦,当即下令蒙恬率部分秦军开往临淄城接收。秦军一路浩浩荡荡,马蹄声震得大地微颤。
朝堂之上,剩下的大臣噤若寒蝉。齐王建走上高台,朗声道:“降秦乃是为了齐国百姓着想。如今秦国之势,非齐国所能抵御。寡人愿背负骂名,只求齐国太平。”台下大臣再无异议。
不久后,降秦的消息迅速传遍齐国所有城池,秦国军队入齐以来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很快便抵达了临淄城下。
临淄城内,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氛。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都已经知晓齐王投降的消息,心中虽满是悲哀与无奈,却也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此时,齐王建身穿着一袭白色的素服。在他身后,还跟着仅存的寥寥数位臣子,他们静静地站立在城门口,等待秦军入城。
虽说是投降,可众人的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反而是一种释然和解脱的神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黑影,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那是秦军的旗帜!随着旗帜越来越近,可以看到为首的正是威名赫赫的蒙恬将军。
只见他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黑色战马上,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然而,他那张冷峻的脸庞却毫无表情,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前方的人群。
当蒙恬率领大军抵达城门下时,齐王建向前走了几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蒙恬行起礼来,并将手中象征着权力的印玺高高举过头顶,呈递给对方。
蒙恬稳稳地接过印玺,随即高声说道:“齐王此举实乃明智之选,我大秦之王必定会宽厚仁慈地对待齐国子民。”话音刚落,身后的秦军便开始井然有序地进入城中。
城中的百姓们则默默地站在道路两旁,用复杂的眼神注视着这支强大的军队。有的人眼中闪烁着好奇;有的人则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和失落,也还有一些人脸上浮起发自内心的笑容,期盼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蒙恬迅速安排好了驻军等相关事宜之后,转头看向一旁的齐王建,缓声说道:“国丈暂且放心吧,待到我王之旨意传来,自然会妥善安置于您。”
齐王建听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心里说不上的一种味道,谈不上伤心,也谈不上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