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做好准备
推荐阅读: 牧神记、 领主之兵伐天下、 无上丹尊、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三界血歌、 赤血邪珠之妖乱君怀、 次日曙光、 夜天子、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秦朗林馨儿、
第367章 做好准备
“关于卢绾嘛……”
姜饼脸上露出唏嘘的之色,他接着道:“你派樊哙率军攻燕,卢绾战败后携家眷、部众数千人逃入匈奴。
匈奴单于封其为“东胡卢王”,但卢绾在匈奴备受轻视,《汉书》记载其“常思复归汉”,但因你的病逝,再加上吕后掌权,未能实现。
卢绾在匈奴仅一年余便郁郁而终,其妻、子继续留居匈奴。
至汉文帝时期,卢绾子孙归降汉朝,但家族势力已彻底衰落。”
听完对方的遭遇,刘邦一声长叹。
他其实能明白卢绾的选择,或许,历史上的自己是给过他台阶的,只是因为周边人的鼓吹,让他错误判断了形势。
而且,哪怕是在自己死后,归降了匈奴的卢绾依旧有着想回归的心思。
只可惜,当时实际掌控大汉朝堂的是娥姁。
卢绾不会担心自己真的对他痛下杀手,可娥姁会这样吗?
或许不会。
刘邦摇了摇头,对自己这位最忠心的兄弟,最亲信的发小感到惋惜。
姜饼见他脸上的异色,也是忍不住道:“卢绾的叛变并非主动谋反,更多是汉初皇权与诸侯矛盾激化下的被迫选择
他与刘邦的关系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反映了帝王权术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与其说他是反叛大汉,倒不如说他其实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卢绾因听信张胜之言,错估你的容忍度,最终葬送家族前程。
在权力博弈中,个人情感与政治现实往往难以调和。”
对于姜饼的分析,刘邦止不住的点头。
事实正是如此。
如果说臧荼的案例还能说成是他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野心。
那么卢绾呢?
自己这个最忠实的兄弟,他的反叛给了刘邦一定的打击。
同时也让他彻底明白了。
实际上在政治斗争中,是毫无任何个人情绪可言的。
或许,就算自己活着的时候没有逼反这些人,可自己死了以后呢?
娥姁能容忍他们?
或者说,自己的继承人能容忍?
到时候,依旧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的。
他忍不住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么?”
看着他喃喃自语,姜饼想了想,说道:“实际上确实很难进行调和。
既然你一开始定下的就是郡国并行制度,在这种冲突模式下,异姓诸侯王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很难调和。
你需要彻底消除旧的分封势力才能确保皇权独尊,而诸侯王为自保,又只能选择反叛,要么就是坐以待毙。
但显然人都不想失去本来已经得到了,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忍不住放手相搏。
这才导致了明明是建国之初,你却不得不收拾一个又一个反叛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点头道:“这也怪项羽那个蠢货,要不是他非要特立独行的搞什么分封,按照始皇时期的郡县制的话,哪里会有这么多问题嘛。”
对此姜饼也很认同:“项羽这个人,的确是太刚愎自用了。
他在扫除秦朝之后,却依旧选择大肆分封,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现在还给我留下了这么一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刘邦气愤的说着。
“其实就像我说的,你现在刚刚平定了天下,也正好处在威望最鼎盛的时候。
此时你进行各种削弱异姓诸侯王的行动阻碍都比较小。
毕竟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有彻底站稳脚跟,等到后面要是别人缓过神来了你再搞这种事情,那就是真的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了。”
刘邦暗自沉思了片刻,也觉得这的确是个办法,于是问道:“那依姜先生之见,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姜饼想了想,回答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汉初的那些异姓诸侯王当中。
哪几个是真的有反心,有反意的,哪些又是单纯的受到牵连或是形势所迫的。
比如一开始提到的臧荼就是前者,而卢绾明显处于后者。
这样说的话,像是淮南王英布。
他想让是从被迫到的主动。
在韩信、彭越被杀后,英布因恐惧而暗中备战,最终因家臣告发被迫起兵。
但其选择主动联合匈奴、南越,试图推翻汉朝,表现出明确的野心。
虽然结果是兵败被杀,标志着异姓王时代的终结。
但也要着重考虑对于此人的安置和处理方法。
像韩王信的历史表现为叛汉投匈。
史书上写的同样是因被猜忌迁都至边境,遭匈奴围攻后多次求和引发你怀疑,最终投降匈奴并引匈奴攻汉。
像以上两人的反意可能相较其他人都要明显不少。
至于韩信,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他到底是做了什么遭到你的收拾,但后人猜测很大可能是因为功高震主。
至于彭越,更是典型的被动卷入。
陈豨叛乱时称病未出兵,遭刘邦斥责后被部下诬告谋反。彭越本欲谢罪,却被吕后设计处死并灭族。
这是一桩典型冤案,无实际反叛行动,却成为了强化集权的牺牲品。
赵王张傲更是倒霉,就因为国相贯高不满你怠慢张敖,策划刺杀你,张敖虽未参与,仍被废为侯。”
刘邦眯着眼睛:“这么说来的话,其实野心最大的,就属臧荼莫属了。
毕竟哪怕像英布乃至韩王信,都有一定大势所趋的解释在里面。”
说到这里,他已经彻底动了几分杀心。
或许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他一开始真的没有杀害那些异姓王的想法,是在臧荼反叛后才产生的话。
那么现在,即便臧荼还没有造反,他也有了弄死对方的想法了。
“没错,所以我觉得臧荼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削弱异姓王的借口!”
“哦?”
刘邦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感觉姜饼这话话中有话,细细追问道道:“此言何解?”
姜饼道:“既然臧荼是最先展露的出反意,而且明确会在几个月后进行谋反,那就好办了。
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就等着臧荼谋反!”
“关于卢绾嘛……”
姜饼脸上露出唏嘘的之色,他接着道:“你派樊哙率军攻燕,卢绾战败后携家眷、部众数千人逃入匈奴。
匈奴单于封其为“东胡卢王”,但卢绾在匈奴备受轻视,《汉书》记载其“常思复归汉”,但因你的病逝,再加上吕后掌权,未能实现。
卢绾在匈奴仅一年余便郁郁而终,其妻、子继续留居匈奴。
至汉文帝时期,卢绾子孙归降汉朝,但家族势力已彻底衰落。”
听完对方的遭遇,刘邦一声长叹。
他其实能明白卢绾的选择,或许,历史上的自己是给过他台阶的,只是因为周边人的鼓吹,让他错误判断了形势。
而且,哪怕是在自己死后,归降了匈奴的卢绾依旧有着想回归的心思。
只可惜,当时实际掌控大汉朝堂的是娥姁。
卢绾不会担心自己真的对他痛下杀手,可娥姁会这样吗?
或许不会。
刘邦摇了摇头,对自己这位最忠心的兄弟,最亲信的发小感到惋惜。
姜饼见他脸上的异色,也是忍不住道:“卢绾的叛变并非主动谋反,更多是汉初皇权与诸侯矛盾激化下的被迫选择
他与刘邦的关系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反映了帝王权术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与其说他是反叛大汉,倒不如说他其实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卢绾因听信张胜之言,错估你的容忍度,最终葬送家族前程。
在权力博弈中,个人情感与政治现实往往难以调和。”
对于姜饼的分析,刘邦止不住的点头。
事实正是如此。
如果说臧荼的案例还能说成是他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野心。
那么卢绾呢?
自己这个最忠实的兄弟,他的反叛给了刘邦一定的打击。
同时也让他彻底明白了。
实际上在政治斗争中,是毫无任何个人情绪可言的。
或许,就算自己活着的时候没有逼反这些人,可自己死了以后呢?
娥姁能容忍他们?
或者说,自己的继承人能容忍?
到时候,依旧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的。
他忍不住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么?”
看着他喃喃自语,姜饼想了想,说道:“实际上确实很难进行调和。
既然你一开始定下的就是郡国并行制度,在这种冲突模式下,异姓诸侯王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很难调和。
你需要彻底消除旧的分封势力才能确保皇权独尊,而诸侯王为自保,又只能选择反叛,要么就是坐以待毙。
但显然人都不想失去本来已经得到了,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忍不住放手相搏。
这才导致了明明是建国之初,你却不得不收拾一个又一个反叛的异姓诸侯王!”
刘邦点头道:“这也怪项羽那个蠢货,要不是他非要特立独行的搞什么分封,按照始皇时期的郡县制的话,哪里会有这么多问题嘛。”
对此姜饼也很认同:“项羽这个人,的确是太刚愎自用了。
他在扫除秦朝之后,却依旧选择大肆分封,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现在还给我留下了这么一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刘邦气愤的说着。
“其实就像我说的,你现在刚刚平定了天下,也正好处在威望最鼎盛的时候。
此时你进行各种削弱异姓诸侯王的行动阻碍都比较小。
毕竟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有彻底站稳脚跟,等到后面要是别人缓过神来了你再搞这种事情,那就是真的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了。”
刘邦暗自沉思了片刻,也觉得这的确是个办法,于是问道:“那依姜先生之见,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姜饼想了想,回答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汉初的那些异姓诸侯王当中。
哪几个是真的有反心,有反意的,哪些又是单纯的受到牵连或是形势所迫的。
比如一开始提到的臧荼就是前者,而卢绾明显处于后者。
这样说的话,像是淮南王英布。
他想让是从被迫到的主动。
在韩信、彭越被杀后,英布因恐惧而暗中备战,最终因家臣告发被迫起兵。
但其选择主动联合匈奴、南越,试图推翻汉朝,表现出明确的野心。
虽然结果是兵败被杀,标志着异姓王时代的终结。
但也要着重考虑对于此人的安置和处理方法。
像韩王信的历史表现为叛汉投匈。
史书上写的同样是因被猜忌迁都至边境,遭匈奴围攻后多次求和引发你怀疑,最终投降匈奴并引匈奴攻汉。
像以上两人的反意可能相较其他人都要明显不少。
至于韩信,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他到底是做了什么遭到你的收拾,但后人猜测很大可能是因为功高震主。
至于彭越,更是典型的被动卷入。
陈豨叛乱时称病未出兵,遭刘邦斥责后被部下诬告谋反。彭越本欲谢罪,却被吕后设计处死并灭族。
这是一桩典型冤案,无实际反叛行动,却成为了强化集权的牺牲品。
赵王张傲更是倒霉,就因为国相贯高不满你怠慢张敖,策划刺杀你,张敖虽未参与,仍被废为侯。”
刘邦眯着眼睛:“这么说来的话,其实野心最大的,就属臧荼莫属了。
毕竟哪怕像英布乃至韩王信,都有一定大势所趋的解释在里面。”
说到这里,他已经彻底动了几分杀心。
或许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他一开始真的没有杀害那些异姓王的想法,是在臧荼反叛后才产生的话。
那么现在,即便臧荼还没有造反,他也有了弄死对方的想法了。
“没错,所以我觉得臧荼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削弱异姓王的借口!”
“哦?”
刘邦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感觉姜饼这话话中有话,细细追问道道:“此言何解?”
姜饼道:“既然臧荼是最先展露的出反意,而且明确会在几个月后进行谋反,那就好办了。
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就等着臧荼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