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人心与割裂

推荐阅读: 万人迷师尊,徒弟各个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青霜书穿:病娇孽徒休想以下犯上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娇妻难哄,霸总轻点宠郡主是个乌鸦嘴我真不是乌鸦嘴第一序列绑定乌鸦嘴系统(穿书)八零小甜宝她有乌鸦嘴

    十一年。
    秦国再次陷入了忙碌。
    和以往不同,今年秦国大部分百姓几乎都没了春荒的担忧,少部分实在穷苦的,也能够靠出去卖力气活下来。
    如果还不行,朝廷给他们提供的极低利息的粮食借贷,也能保证他们饿不死。
    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朝廷内部的公正性。
    秦国官员们陷入了新一年的忙碌,各郡主官们绞尽脑汁的想该怎么完成工作计划。
    相比于他们的忙碌,李缘就简单多了。
    “这是跳跳糖。”
    “张嘴,先含着。”
    “好了。”
    “可以吞下去了。”
    太子宫,李缘正在给扶苏和蒙恬讲解一些零食的吃法。
    其中包括了让蒙恬连连皱眉的牛皮糖,以及让扶苏感到新奇无比的跳跳糖。
    这是他给扶苏和蒙恬的新年礼物之一。
    蒙恬再牛逼、再早慧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给他们的礼物直接用玩具和零食绝对没错。
    给王后熊栀的则是一些顶级的护肤品和化妆品,虽然他并不认为以秦国王族的眼光她们需要这个——至于如何给嬴政的两位夫人以及太后赵姬分,他相信熊栀是个聪明的女人。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外国一些良心企业“赞助”的。
    有些国产的东西,也是外国一些好心经销商“赞助”的。
    一侧。
    嬴政拿着一把92式手枪目露精光,尤其是那些子弹,更是让他爱不释手。
    这是李缘给他的新年礼物。
    是从南边某个恒河水大国武器库里顺来的。
    最近他们在和华夏的南亚小弟打架,结果挑事不成反被抽,李缘想着自己也去帮点小忙。
    再说了,地球上只有他们那才能一次性找到那么多国家的武器,他甚至在那里看到了部分华夏武器、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来的,直接免去了他一个个地方跑的挑选之苦。
    他于是直接拿了这把自家产的武器,也算拿回来给自己人用了。
    “这子弹,我大秦要何时才能造出来啊!”
    嬴政有些感慨。
    他已经试射过了,对这枪的便利性极其认可。
    听说这在后世的军事武器中只属于小玩意?
    这让他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时代武器的差距。
    “别想了,有些国家现在都还造不出子弹呢。”李缘说:“而且秦国的匠人们能造出到现在半步燧发枪、开始研究米涅弹的地步,已经足够牛逼了。”
    任何东西都需要时间发展的。
    李缘除了第一年给过他们图纸给他们开了科学思维后,之后一切发展全是科学院自己研究出来的,能在两年内达到这地步,秦国的工匠已经称得上一句牛逼了。
    当然,主要是嬴政和秦国朝廷肯花大力气去支持科学院。
    由此可见,遇到一个合适的领导和平台有多么重要。
    “赵国来了点消息。”
    嬴政一边摩挲着手枪,一边以近似闲聊的语气说道。
    虽然李缘是个挂,但嬴政也不是经常用的。
    而且如果真要让李缘去帮忙做事,他想做的事又太多,他也不好意思每天都麻烦对方;所以大部分情报,他依旧是靠玄衣卫。
    赵国的玄衣卫分部,几乎算是除秦国国内的本部以外最强的。
    加上如今的主事者郭开能力超群,嬴政甚至直接给了他可以查看其他国家玄衣卫情报的权限,所以赵国那边的动静,嬴政其实是最放心的。
    当然,只是表面上。
    暗地里嬴政究竟放不放心郭开,这李缘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
    玄衣卫赵国分部搜集到了东胡的一些消息。
    郭开对分部进行了一些调整,内部增设了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对敌对人物的平生过往搜集以及心理研究——他认为对一个人的心理研究把握好了,绝对比任何情报都好用。
    因此,他猜到乐行可能只是假意答应燕王,实际上只是敷衍、也可能反过来坑燕王一把。
    “寡人也这么认为。”
    嬴政说:“燕王自以为聪明,但他有一个致命弱点:不知道自己实力多少。”
    “他是这样,连带着燕国作风也是这样。”
    “莫说他要坑东胡一把,就算他真的拉上两万东胡军队一起进攻赵国,也绝对打不赢赵国。”
    嬴政很恨赵国。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赵人的强大和顽强绝对是六国之首。
    除了秦国,可能也就巅峰时期的楚国有绝对把握打趴下他们了。
    燕国?
    回家玩去吧……
    “所以郭开怎么做的?还是带着大军在那消耗赵国国力?”李缘问道。
    这话说起来简单,可真要做起来其实非常难。
    郭开首先需要让赵王和赵国朝臣们相信他的判断:燕国真的会随时进攻。
    但同时,又不能真的让两国发生战事,否则一旦打起来赵国赢之后就没办法继续保持战争状态了。
    还要保证现在的防备状态不至于太过影响赵国大局、却也要达到能给赵国放血的地步。
    他是和赵王的关系很好。
    可单纯的关系好做不到这个地步,他还需要有对赵国内部各方势力以及燕王的足够了解、自身的足够的能力才能做到。
    他是个奸人、小人,但也是个能人。
    而说起郭开的动作……
    嬴政笑出了声。
    ……
    燕国国都。
    今天的朝会,气氛有些不对。
    百官默不作声,眼神飘忽。
    太子丹穿着一身貂皮大衣,顶着风雪前来上朝,却感觉这冰雪没有他的心冷……
    前两天,燕国内部忽然传出了一些流言。
    “大王好大喜功,太子沉稳内敛。”
    “大王无谋且不智,唯有太子丹可兴燕国。”
    “大王只顾着面子,只有太子才关心百姓死活。”
    “……”
    无数的言论甚嚣尘上,直接成为了燕国第一大话题,百姓从早到晚的谈论。
    如果只是这样,这种明显的流言完全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与这些流言一起传出来的,还有以前燕王与太子的一些分歧。
    比如燕王想要对赵开战,太子丹一直反对,只是强压不过燕王。
    比如燕王一心想当秦国小弟,可太子丹一直坚持燕国要独立自主,不能仰人鼻息。
    比如燕王只想着通过秦国支援和与东胡做生意、以及往北开拓等事壮大燕国威风,好让燕国国势增强死后能有颜面去见历代先王,但太子一直觉得虚假的繁荣无用、必须和秦国一样真心实意的对百姓好才是立国之本。
    更有甚者,据说燕王曾有意想拉东胡人来对付赵国,但被太子丹以性命威胁和决裂之言劝阻,燕王这才罢休。
    一桩桩的事件,不管是真是假,直接在短短两三日间将太子丹的名声推向顶峰!
    百姓的情感都是朴素、冲动、直接的。
    他们对这个以往声名平平的太子顿时青睐无比,有些胆大之人甚至直接喊出了‘太子继位、燕国可赶超秦国’的豪言壮语。
    太子丹听着这些流言,只感觉脑袋发懵。
    我有这么牛?
    真的吗……
    为什么莫名感觉我的衣服颜色有点泛黄……?
    然而与百姓相对的是,朝中百官们对太子丹的态度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们当然知道这些流言出现的时间不对劲。
    可那又如何?
    到现在为止,太子丹只是进宫对燕王解释过一次他没有反心,别的动作就没了。
    不管是他还是燕王,对那些‘事情’都没有否认过。
    太子丹的思想真的那样?
    这可不好……
    不想对赵国开战没什么,坚持国家独立自主也没什么,甚至哪怕燕国不与东胡做生意、不想赚钱也没什么,百官都可以忍。
    可你真的认为要向秦国学习?
    这忍不了!
    秦国重视百姓,已经让秦国国内许多官员贵族叫苦不迭、甚至快要让百姓骑到贵族头上了(权贵自以为),现在你想把我们也变成那样?
    你还不是王呢!
    你爹都不敢这么干呢!
    上一个跟秦王学的赵王,现在都因为输给了国内权贵而和他们离心离德呢!
    要不是赵军足够强,否则赵王偃现在是否还在王位都是个问题……
    “太子近来可好?”
    大殿里。
    一个老臣皮笑肉不笑的对着太子打了个招呼。
    “尚好。”
    “老臣看倒也挺好,不然民间爱戴之情怎能如此之高呢?”
    太子丹脸色难看,心里憋屈无比。
    他确实认为应该要一定程度上向秦国学习发展国力,可他知道欲速则不达、要徐徐图之。
    可现在,这些事居然直接传了出去!
    如果他解释,百姓就会对他彻底唾弃,日后他即便继位想要改变燕国的难度会极其之大!
    如果他不解释,百姓倒是支持了,可官员贵族们又会反对。
    合着里外不是人?
    我要是有个秦王一样的爹该多好啊……
    “大王到!”
    一道大喊让百官闭上了嘴。
    燕王从侧面的宫室中走来,目光在太子丹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目光。
    太子丹心里一沉,脸上却无表情。
    百官则准备看戏。
    等君臣互相行完礼后,朝会正式开始。
    先是有大臣将一些国内大事向燕王汇报,然后大家针对一些需要讨论的事进行‘商议’,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骂架和比武,也是正常的。
    这也是战国时期所有国家开朝会时的流程,大差不差;只是时间和内容上会有差别。
    毕竟有的国家国土上千里,有的国家只有不到两郡之地。
    有的国家为了强盛努力,有的国家天天沉迷内部权斗。
    有的君王尽心尽责,有的君王只想玩权术平衡。
    这个道理,到后世国家间一样适用,一样的有差距……
    而今天,太子丹沉默无比。
    当所有政事全部商议完后,百官都不自觉的看向了他。
    “寡人听说民间有些趣事。”
    燕王的话让百官激动无比。
    来了!
    终于来了!
    “不错,那帮百姓终于开了一回眼,看出了一些事情。”
    ?
    这是什么展开?
    “太子,日后你可随时入寡人书房,旁听政事。”
    太子丹懵了。
    百官也懵了。
    有人有心想反对,可又找不出理由;君王让太子参与政事,这本身就很合理,除非这个太子有巨大缺陷不适合当太子。
    但太子丹若真有什么大缺点,也当不了这么多年太子了。
    等退朝后,燕王留下了太子丹,挥退了其他宫人。
    “寡人知道与你无关。”
    燕王卸下了伪装,有些疲惫的说道:“这无非就是东胡或者赵国人的阴谋,想让我燕国内乱甚至伺机而动;再者,你若真有以下犯上的心,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平庸无比。”
    太子丹:“……”
    这解释,怎么听着心里这么别扭呢?
    “多谢父王理解!”
    “若父子间都无法理解,寡人又能理解谁呢?”
    燕王说:“但寡人能放心你,百官放心不了你啊,现在你已经被那些流言架起来了,这不仅是对你的,也是对燕国的。”
    幕后者看似是对着太子丹来的,实际是对着燕国来的。
    原本燕国地处东北,对秦国的舆论攻势影响相对最小,对贵族和平民的割裂话题也因为这两年的开拓而隐藏了起来。
    但这一次,这种割裂感被放在明面上。
    燕国是占了土地,是开拓了新领土,国势是强大了一些;可同时,燕国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多好,只有那虚无缥缈的‘燕人自豪感’在支持着他们。
    而现在,这些关于太子丹的流言,让百姓不得不正视起事实来。
    燕国还是那个燕国,它和其他几国一样,都是权贵们当家做主、对百姓利益视而不见甚至连演都不演的国家。
    燕国是强大了,可那又和你们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看,燕王依旧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你们。
    而那个为了你们着想的太子丹,在燕国依旧被燕王压制、甚至这么多年名声平庸,以至于朝廷上压根没任何风声传出来。
    社会的割裂,才是这些流言最大的危害。
    相比之下,对太子丹本人倒是显得无所谓了,因为燕王相信自己的孩子。
    “所以,父王您给了我旁听政事的权力,是为了向百姓证明,燕国没有放弃他们?”太子丹问道。
    燕王点了点头。
    虽然他学习不了秦国,但秦国的例子已经证明了百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如果真对百姓不管不顾,下一次欢迎秦军到来的恐怕就是燕国了。
    “可是父王,那朝臣们呢?”
    太子丹深知,这个天下是贵族的天下。
    哪怕是秦国,除了现在这个秦王和国师合力以强大的技术压制了贵族,能让他们以自己的心意操控国家机器偏向百姓外,以前历代秦王时期的秦国,也依旧是贵族的秦国。
    燕王沉默了。
    许久后,他才无奈说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投票推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